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得在心中默祷这番话能触动到他。
李建成的沉默对她来说过长久,他的每一次沉重的呼吸声都和雷声一样砸在她心坎上,一面等待难熬一面又希冀他的犹豫长一些,穆清明白他沉思的时间越长,表明他对他父亲的怀疑越深入,终于她听到他怪声怪调的笑,口气不再恭顺谦和,“算着时辰,杜克明也快赶到了,犯个夜对他还不算什么事。至于你们夫妻是否有缘再得见,全凭造化了。”
他侧头对那打伞之人吩咐了几句,便登上马车,支开窗格,向着穆清深邃一笑。左右有人上前以一块帕堵塞住她的嘴,连人带高椅一起端抬起来,往那茂密的杂草堆中走去,走了将近半米,到了一处高出地势的小土坡上,两人才将她放下匆匆离去。穆清环顾四周,惊觉这竟然是个坟堆,周围横七竖八地竖着二十块木碑,一个接一个的土包,她就被置于这些土包的中间。
雨仍在哗哗地下着,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仿佛要将积蓄已久的雨水一次倾泻尽了,头顶的树枝带着树叶在暴雨的席卷下唰唰晃动,发出令人寒颤的动静。穆清被捆坐在坟地中,冻得手脚嘴唇俱麻木了,知觉似乎正一点一点从她的身体上抽离,因惊惧胆颤,浑身无意识地抖动不停。
起初她害怕地垂着头,紧闭双眼,甚至想摒住呼吸,不让自己嗅到那潮湿阴冷的**霉变气息。树影摇摆,鬼影幢幢,渐渐地她觉得几乎要肝胆俱裂昏死过去,耳边隐隐听到阿爹阿母说话的声音,她好像看见阿母穿着温暖干净的衣裙,慈和地笑着,伸手想要将她揽入怀中,她欢喜地靠近,也想尽快地让阿母搂住,告诉她这些时日七娘好生想念她。她平静地告诉自己,不用怕了,很快就会和这些土包中的亡者一般无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还有甚么好惧怕的,兴许还能见着阿爹阿母。只可惜再也见不到他了,甚至还未真正地成为他的妻,便要天人永隔,她自私地希望他日后能一直记着她,不再接纳其他女。
想到杜如晦,穆清的眼泪顺着面颊不断地滑落,和雨水混在一处,刺得睁不开眼。他坚定的眉眼,他温润如玉的笑容,他身上和煦熟悉气息,瞬间充斥了她的脑海,她奋力挣扎起来,绝不能这么早就随阿爹阿母去了,她还有长长的与他一起的要走,就算天不留人,她还没有好好地同他告别,哪怕是为了见他最后一面,也要留存清醒的意识。穆清将指甲直掐入手腕处的皮肉中,尖锐的刺痛刺激着她的神智,提醒着她万不能入睡,若能熬到天亮雨歇了,或许就有了生机。
这日七夕,杜如晦虽有宴饮,但心不在焉,故未多饮。午后下起了暴雨,久旱逢雨众人兴致皆高,好容易酒兴阑珊叫散了,已快至闭市之时。他披着蓑笠跨了马,匆匆赶到南市的书肆,几日前便托了店家觅得曹建的诗赋集十余册,约定了今日来取,赠与穆清为七夕之礼,又在肆中偶见了几方芙蓉墨,是为难得的上,如今兵荒马乱更难求,想着穆清定然喜爱,便缠磨着店家割爱。归家的上,他悠然想着她今日携英华过唐国公府,两人皆不喜那等应酬,定是早早了事归了家,待她见着这些书册集,不知会如何欢喜。
进了思顺坊,老远就看到英华打着伞在家门口找急忙慌地晃着,见了他快步跑上前,开口便问:“见着阿姊了么?”这话的意思是及到此时穆清尚未归家?她素日处事都有交代,今日这情形不寻常。杜如晦心下一沉,忙教英华将今日之事详尽说与他知。英华忆着说,她与阿姊一同进府,阿姊去探视病中的窦夫人,她草草拜过七姐,便留了字条与二郎同去放马,落了雨后便急忙回了。回到家中已过了申时,却不见阿姊归来。
