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逐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末逐鹿-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长大叔,不是我不出来看你。”司马雪明眸浮现一层薄薄的水雾,哽咽道:“我父皇将我禁足宫中,今日趁过元宵节,才垦求皇太妃首肯,可是只能出宫半日。”

    “原来如此,眼下出来便好,公主休要不高兴了。”高恩华安抚道。

    “道长大叔,父皇将我赐婚谢家。”司马雪把一直萦绕在心头的话,冲口而出,瞪圆一双空澈眼眸看高恩华如何答复。

    “谢氏一族誉满天下,子弟个个品学兼优,想来驸马也必是天骄俊才,何时成婚啊?”高恩华心中愕然,表面仍然神色如常。

    “年内择日成婚。”见高恩华神色平常,司马雪心中不快。

    高恩华感觉到司马雪语气中和面色上的不快,心中暗叹一口气,皇族与士族联姻之事,也不是自已一名道士可以改变,便换了话题,问:“公主所练太玄诀,近日可有进展?”

    司马雪也不回答,只是凝神挥掌,一个淡淡太极图灿烂飞出,在空中上下盘旋。

    “摸着空之境界的边儿了,马上便能驱物,快将修练中的诸般感应说出来。”高恩华喜道:“贫道替你修改调整一凡。”司马雪将修习太玄诀所遇到的迷惑一一述说,高恩华细心倾听,逐一解答。

    “道长大叔。”司马雪中间话语一停,突然说:“父皇突然将我赐婚谢氏,我不愿意,你怎么看?”

十一节 我不嫁() 
“公主殿下。”高恩华内心一片无奈,劝导说:“自古以来,世人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如此,谢氏子弟乃当世士族豪门,人人仰幕,能值公主赐婚之人,想来也是族中翘楚之辈。”

    “前朝的祝英台与梁山伯、贾午与韩寿就不是由父母指婚。”司马雪立刻反驳,一付我也读过书,休想骗我的模样。

    高恩华道:“祝英台与梁山伯去世后由太傅谢安提议,经孝武帝恩准,被封为义妇,此二人英年早亡,公主此比甚是不当,贾午与韩寿二人下场更不必说了。”

    “我不喜欢这门婚事,大叔帮我想办法,退了这门婚事好不好?”

    “啪”的一声轻响,《解文说字》跌落在地,“公主殿下。”高恩华捡起书来,弹弹灰尘,说:“贫道是名无地无房的道士,去说服谢氏一族与孝武帝陛下替公主退婚,岂不是自已送死。”

    “我不喜欢这门婚事,不想嫁。”司马雪开始耍赖,坚持说道:“大叔替我想法退婚。”

    “整个江南三吴八郡,全是司马氏天下。”高恩华无奈之下,只得实话实说:“天子金口赐婚,公主想要贫道去造反抗天啊。”

    “我有办法。”司马雪也说出内心想法:“大叔御剑带我逃离江南,去后燕国、去后秦国、听说还有一个北魏国更远,你带我躲起来?”

    “公主所说之地全是遍地风沙的蛮夷之地,据说燕军把汉女当‘两脚羊’,饿了当粮食吃。”对于司马雪的大胆建议,高恩华感觉全是小女子一时心动的想法,时间稍久自然后悔,便说:“咱汉民若去了,连猪狗都不如,吃什么?穿些什么?住在那?”

    堂中一时安静下来,师徒两人都无话可说。

    “大叔咱不说退婚之事了。”片刻后,司马雪换了话头,说:“你尚未传我符术呢,是否知我将被赐婚,便要藏私不传?”

    “贫道连太玄诀都传与公主,各种符术岂有不传之理。”见司马雪不坚持退婚,高恩华松了一口气,转身取来一把宝剑,剑鞘窄细,鞘上镶有玉石。“此剑乃贫道偶得,剑主人曾以道法粹炼此剑,待公主日后可以驱剑时,用来能顺手些。”

    司马雪欢叫一声,接剑在手,“唰”的抽出剑刃,只见剑刃细窄,信手挥舞两下,体验到一点点女修士妖娆英武的感觉。

    “道长大叔,看在宝剑的份上,本公主不计较你不肯带我逃婚的过错,快将能增长灵力的丹药拿来,将各种符术传于我,还有剑术也要传我。。。。。。”司马雪一连声催促。

    高恩华顿觉自已不是收了名徒弟,简直是收了名小祖宗,先探头看看外堂正在忙忙碌碌干活的王存忠,才放下心来,然后对司马雪的要求一一照办。

    “公主,休要贪多嚼不烂,一技不精,百技无用,存忠若象你这般顽劣,贫道师威何存?”

