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枭雄-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湛江到榆林大概一个小时,陈策抓紧时间向方剑雄“汇报”,实际上是叫苦。

    “扶帅,不是我喜欢抱怨,第四舰队一向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好不容易三亚多了个榆林基地,结果还不归第四舰队管,人家直接是舰艇部队直属。”陈策操着一口味道很怪的官话,广东腔重的紧,听着叫一个别扭。这时空可没有人以说话带粤语腔为荣,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那才有叫有范。

    方剑雄倒真的不在意这些,知道陈策肯定会抱怨。这个是国家战略的考虑,第四舰队的重心在南洋,为十几年后的二战布局。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十五年的海军假期还长着呢,总不能这个时候就把大家伙都弄到第四舰队来,那不是找英国人的不满么?

    “你也别抱怨了,就说想要点啥吧,我先声明,要万吨以上的战舰没有,最多给你两艘驱逐舰还有两个大队的海军航空兵编制。”方剑雄拿这些喜欢缠人的家伙没太好的办法,每次都是先打预防针。

正文 第七十三章登岛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七十三章登岛

    “扶帅,第四舰队还没有一艘航母,听说江南造船集团的一艘由战巡改建的航母还没有决定去向。不是我喜欢自夸啊,海军的假想敌只能是日本,第四舰队是针对南洋的,南洋的资源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再怎么夸大都不过分。石油、橡胶、稀有金属,这些都是日本军工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资。您要是能给第四舰队配上航母,整个南洋的航线就在我航母飞机的威胁之下。”陈策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兜售他的南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说。战列舰受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四大舰队到手的吨位想让他们吐出来,基本没指望。即便是关系再好,也不会让出一个吨位来。尤其是陈绍宽那个家伙,恨不得把全海军的战巡都揽入他的第三舰队。

    方剑雄笑眯眯的听着,陈策觉得有戏,继续纠缠道:“扶帅,您看啊。眼下实力最强的第二舰队,拥有四艘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吨位高达七吨多,第一舰队也有两艘接近三万吨的大家伙,就算第三舰队也比第四舰队强一些,两艘英国买回来战巡,四吨多。”

    “行,你打住吧,航母吨位也就那么,江南造船在建的航母,只能交给实力最强的第二舰队,先用于训练一个有战斗力的航母编队。我这么跟你说吧,航母目前是个新鲜事物,海军需要时间来摸索锤炼航母战术。你就别惦记了,海军部那帮大佬们根本不会答应。这样好了,我再给你一个海军飞行大队的编制,这艘航母就不要惦记了。海军还有两艘当初美国造的青岛级战巡要改成航母,你耐心的等两年吧。”

    陈策是一刻都不想等的,海军四大舰队资源就那么多。手快有手慢无,问题是方剑雄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陈策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仔细想起来,还是很无奈的事情,谁让汤芗铭这家伙最早投入方大帅的旗下,更不要说还有一个当总统的哥哥。中国就是这样,人情有时候比天大。第二舰队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驻泊地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外经济的命脉所在。

    无奈的陈策只能指望的接受现实时。方剑雄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稍作思索便道:“对了,应该把沈鸿烈的海军陆战一师轮流从台湾调海南来,在海南进行训练,适应热带气候。”

    方大帅显得很不着调的歪楼。陈策也不好继续纠缠下去,只好陪着说了两句。这个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最初只有一个旅,当初是方剑雄主张搞的,海军上下也很支持。主要还是因为陆军和海军之间较劲,哪个国家都这个德行。不过现在多了一个正当红的空军,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军费又少分了一点而已。总的来看。陆军一直是老大,并且以老大自居。整个民国都是陆军打下来,牛逼一点也是情理之中。问题是海军不买账,你说是你打的就是了?当初青岛打日本。陆军怎么不下海去打战列舰?陆军当然要还嘴,海军本事再大,战舰也上不岸,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陆军。于是海军就琢磨着把陆战队的规模搞大一点。手里捏着地面部队,有点什么需要登陆的作战。也不用求到陆军。

    于是海军千方百计的要扩大陆战队,国防部那边海军陆军整天吵架,互相挖苦。反正陆军就是见不得海军陆战队的规模扩大。黄兴因病退休后,现任国防部长段祺瑞是挺陆军的,所以这个海军陆战队的规模一直没什么起色。萨镇冰豁出去老脸,在军委会议上跳脚拍了桌子,靠着老资格才把陆战旅编成了陆战师。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部分的时候,方剑雄在军中一言九鼎,涉及军队编制的时候,还是很讲民主的。这也是陆战队的规模迟迟没有得到扩大的缘故,按照海军的意思,恨不得把陆战队弄出十个八个师来。

    其实方剑雄也愿意扩大海军陆战队的规模,问题是军费紧张。海军本来就烧钱的厉害,新航母迟迟不能开工,而是把原来的战巡改装成航母,不就是为了省钱么?当然这个花费也少不了多少,就是能省一点算一点的意思。

