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天之下-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秋最后一批大雁南飞。排**字形,带来了北方冬天的讯息,充满期待地飞向温暖的南方。中兴府城外多连湖,湖面上映着大雁飞过时的靓影,和湛蓝的一片天空,唯有清悦地鸣叫声仍残留在空中几朵洁白的云霄间。贺兰军士挺起脊梁,护卫在自己国王的身旁,向着夹道欢迎的人群奔驰而去。也在湖面上留下自己矫健的倒影。
    梁诗若在几位女子的陪伴下站在官道的正中央。越来越有寒意的秋风吹起裙角,却吹不走她怀中地思念与渴望。赵松紧紧地依在她地身旁,瞪着自己父亲来的方向,那自己不花铜板得来的纸鸢早就不知去向。尽管他知道铜板为何物。
    赵诚跃下赤兔马,奔向自己的妻小。梁诗若忍不住流下欢乐地眼泪。
    “夫君征战在外。一切安好?”梁诗若抹了把眼泪。
    “安好、安好!”赵诚点点头,将儿子抱在臂膀上。赵松只觉得如腾云驾雾般,被父亲驾在了脖子上,欢喜地高声呼喊着。
    没有会指责赵诚这个有违君纲的姿态,就是老学究也无法拒绝赵诚此时地兴奋与幸福之感,相反地,却有人对赵诚尽情地展露自己的天伦之乐而感到欣慰。就是最伟大的君王,也有权力展露自己为人父的喜悦之情。
    “监国大臣王敬诚、镇国将军卫慕携总管府文武百官及全城百姓迎接国王圣驾!”王敬诚等赵诚的心情平复之后。不得不高声吆喝道。王敬诚及数十万百姓。无论士农工商还是远道而来的外邦之人,全都跪拜在赵诚的前面。一眼看不到边,如海洋一般广阔。
    “国王万安!”如山呼海啸般的呼声响起。
    “诸位平身!”赵诚高声说道。
    “吾王亲率我贺兰儿郎远征,封狼居胥,又有野狐岭之鏖战,斩杀蒙古可汗,创不世之功业也。又自燕京南下中原三千里,如过无人之境,天下诸侯惊惧震动。又拓地数十州府,臣等恭贺不已!”王敬诚上前一躬到底道。
    赵诚亲自将王敬诚扶起身来:“从之也辛苦了,本王能有今天地基业,大率是你王从之地襄助,你是本王的第一功臣,本王看不出还有谁能比你立地功劳大。“臣不敢居功自傲!”王敬诚还是一贯地谨言慎行。
    “古人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赵诚环顾左右道,“你和何进为了本王的大业,至今仍未立家室,本王有愧于你们!你们两位若是有相好的,本王为你们主婚!”
    “多谢国主!”王敬诚与何进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脸上都有些微红。在场的众臣却有了别样的心思,王敬诚与何进无疑是那些家有未婚配的女儿之人最心仪的女婿,绝对是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明远也辛苦了。”赵诚也对刘翼赞赏道,又一指身后的刘氏兄弟说,“这两位是你的堂兄弟,正好本王将他们带来,让你们堂兄弟团聚。”
    刘翼早就注意到站在赵诚诸将身后的刘祁刘郁,不由分说地与二人拥抱。那两人被他这热情的表现给吓了一跳,终于想起了此人是何方神圣。刘翼身着长衫,一如既往地是白色的长衫,却是窄袖紧身,束带系巾,脚上却穿着河西人常穿的靴子,
    三位兄弟在这个场合再一次团聚在一起,不胜嘘唏。他们分别时都还是少年人,如今都在三十而立上下的年纪,他们若是私下遇上了,恐怕不会意识到对方是自己的堂兄弟。那刘祁刘郁兄弟虽对赵诚还有一肚子意见,此时此刻也将自己来到中兴府的原因抛在了脑后。三个男人抱头痛哭,哽咽地谈及不幸的往事,泪流满面,有无数的话要从腹中倒出来,毫不顾及别人频频的侧目。
