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正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正妻-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知道。真是天赐好泉哪

主母 七十四 云逝

    七十四 云逝

    姚采澜满心雀跃的计划要出个小远门,先去温泉瞅瞅去,但是,中秋就快到了,家里有一堆的事儿。姚采澜十分无奈,只好恨恨的把计划改在了中秋之后。

    这一天,姚采澜正忙着和小莲把送往各府的礼单理一理,看看哪家哪户还没送到,二妮忽然脸色不对的跑进来禀报。原来是江喜哭着上了门,而且腰里也是扎着白腰带。又是来报丧的?

    姚采澜一听,就惊得浑身发凉,两条腿有点使不上劲。勉强等到江喜哭着进来,心跳如鼓,只听到江喜嘶着嗓子在呜咽。大哥江清峰没了。

    一旁的江姑姑见姚采澜如此失态,忙做主让人领着江喜下去歇息,又派人去请江庆回来招待江喜,还要张罗奔丧的事宜。

    姚采澜自己呆呆的坐了半晌,眼里才流出泪来。

    她与这位大伯子接触不多。但是,她还清楚的记得,他是怎么忽然跑到自己原理来教训江清山,把江清山训的跟孙子一样,自己也陪着听了半天,把两人累得双腿酸痛。谁料末了人家出门时又把自己给说了几句,翻出以前自己骑马的事情来上纲上线。。。一直都知道这人十分上进,寒窗苦读十年,后来终于金榜题名。都说是苦尽甘来,肯定会一飞冲天,结果。。。

    仔细一想,江清山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多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只叹世事无常。

    其实,姚采澜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宿命感。前世里母亲的去世,这一世的安澜,如今又加上了大伯哥,让她时时感到命运的无常,让她在平常的日子里也经常要提心吊胆。。。

    姚采澜心绪难平,强撑着去读了几页心经,心里才勉强平静了些。

    这时江庆已经把江喜安顿好回来复命了,知道姚采澜关心着这事,就一脸沉痛的把江喜说的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学了给姚采澜知道。

    原来江清山的身子原本就淡薄,为了科考的事拼的有些狠了,心理压力又大,好不容易考完了就大病了一场。

    后来进了翰林院,依着他那执拗的脾气,又与同僚不和,与上司不睦,工作上便很不顺利。

    不仅衙门里边的事情这让他厌烦,家里自从刘氏带着大女儿入了京,也是麻烦多多。刘氏进京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儿子抱到自己屋里养着,水荷也不敢多说什么,就只是对着江清峰哭。

    后来,刘氏取得了江夫人的同意,把儿子落在了自己名下,这下水荷连哭也不敢明着哭了,又开始暗地里掉眼泪。

    自从水荷生了儿子,刘氏跟江清峰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冷的不可开交。两个人见了面不是冷言冷语,就是怒目相向。江清峰便一直歇在比较温柔可意的水荷那边。玉荣那孩子也大了,为此很是不满自己的父亲,跟水荷明刀明枪的闹了好几回。

    所以家里也是一团乱麻,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这几个女人,人人都是怨气冲天,人人都在怪他。。。翰林院让人喘不过气来,连家里也不能寻得片刻安宁,江清山心里的烦闷可想而知。

    因此,江清峰的身子就一直没怎么大好过。但是摧毁他身体的最大原因却是翰林院的考试。进了翰林院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大景律法规定,必须得三年期满考过了才能正式授官。

    等到同侪的人都纷纷考过了,自信慢慢的江清峰却没过。这真是晴天霹雳,让心高气傲的江清峰感到难以忍受,每天闷闷不乐,因此更加加重了他的病情。

    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江清峰为此殚精竭虑,不顾病体支离更加刻苦读书,没想到还是没有过。江清峰终于支撑不住了,就此一病不起。拖了几个月,药石无效,神仙难治,好好的这么一个满心抱负、天资聪颖的人,就这么含恨离世了。

    江夫人今年刚过了年就赶去了京城照看儿子,看儿子病恹恹的,心疼的不得了。有她在,家里的三个女人倒是消停了,儿子跟母亲之间冷淡隔膜的关系也意外的大有改观,但江清峰的病却始终不见起色。