    这个海军陆战队归海军部直属,目前的驻地在台湾。提起收回台湾这个事情,当初日本内部也是颇有争议。日本海军是在库页岛的石油和台湾的战略地位之间挣扎,日本陆军则纠结于北进的战略,军部一些顽固派,对于大陆政策死活不肯松手。日本原敬内阁,则为了与中国搞好关系而头疼。

    总之原因很复杂,一度日本海军为了反对北进的战略而反对陆军的一些声音,最终还是在英美法的压力之下,在石油和远东州土地的诱惑之下,中日之间达成了一致。当然,其中北进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本陆军打不过中国陆军,还打不过俄国?看着中国陆军帮助白俄打到鄂木斯克,日本军部眼珠子都红了。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都过去了,因为台湾的收回,整个日本的海上运输线都暴露在中国海军的眼皮子底下,怎么算这个帐都是赚了。日本内阁和海陆军,也觉得自己赚了,每年五十万吨石油捏在手里,那叫一个安心。平行历史上日本看似强大的海军,战舰出航都是要算着每一滴油来的,彻头彻尾的穷逼。也就是民国三十多年,国家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一直在内乱不休中挣扎,这才被日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历史上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执政无能是可以明确的。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后,中国海军的发展也陷入了一个缓慢的阶段。早年从美国那里买了四艘战巡,后来自己造了两艘,再后来一口气从英国买了五艘旧的战巡。二十万的吨位根本早就超出了。没法子,只能把从美国订购的两艘青岛和一艘从英国买的战巡级改成航母,这才面前维持在二十万吨。

    民国造船业并没有因此退步,转向民用之后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政府的有意引导下,中国远洋航运业飞速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能源,石油是中国进口最大的项目,其次是粮食。因为中美关系的良好,加上海运成本的低廉,大量的石油和粮食从美国运到中国。反过来中国制造的轻工业产品以及一些特有的产品,依靠着极其廉价的成本,也顺利的打开了美国市场,中美贸易快速升温,转而刺激了中国远洋航运的发展。上海、青岛、湛江、钦州等四个海港城市,因为造船业和航运的发展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所以别看海军造战舰不多,实际上一旦爆发战争,半年之内就能把民用造船能力转化为军用。就造船业而言,中国目前的能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不足之处在于技术的积累。动力系统方面由于西方技术的保守,材料合成与精密加工能力还差的很多。不过最近两年由于德国人的合作大规模的铺开,这些短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

    每每想到人才和技术积累底蕴的不足,方剑雄也很无奈的在心里哀叹,外挂不是万能的。

    三亚现在就是一个小渔村,如果不是历史的扭曲,三亚这个地方再过五十年也未必有太多的变化。方剑雄的目的地是榆林军港,简陋的民用三亚港,得益于橡胶产业的催生。

    在榆林港登岸时,天色已经是中午,海军最特别的一个兵种潜艇部队,原来的大本营在上海,现在已经搬到了榆林。陈复的军衔也从上校变成了少将,即便在海军部内部,陈复也是谁的帐都不买,反正就听方大帅的,谁来都白搭。

    海军上下对于陈复的做派,只能当着没看见。陈复跟海军部的大佬们关系很烂,倒是跟陈绍宽和陈策这两个本家的关系还不错。

    “卑职见过扶帅!”陈复站在码头上笔直的立正敬礼,方剑雄面带微笑上前,与潜艇部队的一帮人握手说话,安抚了几句“辛苦了,保重身体”之类的话。随即便上了陈复准备的越野车,奔着田独而去。这个时候的田独,就是一个小村子。农科院杂交稻的科研队把实验田选在田独,主要是看中这个地方的一年四季如春,而且靠近榆林军港,交通运输便利。

    越野车在开往田独的土路上颠簸,铺了一层细沙的土路,看起来平坦,跑起来烟尘滚滚,上下乱颠,很是考验人的屁股。方剑雄很意外的看见了道路边有一个施工队,正在修一条窄轨的铁路,当即对司机道:“停车。”

    随行的陈复赶紧询问:“扶帅,有什么指示?”方剑雄一指一百五十米开外的施工队道:“这些人是干什么的?”陈复看了一眼笑道:“开矿的,田独有铁矿,储量不大,但是品质很高。我派人查过,他们是从上海来的,带队的是一个叫朱家骅的。以前是国民党员,因为不满国民党一些作为退了党,上海五金富商朱葆三投资,在田独开采铁矿的同时,还办了个晒盐场。这是一条窄轨铁路,通往三亚港,用来运送铁矿石。”

正文 第七十四章科研队驻地

    一秒记住【风雨小说网】。44Pq。,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七十四章科研队驻地

    方剑雄的记忆中,应该是一条铁路把三亚和八所港连接起来,这条铁路是日本人在二战期间修的,为此日本人在田独港留下了一个万人坑,大约一万五千余民工在刺刀的威逼奴役下死去。历史被扭转,现在的田独铁矿和昌江铁矿不是一个企业在经营,那条铁路自然也不会出现,目前海南的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了,暂时不会在这里修铁路。

