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世恒言-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差一人,与苗全同去,总是一般的。”焦氏大怒道:“你这逆种!当初你父存
日,将你姐妹如珍宝一般爱惜。如今死了,便忘恩背义,连骸骨也不要了!你读
了许多书,难道不晓得昔日木兰代父征西,缇萦上书代刑?这两个一般也是幼年
女子,有此孝顺之心。你不能勾学他恁般志气,也去寻觅父亲骸骨,反来阻当兄
弟莫去!况且承祖还是个男儿,一路又有人服事,须不比木兰女上阵征战,出生
入死。那见得有什么山高水低,枉送了性命!要你这样不孝女何用!”一顿乱嚷,
把玉英羞得满面通红,哭告道:“孩儿岂不念爹爹生身大恩,要寻访骸尸归葬?
止因兄弟年纪尚幼,恐受不得辛苦,孩儿情愿代兄弟一行。”焦氏道:“你便想
要到外边去游山玩景快活,只怕我心里还不肯哩!”当晚玉英姊妹挤在一处言别,
呜呜的哭了半夜。李承祖道:“姐姐,爹爹骸骨暴弃在外,就死也说不得。待我
去寻觅回来,也教母亲放心,不必你忧虑。”到了次早,焦氏催促起程。姊妹们
洒泪而别。焦氏又道:“你若寻不着父亲骸骨,也不必来见我。”李承祖哭道:
“孩儿如不得爹爹骨殖,料然也无颜再见母亲。”苗全扶他上了生口,经出京师。
你道那苗全是谁?乃是焦氏带来赠嫁的家人中第一个心腹,已暗领了主母之意,
自在不言之表。
主仆二人离了京师,望陕西进发。此时正是隆冬天气,朔风如箭,地上积雪
有三四尺高,往来生口,恰如在绵花堆里行走。那李承祖不上十岁的孩子,况且
从幼娇养,何曾受这般苦楚!在生口背上把不住的寒颤,常常望着雪窝里颠将下
来。在路晓行夜宿,约走了十数日。李承祖渐渐饮食减少,生起病来,对苗全道:
“我身子觉得不好,且将息两日再行。”苗全道:“小官人,奶奶付的盘缠有限,
忙忙趱到那边,只怕转去还用度不来。路上若再担阁两日,越发弄不来了。且勉
强捱到省下,那时将养几日罢!”李承祖又问:“到省下还有几多路?”苗全笑
道:“早哩!极快还要二十个日子。”李承祖无可奈何,只得熬着病体,含泪而
行。有诗为证:可怜童稚离家乡,匹马迢迢去路长!遥望沙场何处是?乱云衰草
带斜阳。
又行了两日。李承祖看看病体转重,生口甚难坐。苗全又不肯暂停,也不雇
脚力,故意扶着步行,明明要送他上路的意思。又捱了半日,来到一个地方,名
唤保安村。李承祖道:“苗全,我半步移不动了,快些寻个宿店歇罢!”苗全闻
言,暗想道:“看他这个模样,料然活不成了。若到店客中住下,便难脱身。不
如撇在此间,回家去罢!”乃道:“小官人,客店离此尚远。你既行走不动,且
坐在此,待我先去放下包裹,然后来背你去何如?”李承祖道:“这也说得有理。”
遂扶至一家门首阶沿上坐下。苗全拽开脚步,走向前去,问个小路抄转,买些饭
食吃了,雇个生口,原从旧路回家去了。不在话下。
且说李承祖坐在阶沿上,等了一回,不见苗全转来。自觉身子存坐不安,倒
身卧下,一觉睡去。那个人家却是个孤孀老妪,住得一间屋儿,坐在门口纺纱。
初时见一汉子扶个小厮坐于门口,也不在其意。直至傍晚,拿只桶儿要去打水,
恰好拦门熟睡。叫道:“兀那小官人快起来!让我们打水。”李承祖从梦中惊醒,
只道苗全来了,睁眼看时,乃是那屋里的老妪。便挣紥坐起道:“老婆婆有甚话
说?”那老妪听得语言不是本地上人物,问道:“你是何处来的,却睡在此间?”
