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刘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暴君刘璋- 第5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苦了你了。”刘璋在黄月英耳边小声道,被热气一灼黄月英耳根泛起红晕,却脱开了刘璋怀抱。
    “好了,爵位的事情完了,该讨论一下官制了吧,你不打算用大汉原有的官制了,那你再详细说一下新的官制,我要回去参详一下。”
    刘璋点点头,“之前已经给你说过,我打算用一种新的体制,叫做三省六部制……”
    秦朝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汉承秦制,但是官僚体制依然一直在完善中,现在的大汉官制有些地方臃肿,有些地方薄弱,而且明显不是很利于中央集权。
    这种官制在整个封建时期来看,还是很粗糙的,所以刘璋不打算用了。
    相对来说,三省六部制是一套很严密的封建官僚制度,比大汉时期的官制要成熟得多,要不然也不会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这套制度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也说明了他的实用性。
    但是刘璋打算用的三省六部制,做了一些简单修改,原因是刘璋觉得三省六部制虽然组织严密,管理系统化,各部制衡利于中央集权。
    但是有一个最大弱点,不利于官员的廉洁奉公,自从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后,官员腐败明显比秦汉时期高,或许有其他原因,但是三省六部制监管不力的弱点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要让官员全部大公无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却有相对的制衡办法,能够降低官场腐败。
    历朝历代,唐宋元明清,都有自己的办法遏制腐败,可是似乎收效都很小,特别是明朝,办法最多,贪污最厉害,越整治越贪。
    刘璋不敢肯定自己的办法一定管用,但是好在自己还不会很快死,剩下的时间,可以慢慢改良。
    和黄月英说完三省六部制的大概,黄月英才出了门,她需要回去系统整理,然后与文武大臣通气,否则一个新官制下来,人人都会懵掉。
    随便也听取这些文武的意见。
    ……
    “咚————咚————咚————”
    十二月十二日,就和两百年前的建武十二年一样,是大汉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标志着大汉在经过第二次天下大乱以后,再次重归一统。
    摄国皇太后伏寿颁布诏令,立蜀王刘璋为新帝,接受文武大臣朝拜。
    但是,刘璋第一个去的地方,并不是北京城新建的皇宫大殿,并不是坐上那已经很多年没人坐过的龙椅。
    北方寒冷的清晨,望星台的晨钟回荡在幽静的北京皇城,清香烟云萦绕,慢慢消失在那一座巍峨的黑塔之巅。
    高耸的石梯上面是十八座天台,象征着大汉包括滇州,西域,北部草原,高句丽,倭奴国在内的十八州图腾,拱卫着黑色的灵塔,铁水浇铸的兽像仰望苍穹。
    这里是北京城的最高点,也是所有大汉人民应该朝拜的圣地。
    因为望星台的黑塔中供奉着为大汉捐躯和对大汉有卓越贡献的所有文武功臣。
    刘璋专门建了这座高台,甚至比皇宫还要修筑的仔细,将以前汉武帝时期的麒麟阁,东汉洛阳的功臣阁,以及成都的功臣阁,所有已故功勋大臣,全部搬到了这里。
    大汉望星台功臣阁,包括了开创大汉基业的初汉三杰,休养生息时期的曹参,周亚夫,汉武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东汉中后期的班超皇甫嵩等。
    另外还包括,在刘璋崛起过程中,牺牲的重要将领,包括曲恬,冷苞,白川之战牺牲的将领,阳平关一战牺牲的将领,还有许多川军伤亡惨重的战争,荆益叛乱时被叛军杀掉的文官,数百牌位林立。
    通往功臣塔的宽阔石梯上,刘璋率着黄月英好厉害法正张任四人,缓缓踏上高台,当清晨的雾气都踩在刘璋脚下的时候,一扇黑色的大门出现在他的眼前。
    管理功臣塔的不是官员和军队,军队只负责望星台外的警戒,管理功臣塔的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和尚。
    虽然刘璋不相信什么超度,但是觉得用这些和尚来陪伴功臣,日日念诵经文,是对已故功臣的尊重。
    门下的小沙弥双手合十,快步迎上。
    “殿下,成都,洛阳,长安的忠烈祠,已全部移入功臣塔中!”
