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又打发了身边宫女到风凉殿找东平公主,耿太医这会就在延春殿上看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元秀大吃一惊,“耿静斋不是早就给利阳开了方子吗?如何还会高烧到了发魇的地步?”
于文融神色郑重道:“阿家,这件事情还是其一,奴是因为另一件事,才要避过了咱们自己殿里的人眼目进来禀告的——方才到风凉殿左近打探到了利阳公主之病的消息,奴想着既然如此总也要去延春殿里看一看是个什么光景,如此也好回来回阿家的话,哪里想到,到了延春殿,奴才见耿太医进殿去诊治,正想着借了采蓝阿姐的名头,跟进去问一问,只是才到附近……却看到了一个人!”
元秀皱眉道:“什么人?”
“穆望子!”于文融脸色很奇异,采蓝、采绿并元秀都是大吃一惊:“穆望子?!”
“不错!”于文融认真道,“他身上穿着内侍服,混在了一群小内监中,只是当初阿家将他从掖庭里面带了出来,送到居德坊里安置,几回都是奴在中间传话,对他有几分熟悉,虽然当时天色已经昏暗,但匆忙之下一瞥……绝对不会错的!”
采蓝与采绿对望了一眼,惊讶道:“穆望子不是娈童么?怎的又成了内侍?还是宫变之后?”
元秀面沉似水,挥手止住了她们,先问于文融:“你既然确定是穆望子,那么可看清楚了他所去的地方,以及那干小内侍究竟是做什么的?”
“当时奴见是他非(提供下载…87book)常惊讶,所以便借着延春殿的柱子挡了挡,未叫他看到了奴。”于文融沉吟道,“那群小内侍穿着皆是宫中最低一等的内侍服,并无品级,天色晦明之下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奴觉得仿佛像是掖庭宫那边的样子——他们似乎是从前朝过来,经九仙门往掖庭宫那里去!”
“前朝?”采蓝和采绿见元秀神色郑重,并不敢出声,却见元秀闭目思索良久,面上换了极为凝重之色,一字字对采蓝道,“你去,叫了霍蔚进来,记得与于文融一般避一避旁人的耳目!”
采蓝不敢怠慢,起身道:“是!”
自薛娘子去后,采蓝便是珠镜殿中除了元秀外最得脸之人,就是霍蔚也因为是内侍的缘故并不能近身伺候,再者他年纪大了也不怎么管事了,因此采蓝亲自去带人,自可以先把沿路上的宫人打发了,如此半晌后霍蔚也悄悄的进了寝殿,正要与元秀行礼,已经被元秀挥手打断:“如今不要这些虚礼了!霍蔚你来听一听——于文融你且说一遍!”
于文融应了一声,忙上前来将事情经过又说了一遍,听到穆望子后,霍蔚惊得差点没跳了起来,内侍的声音本就古怪一些,他难以抑制的震惊中越发的刺耳:“穆望子?先前在昭贤太后的丧仪上面以助情香暗算平津公主、后为皇后殿下所擒关入掖庭,然后被咱们阿家送到居德坊中的穆望子?!”
“霍公公说的正是他。”于文融认真道。
霍蔚立刻向元秀看去,见元秀并没有叫采蓝与采绿等人回避之意,脸色难看道:“阿家以为如何?”
“你是母后身边出来的,母后打发了你到我身边时,我尚且年幼,并未记事,如何知道多少东西?”元秀这么一句听得采蓝、采绿并于文融都是一头雾水,却见她面色冷峻的来了一句,“只是,如今五哥的结局差不多是尘埃落定了,继位的新君乃是五哥膝下长子,就算五哥如今复了位,却叫大郎将来何以自处?难道父子相残吗?”这一点,也是丰淳先前还托了长生子传出血诏、到了兴庆宫却渐渐歇了心思、竟打算当真颐养起来的缘故,丰淳本是重情之人,若不然也不至于为了文华太后的缘故,明知道梦唐已是风雨飘摇,还要放着能干的杜青棠不用,只为了不想将妹妹嫁与杜氏、拼着弑杀庶母、无视社稷,也想要先把杜氏解决了,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失位。
同样的,李銮是丰淳的长子,若是李銮长大之后谋逆,丰淳或者能够狠下心来废了他,但如今李銮不过才六岁,登基又是个傀儡,如今就算给了丰淳复位的机会,他也未必肯——毕竟这是首先就要他付出自己无辜长子为代价的,国不可有二君,李銮继位的诏书已经颁发了下去,丰淳复位后,李銮纵然不暴死,也必然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霍蔚皱起眉来:“阿家,老奴想着,是不是先前时候未到,或者是……力有未足之处?”
采蓝与采绿、于文融都是一脸茫然,却见元秀摇着头,目光森冷:“先前,穆望子尝言,当年六哥有夺储之意,因外祖家已族没,五哥内无母后护持,外无外家声援,极为危急,然十五舅舅到底还是帮上了他,不过此事宫中从未有闻,所以我想十五舅舅应是私下里行事……当时五哥是在深宫之中,十五舅舅在宫中岂会无人手?可这一回五哥失位,事先竟是毫无防备!”
无视两个贴身宫女并于文融的震惊,元秀沉思了片刻,缓缓道:“说宫变之事十五舅舅毫无察觉,我是绝对不信的!只是邱逢祥手掌禁军之权,想是十五舅舅无力对抗,故而罢手,这一点我也不怪他……可如今尘埃已定,他又使了穆望子进宫来做什么?何况穆望子那一件事情虽然不至于说是闹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但他既然曾为教坊娈童,又被杨太妃为七姐留过两年……这宫里当真没几个人认识他吗?!”