李承祖道:“我是京中来的。只因身子有病,行走不动,借坐片时。等家人来到,
即便去了。”老妪道;“你家人在那里?”李承祖道:“他说先至客店中,放下
包裹,然后来背我去。”老妪道:“哎约!我见你那家人去时,还是上午。如今
天将晚了,难道还走不到?想必包裹中有甚银两,撇下你逃走去了!”李承祖因
睡得昏昏沉沉,不曾看天色早晚,只道不多一回。闻了此言,急回头仰天观望,
果然日已矬西。吃了一惊,暗想道:“一定这狗才料我病势渐凶,懒得伏侍,逃
走去了。如今教我进退两难,怎生是好?”禁不住眼中流泪,放声啼哭。有几个
邻家俱来观看。那老妪见他哭的苦楚,亦觉孤恓,倒放下水桶,问道:“小官人,
你父母是何等样人?有甚紧事,恁般寒天冷月,随个家人行走?还要往那里去?”
李承祖带泪说道:“不瞒老婆婆说,我父亲是锦衣卫千户,因随赵总兵往陕西征
讨反贼,不幸父亲阵亡。母亲着我同家人苗全到战场上寻觅骸骨归葬。不料途中
患病,这奴才就撇我而逃。多分也做个他乡之鬼了!”说罢,又哭。众人闻言,
各各嗟叹。那老妪道:“可怜!可怜!元来是好人家子息,些些年纪,有如此孝
心,难得!难得!只是你身子既然有病,睡在这冷石上,愈加不好了。且挣挫
起来,到我铺上去睡睡。或者你家人还来也未可知。”李承祖道:“多谢婆婆美
情!恐不好打搅。”那老妪道:“说那里话!谁人没有患难之处。”遂向前扶他
进屋里去。邻家也各自散了。承祖跨入门槛,看时,侧边便是个火炕,那铺儿就
在炕上。老妪支持他睡下,急急去汲水烧汤,与承祖吃。到半夜间,老妪摸他身
上,犹如一块火炭。至天明看时,神思昏迷,人事不省。那老妪央人去请医依脉,
取出钱钞,赎药与他吃,早晚伏侍。那些邻家听见李承祖病凶,在背后笑那老妪
着甚要紧,讨这样烦恼!老妪听见,只做不知,毫无倦怠。这也是李承祖未该命
绝,得遇恁般好人。有诗为证:家中母子犹成怨,路次闲人反着疼!美恶性生天
壤异,反教陌路笑亲情。
李承祖这场大病,捱过残年,直至二月中方才稍可。在铺上看着那老妪谢道:
“多感婆婆慈悲,救我性命!正是再生父母。若能挣紥回去,定当厚报大德。”
那老妪道:“小官人何出此言!老身不过见你路途孤苦,故此相留,有何恩德,
却说厚报二字!”光阴迅速,倏忽又三月已尽,四月将交。那时李承祖病体全愈,
身子硬挣,遂要别了老妪,去寻父亲骸骨。那老妪道:“小官人,你病体新痊,
只怕还不可劳动。二来前去不知尚有几多路程,你孤身独自,又无盘缠,如何去
得。不如住在这里,待我访问近边有人入京的,托他与你带信到家,教个的当亲
人来同去方好。”承祖道:“承婆婆过虑。只是家里也没有甚亲人可来。二则在
此久扰,于心不安。三则恁般温和时候,正好行走。倘再捱几时,天道炎热,又
是一节苦楚。我的病症,觉得全妥,料也无妨。就是一路去,少不得是个大道,
自然有人往来。待我慢慢求乞前去,寻着了父亲骸骨,再来相会。”那老妪道:
“你纵到彼寻着骸骨,又无银两装载回去,也是徒然。”李承祖道:“那边少不
得有官府,待我去求告,或者可怜我父为国身亡,设法装送回家,也未可知。”
那老妪再三苦留不住,又去寻凑几钱银子相赠。两下凄凄惨惨,不忍分别,到像