    “大叔,你又开始罗嗦了,罗嗦的男子很讨厌的。”

    高恩华口中传授,手脚比划,传授剑术和太玄符术一一讲述清楚,一天的时间已匆匆而过,济世堂外暮色四垂,街道上的暄哗声、鼓锣声,声声嘈杂,建康一年一度的赏花灯又开始了。

    “天色已晚,我需回宫向皇太妃复命,也许今生再也无法见面。”司马雪心中忧伤,面色落寂,对高恩华说:“大叔若肯带我逃走,眼下说还来得及。”

    “我辈修道中人,岂能无故失信,早些回宫复命吧,免得皇太妃为你担忧。”高恩华道心一软,但一想到自己的地位,又硬起心肠道:“趁天色尚明,公主回宫去吧。”

    “大叔执意如此,本公主回宫便是。”司马雪眸色幽幽,轻声道:“只盼大叔日后不要后悔才好。”

    高恩华心头一痛,一时无话可说,低声道:“公主一路走好。”

    司马雪一声不吭,反身冲上大街,一路步履如飞,将太玄诀挥发的淋漓尽致,直接冲入皇宫,先去向皇太妃归还了令牌,刚回到居室院外,便见李姨娘正在院内翘首等待。

    “公主为何手中持剑?”

    “大叔赠的。”

    “公主好似十分喜欢?”

    “恩,还行吧。”司马雪摸出符纸,对着烛火仔细看了看,一会又将符纸放下,抓起宝剑又仔细查看。

    “公主是否喜欢高道长?”

    “是啊。”司马雪随口应答,话一出口,心中立刻警觉起来,看着李姨娘:“姨娘你方才说什么?”

    “公主殿下。”李姨娘将司马雪手中宝剑夺下来,然后说:“奴婢一生忠诚于你,有些话一定要让你知道,士族豪门尤重妇德,日后公主嫁进谢府,千万莫提道长之名,此事关乎皇族颜面,稍有不慎,定会害了道长性命。”

    “姨娘欺我年少,说些厉害言话来吓我?”

    “公主有所不知,宫外乡野之人最爱口传皇室艳闻,商朝苏妲已、汉代赵飞燕、前朝韩寿偷香,都被编成故事到处传说。”李姨娘正色道:“若公主与道长之事为外人知晓,定会天下传闻,陛下与谢氏一族为了脸面,岂能容高道长存活于世?”

    “我与道长大叔仅有师徒之义,与他人何干?”

    “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众人岂会相信公主口中的师生之义,奴婢一生福祸早与公主相通,岂敢骗你。”李姨娘劝说:“公主殿下日后休要与道长会面为妥。”

    “不,绝不!”司马雪双目明亮,眸中尽是不屈之意,片刻后说:“我自有主张,姨娘休要管我。”

    “诺。”李姨娘暗自叹了口气,施礼而去。

    过了元宵节后,孝武帝差人宣司马雪在精舍召见,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也在精舍。

    司马元显比司马雪年纪稍小,一脸红豆豆,但自小举止有度,少年老成,日常脚穿朝靴,宽袍大袖、一付当世名士模样,与活泼好动的司马雪从来玩不到一起去。

    “朕平日里对公主少有关爱,此次多亏皇叔替你寻得谢氏驸马,公主过门后,要格守妇德,少任性胡闹,莫要失了皇族威仪。”孝武帝道。

    司马雪心中恨恨嘀咕,原来是皇叔司马道子的主意,定是又想拉拢谢家支持,才把我嫁了出去,为什么不把自已女儿嫁给谢氏。

    “父皇容禀,女儿尚小,不想外嫁。”

