《春秋战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战国演义-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连称和管至父把公孙无知扶到君侯的座位坐好,让百官朝贺。    百官虽然不知襄公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釐公有什么遗命,但是听话音知道,襄公的死亡与无知的即位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心中疑问万千,但是慑于军威不便发问,人人都缄口不语。也只能暂时顺应。    朝贺完毕,公孙无知宣布:“任命连称为正卿,管至父为亚卿。”    第二次上朝,公孙无知宣布:“立连妃为夫人。”    百官一听明白了。连称成了国舅,这是按功行赏,连妃、连称对于公孙无知的上台是有功劳的。心中的疑团也就解开了几分。    对于无知即位,各位大夫心中不服,但是慑于兵权,都不做声。只有大夫雍禀再三对无知叩拜,道歉以前争论的过错,表现的温顺服帖,唯唯诺诺。无知也只得表现得大度一些,仍然保留他的大夫职务。元老高傒告病在家不上朝,无知既不怪罪他,也不解除他的职务。    新的一年到来,公孙无知要改元。元旦(周历子月朔日,夏历十一月初一),公孙无知召集百官在朝堂共同庆贺。连称、管至父担心百官不服,在朝堂周围安排许多兵士站岗。对此百官心中不安,也不服气,只是敢怒不敢言。对于这种情形,大夫雍禀看得非常明白,就故意制造一个谣言,对周围的大夫说:“听鲁国那边来的客人说,公子纠要带领鲁国的兵马讨伐齐国,你们听说没有?”    大夫们互相看看,都摇头说:“没有听说!”他们心中盼望公子纠或公子小白发兵回国,但是在朝堂上谁敢暴露真实的想法。散朝之后,大夫们互相串联,三个一串五个一伙的来到雍禀家里,进一步询问公子纠伐齐的消息。    雍禀瞪着眼睛说:“听说这是真的,你们不相信这是真的吗?”    大夫东郭牙说:“先君虽然有失道德,但是也有功绩,功大于过。先君过世,他没有儿子,可是还有两个弟弟。我们都盼望着他们两人谁能回来。”    有的大夫还掉下了眼泪。    雍禀看到大夫们的心思是一样的,就进一步说:“尺蠖之屈以求之伸。我之所以屈身于公孙无知,就是想等待时机匡扶正义,除掉逆贼,迎立先君的弟弟为主公。”    东郭牙说:“有什么具体的方案吗?”    雍禀说:“高傒高敬仲扶持两代君侯,是国家的重臣,威望很高。现在连称、管至父二人没有威望,急需国老的扶持,想找个依靠。如果高敬仲能给他俩说几句好话,他二人是求之不得的。我们诚请高敬仲摆酒请连、管二人,他们必然欣然赴约。我这边就以公子纠领兵来伐告急公孙无知,请他上殿议事。这个笨蛋必然上钩,他愚昧无勇,待他来到朝堂,猛然刺杀,没人相救。然后举火为号,国老敬仲家丁捉杀连、管二贼,大事可成。”    众大夫听了,都觉得可行,纷纷表示赞成。    东郭牙说:“高傒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虽然自贬在家,我能说服他办好这件事。”    众大夫回家等候消息,东郭牙直接去了高傒家,把百官在雍禀家商量的方案告诉了高傒。    高傒说:“众大夫计议除贼救国,老夫也在所不辞。这件事一定要办妥。就辛苦你一趟,拿我的请柬去邀请连、管二贼。”    东郭牙立即到连称、管至父家中,送上国老高傒的请柬。二人一看请柬非常高兴,答应按时赴宴。    连称、管至父按时来到国老高傒家中,高傒早早在大门口迎候。连、管二人见到高傒连忙问候:“国老身体可好!”    高傒说:“老夫年老多病,近日稍有好转。先君品行不端,造成恶名。幸亏两位将军援立新君,齐国得以重新振兴,老夫也能够守住家庙了。今天老夫身体稍稍康复,特地向二位将军表示感谢。”    