杜如晦进门甩去蓑衣和装裹着书册墨块的包裹,在二门口站定略一思,唤了阿柳和阿达。阿达急忙跑来应,说今日娘吩咐不教他驾车去唐国公府,只在家中候命,换了一个杂役驾车。阿柳却了无踪迹,再寻那今日驾车的杂役,亦无踪影。所有的行踪线,都在唐国公府戛然而止。他急切地唤来贺遂管事,着他速知会了贺遂兆,私底下去寻人,不可张扬开去。又嘱咐了杜齐若有消息立放了飞奴通传,言毕催着阿达穿好蓑衣跟着,转身冲出大门,马尚在门外有小厮牵着,杜如晦一把夺过缰绳,顾不上穿蓑衣,翻身上马,策往唐国公府去。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十七章 七夕夜惊(四)
七夕夜惊(四)
未及闭坊时分,坊内仍有披着蓑衣顶着斗笠人往来走动,街市却早清退了,已是寂寥一片,哒哒的马蹄在大雨中听来分来清晰。行至横跨洛水的主桥边时,忽听阿达在后面低呼道:“阿郎且住,桥洞下似有人。”杜如晦急急勒住缰绳,马的前蹄已踏在上桥的石阶上,猛勒之下险些失了蹄,跃下马时脚下犹踉跄着。他将缰绳抛予阿达,独自下到桥洞,河边的淤滩上卷放着一张大席,席外露出一双女的云头绣鞋,一动不动。他心一下被抽空了一般,抖着手去揭那大席,因手抖得厉害,不得不以另一只手把持住手腕,咬牙狠心一把揭开席,赫然在目的竟是阿柳。他以手背探了探阿柳的脖颈,犹能感觉到大脉中汨汨流动的热血,再试了试鼻息,幸而尚有呼吸。
隔了几步,又寻到同样昏昏不醒的家仆,正是午间驾车的那个。英华纵马从后边赶上来,站在桥边着急道:“贺遂管事在康郎处得了消息,说午后有人望见咱们宅中的马车,出东城门,往城外驰去。”杜如晦顿省悟了,穆清出了唐国公府后连人带车的教人劫走了,大约是不会错了,既去了城外,唐国公府里是寻不到人了。
“英华,速去唐国公府,莫声张,只找二郎讨要出城的木牌,到手了往康郎酒肆汇合,可能办成?”英华得了杜如晦的托付,不多言语,点了点头纵马立去了。他自明白贺遂管事意思,上了马调转马头,朝康郎的酒肆奔去,留下阿达设法将不省人事的两人倒腾回家。
英华熟捻唐国公府的地形,直奔向李世民所居的偏院,系马于墙外的槐树上,见四下无人,纵身便翻腾过了外墙。入得内里,才发觉是个两进院,屋宇五六间,却不知他身处哪一间。正愁着无处寻摸,急得快滴出眼泪,对面屋的窗格上显现出一个熟悉的影,她几乎不假思地奔跑过去,拍打着窗格,带着哭腔连声呼道:“二郎开门,二郎开门啊。”
屋门应声而开,英华被一把拉进屋里,蓑笠下的人已全湿。“我阿姊自午后离开唐国公府后音信全无,有人说看见她的车出城了,眼下也不知人在何处。”她顾不上行礼,慌乱地说着,“此时城门早已关闭,姊夫不教声张,遣了我来向二郎借出城令信。”李世民从腰间扯下木牌递给她,令侍婢寻了一套干净的女骑装予她换上,临到门边又唤人牵来白蹄乌,“守城兵将皆认得白蹄乌,你骑了它应不会有人难为你。带话予杜兄,若需加派人手或有了七娘的消息,速予我知。”她点着头,一把抹去眼眶底下残留的眼泪,口中称谢。他拍了拍她的肩头说:“谢甚么,快拿了令信出城去寻,小心着些。”英华小心地收好木牌,骑着白蹄乌赶去与杜如晦汇合。
再说杜如晦,驰到康郎那处,大跨步地从坊间的后门上到隔间,贺遂兆果然已在等候,尽收了平日里的浪荡随性。虽说已知穆清被带出了城,却不知该往城外哪处去找,全然不知所措。时间一寸寸地流逝,不容他们再等,楼下窗外马蹄声响,原以为是英华拿了令信赶来,不一会儿噔噔噔地跑上楼的却是阿达。他从怀中掏出一团揉皱的绢帕递予杜如晦,打开绢帕,里面正是出江都那日杜如晦亲手替她簪上的宝相花金簪,穆清日日不离身的发饰,众人愕然。
