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寒资料集-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见证。为了适应各人不同的趣味,剑刃、剑把、护手都有不同的式样。比较普遍的一种规格是这样的:
剑刃在剑柄处宽约3英寸,约向剑尖处越细,全长大约32到33英寸。
这种剑适于横砍,同样也适用于直刺。钢铁的剑刃是由多层的带状铁条经过反复锻打而成。当时有不少颇有见地的文章,讨论托莱多'Toledo'、萨拉哥萨'Saragossa'、大马士革、索林恩'Solinger'、米兰等地出产的刀剑孰优孰劣。双手剑也相当流行,但是对于使用者的力量要求很高。另外,由于用双手剑的人无法腾出手来拿盾牌,他就很可能在挥剑准备全力一击时被动作敏捷的对手击倒——事实上,这种剑后来用的最多的场合是砍死囚的脑袋。
长枪或者长矛是马上部队的传统武器,并且一直到今天,它还是骑兵部队的标志。1939年的时候,波兰的骑兵部队以极大的勇气,挥舞着长枪和德国的坦克作战——但是这种勇气只能说是荒唐的。一个持着10英尺长,带有铁头的长矛的骑士,在全速冲锋时可以轻易的击倒一个全副武装的敌人,或是穿过盾墙把他的敌人刺穿。但是第一击之后,这杆长矛也就没什么用处了,骑士只能把它扔掉,换上长剑或是战斧。战斧即使隔着装甲仍然有很强的杀伤力,锁甲的链子经常会被砍得嵌入伤口,并且在伤口内生锈,造成严重的坏疽。有些骑士携带的则是钉锤,或者就是最原始的武器——棍棒,但是在上面加了许多钉刺,令人望而生畏。征服者威廉和狮心王理查在战场上时,钉锤就是他们的徽章。并且,正如历史学者威廉·;斯坦恩斯·;戴维斯'WilliamStearnsDavis'所说,‘钉锤也是尚武的主教和牧师们的最爱,因为使用钉锤的时候,他们就避开了《圣经》上的律令:‘你们不得用利刃击打人‘‘不得流血‘。用钉锤可以把人打得人事不省,或是干脆把他的脑袋打开花——但是却不必用刀剑刺入他的心肺!‘不过历史和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后来它的地位竟然和圣物相仿:在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全体教师当中要有一位身着盛装,手持一个装饰精美的钉锤,站在校长面
给骑士穿盔甲是件很耗时的工作。随着盔甲变得越来越重,设计也越精巧,后来的骑士已经没办法自己穿戴盔甲了。他必须坐着,让他的扈从们帮他把裤子拉上——裤子是用铁条加固的;然后,他还要站着让扈从们把铠甲的各个部分在自己身上用带子和搭扣拼装起来。首先穿上身的是一件贴身衬衣,通常由毛毡或是棉布缝制而成,外面再罩上一层铠甲——这就是早期的锁子甲。锁子甲的外形其实就是一件衣服,长度常常过腰,甚至还有过膝的。锁子甲由无数的小铁环铆接而成,如果制作精良的话,应该是柔韧而有弹性;都市艺术博物馆的一件锁子甲总共用了20多万个铁环,而重量不过19磅,制作得粗糙一些的锁甲通常就有这一件的两到三倍重。尽管锁甲的强度还算不错,它还是无法抵挡猛力一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锁甲很容易生锈,因此很多古代的锁甲没有能够保存至今。当时的一种除锈方法是在一个皮口袋里装上浸过醋的沙子,然后把锁甲塞进去,把口袋扎好以后当实心球扔——这种方法现在仍然被博物馆所采用,只不过装锁甲的换成了机械驱动的箱子。