说着话就进到屋里,高傒令家人关上大门:“今日谁也不接待,别人不准进入,让我们几个喝个痛快。”回头对门人说:“除非城中失火,其他事情都不要报告。”    这边高傒稳住了连称、管至父,那边大夫雍禀等人开始行动。雍禀怀里揣着匕首直接来到宫里,见到公孙无知,说有紧急大事上奏。    公孙无知问:“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雍禀说:“公子纠带领鲁国兵马讨伐齐国,已经从鲁国出发,很快就将兵临城下。我们应该早做迎敌准备。”    公孙无知大吃一惊,忙问:“国舅连将军现在在哪里?”    雍禀回答说:“元老高傒在郊外宴请国舅和管大夫,他们都在郊外。现在文武百官都在朝堂等着主公议事。”    公孙无知信以为实,抬腿就去朝堂。来到朝堂,果真众大夫都在场。雍禀跟随公孙无知来到主座刚要坐下,雍禀抽出匕首照准后心猛地刺了进去,公孙无知当即死亡。    公孙无知篡权为君两个月的时间,就死于非命。连夫人听说发生政变,在后宫上吊身亡。    雍禀命人在院子里点着一堆蒿草,一股狼烟直冲九霄,远近都能看见。    高傒正在招待连称、管至父,连、管二人开怀畅饮,已经过量。门人进来向高傒报告:“不知城中什么地方失火,浓烟冲天。”    高傒说:“知道了。”起身离座就往后宅走,这时预先埋伏的壮士突然杀出。连称、管至父看到前面出现武士,猛地起身迎敌,虽然有些武功,但是赤手空拳,难以抵挡;身后的武士早到,斜肩带背就是一刀。接着武士一起围拢上来,一顿乱砍,把连、管二人砍成好几段。    雍禀领着众位大夫来到高府,命人把连称、管至父的头颅割下来,剜出心肝,用于祭奠襄公;派人去姑棼离宫取回襄公尸体,重新殡殓发丧。雍禀要派人去鲁国迎接公子纠为国君,高傒说:“这个不忙,公子纠、公子小白都不错,都是釐公的儿子,待把襄公入殓之后再去迎请也不晚。”    雍禀说:“是的,纠和小白都可以为君。”    高傒说:“襄公在时,鲁侯曾经邀请我国主公今年二月份到蔇邑会盟,你就以大夫的身份代表齐国去和鲁侯会盟。鲁侯知道齐国无君,自然会有安排。”    高傒主持给齐襄公下葬之后,雍禀就动身去蔇邑会见鲁庄公。自从齐襄公被害之后,文姜就去了鲁城,日夜要求鲁庄公起兵讨伐公孙无知,为她的哥哥诸儿报仇。鲁庄公孝敬,就想听母亲的话,准备出兵伐齐。鲁庄公上朝,对百官说:“齐国公孙无知杀害齐君自立,公孙无知是夷仲年的儿子,不是齐釐公的儿子,按照礼制,他没有资格做君侯,应该立的是公子纠。现在公子纠在鲁国,我们应该发兵讨伐公孙无知,送公子纠回国为君。”    上士施伯说:“主公,不要着急。齐国先君道德败坏,杀害我国先君,使我国蒙受耻辱。他死了,我们不能给他报仇。再说齐国公孙无知弑君篡权,而且齐釐公还有儿子公子纠和小白,公孙无知即位名不正言不顺,齐国人不会服从的;公孙无知为人不好,矛盾重重;齐先君诸儿虽然道德败坏,但是还是交下了一些大夫:齐国会有变故。如果我们出兵,连称、管至父掌握齐国的兵权,他会和我们死拼;论兵力,齐强我弱,我们很可能会有很大的损伤。齐国内乱对我们有利。我们应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成熟,再送公子纠回国也不晚。”    鲁庄公一听施伯讲的很有道理,也就拿不定主意,虽然文姜一闹再闹,庄公也不敢轻举妄动。鲁庄公在蔇邑和齐国大夫雍禀会面,知道了齐国的具体情况,回来之后立即起兵送公子纠回国。春夏之交,鲁庄公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令曹沫为大将,秦子、梁子为左右偏将,护送公子纠回齐国。###59管仲箭射齐桓公