    既然是民营企业,方剑雄就不想去多说什么。主要他们不违法,做什么都行。开采矿山的手续一点都不复杂,只要向当地国土资源局提交一份矿山资料和申请,最迟一个月内就能拿到采矿许可证。没有充分的理由,国土资源局不得拒绝申请,如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处理好申请,申请方可根据相关法律起诉政府“不作为”。

    方剑雄依稀听到工地上有人在用德语喊话,似乎在求助。“二柱,带人去看看怎么回事?”齐二柱跳下车,从前面的装甲车上叫了两个士兵跟上,很快一个士兵跑了回来道:“扶帅,有个工人被蛇咬了,他们需要抗毒的血清。”

    随扈中有医护人员,立刻背着药箱下车跑步过去。车队暂时停下来,方剑雄也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抽支烟。本来是打算亲自过去看看,考虑到下面的人肯定拦着,省得麻烦就不去了。方剑雄的警卫工作一直是最严格的,这个真不是多余之举。当今世界恨不得方剑雄立刻死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说句不好听的,方剑雄要是突然去世,肯定有很多人要买鞭炮偷偷的放,以示庆祝。

    两架鹰三呼啸而至。出现在车队的上空。陈策看着脸色一变,飞快的看了一眼方剑雄的表情还好,心里松了一口气,暗暗大骂海军航空兵那帮混蛋无法无天,明明已经通知他们,今天不用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怎么还飞出来两架鹰三?你可别小看这两架鹰三,一个俯冲就能让整个车队伤亡惨重。

    “筹硕,怎么了?”陈复这个缺德的家伙。阴森森的补刀,幸灾乐祸的损友都这德行。

    “木恩那个混蛋,海军航空兵那帮王八蛋被他惯坏了,我明明下令休息三天。”陈策当然不会计较陈复,相比之下对木恩可以说狠的牙根痒痒。海军航空兵和潜艇部队差不多。独立性很强。说句不好听的,对海军方面的命令,有点听宣不听调的意思。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根子在方剑雄的身上。海军航空兵由原来的航空队分割而来,跟空军的关系更好一些,反倒是没有太多海军的成分。

    方剑雄耳朵很尖,丢掉烟头走过来道:“筹硕。回头你写一份报告上交海军部,建议把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指挥权统一到海军部。这帮家伙,简直无法无天。”陈策一听这个,嘴都笑歪了。立刻敬礼道:“卑职明白。”方剑雄摆摆手,转身上车,这时候齐二柱带着一个洋人走了过来。走到方剑雄的座驾的五步之外,被卫兵拦下后叽里呱啦的用德语说了一通。

    大致意思。感谢军队的医生,现在受伤的工人没有大碍了。不过最好送到榆林的海军医院继续治疗。“安排一下。”方剑雄看了一眼陈复,丢下一句话,关上车门。不到五分钟,陈复来敲车门道:“都安排下去了。”方剑雄点点头:“上车。”

    车队继续往前,被颠的够呛的方大帅,抢占了副驾驶的位置,陷入了沉默的思索中。中德“民间合作”开启后,大批德国人涌入中国谋生,据官方资料统一,自1920年以来,先后有五万余德国人来到中国谋生。这些德国人基本上都有一技之长,在中国安定之后把家属也迁来中国的大有人在。毫无疑问,这是好事。不过方剑雄并不认为,这些德国人最终会都留在中国,能留下一半就很客观了。

    在海南岛上看见德国技术人员的出现,方剑雄不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应该想一些法子,尽可能的把德国人同化了留下来,放宽外籍人员入中国籍,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科研队的驻地就在官道边,这里有一个十字路口,东西走向为以前修的官道,连接东部沿海各县,从三亚一直到海口。南北走向的路一头就是榆林港,另一头往岛内深处。南北走向的路,其实也是以前的官道,不过从榆林过来的这一段路,以前就是一条小路,这些年拓宽了而已。田独不过是一个小村,科研队进驻、民间开矿、驻军等缘故,大量人口涌入,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小集镇。

    科研队的驻地就在十字路口的东边,白色的围墙圈住一块地皮,里头有十几排瓦房,与对面多数是茅草为顶的原住民主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一路走来的时候,方剑雄就没怎么看见瓦房,基本上都是茅草为顶,泥巴糊的土墙。这种房子和内陆的土坯房还不一样,就是拿稻草活黄泥,然后糊在用竹木纵横绑在一起的方格上,待风干之后就是墙了。

    偶尔能看见的一间瓦房,也是新盖起来的,可见是当地的原住民受到了外来者的影响后,渐渐的发生了生活习惯上的变化。三亚周边的气候水稻可以一年三熟,对于研究杂交稻的科研队而言,这里的气候保证了一年的时间内可以多进行一季的实验。

    突然出现的车队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恐慌,小镇上的原住民们显得很淡然,路边的地摊上,几个原住民的妇女甚至端起手里竹编的簸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