铠甲被不断地改进,越来越繁复,逐渐出现了保护头颈的护帽,护肘,护膝,还有护胫。为了保护容易受伤的面部,头盔的重量不断增加,保护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最后把整个头部都保护了起来,只在眼睛面前留下几道狭缝。当然,要获得这种强大的防护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戴上头盔之前,骑士必须把自己的头包好,否则一旦摔倒就很容易脑震荡。十二世纪末有一位著名的英格兰骑士,名叫威廉·;马绍尔'Williammarshal'。在一次骑士比武大赛上,他取得了胜利,但是在颁奖时,大家却找不到他。后来人们在一家铁匠铺里找到了他:他的头盔在比赛时被打坏了,所以他正把头放在铁砧上,让铁匠用锤子把头盔敲下来——这是当时不伤害骑士而取下头盔的唯一方法。在大热天激战实在是受罪:太阳直晒在头盔上,又不能用手擦汗。穿着盔甲的人根本听不见外面传来的命令和消息,也没法说出能够让别人听懂的话。更糟糕的是,一旦头盔被打偏,带着头盔的人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穿着盔甲在酷热下中暑而死的实例,还有不少是淹死的——尽管淹死他们的往往只是一条小溪。在阿根科特'agincourt'战役中,很多法国骑士摔倒在被踩得稀烂的泥泞道路上,结果被活活闷死。这种头盔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光看头盔根本无法认出谁是谁。因此骑士们在头盔和盾牌上画上各种标记——后世的纹章就起源于此。
到了14世纪的时候,板甲'platearmor'取代了锁甲。板甲可以度身定做,并且常常饰有精美的花纹。全套板甲的重量超过60磅,在阿根科特战役中法国骑士们的盔甲中,光是头盔和胸甲就有90磅。如果盔甲的关节处铰接妥帖并且润滑良好的话,穿着板甲的人活动起来可以比穿着锁甲的人更加自由。15世纪时一位著名的法国运动健将穿着除了头盔以外的全部盔甲以后可以翻筋斗,甚至还可以只用手爬上一段梯子。但是,不管更换了怎样的装备,穿上盔甲的骑士
还是很脆弱的。比较阴险的做法是刺伤他的马,另外,长枪兵可以捅到他的腋窝,把他从马上掀下来。一旦离开了马,骑士的命运就非常悲惨了:他的行动非常笨拙,而且为了坐在马鞍上操纵坐骑,他的臀部和裆部都是没有铠甲保护的。如果他仰面摔倒,他就要像海龟一样,费很大的劲才能挣扎着翻过身来。这时候任何一个轻装的敌人都可以上前去,掀开他的面甲,刺他的眼睛,了结他的性命。
盾牌一般是用几层结实的木板做成的,用钉子把它们钉在一起,外面覆以皮革,边上还包着一圈金属。为了弹开敌人的刀刃,一般在盾牌中央还有用金属做成的一个突起。步兵惯用的盾牌是圆形的,而骑士们为了保护他们的腿,一般都使用风筝形状的盾牌'kiteshield'。
为了能够在作战和比武大会时负载全身铁甲的骑士,战马必须是强健有力的。这种军马在当时并不多见,而且极其昂贵,因为草料并不充裕,而且一般的牲畜体形都很瘦小。养马者必须想办法把自己的马喂得高大强壮才行。当时阿拉伯马非常受欢迎,而全身纯白的雄马更是上上之选。按照当时的观点,骑母马是不合骑士身份的。为了能够承受战争时的各种冲击,选作军马的马匹必须经过长期精心的训练。另外,骑士在战场上经常拿着剑、盾、长枪,腾不出手来握缰绳,控制坐骑就只能靠用马刺驱策、用腿压马腹、还有移动身体重心之类的动作来完成——这些也需要事先训练。
西方名剑
一、“GRam”~传说中德意志和北欧的胜利之剑
所有者:西格鲁特
时代:北欧和中世纪的德意志
地域:冰岛、挪威、德意志
出典:“埃达”等
“GRam”在德意志和北欧传诵的著名传说中登场,是闪耀着英雄胜利的光辉和代表其壮烈人生的圣剑。下面的描写以英雄传说的原型为基本,而这些传说对现在的幻想作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世纪初期的德意志以及维京时代北欧的最高英雄,就是在瓦格那歌剧中也十分有名的齐格弗里德(北欧称为西格鲁特),而他所持有的佩剑据说是由矮人族所锻造的名剑——“GRam”。
齐格弗里德(或称西格鲁特)是古代日耳曼的战士,在德意志和北欧被广泛传扬。其事迹虽没有实典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则可确定为德意志民族的大迁移时期。与日耳曼诸部族相对,匈奴族的阿特拉也有登场。齐格弗里德为了妻子、家人和荣誉与对手展开了激战,据说在这个传说中展现了完全的日耳曼精神,那么究竟故事中所描绘出的英雄形象是怎样的呢?