    公子纠的老师管仲跟随一同回国。管仲忽然想到他的好友鲍叔牙及公子小白,现在齐国无君,他们也可能回国,如果他们先到齐国占据了君位那就麻烦了。就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他们距离齐国比我们近,如果他们先进入齐国,我们就白费劲了。请君侯殿下拨给外臣几匹快马,我去堵住他们的路口。”    鲁庄公问:“你需要多少兵马?”    管仲说:“三十辆兵车就够啦。”    鲁庄公就立即给管仲调配了三十辆快马好车,由管仲带领飞快奔向莒国通往齐国的道口。    这时,公子小白已经行走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原来,在大夫雍禀去蔇邑和鲁侯相会之前,国老高傒就暗中派自己的心腹到莒国,请公子小白想办法早点回国。小白接到信,知道这不是齐国百官的决议,看来国内对立公子纠还是立自己意见没有统一,如果回国也要向莒国借兵,他有点二心不定。    鲍叔牙说:“我们应该抢在公子纠前面回国。”    小白说:“我们兄弟两人向来关系很好,纠为长,我为幼,理应由他即位。”    鲍叔牙说:“你这是小义。按照礼制是应该这样,但是,你们二人都不在国内,谁先回到国内谁就是君,这就叫做‘先入为主’。如果谦让起来,宗庙由谁供奉?先回国是为国家负责,是为祖宗负责,是大仁,是大孝。再说,公子纠性情优柔寡断,虽然聪明,但是刚愎自用,不善于采纳谏言,把国家交给他还会出乱子。我们不能让先君和无知的悲剧再重演,不能让齐国再遭难。从对祖宗负责人、对齐国负责人、对百姓负责人的角度看,你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就是公子纠的老师管仲也会这样认识的。”    这一席话打动了小白,他决心要当这个国君。他和老师鲍叔牙商议,决定去见莒国的国君莒子(子男爵位)借兵。莒子说:“我非常支持公子回国为君,但是,齐国的态度不明朗,这个事存在很大的变数。莒国是个小国,周边的大国都得罪不起。现在公子纠在鲁国,待我探听一下鲁国方面的动静,如果公子纠还没有行动,我就出兵送公子回国。”    小白觉得莒子讲的在理,就耐心等待莒子的消息。    莒子探听到鲁侯正在蔇邑和齐国大夫雍禀相会,公子纠还在鲁国,估计鲁侯回国就要送公子纠。现在公子小白可以抢先回国,等到鲁国的兵马到达齐国,我的兵马就回来了。小白如果主政,就由他对付鲁国去吧。于是,莒子立即调拨一百乘兵车,借给小白,由鲍叔牙陪同火速赶往齐国。    管仲带领三十辆兵车飞速前进,昼夜不停,到达即墨,探听到莒国的兵马已经过去,就赶紧再追。又追了三十里,正好遇到莒兵正在停车做饭。管仲停下兵车,看到小白端端正正地坐在车上,就一个人来到小白面前,弯腰深施一礼:“公子一向可好,你这是要去什么地方啊?”    小白说:“要回齐国奔丧。”    管仲说:“公子纠年长,按排行他有资格主持丧礼。你在这里等一下公子纠,不要太劳苦了。”    鲍叔牙听见说话连忙赶过来,对管仲说:“夷吾,你赶紧离开这里。你我各为其主,不要费话!”    这时,莒兵个个竖眉瞪眼,准备应付不测。管仲一看这种情况,这里不能久留,生怕打斗起来自己寡不敌众,就点头哈腰的退了回去。刚刚登上战车就猛然张弓搭箭,瞄准小白,飕的就是一箭。小白大叫一声,口喷鲜血,仰面倒在车上。鲍叔牙赶忙跑过来营救,随从大喊:“不好了,公子中箭了!”一齐大哭起来。    管仲是一个神箭手,百发百中,瞄哪射哪。这一箭瞄的是致命部位,弓力非常大,眼见射中目标,小白必死无疑。莒兵人多,自己人少,不能恋战,管仲领着自己的三十辆兵车快马加鞭飞速逃离。看看后面没有追兵,管仲发出了感叹:“这就是该着公子纠为君,没人争位了。”    管仲回到军中报告鲁侯射中了小白,鲁庄公置办酒席为公子纠祝贺。眼看着公子纠回国为君没有什么问题了,鲁庄公、管仲等人也就放宽了心,同时也就放慢了行军的步伐。    然而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箭法的确很好,小白对此非常了解。管仲的这一箭的确射中了小白,但是射到了小白衣带的铜钩上,这个“带钩”救了小白一命。小白知道管仲神箭,如果一箭没射死,他会马上补上第二箭。