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寒资料集-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六十一引此经,“和一”前有“泰和”二字,故据补),第24册825页,第22册239页,第4册548页,549页,第20册63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DH4k01Sjt_0Nc8KnH
⑸⑽⒆LK《抱朴子内篇》(增订本)第323页,110页,111页,326页,325页,中华书局,1985年
内视
内视又称内观。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洞玄灵宝定观经》说:“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注云:“慧心内照,名曰内观。”⑴即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以灭动心。1IqW‘^'dBsheeI1^s
此术早见于《太平经》。《太平经钞壬部》云:“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象天得真道意。眩目内视,以心内理,阴明反洞于太阳,内独得道要。犹火令明照内,不照外也,使长存而不乱。今学度世者,象古而来内视,此之谓也。”⑵《太平经》卷七十云:“思养性法,内见形容,昭然者也;外见万物众精神者,非也。”⑶这一内见形容法又往往和存思五脏神联合运用,以收治病之效。卷七十二说:“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腹中,为人五脏精神”。⑷画之为人,使王气色、相气色、微气色三合,斋戒居善靖处思念之,“思之当先睹是内神已,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内神,睹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⑸内视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有进一步发展。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吾闻之于师云,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思见身中诸神,而内视令见之法,不可胜计,亦可有效也。”⑹《遐览》篇即著录《内视经》一卷。陶弘景《真诰》卷九引《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论内视法:“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又引《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微气,使如卧状,令旁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也。”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一引《轩辕黄帝内视法》云:“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⑻可见内视和存思一样,要求所观之对象比较形象地反映在心中,通过具体形象的感觉达到收心入静。qJrBinFm14k3eofY
内视又有不动心,即心不为外物所扰的意思。《庄子·;列御寇》云:“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俞樾注曰:“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⑼对此,《太上老君内观经》论之甚详。它说:“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人常能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周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窈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⑽这里,道教的内观修心已引进了佛教义理,颇具理论色彩,由此“内观形容”的内视术即演变为“静神定心”的修心术,当是此术的高层境界。VbW。。PTle3HO7qrsX
内视作为净心止念的方术,不失为气功入静的有效方法。'VGJiZIN的NtDPt't
唐末以后被内丹术所吸收,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而被继续运用。1HR5D^5ODOBRTnpF
注释i'mk^a6Db'‘c6e‘eF
⑴⑺⑻⑽《道藏》第22册129页,第20册538页,第26册533页,第22册127、12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Oe76G3dertD8c2^Oe
⑵⑶⑷⑸《太平经合校》709页,277页,292页,293页,中华书局,1960年的0‘Jc8LmT的t5_^'。
⑹《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324页,中华书局,1985年Xiid9dIILV,ZIVmPL
⑼《庄子集释》第4册1057~1058页,中华书局,1982年
存思
