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皇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贵皇华-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
    其余玄鹤会众,由刑部、大理寺一一查明其行事。若有不法之事,一概依律严惩。若为官清正、才干不凡,考其政绩之后。斟情秉公处理。要做到,既不放纵了一人,也不因其身份而故意不予任用。
    对于这些中低层玄鹤会中人。武令媺还是抱有善意。一则,这些人实在不多。不过六七人;二则,他们能够对东昌兰真公主行事提供的方便,碍于官职,也实在有限得很。
    最后一个身份敏感的人——孝宗的亲生儿子,懿亲王武延嗣,玄鹤会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何安置武延嗣,太皇太后有点头疼。留着此人,因他的出身来历,唯恐还有不死心的玄鹤会众再度起了异样心思,秘密筹谋、祸乱朝纲;不留此人,又恐天下臣民议论天家情薄,竟不能容忍孝宗亲生孩儿存世。
    而武延嗣也十分安静,老老实实地待在东昌兰真公主尚未被内务司收回的公主府里,似乎在等待朝堂发落。直到数日后,终于毒尽病愈的圣手老神医出了辅国公主府前去找他。
    也不知师徒二人说了什么,就在当晚,懿亲王将所有证明他亲王身份的东西都留在了兰真公主府里,随着圣手老神医悄悄地离开了太宁城。
    从此,武氏宗族玉牒之上还记载着他的名字,证明了皇族里还有这一号人存在,但武令媺再也没有见过他。也许,只是她没有与他碰面。而他,在某个时候,只为了看她一眼,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
    这段时间里,朝中上下都紧紧盯着武令媺,看她会如何处理这些孝宗遗部。倘若她大开杀戮之门,肆无忌惮地贬斥官员,必然引得朝臣们不满。她虽然摆明车马亮出“监国金龙使”的旗号,但也不能只顾着一己私欲,为所欲为。她的行事出发点,全在于,是否对此时大周的朝局有利,对未来大周的发展有利。
    武宏嗣将姑姑的行事作风都看在眼中,也更深地体会到,姑姑为何说,看人不是看这人说了什么,而是看这人做了什么。明明姑姑私底下将这些玄鹤会的人恨得咬牙切齿,恼怒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朝局稳定,但她还是愿意按下愤怒,一切从大局出发,从大周的国家利益出发。
    自圣祖周年死祭那日回宫,小皇帝就彻底不上朝了,摆出一副将所有朝政都交给太皇太后、辅臣以及武令媺的态度。每日里,他除了与淳贵嫔嬉玩之外,连书都不读了,似乎打算当个不学无术的昏君。
    他这般退避,人前人后提起辅国殿下都是一副恐惧模样,言语间还异常卑微,倒是收获了不少同情。镇北军大都督、武国公罗元庆便给小皇帝写了奏章,劝勉他要勤于读书、不可荒废时日。
    而永泰亲王回了王府便闭门不出,不过数日便传出他身染恶疾、一病不起的消息。走在半路上便赖住不走的永和亲王闻讯,一日写了五封奏章,请求进京探望好八哥的病情。
    可惜,他的奏章被严词驳回,且命他立刻出发,否则要治他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永和亲王只好不情不愿地上了路,一路上倒还算老实,没有搅出什么事端。
    就这般忙忙碌碌处理诸事,眨一眨眼便过了年。景泰元年成了过去式,时间进入景泰二年。过了年,太宁城迎来了两桩大事。
    第一桩,镇北军大都督武国公罗元庆和镇西军大都督襄亲王都进了京,将履行辅臣之责。镇北军暂时由罗元庆的嫡长子代任大都督,由安啸卿任副都督。镇西军大都督由忠信侯澹台铮接任。
    罗元庆的嫡长子罗克敌是新一代声名鹊起的年轻将领,十五岁就随父镇守北境,如今已有二十年之久。他深得其父真传,更经常率队与楚国平南大营的小股部队交手练兵,对敌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十分适合统领镇北军。若非他实在太年轻,直接就任镇北军大都督也不算什么。