个嫡亲子母。临别时,那老妪含着眼泪嘱道:“小官人转来,是必再看看老身,
莫要竟自过去。”李承祖喉间哽咽,答应不出,点头涕泣而去。走两步,又回头
来观看。那老妪在门首,也直至望不见了,方才哭进屋里。这些邻家没一个不笑
他是个痴婆子:“一个远方流落的小厮,白白里赔钱赔钞,伏侍得才好,急松松
就去了。有甚好处,还这般哭泣!不知他眼泪是何处来的。”遂把这事做笑话传
说。看官,你想那那妪乃是贫穷寡妇,倒有些义气,一个从不识面的患病小厮,
收留回去,看顾好了,临行又赍赠银两,依依不舍。像这班邻里,都是须眉男子,
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好事,反又攧唇簸嘴。可见人面相同,人心各
别。闲话休题。
且说李承祖又无脚力,又不认得路径,顺着大道,一路问讯,捱向前去。觉
道劳倦,随分庵堂寺院,市镇乡村,即便借宿。又亏着那老妪这几钱银子,将就
半饥半饱,度到临洮府。那地方自遭兵火之后,道路荒凉,人民稀少。承祖问了
向日争战之处,直至皋兰山相近,思想要祭奠父亲一番。怎奈身边止存着十数文
铜钱,只得单买了一陌纸钱,讨个火种,向战场一路跑来。远远望去,只见一片
旷野,并无个人影来往,心中先有五分惧怯,便立住脚,不敢进步。却又想道:
“我受了千辛万苦,方到此间。若是害怕,怎能够寻得爹爹骸骨?须索拚命前去。”
大着胆飞奔到战场中,举目看时,果然好凄惨也!但见:荒原漠漠,野草萋萋。
四郊荆棘交缠,一望黄沙无际。髑髅暴露,堪怜昔日英雄;白骨抛残,可惜当年
壮士!阴风习习,惟闻鬼哭神号;寒露蒙蒙,但见狐奔兔走。猿啼夜月肠应断,
雁唳秋云魂自消。
李承祖吹起火种,焚化纸钱,望空哭拜一回。起来仔细寻觅,团团走遍,但
见白骨交加,并没一个全尸。元来赵总兵杀退贼兵,看见尸横遍野,心中不忍,
即于战场上设祭阵亡将士,收拾尸骸焚化,因此没有全尸遗存。李承祖寻了半日,
身子因倦,坐于乱草之中,歇息片时。忽然想起:“征战之际,遇着便杀,即为
战场,料非只此一处。正不知爹爹当日丧于那个地方?我却专在此寻觅,岂不是
个騃子?”却又想道:“我李承祖好十分蒙憧!爹爹身死已久,血肉定自腐坏,
骸骨纵在目前,也难厮认。若寻认不出,可不空受这番劳碌!”心下苦楚,又向
空祷告道:“爹爹阴灵不远,孩儿李承祖千里寻访至此,收取骸骨。怎奈不能识
认!爹爹,你生前尽忠报国,死后自必为神。乞显示骸骨所在,奉归安葬,免使
暴露荒丘,为无祀之鬼!”祝罢,放声号哭。又向白骨丛中,东穿西走一回。看
看天色渐晚,料来安身不得,随路行走,要寻个歇处。行不上一里田地,斜插里
林子中,走出一个和尚来。那和尚见了李承祖,把他上下一相,说道:“你这孩
子,好大胆!此是什么所在,敢独自行走?”李承祖哭诉道:“小的乃京师人氏,
只因父亲随赵总兵出征阵亡,特到此寻觅骸骨归葬。不道没个下落,天又将晚,
要觅个宿处。师父若有庵院,可怜借歇一晚,也是无量功德!”那和尚道:“你
这小小孩子,反有此孝心,难得!难得!只是尸骸都焚化尽了,那里去寻觅?”
李承祖见说这话,哭倒在地。那和尚扶起道:“小官人!哭也无益。且随我去住
一晚,明日打点回家去罢!”