    刘翼不知道赵诚拿这两位“客人”有什么打算,他已经将这两位本家兄弟当作“自己人”,无论如何也要让他们留在中兴府。刘祁与刘郁也颇感尴尬,他们的身份很奇特,像是俘虏又不像是俘虏,像是客人,自己好像又没有当客人的意愿,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只当自己是金国人。既来之,则安之,这两位刘氏才子的瘦胳膊扭不过赵诚的大腿,只好顺着赵诚的意思,被赵诚半强迫地带到了中兴府,好歹这里有自己的亲戚,可以暂时投靠。
    那王若虚、元好问及汴梁城的一干太学生们就没他们俩这么幸运了,中兴府的欢天喜地的场面让他们情不自禁地低着头,百感交集。
    陪伴在梁诗若身旁的高氏见状,连忙走了过来,安慰自己的丈夫,冲淡了三人的既喜又悲的情绪。
    “祁兄与郁弟远来,就在我家中暂住,翼为你们接风洗尘。来到寒舍,就是我的座上宾。”刘翼拉着两兄弟的手说道。
    “看夫君弄的,好像又要分开似的!”高氏笑着数落着刘翼,“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应该高兴才是。”刘翼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连连道:“正是、正是!”
    那边,耶律楚材与王敬诚等相见。耶律楚材此时也有些尴尬,因为这王敬诚可以说是赵诚身边第一功臣,鞍前马后地忙碌,可以说没有王敬诚就没有赵诚今天的一切,居功至伟。赵诚却不只一次地说要让耶律楚材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在耶律楚材这个“降臣”看来,自己好像抢了人家货真价实的贤臣、近臣、重臣、功臣的名位,如同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的强盗。
    “强盗”耶律楚材拱手道:“楚材见过王大人!”
    王敬诚却是满脸笑意地说道:“居士能甘心效忠吾王,在下以为这是吾王燕京之行最大的收获。”
    耶律楚材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王敬诚的脸色,看不出丝毫作伪的样子,心中感动坏了,连忙道:“楚材新来后到,还望王大人指教。”
    “居士这话毫无道理。你我并非初次相识,想当年在蒙古在西域,常常朝夕相伴之情形,仍历历在目。居士的才学,王某难及项背。”王敬诚道,“如今你我将同朝为臣,为国王效命,正是大有可为之时。居士不要囿于他人的偏见,而让你我之间生隙,居士比王某年长,不妨以从之呼我?”
    “那楚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耶律楚材道。
    “国主自燕京言居士转投我国,王某喜不自胜,恨不得能即刻见到居士。”王敬诚道,“在下在中兴府为居士及家眷觅了一处大宅,若是居士不喜,在下可以再寻他处置宅。”
    “楚材万分感谢从之的美意。”耶律楚材道,“楚材有一居处就已心满意足,不敢再劳烦从之辛苦。”
    赵诚见这两人没完没了,他放下自己的儿子,一左一右地挽着两位臣子笑着道:“两位不妨以后再叙旧,这些场面上的话以后还要少说,本王最喜欢爽快之人。”
    “是!”耶律楚材与王敬诚齐声道。
    “今日我大军凯旋归来,普天同庆。”赵诚兴奋地说道,“今日殿中设宴,本王要大宴群臣诸将,封赏三军将士,加官进爵!”