    忠信侯澹台铮则不然,这是位不折不扣的军中宿将。当年,圣祖亲征西疆,他就是前军大将,犁庭扫穴一般攻掠西疆诸多蛮王的领地,威镇西蛮。便是襄亲王,当年也是他的手下部将。
    原本如此老将,着实应该在家中享福。无奈忠信侯闲了这么多年,自言身上都发霉长毛了,一意苦求要再去西疆为大周镇守边界。太皇太后和朝臣们都劝他,他竟然当殿耍无赖,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喊着要请圣祖英灵。
    无法,太皇太后只能答允圆了这位老将的心愿。但是说得清楚明白,只守三年。三年之后,忠信侯就必须回京。老侯爷将胸脯拍得啪啪作响,慨然应允会抓住这三年时间好好威慑西疆诸蛮,也会栽培出新的镇西军大都督。
    武令媺隐约猜着了,澹台铮之所以要自请镇守西疆,恐怕是为了她。她手里的兵权每多一分,她就能站得更稳更高。圣手神医透露过,老侯爷清楚她与长英亲王的关系,会尽最大努力保全她这个长英亲王的唯一血脉。
    解决了两大边军统兵将领的人选,还要考虑两位进京武将辅臣的职位。武令媺与太皇太后和其余几位辅臣商定,谢骏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一位,武国公罗元庆是不二人选。
    而襄亲王,武令媺提出了一个新的职位——城卫军大将军。她有感各地刺史集军政大权于一体,权力实在过大,便想着要分权另设官职。但此时还不是大举改革的好时机,她便先对城卫戍备军下了手。
    各地城卫戍备军各级军官由刺史建议、考察,再报给兵部任免。但兵部天高地远,一般而言,很少否决刺史府的军官任免要求。一般,各州的城卫戍备军大小将官都由本地人占据。虽说刺史有任期,但他们一旦与刺史勾连,就能欺上瞒下。这也是为何城卫军体系虚报人数吃空饷、军需贪腐等案件层出不穷的原因。
    圣祖在朝时,便与武令媺提过城卫戍备军的隐患。但那时他已病入膏肓,有心无力,只能期盼新朝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
    武令媺提议朝中增设城卫大将军,统率大周所有城卫戍备部队。各州刺史将失去城卫戍备军各级军官的建议和考察权,由城卫大将军开府设衙统一办理。
    此议还不曾最后定论,但在武令媺的强力推动之下,在朝中获得认可应该不难。难的是,如何应对各州刺史和城卫戍备部队的反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往今来皆一同。
    万事无法一蹴而就,武令媺并不着急。她现在将大多数注意力都放在了第二桩大事之上。
    霍去疾率领大周王师,在魏*队和魏国官吏的配合下,居然攻陷占领了整个梁国。他攻入梁国国都之后,将梁国王室自国主以下尽皆俘虏,已经全部押至太宁城!L

☆、第五十四章 天下很大

冰雪早融、万物生长,今日是难得的初春艳阳天。
    一大早,太宁城长安门外出十里的迎春亭,一大群穿红着绯的大周高官便在此翘首以待。众人当中,几位身穿蟒袍或四爪龙袍同时还腰佩龙首金镶玉剑的朝臣格外引人瞩目。
    大周国公被赐穿蟒袍,亲王赐穿四爪龙袍,但都没有玉剑为饰。只有不久之前全体就任的这些辅臣,亲王以下有爵无爵都赐穿逐日蟒袍,还格外多出一柄龙首玉剑以示尊荣。
    这还不算完,长肃亲王透露,监国殿下已有打算设置新的勋爵爵位,以彻底拔高辅臣的地位和待遇。
    在武令媺打出先帝钦命“监国金龙使”大旗之后,慢慢的,朝中上下都改了称呼。新年例行封赏时,小皇帝的圣旨也明确了这一点,正式将国事暂时都托付给了她,改她的尊号为“监国”。小皇帝从此就不上朝了,太皇太后也托病不再垂帘听政。
    此番出京迎接援魏王师回归,武令媺非常重视。这是自圣祖西征一役承平十几年后,大周难得的大战事。要说以前禄亲王也曾经率大周王师出兵魏国帮忙解决内乱,但那次可没有如这回一般直接攻入梁国境内,全面攻克梁国。
    这是不折不扣的开疆拓土之功!