《VolsungaSaga》是记载维京时代冰岛英雄传说的事典,它将北欧古老叙事诗《edda》中的散文和歌谣做了修改。
故事从西格鲁特的祖父巴鲁森格国王开始讲述。作为北欧主神奥丁的子孙,巴鲁森格与神的奴仆——巨人瓦鲁库勒的女儿弗廖姿结婚并生有两个孩子。他的儿子齐格蒙特是当世无双的勇者,他的双生妹妹西格妮是举世无双的美人。他们居住在由大树围成的大屋子里,这个大树被称做“儿童之树”。
与巴鲁森格一族常年为敌的部族之王西格尔贪图西格妮的美貌,他向巴鲁森格提出要西格尔做自己的妻子,并允诺只要这样就可以实现两家的和平。
在西格尔王与西格妮结婚典礼那一天,一个衣着褴褛、头戴帽子的单眼男子造访了大屋。他将手持的剑刺入了“儿童之树”。这个男子说:“只要有谁拔出这柄剑,作为奖励他就是这把剑的主人!”之后,他飘然而去。这个男子就是主神奥丁,而他带来的剑就是可以给巴鲁森格一族带来胜利和荣耀的圣剑“GRam”。
大屋中的人都去尝试,但是只有瓦鲁库勒的儿子齐格蒙特拔出了剑。西格尔用与剑重量三倍相等的黄金想交换齐格蒙特的圣剑,但是被齐格蒙特以“如果剑是你的,你应该拔出来”为理由拒绝了。为此西格尔大怒,他挥军发动战争,杀害了除齐格蒙特和西格妮外的所有巴鲁森格族人。
齐格蒙特在妹妹西格妮的帮助下逃得性命。两个人为了向西格尔报仇,决定生养孩子继承部族的香火,他们的孩子名为欣弗姚特。欣弗姚特在他们的抚养下渐渐长大,齐格蒙特于是决定展开复仇行动。但是他们的举动被西格尔发现,西格尔设陷阱抓住了他们并把齐格蒙特等关进了石坟中。西格尔在齐格蒙特和欣弗姚特之间设置了巨大的岩石,让他们彼此不能见面。拯救他们的还是西格妮,她利用送饭的机会将圣剑“GRam”带入牢房给他们。于是齐格蒙特利用圣剑劈开岩石逃脱成功,并在西格尔屋子放了一把火。复仇后的西格妮则和丈夫西格尔同归于尽……
就这样齐格蒙特作了国王,但是他的儿子欣弗姚特一次因为食物中毒而死。齐格蒙特为了延续血脉,娶了美丽聪明的休尔德斯为妻。不过作为代价,他不得不与也想要得到休尔德斯的龙戈比作战。
齐格蒙特挥舞圣剑与龙戈比的军队展开战斗,但是他的圣剑却遭到了奥丁之枪——Gungnir的抵抗,圣剑“GRam”折断,齐格蒙特也受重伤身死。在他临死之前托付身边的人将折断的圣剑交给他的妻子休尔德斯,并让他们转告妻子,将来把圣剑“GRam”交给自己的儿子西格鲁特,并预言自己的儿子会凭借这柄剑成就伟业,留名千古。
在齐格蒙特死后,他的妻子休尔德斯生下了儿子西格鲁特。因为他没有了父亲,所以寄养在巨人来根的家里。来根有个叫法夫尼尔的哥哥,法夫尼尔过去曾被神赠与从莱茵河矮人族那里偷盗来的黄金,他自身变化为龙,一直守卫着这批宝藏。
来根答应为西格鲁特锻造宝剑,作为报答,西格鲁特要为他杀死法夫尼尔夺取黄金。西格鲁特答应了他,但是说必须要一把能够杀龙的宝剑。
来根施展出他锻造刀剑的高超技巧,但是开始的时候无论他造出什么样的剑,西格鲁特只要轻轻一挥就立即折断。无奈之时,西格鲁特拿出了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父亲遗物——圣剑“GRam”的碎片。来根说,如果用这金属不能造出优秀的宝剑的话,他一生将不再铸剑。最终,西格鲁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再生的圣剑。
西格鲁特拿着再生的圣剑“GRam”出发去寻找法夫尼尔。战斗中,圣剑“GRam”干净利索地贯穿了法夫尼尔的鳞甲,挖出了他的心脏。得知西格鲁特杀死法夫尼尔后,来根让他将法夫尼尔的心脏吃掉。