    赵诚当先一步,带着妻小步入中兴府。诸臣诸将喜气洋洋簇拥在侧。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小说,欣赏最新文学章节请访问:wap。qixinge。 



第五章 秋收㈤

           这一夜,中兴府内家家张灯结彩,欢声笑语,普天同庆。
    赵诚第一次正式大宴群臣诸将,就是那些劳苦功高的普通士卒也人人得到一壶酒和额外另加的一串铜钱。而这一夜城门不禁,市井中商铺酒肆高朋满座,不当值的军士在城中酒肆中饮食都得到店家特意的优惠。中兴府街头***通明处,有人喝醉了舞刀而歌,歌声中充满悲壮豪迈之气。
    中兴府城中的大殿,根本谈不上什么金碧辉煌,党项人留下来的皇宫已经破烂不堪,赵诚入主中兴府以来,就一直大部弃用至今,从未花过心思料理,更是让这座宫殿破败下去。一角屋檐下还有燕子南飞后留下的泥巢,差一点就曾飞进寻常百姓家。赵诚将就着使用,斑驳难看的壁用行军帐蓬给遮挡住,找来地毯盖在破损的地面,却有好事者拍马说赵诚勤俭质朴爱民
    赵诚绝不会是一个不会享受的人,而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这种事,或者局势绝不容他这么想,这似乎是历代开国之君的通性。
    文臣武将俱在,虽然挤得满满当当,赵诚还觉得人才太少,但好坏也有了颇为可观的班底。王敬诚、耶律楚材、刘翼率诸文臣坐在赵诚的右手。就连西平府高智耀也被从灵州取道回中兴府的赵诚带回,正满怀憧憬地看着赵诚。何进、铁穆、萧不离、陈不弃等将领坐在赵诚的左手,大司农吴礼吴克己担当司仪…………尽管他自己都不太清楚何为司仪。
    甚至连厨子和侍佣都没有来得及配齐,他们应该被称为御厨和太监、宫女一类的人物,更无一班歌姬歌舞助兴,赵诚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举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宴,虽然简陋至极,但是气氛却是极热烈,酒自是足够了。这正说明国家在草创之中,上尊号、立朝廷、修官制、定爵禄、制礼乐就成了立国之初最重要的事情,环伺在侧的敌人还很多。他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赵诚拒绝了臣子们拥戴他立即登基为帝的请求。
    尽管他在自己的治下,与皇帝无本质地区别,但他固执地拒绝了此类的请求,让拥戴他的心腹们有些失望。
    “中国未相统一,天下列国相攻,离天下大安尚远。百姓如草芥。何以称帝?”赵诚如是说。
    城头变幻大王旗,谁只要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任何阿猫阿狗都可以称帝。赵诚不需要这种名份上称号,在他的心目中。他不过是一国之主,一个地处西北一角政权的国王而已。在宋人或金人地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化外藩王而已。凡是偏僻地地方都是非“中国”。在如今人们的眼里。宋国皇家既让他们鄙夷,也让他们有某种敬意。
    人们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仿佛不得了中原就没有资格自称中国皇帝,而得了中原的非汉族统治者也自称是中国的皇帝。大一统地概念几乎每个读过圣贤书的人都有,只不过耶律楚材与王敬诚等人虽然曾这么想过,但不奢望天下一统地局面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这种渴望从唐末就成了无数人最大地遗憾。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放翁一生但悲不见九州同。他却不知道即使在他活着的年代里,北方尤其是河北百姓有几个汉人对宋国朝廷还存在着归属感?更不必说如今燕云那些历经五代、辽、金数百年的百姓了。他们从未给宋国交过税。至少在王敬诚、刘翼、耶律楚材等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把宋国皇帝视作自己的宗主。宋国从来就没有一统天下,如今只有江南的士大夫们才有一厢情愿的恢复情节,并且仅仅是恢复宋初时的疆域而已,以为北方地百姓正翘首以待大宋王师地光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从西周时起就普遍流传的“真理”,起初中国很小,不过丰、镐。然后以中原为中心地华夏族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天下,北方为胡,南方为夷,西北为羌为蕃。赵诚眼中的天下既比士人们心中所想的要大,又比士人们所想的要小,一个有统一国号、统一治理、统一版图、统一文字、统一的纪年甚至统一思想的国家,才是赵诚心目中属于自己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不是仅用血统和族属来指认的,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体,兼容并包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中国,而并非地域与种族上的限制。