    刘璋微微颔首,向小沙弥挥了挥手,走近那扇厚重的大门,没有叫人开门,而是自己亲手用力推开,画栋飞甍的大堂中,数千樽牌位随着光线的扩移,徐徐出现在刘璋的眼前。
    刘璋走到正中的一樽牌位下面,轻抚着灵牌冰冷的轮廓,良久之后,刘璋才缓缓起身,每一樽牌位一一闪过刘璋的眼中。
    大汉四百年,无数明星璀璨的人物落下,奠定了汉民族的底蕴,而这里这些牌位象征的人物,个个功不可没。
    在最下面以冷苞居中的牌位,没有这些人,也没有川军的今天。
    而修建这个功臣阁,在称帝之前,刘璋先来拜祭这里,就是要告诉大汉的所有人,永远不要忘了以前为汉民族做出贡献的烈士。
    同时也是告诉当世人,如果你对汉民族做出了卓越功勋,你也将被记住。
    刘璋有些仇恨那些忘记已故烈士的人,而忘记,就代表背叛,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堕落。
    入缭绕的香炉,仿佛那些落为寒烟的乱世英雄,还依然隐现在烟云之中。
    “咚————咚————咚————”
    功臣塔的第二次晨钟敲响,刘璋再次扫视灵堂,轻轻退后几步,向所有牌位郑重一礼,身后好厉害,黄月英,张任,法正同样恭敬行礼。
    当刘璋走出来时,八名士兵抬着一个布卷走过来,在高台上打开,一副巨大的图画展现出来,最顶上五个大字:山河破碎图。
    这幅图原图在伏寿那里,在工匠坊请了最熟练的绣女,将山河破碎图绣在巨大的画布上。
    这幅图不止有伏寿画的长安景象,同样向天下征集了各地乱世惨景,全部绘制于山河破碎图。
    城市,乡村,道路,大量逃荒的难民,乱兵身下的妇女,黄皮寡瘦的儿童,残垣断壁下的佝偻老人,千军万马的战场,排队领取救济带着迷茫眼神的百姓……
    各种景象,汇聚出一整副图画,在巍峨的望星台展露出来,恢弘大气中带着苍凉,
    画布装裱在透明玉石的巨大牌匾中,高高挂在功臣阁外面的柱墙上,刘璋从牌匾下走出。
    高台下折兰英,赵云,马超,王双,樊梨香,蒋琬,黄权,李严等文武竖立,以及众多的士兵,静静注视画布。
    刘璋踏足天台外沿,高高的石梯之下,以折兰英,黄权为首,文武百官全体下拜。
    “恭请蜀王殿下,移驾登基!”气壮山河的洪音,划破清晨最后的幽静。
    “传令,带所有犯人到望星台下,就地正法以祭大汉数千功臣在天之灵!”
    无数犯人被穿成一串一串的,被大批军队押解过来,包括以前的河北和中原世族子弟,以及此次犯案的黄家子弟和上百官员。
    总数达到十余万人,全部被羁押过来,刽子手刀口泛着寒光。
    刘璋相信,只有无数人的血,才能让大汉人真正记住以前的功臣,记住山河破碎。(未完待续。)


第977章 尸山血海
    刘璋相信,只有无数人的血,才能让大汉人真正记住以前的功臣,记住山河破碎。
    刘璋将这么多犯人留着,全部羁押到北京,也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因为后世人太容易忘却了。
    所有帝王都在一片祥和中登基,但是刘璋不介意踏过尸山血海走向帝王。
    黄权侧眼看到押解在前方的黄家子弟,眼皮微微抽动,这时刘璋已经带人走下石梯,走到黄权身边时停了下来。
    “公衡,这次被斩的黄家子弟,一百多人,挺多,相对于数千人的黄家家族,也很多,而且还全是核心子弟,官场黄家子弟和经商的主要人才几乎全部在列,行刑之后,黄家必受重创。
    黄大人,你怨本王吗?”