存思,一名“存想”,简称“存”。道教修炼方术之一。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眼,存想内观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气功能境界。_9P'apJfcrYFR_cL
存思对象很广泛,包括存思天象(日、月、五星,云雾)、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和身外神)等。单存身内、身外诸神者名“存神”。eVajPtaNI,'B92‘'4
存思术起源很早,《太平经》已多论述。《太平经钞》戊部称:“入室存思,五官转移,随阴阳孟仲季为兄弟,应气而动,顺四时五行天道变化以为常矣。”⑴卷九十八云:“入室思道,自不食与气结也。”⑵卷七十一云:“神游出去者,思念五脏之神,……念随神往来,亦洞见身耳”。⑶葛洪《抱朴子内篇》具体记载了存思老君、存思己身形体、五脏等方法。《杂应》篇云:“但谛念老君真形,老君真形见,则起再拜也。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见老君则年命廷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⑷同篇又述存思身、心、发及五脏以辟瘟疫的方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辄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脏之气,从两目出,周身的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⑸东晋中朝,上清派形成,以存思为主要修习方术。其重点是存思身内身外诸神,但也存思身外景物,或以身外景物如气、云、星等与之相结合,使此术得到较大发展。其《黄庭内景经》存思人体上、中、下三部八景二十四真,以存思五脏神为主。在存思五脏神的同时,又主张吸食五方之气以与五脏之气相会合,谓吸食东方青气与肝气共结为肝神,吸食南方赤气与心气结为心神等。《黄庭内景经·;上有章》又讲存思日月与养目炼目相结合,言存想日月入于两目,使日月光与目合,久久存想,人便可与日月星光融为一体。⑹《上清大洞真经》卷一讲存思日月星辰与身内神相合,谓:“口吸日月一息气,分三九咽,结作二十七帝君,……令日光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洞照于内外,令一身与日月之光共合。”⑺上清茅山派主要传人陶弘景之《真诰》亦屡述存思,其卷五述存五神:“当存五神于体。五神者,谓两手、两足、头是也。头想恒青,两手恒赤,两足恒白者,则去仙近矣。”⑻卷九述心存日、月法,曰:“直存心中有象大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而芒回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⑼卷十述存思三气,曰:“旦,坐卧任意,存泥丸中有黑气,存心中有白气,存脐中有黄气,三气俱生,如云气覆身,因变成火,火又绕身,身通,洞彻内外,如一旦行,至向中乃止,于是服气一百二十,都毕。道正如此,使人长生不死。”0的_SsVk'FBY4sQ_^7
又云:“初存出气如小豆,渐大冲天,三气缠绕身,共同成一混,忽生火在三烟之内,又合景以炼一身,一身之里,五脏照彻,此亦要道也。”⑽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存思术一直很盛行。《云笈七签》卷四十二至四十四用三卷篇幅收载此时期之存思术数十种,基本反映了它的概貌。现举数例以见一斑:'Leei3nl'NDKPtpcq
(一)存思三洞法。《云笈七签》卷四十行:“常以旦思洞天,日中思洞地,夜半思洞渊,亦可日中顿思三真。”其法是存思三气化三洞,并与叩齿、祝咒相结合。⑾(二)存思三宝法。三宝指道宝、经宝、师宝。首存道宝,“先存见斋堂为太玄都玉京山七宝城,宫台宝盖师子之座”,“常见太上在高座上,老子在左,元君在右,……次见十天光仪侍卫,文武伎乐,各从方来,朝礼太上”;次存经宝,“仍存玄台之里,在于太上之西,有七宝庄严光明帐座,座有玉案,案有宝经,绛绡之巾……镇覆经上;玉童玉女侍卫……”;再存师宝,“仍存玄台之里,在于太上之东,有七宝庄严光明帐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师,即是高上老君妙相……4qnnmsZ。1R'_IH8的5
仙真侍侧,左右肃然”。⑿(三)存思五脏法。“第一见肺,红白色,七叶,四长三短,接喉咙下。第二见心,如芙蕖未开,又似悬赤油囊,长三寸,在前。第三见肝,苍紫色,五叶,三长二短,九寸,在心下。第四见肾,苍色,如覆双漆杯,长五寸,侠胁两膂著脊。第五见脾,黄苍色,长一尺二寸,揜太仓胃上”。⒀(四)存思云气兵马法。“清旦,先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堂中,青龙师子备守前后。正中,思赤云之气,匝满斋堂,朱雀凤凰悲鸣左右。日入,思黄云之气匝满斋堂,黄龙黄驎备守四方。人定,思白云之气匝满斋堂,白虎麒麟备守内外。夜半,思玄云之气匝满斋堂,灵龟螣蛇备守上下。向晓,思紫云之气匝满斋堂,辟邪师子备守隐显。”又云:“凡师思云气各从方来,……翁郁氤氲,充溢堂宇,然后思己身中藏气,又出与云色采合,……神官灵兽齐整参罗,前后左右,四方内外,上下隐显,六时转隆,神灵普遍也。”⒁(五)存玄一老子法。“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龙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锦衣、建虎冠。……3aijJ6GkkQJ10mh2g