西格鲁特用手去触摸心脏,但是手指被灼伤。慌张之中他把手指放到口中吮吸,于是龙的鲜血进入他的体内,他听到了鸟类的说话,从鸟类的交谈中他得知了来根想要杀死他的企图。后来,西格鲁特又用圣剑“GRam”将来根杀死。
就这样,西格鲁特将法夫尼尔的宝藏拿到手中,并得到了“杀龙英雄”的绰号。
西格鲁特一天站在山顶眺望,发现一座被火焰包围的城市。当他好容易到达那里时,发现了一个熟睡中的美丽女性,她的名字叫布伦西尔德。她是奥丁神的部下,名字的意思是“铠甲与战斗”。漂亮幽雅的她却穿著盔甲拿着武器,具有好战的勇猛性格。
西格鲁特被她的美貌和勇敢折服,向她表达了爱意,并把从法夫尼尔那里得到的黄金戒指给了她。但是同时深爱布伦西尔德的还有一个男子,他的名字叫昆那尔。
昆那尔的母亲将西格鲁特接到自己的家中,让他喝下了失去记忆的酒。这样,西格鲁特忘记了布伦西尔德,和昆那尔的妹妹古德伦结婚了。
昆那尔去见布伦西尔德,但是他无法穿越火焰包围的城墙,无奈之下他委托西格鲁特代替他去见布伦西尔德。西格鲁特答应了他,来到城中和布伦西尔德过了一夜。但是他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妻子,在天亮离开的时候他将自己送给布伦西尔德的黄金戒指拿走,送给了自己的妻子古德伦。
就这样,两对夫妇生活着,但是布伦西尔德却感到曾经对自己示爱的西格鲁特背叛了自己,后来她又发现西格鲁特送给自己的戒指戴在古德伦的手上,这才明白那天到城里来见自己的人并不是昆那尔,而是西格鲁特。
知道这些的布伦西尔德怒火中烧,她决定杀了西格鲁特。昆那尔听从了妻子的恳求,他让自己的弟弟古特鲁姆去做这件事。一天,在西格鲁特睡觉的时候,古特鲁姆刺死了他,但是西格鲁特在临终之时用力将圣剑“GRam”掷出,将古特鲁姆劈为两半。
在西格鲁特临死的时候,他将真话告诉了布伦西尔德。布伦西尔德得知真相后痛苦万分,用圣剑“GRam”自杀而死,陪伴在自己真正的丈夫身边。
昆那尔将两人合葬,圣剑“GRam”也成为了陪葬品,永远沉睡在泥土之下……
中世纪德意志的叙事诗《尼贝尔根之歌》和上面的《VolsungaSaga》一样是讲述古代德意志故事的传记体诗歌。
这个作品描绘了西格鲁特与布伦西尔德相会以及背叛的故事,对于前面的杀龙情节只是一笔带过。此外,该作中登场人物的名字都是德意志风格的,比如西格鲁特的名字被称做齐格弗里德,昆那尔被叫做昆塔等。其它也有和北欧传说不同的设定,象布伦西尔德对越过火焰墙壁来到的西格鲁特要求比武,战胜自己后才答应他的求婚等。
这之外的部分两者大致相同,但是在《尼贝尔根之歌》中并没有过多的关于圣剑的描写,从两者描写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反映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风俗情况。
在《尼贝尔根之歌》中西格鲁特所持的名剑巴鲁蒙克长达两米以上,但是在《VOLSUNGa
SaGa》中并没有这样的描写,在故事发生的年代北欧海盗所用的剑一般是双刃长剑,圣剑“GRam”也可能是这样的形状。此剑有巨大的剑锷,剑刃的反向侧的剑锷称为下锷,装有柄头。剑刃和剑柄是两个部分,剑刃强调威力而剑柄则装饰华丽。众所周知,很多评价极高的剑刃都是由莱茵河河畔的工匠所打造的。莱茵河沿岸现在仍以冶铁闻名,这里生产的大马士革刀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圣剑“GRam”与现在刀剑的形状十分类似,可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