    “黄权,不敢。”黄权拜了一礼,说出的话却很艰难。
    刘璋微微点头,走向刑场,来到了几个传统世族的核心人物旁边,司马徽,庞德公,诸葛慈,鲁肃皆在列。
    “曲水亭台,挽春风兮月归。
    鱼从江河,顺天命兮乐享。
    舟行逆水,舍本末兮心劳。
    掘江易道,逆伦常兮自弃。”
    刘璋带着一丝怅然,缓缓说出四句像是曲词的话,到了几人面前,诸葛慈听到刘璋的话,老脸也不禁微红。
    这首词,正是当年刘璋拿下江陵后,在江津口时,诸葛慈与司马徽以下棋为引子,劝导刘璋顺应时势失败后,诸葛慈离开时所唱。
    这首词,以曲水流觞开头,无论鱼从江河,舟行逆水,还是掘江易道,都不过是说要顺应时势,不顺应时势,只能自取灭亡。
    顺应时势,是无数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成功,逆天而行,必遍体鳞伤。
    这是公理。
    所以当时诸葛慈唱出这一段时,带着高昂,带着自信,带着看破一切的洒脱,当刘璋听到时,甚至觉得听到了诸葛慈高人般“哈哈”的笑声。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累己累人啊,可是这世上有太多人看不开这一点,遇事总要强为之,就像老夫于这棋局一般,不到最后完败的时刻,是不会甘心弃子的。”
    这是当初诸葛慈和司马徽劝刘璋切莫自误的原话。
    “刘璋,你来这里,就是想来嘲笑我们几句吗?你以为你现在登基了,让我们自惭形秽了吗?”一旁的司马徽大声说道。
    说实话,司马徽,庞德公这些人,或许在面临死的时候,会有一些害怕,但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死在屠刀下,那是正常的害怕。
    久了以后,他们不会再害怕死亡,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家族,个人的生死对于家族的存亡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现在这个局面,已经不是当初江州屠杀的局面,家族必然覆灭,司马徽也便没有什么顾忌了。
    刘璋看了司马徽一眼,对于许多不怕死的世族,刘璋觉得还是很钦佩的,特别是大汉以后,唐宋元明清,这样有志气的读书人越来越少,怕死的越来越多。
    刘璋对司马徽的话,没有半点情绪波动,反而在司马徽等人前方的石板上坐了下来。
    “我来,不是来嘲讽你们,而是来告别一个时代。”
    “告别一个时代?”鲁肃出声道。
    刘璋微微点头:“庞德公我从来没见过,司马徽和诸葛慈两人见过一次,鲁子敬本王倒是很熟,可惜见面的时候也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现在终于可以说一些真心话了,也算是送你们一程。
    我刘璋与你们无冤无仇,也不是你们口中嗜杀的魔鬼,我不以杀人为乐,我为什么要与你们过不去?
    实际上,大汉世族,在大汉的四百年里,为大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开始的世族是大汉的脊梁,也是华夏民族的脊梁,无数仁人志士都出自这个群体。
    相对来说,寒门和百姓中间,微言大义的人更少一些。
    你们所有的行为,司马徽诸葛慈庞德公在家族中找杰出子弟,找诸侯的代言人,鲁子敬向江东军捐钱捐粮,坚定地站在主和派一面,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家族。
    以家族为中心,所有家族子弟可以付出一切,这就是你们这个时代。
    或许,你们这个时代去了以后,今后的历史,可能很难再找出你们这样一批人,很难找出你们世族中间那些为忠义不畏生死的义士。
    你们是很伟大的一个时代,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有必要为你们送行。”
    “原来残暴的蜀王心中,竟然有这样理智的一面,以前还真没看出来,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屠灭我们?