李承祖无奈,只得随着和尚,又行了二里多路,来到了个小小村落,看来只
有五六家人家。那和尚住的是一座小茅庵,开门进去,吹起火来,收拾些饭食,
与李承祖吃了。问道:“小官人,你父亲是何卫军士?在那个将官部下?叫甚名
字?”李承祖道:“先父是锦衣卫千户,姓李名雄。”和尚大惊道:“元来是李
爷的公子!”李承祖道:“师父!你如何晓得我先父?”和尚道:“实不相瞒,
小僧原是羽林卫军人,名叫曾虎二,去年出征,拨在老爷部下。因见我勇力过人,
留我帐前亲随,另眼看承。许我得胜之日,扶持一官。谁知七月十四,随老爷上
阵,先斩了数百馀级,贼人败去。一时恃勇,追逐十数里,深入重地。贼人伏兵
四起,围裹在内。外面救兵又被截住,全军战没,止存老爷与小僧二人。各带重
伤,只得同伏在乱尸之中。到深夜起来逃走,不想老爷已死。小僧望见傍边有一
带土墙,随负至墙下,推倒墙土掩埋。那时贼兵反拦在前面,不能归营。逃到一
个山湾中,遇一老僧,收留在庵。亏他服事,调养好了金疮,朝暮劝化我出家。
我也想死里逃生,不如图个清闲自在,因此依了他,削发为僧。今年春间,老师
父身故,有两个徒弟道我是个氵吞来僧,不容住在庵中。我想既已出家,争甚是
非?让了他们,要往远方去。行脚经过此地,见这茅庵空间,就做个安身之处,
往远近村坊抄化度日。不想公子亲来,天遣相遇!”李承祖见说父亲尸骨尚在,
倒身拜谢。和尚连忙扶住,又问道:“公子恁般年娇力弱,如何家人也不带一个,
独自行走?”李承祖将中途染病,苗全抛弃逃回,亏老妪救济前后事细细说出。
又道:“若寻不见父亲骨殖,已拚触死沙场。天幸得遇吾师,使父子皆安。”和
尚道:“此皆老爷英灵不泯,公子孝行感格,天使其然。只是公子孑然一身,又
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公子道:“意欲求本处官府设法,不知可肯?”和
尚笑道:“公子差矣!常言道:官情如纸薄。总然极厚相知,到得死后,也还未
可必,何况素无相识?却做恁般痴想!”李承祖道:“如此便怎么好?”和尚沉
吟半晌,乃道:“不打紧,我有个道理在此。明日将骸骨盛在一件家伙之内,待
我负着,慢慢一路抄化至京,可不好么?”李承祖道:“吾师肯恁般用情,生死
衔恩不浅!”和尚道:“我蒙老爷识拔之恩,少效犬马之劳,何足挂齿!”
到了次日,和尚向邻家化了一只破竹笼,两条索子,又借柄锄头,又买了几
陌纸钱,锁上庵门,引李承祖前去。约有数里之程,也是一个村落,一发没个人
烟。直到土墙边放下竹笼,李承祖就哭啼起来。和尚将纸钱焚化,拜祝一番,运
起锄头,掘开泥土,露出一堆白骨。从脚上逐节儿收置笼中,掩上笼盖,将索子
紧紧捆牢,和尚负在背上。李承祖掮了锄头,回至庵中。和尚收拾衣钵被窝,打
个包儿,做成一担,寻根竹子,挑出庵门。把锄头还了,又与各邻家作别,央他
看守。二人离了此处,随路抄化,盘缠尽是有馀。不则一日,已至保安村。李承
祖想念那老妪的恩义,径来谢别。谁知那老妪自从李承祖去后,日夕挂怀,染成
病症,一命归泉。有几个亲戚,与他备办后事,送出郊外,烧化久矣。李承祖问
知邻里,望空遥拜,痛哭一场,方才上路。共行了三个多月,方达京都。离城尚
有十里之远,见旁边有个酒店。和尚道:“公子且在此少歇。”齐入店中,将竹
笼放于桌上,对李承祖说道:“本该送公子到府,向灵前叩个头儿才是。只是我
原系军人,虽则出家,终有人认得。倘被拿作逃军,便难脱身。只得要在此告别,
异日再图相会!”李承祖垂泪道:“吾师言虽有理,但承大德,到我家中,或可
少尽。今在此处,无以为报,如之奈何?”和尚道:“何出此言!此行一则感老
爷昔日恩谊,二则见公子穷途孤弱,故护送前来,那个贪图你的财物!”正说间,
酒保将过酒肴,和尚先摆在竹笼前祭奠,一连叩了四五个头,起来又与李承祖拜
别,两下各各流泪。饮了数杯,算还酒钱,又将钱雇个生口,与李承祖乘坐,把
竹笼教脚夫背了。自己也背上包裹,齐出店门,洒泪而别。有诗为证:欲收父骨
走风尘,千里孤穷一病身。老妪周旋僧作伴,皇天不负孝心人。
话分两头。却说苗全自从撇了李承祖,雇着生口赶到家中。只说已至战场,
无处觅寻骸骨,小官人患病身亡。因少了盘缠,不能带回,就埋在彼。暗将真信
透与焦氏。那时玉英姊妹一来思念父亲,二来被焦氏日夕打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