“有人将此物隔墙抛进宅内,开门去追,早不见了踪影。”阿达正说着,英华亦带着令信到了。杜如晦面色铁青,脖颈上青筋尽显,沉着脸将簪揣入怀中,领着一众人,连同康郎和贺遂兆带着的几个心腹随从,一人一骑一口气直奔至东城门下。
守城的头兵见过令信,又见英华骑着的正是李二郎的白蹄乌,也不盘问,径直开了城门。杜如晦在马上向头兵抬手揖道:“敢问,今晚闭城门后可有马车入城?”那兵丁正因今夜大雨,城门又不得安生烦乱着,本不欲应答,他举起防风灯照了照说话的人,只觉面目熟悉,豁然记起去岁夏夜,正是这说话之人随手赏赐了一袋钱币,使得他有钱请医救治了老母。他瞧着眼下这情势紧急,也不多叙,朝着城门外的驿道举起风灯,“一个时辰前,有一人持了同样的令信木牌进城,过了小半时辰,又一驾马车自驿道过来,在城楼上看起来,倒像是打东边驿道过来的,带了一股鸡头浆草辛重刺鼻的气味,也不知究竟打从哪儿来的。”
杜如晦拱手谢过那守城的头兵,自忖了两拨进城的人中,必有一拨是送簪的。探手入怀,将簪连同包裹着的绢帕一同拿出来,凑在鼻尖下细嗅了几下,又递给阿达嗅过。阿达闭目深吸了几鼻,睁开眼睛惊道:“正有一股鸡头浆草的气味,快往东边寻去。”众人俱策马往东边驿道赶,八匹马在驿道上发力奔跑了将近四五十里,白蹄乌确是出色,一跑在头里,快速稳重。蓦地英华带住了缰绳,白蹄乌放慢了速,她好似闻到空气中淡淡地飘着鸡头浆草的气味,大雨冲刷下,气味若有若无无法确定。赶上来的贺遂兆亦放慢了速,越往前走,辛刺的气味越重。
此时天边的雷声渐渐远退,雨势也减弱了下来,不出半柱香的功夫便收了雨水。贺遂兆命随从燃起松脂火把,借着光,果见驿道边一簇簇的鸡头浆草散落在杂草丛中,一直往驿道外的荒地里延伸开去。大家弃了驿道,朝荒地中循着越来越密集的鸡头浆草找开,高一声低一声地呼着“七娘”。“前头有房!”英华叫到,杜如晦驱马走近,见是一间早已破败倒塌的屋,残亘断壁间纠缠着长得密密匝匝的鸡头浆草。“穆清?”他试探着在屋外朝里低喊了几声,无有应答,有人递过火把,近前细照了,亦无人影。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十八章 七夕夜惊(五)
七夕夜惊(五)
穆清坐于荒坟堆间,力支撑了许久,身体慢慢僵直,甚至无法再颤抖,几要昏睡过去,靠着指甲扣掐和手腕粗绳捆绑处磨破皮肤的刺痛,才勉强撑持着。迷蒙间听见有人在唤七娘,起初还当是起了幻觉,又觉着是阿爹阿母的召唤,呼喊声越来越近,才听真切了,确是有人在唤她。隐隐地又见有火光聚过来,她清清楚楚地听到英华高声唤“阿姊”,继而是杜如晦淳厚的嗓音在呼“穆清”,是他,无错了,只有他才会唤她穆清,连阿爹阿母都不会唤的闺名。听到他的声音,穆清的眼泪又夺眶而出,扑嗽嗽地直往下掉,脸上僵冷了久,瞬时觉得眼泪竟能如此温热。她想应答那些呼喊,可是口中堵着帕,任凭如何着急,只能发出微弱的“唔唔”声。五十步开外的人根本无法听见。
许是他们寻了无果,火光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原返回。穆清急得直摇头,一波一波的眼泪涌出眼眶,情急之下她开始连人带着高椅猛力地摇晃,挪到近旁的一块墓碑边,看准了背后有个陡坡,用力挣扎着搓动两只脚,可能是搓破了脚踝处的肌肤,绑绳深深陷进肉里,痛得她额角冒出了冷汗,绑绳被她挣得略微松动了些,她回头看看渐行远的火把,闭上眼,尽力伸脚抵住墓碑,使出浑身最后的力气,猛地蹬了出去。高椅带着她往后倒去,从陡坡一滚了下来,幸而这一没有尖锐的大石,偶有石块也由高高的椅背替她挡了。也不知滚了多久,终于重重地撞击在一株细高的树上,再动不了了。树受了冲撞,哗哗地左右大幅摇摆起来。