    江夫人为了儿子的身体日夜祈祷,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寺庙,为儿子祈福。日夜焦虑,没想到最终也没能保住视若眼珠子的儿子的命。

    最终她在儿子没的那天彻底爆发了。她中风了,瘫痪在床,嘴眼歪斜。

    因为江夫人的病,江家耽搁在京城的时间就多了些,如今江清峰的灵柩不知道上路了没有呢。

    姚采澜跟听天书似的听完了,只能是唏嘘不已。任谁也想不到,人的命运如此曲折离奇,如此诡谲可怕。。。

    早就有人去给江清山报信了,可天已经黑透了,他人还没回来。

    又等了好一阵,江西才气喘吁吁的赶回来,说二爷在酒楼一个人喝闷酒呢,边喝边哭得稀里哗啦的。也是,江清峰这人看着冷冰冰的,但对江清山还真是不错,从来都是面冷心热的。江清山对他哥虽然说不上如何的兄弟情深,但毕竟是同胞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姚采澜忙让江西带了几个人,又赶了家里的车去,等他喝的差不多了就把他弄回来。江清山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半夜,人已经喝的人事不省了,身上满是污物,眼睛肿胀的厉害。

    姚采澜看了心酸不已,亲自又给他伺候了一回,好歹给他擦洗干净了,把他弄到了床上。

    第二天一大早,姚采澜醒了,转头看见江清山还在呢,睁着眼睛躺着,直勾勾的看着帐子顶。姚采澜心疼的眼泪好悬没下来,轻轻的揽住了他的头靠在了自己胸前,却不知道说什么。

    两夫妻就是静静的躺了半天,直到天色慢慢的亮了起来。

    早晨吃完了晚饭,江清山说要去交接一下公务,让姚采澜收拾行装,准备去大名府奔丧。

    只用了一天的功夫就把东西都收拾好了,姚采澜又把最稳重、最有经验的江庆和小莲留下照管家里,一家人就在沉闷的气氛中上了路。

    一行人全部换上了素色衣衫。平时自然没有人会穿棉布白衣,只好暂时去棺材埔里买了几套。石头看见父母的脸色,也懂事的不再喧闹。铁锤是个一坐车就困的主,更是没什么可操心的。

    一路上晓行夜宿,晚上就住驿站。八月的天气,晚上已经有了凉意,只白天最难熬。头顶的大太阳白花花的照着,一点儿风丝儿都没有,坐在闷热难当的车里,还真是个考验人的差使。

    姚采澜怕一行人中暑,特意跟管事的王小六商议,尽量的不在午时太阳最毒的时候赶路,一般寻个客栈或是树林歇上一歇,避避日头。

    她又特意领着白嬷嬷赶了几个夜工,用薄棉布做成好几套无领无袖的小褂子、还有小短裤给孩子们穿。反正石头他们还小,也就不讲究那么多了。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声,还是命重要得多。

    至于铁锤,那就更简单了。或者只穿个肚兜,或者直接光着个屁股。万幸的是,这一路,几个孩子平时保持的好体质发挥了作用,倒是都没出多大的问题。

    车上都备上了新汲的井水或是溪水,姚采澜手里拿着湿漉漉的帕子,一路上不停的擦洗脸、脖子以及手臂等处,用这种方法防暑降温。

    至于那些江清山等那些骑着马的人则更是苦上一层,尽管头上都戴了斗笠,还特意飘着尺长的黑纱遮挡日光。也亏得他们都是摔打出来的,反而并不怎么当回事,一路上还不时说说笑笑,让坐在车中的众人佩服不已。

    这一路上走的尽是官道,人烟十分密集,投宿、饮食都方便了不少,倒是看出几分繁华景象来,跟西北的境况大不相同。大名府果然是西部最大的城市了,城墙高耸,道路宽阔,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姚采澜却无心去看,心里越来越沉,坐着车直接行到了通判府上。