    监国公主府的亲军统领霍去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已有“少年战神”之称。朝廷不吝赏赐,因他这份大功劳,委任他为镇南军副都督,封爵一等定梁伯。若非武令媺有意压制,如此大的功绩。封侯也是可以的。
    为保梁国安定,霍去疾并未回京,继续率领大军镇守大周新的领土边界,与楚国两相对峙,此番进京的只是五百人的受赏代表部队。而负责押送俘虏的是新任魏王,以前的魏国代侯拓跋靖。
    拓跋靖亲自进京,一则押送俘虏。二来朝觐宗主国。属国每每国主更替。新任国主都要到太宁城来接受宗主国的正式赐封,这个国主之位才算是得到了宗主国的承认,明确了正统名份。不过。拓跋靖此来,真正的目的还不在于前面两项。
    头一日,援魏王师在龙骧军大营驻地休息。一早,寅时初刻他们便整顿好了兵马向太宁城进发。为彰显王师功绩。辅政大臣、永寿亲王、右龙骧军大将军武宗厚亲率三百飞熊骑沿途护送。
    辰时三刻,一骑飞熊骑手持飞熊大旗飞奔向迎春亭。这名骑士在亭前滚鞍下马。向各位朝中重臣禀道:“各位大人,永寿亲王护送王师即刻就到!”
    礼部尚书徐老国公一声令下,在官道两边早就准备多时的鼓乐队便热热闹闹地吹拉弹敲起来。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所有人都感觉到地面的剧烈震动。不禁踮脚远望,只见一片旗幡如彩云一般自天边飞速接近。
    当先一杆旗高高挑着,竟然是杆明黄五爪八龙旗。上书“娃娃军”三个金色大字。这表明,出征的王师里有监国公主府的亲兵部队。接着便是镇南军和魏*队的两面军旗。魏王的王旗、霍去疾定梁伯的霍字旗紧跟其后。
    众臣看得分明,脸上不露声色,心中却免不了感叹:监国公主府的势力又有了可怕增涨。
    定梁伯俨然已是军中新贵,一颗前途无限的将星。据说他手底下的军队已达十万之多,其中大周军队已是少数,更多的是魏军和投降收编之后的梁军。从手握将士的数量而言,他已经一点也不次于大周边军大都督。
    不久之前才到任的兵部尚书,武国公罗元庆老眼精光四射,目不转睛地紧紧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部队。
    一水的青甲红披风骑兵,胯下骑着缴获自梁国的高头大马。甲是轻甲,看制式不像是大周军队通用的款式。红披风汇成大片红云,被风吹得翻腾如浪涌。
    从远处看,如此速度的行军,他们的队伍竟然丝毫不乱。一骑与一骑之间的间隙,就像用尺子量过也似惊人的一致。真真是,英姿勃发、龙马精神。
    瞪眼眺望片刻,罗元庆不无懊恼地说:“老夫真是有眼无珠,竟然错失了如此军中天才!”斜了乐得合不拢嘴的安绥老将军一眼,他气哼哼道,“倒是便宜了你安家!定梁伯是子净的弟子,说出去便是你安氏门人了!”
    安绥老将军哈哈直笑,一个劲地捋胡须,得意洋洋道:“名师出高徒嘛!我老安家会调教弟子那是出了名的。”
    安叹卿却谦逊道:“定梁伯天赋超群,聪颖善战,又有太平工坊所出新式武器襄助,他立下如此大功,那是理所应当。”
    说起新式武器,不仅罗元庆和安绥,其余在场的武将也都心痒难耐。襄亲王挠挠后脑勺,凑到长肃亲王身边问道:“六哥,那霹雳火当真如此厉害?一死一大片?”这二人虽是堂兄弟,却因关系亲近,向来按族谱当中同一辈的排行来论大小。
    长肃亲王与众文臣略矜持,并未参与各位将军的讨论。他瞥一眼众臣,对襄亲王点头笑道:“定梁伯带走的还是第一批试制的霹雳火。昨天听玉松说,工坊那里已经研制出了新式的霹雳弹,还问我去不去亲眼见证试验效果。”
    襄亲王乐得不行,绕着长肃亲王一个劲地说好话,央其到时定要知会一声,他也好去看看新鲜。几位老将军也都在心里打主意,是不是也厚起脸皮同去?