一行人摸寻了一遍并不见她,正懊丧地要返往驿道,杜如晦坐于马上,心神已接近奔溃,也不知怎的,突然就觉着背后有异样,回头张望了一眼,见一株细细高高的树摇摇晃晃,树上躲藏的鸦雀野鸟似受了惊吓,尽飞起来。他勒停了马,回身怔怔地望了片刻,随后拨转马头,一步步慢慢地向那株树走去。远远地,借着跟随而来的火光,他便看到有个人影躺倒在地上,心似受了重重一锤,翻下马背,踉踉跄跄地跑到近前,扶起高椅,在跳跃的火光的照耀下,歪垂着头毫无知觉地绑坐着的,正是穆清。
他的手抖得厉害,一时失了力,直到英华和贺遂兆跑过来,手忙脚乱地拿掉堵住她口唇的帕,解开捆绑她的粗绳时,方才稳住。贺遂兆见了她这副模样,不禁惊骇,心如锥刺,面颊两边的咬肌因后槽牙猛力的咬合而略微鼓动。众人围拢过来,举着火把照亮,解到手腕和脚踝处,绳已陷入血肉中,一片血污,疼痛一下激醒了穆清,她微弱地**了两声,吃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正被心心念念盼着的那人搂在胸前,想抬手抚一抚他的脸,确定自己看到人是真实的,可四肢没有一丝的气力,只能黯哑着嗓低弱地说:“来了。”她的力气仅够转动眼珠,看到英华在一边,于是唇角努力地动了动,勉强扯出一抹笑,眼角却滑落了一颗豆大的泪珠,再不用苦苦撑着,她满足地叹出一口气,在令她深深眷恋的气息里昏沉过去。
英华被面前的景象骇到,捂着嘴哭起来,呜呜咽咽地轻声唤着阿姊,切切地自责,若不是她贪顽随二郎去放马,阿姊许不能有这一遭。此刻她才真的意识到前艰险,如仍似平日那般顽闹嬉戏,不用说自己的将来难定,负了阿母的殷殷期许,只怕还会累及身边的人。一十一岁的小娘仿佛一夜成长,自此日渐沉稳起来。
穆清再次睁开眼已是天后,眼皮酸涩肿胀,黑沉的睡梦中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缝,还有些不适应亮光,阳穴传来阵阵刺痛。杜如晦与英华都在床榻边坐着,两人不知在说着什么,穆清重新闭上眼睛,如果这只是一个梦境,就让它多延续一会儿罢,有亲人伴在身边的梦,定然是个美梦。
她觉得自己的手被一只温热宽实的大手握起,英华脆生生的声音在说:“阿姊醒了么?”穆清慢慢又睁开眼睛,望着面前的两人,翘起唇角笑了,这便重回人世间了。想说些什么,可是喉咙里发不出一点声响,想动一动手臂,只觉浑身酸痛无力。“请医看了,说你筋骨无碍,只是淋雨受了凉,加之惊惧过,烧起了高热,现下退了热便好了。”杜如晦柔声说着,推托了她的腰让她侧躺着,轻轻揉捏她的关节,躺了天未动,恐怕肌骨都僵硬了。
“瓦岗寨的事了了么?”她努力从喉咙里发出一丝声音,哑着嗓音问到。
“已安置了数十死士在寨中领着众人起事,李密亦作了诺,静候时机。唐国公也罢,李大郎也罢,再插不进手去。”听了这话,她放宽心一笑,这遭罪终没白受了。杜如晦揪起她的发辫,佯怒道:“差点这一世就不得见了,如今醒了便只挂怀那些事么?不曾惦念于我?”
英华偷偷掩口笑了,起身出屋,说是去后厨看看,不一会儿便领着阿柳进屋。阿柳红肿着两眼,放下手中的食盒扑到床榻边,只一味流泪,说不出甚么话。穆清吃力地抬起包扎过的手腕,轻抚着她的头发,笑着微微摇了摇头。杜如晦劝住阿柳,提醒她端来的清粥要凉了,她才抹掉眼泪,啜泣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