    司马雪突然出言拒婚,孝武帝微微一愣,随即认为;定是因为自小居于宫中,怕外嫁谢府后,初为人妇,受了委屈。

    “女大外嫁,自古如此,公主莫要任性胡闹,待嫁到谢府,自然明白父皇的好意。”

    “父皇,女儿真心不嫁,请父皇另换其余姐姐们出嫁。”

    “大胆!婚姻大事,岂由你一名小女子独自任性胡闹,当今之世,能与司马皇族联姻的,只有王、谢、桓、庾等几家而已,不想出嫁,难道想终老皇宫不成。”

    孝武帝面色一沉,怒气冲冲发完脾气,偷眼一瞅,见司马雪一脸不服,心知纠缠下去,女儿定会撒娇耍赖没完没了,一挥袖子,拉起司马道子奔出室外。

    “皇姐。”司马元显劝说:“谢家乃当世士族豪门,族中子弟均在本朝任要职,门弟显赫,公主嫁过去后定能一世荣耀风光。”

    “未冠小童懂什么?”司马雪明眸圆瞪,厉声喝斥:“回家让你姐姐嫁到谢府,岂不更好。”

    司马元显身为宗室世子,年纪比司马雪略小,在皇太妃面前,不如司马雪受宠,几句好心劝导之语,直接被司马雪当面打脸训斥,也无可奈何。

    “皇姐休怒,臣弟多嘴了。”司马元显脸上的一颗颗红豆豆似要滴下血来,讪讪一笑,躬身道别:“告辞,告辞、、”

    “哼。”司马雪一跺脚,恨声道:“谢氏附马算个什么阿猪阿狗,本公主不愿出嫁,就不出嫁,谁都不管我,我自有主张。”

    从当日起,司马雪足不出室,自朝至夕,终日闭目跌坐,室内始终弥漫着一股淡淡灵力,昔日慵懒顽皮的大晋公主,日夜苦修太玄诀,终于有一天,一股灵力如百流归海,在体内滔滔翻腾,一道温暖光亮游走全身。

    司马雪掐诀颂咒,骈玉指,向玉笛遥遥一点,玉笛微微一颤,在半空中挣扎着浮了起来,一路蹒跚着,向床塌徐徐飞来。

    晋室婚嫁遵守秦汉时期传下来的古制、乡间与大族婚嫁一般选在春秋之际举行,大族之间的婚礼极为讲究,前后需讲究三书、六礼。

    三书分别为,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的亲迎就是最后一步,既男方新郎亲至女方家中迎娶,时间都定在黄昏以前,婚嫁中的婚字、便是由昏字演化而来。

    司马雪虽然贵为公主,但在嫁娶这等大事上,只能遵守礼制,一切只凭父皇孝武帝做主。

    在孝武帝与谢氏族长的安排下,双方交换聘礼与礼书,定下迎亲具体时间,一切只等在定好的时间内,谢氏派人登门迎亲过府。

    司马雪对婚事一直很迷茫,有时心有不甘,但又找不出理由反驳,高恩华与李姨娘说的很对,女子及笄而嫁是天经地义、古自有之的事,嫁于谢家是顺理成章的事,最好的婚嫁选择之一。

    可是,可是,内心为何一直有一丝丝不甘呢?迎亲的日子到了,司马雪内心仍在摇摆不定。

十二节 乌衣巷() 
一个晚春早晨,晨曦淡淡,空气中飘浮着一丝丝的凉意。

    “公主。”李姨娘一大早便在房门外连声催促:“公主起来梳妆了!”

    宫中皇太妃多病,孝武帝又专宠张贵妃,张贵妃性情高冷,平素极少露面,对后宫采取无为而治,一年中更难得和司马雪说上一二句话,孝武帝只派了一名懂梳妆的妃子,带领一些宫女和宦官来给司马雪打扮。

    司马雪神色木然,一声不吭,任由一群女官们忙里忙外的摆弄,天近正午时分,一切打扮停当,谢谢氏迎亲的车舆早就在皇宫德阳门外等待。

    “唉,皇儿啊,你母妃去世早,朕知道你舍不得离开父皇,可女大不由爹,可早晚总要出嫁不是。。。。。。”孝武帝知道自己女儿从小就奇立独行,怕出漏子,破天荒的不喝酒,不赏舞,亲自过来鼓励司马雪一番。