为了防止管仲再射,小白中箭立即咬破舌头喷出鲜血倒下装死,周围的人都以为他死了,嚎啕大哭,管仲也就不会放第二箭。小白装死,吓坏了鲍叔牙,他哭喊着呼叫。不一会,小白睁开眼睛,问:“管仲跑远了没有?”    众人都感到惊奇,鲍叔牙明白了,小声说:“管仲已经跑得很远了。”    公子小白说:“带钩救了我一命。我们应该加快步伐,赶快赶往齐国。”    经过这么惊险的一幕,鲍叔牙的警惕性高了起来,他让公子小白换上士兵的便装,换了另外一台车,混在士兵中一同行走,以防不测。    公子小白一行很快来到齐都临淄城郊,扎下营盘,小白留在军营休息,鲍叔牙一人单车进入临淄城,首先见到国老高傒。    高傒听说小白到来非常高兴,就派家人通知百官上殿议事。高傒把鲍叔牙引荐给大家。鲍叔牙对百官拱一拱手,说:“国人主持正义,灭掉贼人,公子小白对此举非常佩服,公子让我代表他对各位大夫表示感谢!”    东郭牙问:“公子小白现在在哪里?”    鲍叔牙回答:“公子现在就在城外,不知各位大夫是否欢迎,公子没有冒然进城。”    东郭牙说:“现在国内无君,既然公子小白来到,我们应该奉为国君。”    大夫雍禀说:“公子小白已经来到,可是我也代表齐国和鲁庄公会盟,鲁国已经发兵送公子纠回国,鲁国兵到我们怎么向鲁国交代?”    鲍叔牙说:“我们先派人去迎鲁庄公,告诉他们齐国已经有了国君,请他们回去就是了。”    雍禀又说:“公子纠年长,公子小白年幼,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废长立幼?”    元老高傒说:“雍大夫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公子纠的优点是忠厚,缺点是优柔寡断,遇事迟迟拿不定主意。这次回国又落在了公子小白的后面。而公子小白的优点是聪明果断。齐国三个月之内已经两次换君,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力强的做国君,免得再生动乱。”    鲍叔牙说:“国老说的对,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能力强的人做国君。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曾经说过,公子纠遇事没有主意;公子小白心中有数,处事果断,将来必然能成大事,要我好生扶持公子小白。”    雍禀说:“论能力,公子小白是比公子纠强。”    大夫隰(xi)朋说:“如果现在立了公子纠,不长时间就会出问题,再出现一次襄公姑棼事件,那时再立公子小白,不如我们现在就立公子小白。”    雍禀点点头。    元老高傒说:“如此说来,我们就立公子小白为君,有没有不同意的?”    没有人说话。    元老高傒说:“既然大家都同意,现在我们就去郊外迎请公子小白作为齐国的新君!”    于是,鲍叔牙领着众大夫到郊外迎接公子小白即位齐侯,后世称小白是齐桓公。###60乾时大捷振国威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现在鲁国兵马还没有来到,我们应该马上派人去迎鲁庄公,告诉他齐国已经有了国君,请他回去。”    齐桓公问:“派谁去合适?”    鲍叔牙说:“就派大夫仲孙湫。”    仲孙湫去迎鲁庄公。鲁庄公听说齐国立了小白为君。非常惊讶:“小白没有中箭?”    仲孙湫回答:“是我主公有为君的天命,管仲的箭法非常好,箭是射中了,但是射到了带钩上。带钩救了我主公的命。”    鲁桓公这个懊丧啊,小白真是有命啊,这也叫做“寸”哪!管仲这一箭没有射死小白,却影响了寡人送公子纠行走的速度。这也是天命。但是,鲁庄公不认可,对仲孙湫说:“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