    满府里入眼全是白色。白幡飘扬,下人们也是披麻戴孝。崔姨娘一身素衣,红肿着眼睛领着人迎了出来。可想而知,自从江夫人进了京,留在府里主持中馈的人肯定是她了。

    他们一行人到了才知道,京城里的灵柩还没到呢,不过也就在这两天呢。

    江清山领着一家大小先去拜见江老爷。

    江老爷窝在书房的大太师椅上,门窗紧闭,也不怕热着。他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精神很差,满面的哀伤,见了他们,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让跪了一屋子的人起来。

    姚采澜想起上次见他时候的样子,虽然五十几岁却还是精神矍铄,老当益壮的。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连带着老妻也得了重病,这个打击把这个一辈子坚强的老人给打击的不轻。

    只是看见石头和铁锤时,他的眼里才有了几丝喜悦。对铁锤还没什么,江老爷一把抱起了石头,放在怀里亲了又亲。

    石头懂事的搂紧了江老爷的脖子,“爷爷,别难过。没有了大伯,石头会照顾你的”

    一听这话,江老爷的眼泪刷就掉下来了,姚采澜也忍不住的哭。江清山把脸别在了一边,只看见肩膀头在不断的抖动。

    一家人暂时住下来,也都换上了真正的麻布孝衣,就连小小的铁锤也穿了一套。

    家里的灵棚都已经扎好了,直愣愣的矗立在院子当中,看着就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又焦急的等待了两天,京城的那一帮人才到了。江清山亲自领着人去了城门口迎接。

    等一行人抬着江清峰的棺材进了家门,姚采澜领着府里的下人们跪倒一片,只能听见哭声震天。此情此景,这是闻者伤心,见着落泪。

主母 七十五 归来

    七十五 归来

    接着江夫人的马车也到了,姚采澜也顾不上哭了,先管活的要紧,赶紧指挥着人用软轿搭着病病歪歪、正睡得昏昏沉沉的江夫人抬到了后院最偏僻的一个刚收拾出来的小院里面。

    崔姨娘自是一脸关切的亲自照看着江夫人的软轿跟着去安排了。姚采澜对她的办事能力倒是放心。

    紧接着,后边车里下来三个人,是大嫂刘氏和江家大小姐江玉荣,手边还牵着一个小男孩,应该是姚采澜从未见过的长房唯一的男丁江玉谨了。刘氏浑身缟素,头发也被厚重的白布帽子遮住了,只露出一点脸来。

    江玉荣作为未出嫁的女儿,穿了一身白衣,腰间系着白带子,头上戴了一朵黄花。几年没见,她个子长高了很多,容貌变化也挺大,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江玉谨长得瘦瘦小小,但是眼睛很大,是个很漂亮的孩子。作为正派孝子,他自然是挑重头戏的人,身上除了一身白衣之外另外又罩了一件麻衣,头戴硕大的麻帽,腰间系着麻绳。现在可是八月的天气啊,看那孩子个子本就不太高,一脸的苍白,身形也有点摇摇欲坠,姚采澜看了暗暗揪心。

    不管两人之间恩怨如何,姚采澜不能失了礼数,忙抢上前微微福了福,喊了声“大嫂”。

    或许是伤心过度,刘氏一脸的哀伤兼疲倦,有点木的冲她略微点了点头,便一路抓了江玉谨的小手,快步追着前头的黑漆棺材去了。

    江玉荣匆忙喊了声“二婶”,就也追着她娘去了。

    棺材落地之时是需要孝子贤孙们大哭一场的,姚采澜也紧跟了上去。巨大的黑漆棺材缓缓的停在了灵堂里,江府里顿时哭声震天。

    等棺材安好了,姚采澜从灵棚里起身,揉揉自己酸痛的膝盖,先踅摸石头在哪里。这两天天气反常的热,估计是快要来一场暴雨了,真怕孩子顶不住啊。

    江家人丁并不兴旺,灵棚里头主要是玉谨和石头顶着呢。石头作为侄子,只穿了白衣白帽,好歹比玉谨少了一层,看着精神倒还好。他早被教导好了,一看主持丧事的司仪的眼色,就趴在地上使劲嚎。作为一个孩子来说,能保持哀戚之容、不失礼数就已经是难为他了。