    司马雪只轻轻“嗯”了一声,算是给当今天子一个脸面,然后继续板起脸,一声不吭。

    孝武帝一脸的无可奈何,挥挥手,“起舆”,宫中主持礼仪的官员一声长喝,在一片丝乐声中、送亲的队伍起行了。

    司马雪坐在车舆中,盖着罩头,心中忽上忽下,一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象嫂子王神爱一样无助又无奈,一会又想到,到谢府后要和诸多陌生人各种客套礼节,以后还要讲究三从四德,各种曲迎……

    王神爱乃王献之和新安公主的女儿,书法自幼深得王献之真传,出类拔萃,未笄之年便和太子司马德宗成婚,司马德宗性情痴愚,平时不分寒暑,两人婚后一直无子,夫妇间少有言谈,因此终日郁郁寡欢,少有笑容。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越过秦淮河,穿街过巷,身后马车的车轮“轱辘、轱辘、”响起来,应是进入青石铺路的乌衣巷中。

    王、谢两大士族子弟主要在会稽郡聚居,在建康的族人多在乌衣巷居住,舆外有人语声嘈杂传来,可以想像百姓对于此次皇族与谢氏联姻多么关注。

    司马雪心中忽然惶恐起来,纤手向怀里一摸,几张梦遁符纸与风遁符纸仍在,心中稍安,好象这几张符纸是她最后安全凭障。

    “落舆。”车舆在乌衣巷谢府门前停下,有人喊道。

    司马雪感觉身边有一双手伸了过来,扶着她下了车舆,换上了肩舆,司马雪偷偷从低垂的罩头缝际看去,能看到脚下青石铺彻的石阶。

    进了这道青石门,自已一生就是谢府中人。

    谢府大门气派非凡,台高阶宽,肩舆由两个健壮的奴仆抬起,微微一晃,迈步便要踏门入府,借着一晃之力,头上罩头大幅度晃动了一凡,闪开了片片空隙。

    司马雪侧目斜视、只见建康城西夕阳如血,一片金色的灿烂,灿烂而又空旷的天空中,一群燕雀在天空自由的翱翔飞过。

    自已一名大晋公主,竟不如一只燕雀自由?

    司马雪一瞬间明白过来,这几个月来。何因心中忐忑不安、何因夤夜侧转难眠、何因常常茶饭不香,只因心有不甘。

    不甘心自已未来仍如在皇宫中那般枯燥无味的生活,被人忽视,度此一生,不甘一生之中、嫁与这士族豪门之后,依然锁在高院深府之内,永远看不到外面的天地。

    少女的心,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群燕雀在天空自由的翱翔飞行,让司马雪瞬间拿定了主意,纤指起处,一张黄色的符纸指间闪现,一阵清脆而急促的咒语术在肩舆上悄然响起。

    府门前火光一闪,身边众人只感觉天地间突然之间一变,天空中残阳与苍穹一瞬间消失不见,众人进入了一个只有灰色的空间,事后有人说、看到了神仙洞府,也有人说、看到了九天诸神。

    谢家宾客中,自有道法高深者查觉谢府门前灵力波动,有人正在施展异术,待赶过来时,只见一群迎亲众人仍然被困在梦遁符异境之中,原本应当在肩舆之上的新娘子失去踪影,昏暗的地面上,只留下一团符纸灰尘随风飘去。

    翌日、建康城朝野内外都在口传一个匪夷所思的消息,皇族公主司马雪在谢府门前被妖灵掳走,下落不明!

    孝武帝收到谢府的禀报后,大发雷霆,下旨建康丹阳府与周边县郡的差役全体出动,搜查公主的下落,又命宫中卜算修士占卜女儿下落。

    卜算修士要走司马雪生辰八字,在宫中步罡踏斗,施异术占问鬼神,不久后禀报,公主正向三吴旧地而去。

    孝武帝立刻下旨国师王蛮子,速派朝中得力修士,前往三吴旧地搜寻公主的下落,一瞬间,整个大晋王朝为司马雪的失踪迅速奔波起来。

    会稽郡因会稽山而得名,古自有之,统管山阴等十县之地,孝武帝登基前曾被封为会稽王,郡内景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