    长肃亲王便道:“我听玉松的意思,界时会邀请各位在京的将军们一起验证新式霹雳弹的杀伤力。你便是不求我,她也必会请你。”武将们便放下了心。
    不料,有人在后面低声嘟哝:“如此军之重器,监国殿下很该将其上交朝廷,由工部兵器司一应统筹才是。”
    众人闻声回头,却见发话之人是工部尚书吴淮。他这番言论引得几人颔首赞同,也有人面露深思之色,但大多数人只是轻飘飘瞧他一眼便不再理会。
    不过,前来迎接的人群里还有代表监国公主府的亲军副统领安烈。闻言,他勃然大怒,寒声道:“好大胆!竟敢觊觎监国殿下私产!吴尚书家财万贯,为何不充入国库?想必户部不会嫌银子多得烧手!”吴淮冷哼一声,却不敢再反驳。
    这几句话的功夫,五百援魏王师受赏小分队已经驰至迎春亭外。尖利哨声响起,一长一短两声过后,这五百骑便整整齐齐勒住缰绳,停成了严整方队,简直如有一人。
    将军们又连声赞叹,他们都是带兵的人,知道能让骑兵做到这种地步相当不容易。若是有长时间的训练还好说,霍去疾可是一边打仗一边整军的哪!
    从五百骑的最前面奔出一骑,翻身下马,却只是向各位大臣行了抱拳礼,朗声道:“大周监国太平玉松公主府亲军统领平梁伯麾下援魏王师左军将军拓跋靖见过各位大人!”
    众臣面面相觑,片刻,礼部尚书徐老国公才试探着问道:“可是魏王殿下?”这哪里还是当初那个伏殿大哭哀求大周出兵的白面小生代侯,分明就是个久经血战考验的黑脸军中悍将。
    拓跋靖大声道:“军中只有援魏王师将领,没有魏王!”
    徐老国公瞧着拓跋靖这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好多说什么。虽然他不是辅臣,但他是太皇太后的父亲,又是主持迎接仪式的礼部尚书,便由他对拓跋靖说了一些褒赞之言,末了道:“监国公主殿下就在城门迎候,请拓跋将军上马前行。”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候押解梁国王室众人的武宗厚一行。
    拓跋靖利落行礼,小跑到马前翻身上去,拿起胸前口哨,一声唿哨,这五百骑便齐齐策动,如风卷红云一般向城门飞奔。不多时,他便看见长安门外排开一副仪仗,当先挑着一杆明黄大旗,旗面八条五爪金龙拱卫着监国二字。而有一人独立众人之前,正静静地等候。
    那是监国公主,霍去疾忠心耿耿侍奉的主上。若没有她在京中竭力周旋,援魏王师不可能度过成军初期最艰难的日子。甚至,第一批粮草军需兵饷都是由监国公主自己垫付的。至于后来有没有讨回来,这已经不重要了,征服梁国获得的战利品很多很多。
    “这个天下很大,大周不是唯一之国,但我很想让大周成为唯一之国。我自小便有心愿,想要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地到处走走看看。拓跋靖,你愿不愿意也成为我手里的宝剑,为我清扫前进路途上的障碍,遍瞧这天下所有风光?”
    那封密信里的一段话再度浮现在拓跋靖心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滚鞍下马,单膝跪于武令媺身前,用尽力气大声道:“公主殿下,平梁伯命微臣上禀殿下,他幸不辱命!微臣等幸不辱命!”
    武令媺双手扶住拓跋靖冰凉的手臂护甲,将他扶起。她连连点头,也微带哽咽道:“好好好!拓跋将军,一路辛苦。平梁伯和你们的功绩,足以载入大周史册,为子孙后代敬仰崇拜!”
    拓跋靖握拳用力敲击心口,大声道:“微臣愿为殿下效死!”
    剩下的四百九十九骑也尽数下了马,单膝跪地大吼:“末将愿为殿下效死!效死!效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