    无论是汉人出身的王敬诚与刘翼,还是契丹人出身的耶律楚材都在西域待过几年,从他们少时读《西域传》时就知道“天下”其实很大,远远超过中兴府或者汴梁、杭州普通百姓与士人的想像,在外域还有数不清的民族与国家。但他们潜意识中一方面将世界各国、各地都看作“王土”,但另一方面又把“天下”限制在中原王朝疆域的范围,比如《尚书》中伪作的“九州”,甚至只限于中原王朝的中心地区。谢天谢地,他们没有将拥有众多所谓胡人、蕃人的河西诸地从“天下”的版图中排除。但反过来说,这种政权现实必将改变士人们固有的观念,如果赵诚能够不将自己局限于中原的西北方的话。
    然而赵诚及他的臣子们尚不知道的是,当赵诚起兵的消息传到了西域的时候,当地各族百姓顺理成章地称他为桃花石汗…………东方及中国之王。在西域人的眼里,却没有分得那么明细,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人能削弱蒙古人力量的东方君主,如同汉朝时东西方联合对付匈奴那样。
    但是,贺兰国王的这个蒙古人赐给他的称号,赵诚是绝对不宜再继续使用的。
    首先的一个问题摆在众位臣子们的眼前,那就是国号与年号的大问题。
    在放松得意开怀畅饮的活跃气氛中,刘翼提出以“汉”为国号,贺兰军直捣蒙古,有封狼居胥的壮举,有汉武时的威武雄风和豪杰勇敢。但是“汉”这个国号已经被前人用滥了,连非汉人也用这个国号,尤其是五代时地“汉”太过短命。这个国号的单一民族色彩太过浓重。这既不符合目前尊奉赵诚统治的诸族子民的政治现实,也不符合赵诚理想中的中国。
    耶律楚材提出用“宋”为国号。赵诚也姓赵,尽管是他的自称。姓刘地自称是汉王朝地皇帝,姓李的自称是唐王朝的继承者,难道姓赵就必须得以宋为国号吗?宋国还在南方苟且偷安,在目前的局势下。赵诚希望与宋国皇帝暂且相安无事。最好结盟,哪怕是暂时和名义上地结盟。耶律楚材之所以提出这个,是因为在中原及河北,民间毫无来由地流传着贺兰国王与赵宋之间的某种“渊源”。然此赵非彼赵,赵诚亲口否认这个子虚乌有地传闻。但却给了耶律楚材一个很大地想像空间。一个连赵诚也想加以利用的空间。
    用“凉”呢?凉州正是赵诚版图之内。这个被赵诚坚决拒绝,因为这个字让他想起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各个短命的王朝。假如自己的这个王朝也短暂,没有始皇帝所说的万世,后人将如何来称呼自己这个王朝呢?用与地理位置名不副实的“东”凉?
    用“夏”?传说中的夏朝为一些人所津津乐道,后来匈奴人赫连勃勃在十六国时也建立了自己的夏国,则早已经随着统万城灰飞烟灭了,至今还在夏州无定河边留下无数残骸。党项人地“白高大夏国”最后一个皇帝被赵诚亲自砍下头颅,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赵诚不愿被看作自己继承地是党项人的遗产。
    就在赵诚准备提出一个历代帝王从未用过地国号时。王敬诚却提出以“秦”为国号。他的一番鸿篇大论。让人不得不佩服。
    “周时,丰、镐即为中国。至周幽王时。烽火戏诸侯,以致犬戎人攻入镐京杀了他,秦人的首领襄公出兵救周,又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因而岐以西的地方成了秦国的国土,周天子还答应只要秦人能夺回丰、镐,也归为秦国所有,后来秦人果然夺了丰、镐即关中地区。因而秦人得到一份可观的基业,后成为一方为周天才所承认的诸侯。”王敬诚道,“丰、镐在长安,如今连秦都咸阳都成了京兆府的所在而归于吾
    众人听着有趣。王敬诚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入堂中:
    “一千五百前的天下大势与今天何其相似也!”王敬诚道,“关中大部已为吾王所有,金、宋各占一隅,秦都咸阳为京兆府之隶属,与宋人以秦岭为界,都元帅郭德海奉吾王之命镇之。昔年,秦人出于东夷,又与戎荻杂居,中国以之为鄙,然灭六国者秦也,得中国者秦也!贾谊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