    江清山穿着一身素衣,哭得两眼红肿。他手里抱着铁锤,这孩子可能被太阳晒得有点晕,没精神的趴在他爹怀里。铁锤年龄还小,还是难得的属于额外照顾的对象,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到灵棚晃晃就行了,倒不用跟玉谨和石头似的,需要时时守在灵棚里头。

    哭完了这一遭,姚采澜跟江清山领着俩孩子赶紧先去后院拜见江夫人去。

    去之前姚采澜让俩孩子把身上的孝衣脱了,孝帽摘了,只余下腰间的白带子。主要是怕刺激江夫人。她现在真是经不起任何的意外了。

    把人接到最偏僻的小偏院是姚采澜的主意。要是把江夫人安排在正院,离得灵棚又近,整天听着哭声震天的,这不是要她的老命么?

    江夫人还在昏昏沉沉的睡着,江清山就领着一家子站在外屋给江夫人磕了头,就又去了灵棚那边。

    姚采澜多留了一会儿,进了里屋看了看江夫人。她躺在床上,面色发黄,整个人瘦了不少。姚采澜接了李嬷嬷手里打湿的帕子,给江夫人擦了擦脸和手。又特意嘱咐伺候的崔姨娘和李嬷嬷,一定看好夫人,这才又迈步向前院而来。

    刘氏不用姚采澜照应,她一直两眼一直盯着棺材,眼神空洞。已经长成大姑娘的江玉荣白着一张脸紧紧的扶住母亲的胳膊。

    石头和玉谨跪坐在江清山身边。玉谨无精打采的,石头倒是挺精神,一双眼睛咕噜咕噜乱看,幸亏他没做出其他事来,姚采澜暗暗有点担心。铁锤不在,可能白嬷嬷把他抱回自己院子里去了。

    一会儿,姚采澜听得下人报说大小姐过来奔丧来了,忙凝了凝神迎了出去。

    没等她到跟前,远远的,她就看见一身雪白的清秋刚刚迈进大门,淹了帕子刚哭了几声,就在一片惊呼声中,软软的倒了下去。

    姚采澜急得直冒汗,指挥着几个丫鬟婆子把她抬到清凉的一间厢房里头,吩咐人去请大夫,转过头来看底下的丫头婆子们一个个惊慌失色,都挓挲着手不知该干什么。

    姚采澜也不太懂怎么急救,看看周围这些没主心骨的,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先把那些闲杂人等哄了出去,只留了两三个人伺候,又把清秋的领口松了松,挥手让人拿了湿帕子给她擦头脸和脖子,同时又摇又晃又掐人中的,这位妹妹总算醒了。姚采澜大大松了一口气,忙擦了一把脸上忙活出来的汗。

    清秋张开眼睛茫然了一会儿,就又开始掉眼泪,“大哥,大哥。。。”只哭得憋得喘不上气来,憋得脸色都有点发紫。

    姚采澜一看急了,声音不觉大了起来,开始数落,“我的姑奶奶,您就别哭了大哥没了咱们都伤心,可哭也没用是不是?你要是再哭,你也病倒了,可让爹和娘怎么活啊为了这些活着的人,你也不能再哭了可不能再添乱了,这听见没有”

    两个人以前就随便惯了,感情那是实打实的好,当然也不忌讳,就直接开口教导起小姑子来。

    清秋听了,这才转眼看见了姚采澜,见她正略带严厉的看着自己,倒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真想忍住眼泪,可一时半会儿也忍不住,坑坑吃吃的,而且开始不断的打嗝。

    这时旁边有个人便插了话,“还是二嫂说的对,你还是别哭了我早就说过让你留在家里,别到这里来添乱,你还不听这下好了,还连累大家再为你操心受累”

    姚采澜这才一回头,看见说话的这位爷,霍,感情还有个大活人在跟前站着呢看着模样长的真是不错,个子不高,一身蓝衫,但浓眉大眼,算得上相貌堂堂。可惜,真是白长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