玄一老子名林虚,字灵时道,三素老君名罕张上,字神生道。”⒂存思常和内视、内观结合运用。《三洞珠囊》卷五引葛仙公《五千文经序》云:“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⒃《云笈七签》卷四十三云:“凡存思之时,皆闭目内视。”⒄《真诰》卷九即载有存思、内视结合运用的方法。XNh'5T8‘U8raafJWc
道教认为存思又可与服药相辅而行。《三洞珠囊》卷五引《裴君内传》曰:“寻药之与存思,虽致道同津,而关源异绪,服药所以保形,形康则神安;存思所以安神,神通则形保,二理乃成相资,……其有偏用能通者,亦同臻道岸,而未若兼善,使药与思交用,形与神相入,则指薪日续,游刃无阻,生涯自然而立,死地何从而来也。”⒅存思术虽有许多牵强附会、神秘不经之论,但在集中意念、调动内气方面,对我国古代气功学的发展起过相当的作用。唐末以来,始渐被新兴的内丹术所吸收和取代,而中断其独立的发展。jO0Uf7VcFpqRpcs9
注释GXap8e''33OI,'ZU
⑴⑵⑶《太平经合校》309页,450页,283页,中华书局,1960年apbK'ppGF'0a8mO_h
⑷⑸《抱朴子内篇》(增订本)273~274页,275页,中华书局,1985年RnWomcO26oi2kt9pq
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道藏》第5册908页,第1册518页,第20册519页,544页,545页,第22册300页,301页,302~303页,304~305页,308页,第25册322页,第22册302页,第25册32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存神
存神亦名思神,意谓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神灵”。存神一词,首见于《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有曰:“万神……皆随人盛衰”;“若以神同城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祐之。”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内,因此又称:“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Xl的dGtJ5mcjV,n'G
故人能清静,抱精神,思虑不失,即凶邪不得入矣。其真神在内,使人常喜,欣欣然不欲贪财宝,辩讼争,竞功名,久久自能见神。”⑴道教除认为“神生于内”⑵,似人,有长短、形色、居处、名号之外,还相信天地精神可进入人体,聚为身神,而身神亦可出游于外。例如“四时五行精神,入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⑶。人用意念可以内观身神镇守某一部位,同时也能感降外神入镇体内,开生门,塞死户。其效次则安魂制魄,调节机体,消灾治病,延长寿命;上则致天仙前来接引,飞游虚宸,或白日升天,成仙不死。9^J_‘ftiNim。ODNW
存神种类甚多,仅上清一派即多达数十种,比较重要的有存思《大洞真经》三十九真法(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类此)、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存思三一守太一精,并存思九宫五神。按:三一,三丹田神。九宫,头部天庭、明堂、极真、洞房、玄丹、泥丸、太皇、流珠、玉帝九宫之神。五神,指符籍之神,即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存五方气五神法(五神又名“五帝”,即肝、心、肺、肾、脾五脏神。Hlo。Vp80TYJXLRm‘
灵宝派存思五老法类此)、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灵宝派类此)、解胎十二结法等。此外,还有存思日月法、七童卧斗法、奔辰飞登五星法、存二十四星法、大存图法等等。。_f6^LO‘ZhLgctF8
存神方法,一般要求了解神真的讳字、形长、服色、光气、文彩、变形(如乘何色云、由何色光气变化而来,又化作何色气,以及四时改易)。将神真的名字、形长和服色记录在符箓上,吞符念咒,服气咽液,被认为有助于神真的出现。,8J82SL76UNJboR1Y
整个过程大都有选择时日沐浴入室,选择方向烧香朝拜,叩齿若干通,呼神名若干次,然后存神、叩齿、咽液、微祝(或诵经咒)等程序。要领是“常当安身静心,正气夷行,闭目内视,忘体念神”⑷,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冥想神真。5qKr_VIjg^emTb0
身神观念,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⑸《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⑹《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⑺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⑻;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omb3amIcNZ。^Yi3oo
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