    难道你想要一个没有忠义,子弟不顾及家族,自私自利的时代吗?”
    庞德公说着看向那些待斩的黄家子弟,有些还在哭泣,有的在喊黄权救命,还有那些吓的面无人色的待斩川军官员。
    “你虽残暴,也算光明磊落,将这些人与我们一起处决,让我们能看到你们川军的下层是多么丑恶。
    但是这还不能证明你是错的吗?
    蜀王,我可以给你肯定的说一句,如果是以前的大汉,一件普通的案子,绝不可能牵连这么多的官员,他们没有那么目光短浅。
    而且如果不是打压传统世族,发出土地令,弄什么兴商,这件案子根本就不会发生,当年你蜀中第一届四科举仕,周不疑就说过商人的唯利是图。
    商人的唯利是图,却能获得高的地位,必然带得整个社会的道德下滑,难道以蜀王的睿智,还看不见这一点吗?
    难道蜀王屠灭我们,颁布新政,就是要出现一个官员贪腐,商人唯利,百姓无德的社会吗?”
    “我也不想啊,可是,这是趋势。”
    “胡搅蛮缠。”司马徽所了一句。
    刘璋笑了一下:“诸位见过一种水中生物吗?叫着白水母,是比较厉害的肉食生物,而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提供身体能量的水囊,水囊越大,这个水母的战斗力越强。
    可是你们知道它最后怎么死的吗?每个白水母最后死的方式,基本都是水囊破裂。”
    “怎么可能,既然都要破裂了,难道感觉不出来吗?为什么它还要吸水?它不懂得停下来吗?”庞德公说道。
    “是啊,它为什么还要吸水呢?因为它真的不懂得停下来。”刘璋说道:“难道诸位不觉得,大汉的世族也是这样吗?
    你们每一代的家主,都力求壮大家族,要是不壮大家族,那就是家族的罪人,要是让家族倒退,那更是罪人中的罪人。
    你们就是不停吸水的白水母。
    如果你们只是吸水也就算了,最关键是你们还要攻击别人,一个家族要维持不断扩大,第一是土地,第二是官位。
    随着家族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多,占有的官位也越来越多,到了无法发展壮大的时候,你们还是肩负着壮大的责任。
    你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土地兼并和垄断官场,否则你们的家族根本维持不了。
    可是,大汉就这么大,土地就这么多,官位就这么多,你们不停吸水,要老百姓怎么办?就算没有我刘璋,你们这个水囊最终也会破裂,你们明白吗?”
    司马徽,庞德公,诸葛慈,鲁肃等人都沉静下来,以前他们没有想过这些,因为他们坚定的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是啊,壮大家族,有什么不对?
    直到现在,到了这个不得不冷静思考的时刻,同时刘璋的平声静气,也让他们开始反思,他们突然发现,或许世族灭亡,几乎是必然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历史上世族这个水囊破裂,导致了很大的灾难,整个三国争霸,包括前期的诸侯纷争,基本都是世族的纷争,几乎每个诸侯背后,都有世族的影子。
    或许,五胡乱华时,世族为汉民族延续出了大力,更有武悼天王的一纸杀胡令,可是那仅仅是因为,大汉的力量基本都掌握在世族手中。
    大汉世族是仇恨胡人的,他们有这个心,同时也有这个力,所以他们成为抵抗胡人的主要力量。
    但是五胡乱华时,世族已经控制绝对的力量,那么不是他们站出来抗击五胡,又能是谁?寒门吗?百姓吗?他们钱粮土地官位号召力一样没有,除了当世族军阀的士兵,还能做什么?
    可是,正是因为世族的无限膨胀,才导致大汉元气消失。他们导致了这个结果,不能因为他们努力收拾烂摊子,就说他们无罪。
    更何况他们没能收拾这个烂摊子。
    司马徽等人没说什么,刘璋来到这里,并不是司马徽说的,要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