元秀公主
正文 第三百九十九章 局中之局(十一)
'更新时间' 2012…07…27 22:42:20 '字数' 5840
霍蔚脸色沉重:“阿家说的老奴也想到了,当年郭家族没,因着文华太后难产,连带着茂王都没留住,先帝因此下旨特特赦免了十五郎君,国丈虽然位高权重,但对膝下子女皆悉心教导,文华太后贤名远播不必多言,就是薛尚仪,也是全长安出了名的爽利能干,郎君们都是聪慧机敏之人,十五郎君固然只是文华太后幼弟,当时年纪也不大,可也不是托付不得事情的,所以穆望子既然是十五郎君身边人,如今这眼节骨上忽然进了宫来,定然有所图谋!”
听他这么说了于文融顿时露出了沮丧之色,向元秀请罪道:“都是奴无用,看到了穆望子甚为震惊,一急之下就赶紧回来向阿家禀告,早先却是应该跟上去瞧一瞧他究竟去什么地方的,也好多晓得些情况来告诉阿家。”
“你看到他后立刻藏了起来并先回来禀告却才是对的。”元秀脸色凝重道,“你也不想一想如今大明宫里到底是谁在做主?若这件事情打草惊蛇叫人知道了,不只是穆望子和你,连带着十五舅舅与五哥并我,怕是又要平地生波澜!而且穆望子此行若是机密,既然被你瞧见,恐怕还要杀了你灭口!到那时候,咱们只会将这一笔记到了邱逢祥的身上,哪里又会想到了你是遇见了他?”
采蓝和采绿在旁听着,起先震惊无比,然她们虽然跟着元秀从前没见过什么风浪,但经历过了宫变之事究竟不一样,到这会却也渐渐冷静了下来,采蓝因此开口道:“阿家,奴以为郭十五郎当初既然能够在五郎的储君之位里面出过了力,想来郭家的势力到底还是留了许多下来的,那穆望子先前因为被杨太妃为昌阳公主挑中了也不是寻常的人,阿家身份尊贵,是在平津公主那起子事后才留意到了此人,可如奴等却是早先就听到了风声的,各宫各殿那些个轻浮的宫女,还特特去看了杨太妃给昌阳公主预备着开府后赐下去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咱们殿里见过这穆望子的小宫女可也不是没有,这一点郭十五郎君想必也是晓得的,想来十五郎君手底下不可能只得穆望子一个人可以差遣,可如今却又做什么要继续差了他来?”
元秀沉思了片刻道:“当初穆望子勾引大姐,五哥因为种种原因,将他关在了掖庭里面,这里面虽然有因为他是十五舅舅的人的缘故,但五哥似乎别有所图,如今五哥已经叮嘱了我莫要随意再去兴庆宫引了人去注意他,所以我不能拿这件事情再去惊动了五哥,但于文融你既然看着他是往九仙门的方向去的,恰好穆望子当初也是被关在掖庭一段时间,莫不是与这个有关?”
霍蔚皱眉:“阿家请想一想,掖庭那边素来都是邱逢祥管着的,先前邱逢祥未曾露出了狼子野心的时候,皇后还能够对那边说上话,宫变以来,连后宫都是邱逢祥安排了人来打理,蓝娘说的一点也没错,阿家身份尊贵,对穆望子或者并不熟悉,可这宫里见过这位穆郎的宫人却不少,他虽然穿上了内侍服,却又哪里能够瞒得了多少人去?更何况掖廷那边还是邱逢祥经营多年之地?十五郎君这样派了人进来,却怎么遮得了邱逢祥的眼?”
“既然霍蔚也是这么看的,那么我倒是想到了一种情况。”元秀一字字道,“穆望子这一回进得宫来本就是为了寻找邱逢祥!”
四人都是一怔,采蓝忍不住道:“阿家的意思是……”
“我从未见过这位幸存的十五舅舅,不过先前他既然能够帮到还为储君的五哥,本不该什么都不做才对,如今出手虽然我等以为晚了,可也许他另有想法。”元秀神色郑重!
如今面前这四个人包括原本是昭贤太后送过来的于文融应该是可信的,毕竟昭贤太后无所出,她抚养元秀这些年到底也算用心,虽然丰淳说了她是害死文华太后之元凶,不过元秀想来她唯一所出的彭王已死,此后再无子女,若不抚养元秀,深宫茫茫,宪宗皇帝忙碌前朝事务,后宫之中佳人层出不穷,若无自己在身边,想必昭贤也是极为寂寞的。因此派于文融过来当无恶意,此外,昭贤已死,王皇后如今也已经陪着丰淳住进了兴庆宫里去,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跟着自己这个即将下降杜青棠唯一侄儿的公主更可靠些,于文融年纪小,却未必愚蠢。
至于霍蔚与采蓝采绿,元秀相信自己那个贤名远播的生母——文华太后即使在死后,依旧为子女留下了杨太妃这个棋子牵制各方,为丰淳与元秀缓解压力,而文华太后虽然早早去世,可杨太妃却活到了现在,这位太妃一路纪美人、阮芳仪、罗美人的斗过来,仗着膝下有一子一女,齐王又是个胸无大志为人平庸的,虽然大位无望,却是欲登大位者都想拉拢一把的对象,加上昌阳公主美貌泼辣,杨太妃固然没了宪宗皇帝的宠爱,她大过不犯小不敬无数,折腾得那几位宠妃个个头疼无比又奈何不得,这位太妃还寿命如此之长,生生熬死了纪、罗、史、阮这些人不说,就连宪宗皇帝都死了,她到这会又经历了一场宫变,还是活得极好,自己这个母后的眼力绝对不差!
只是郭家之事委实太大,宪宗皇帝是自己的亲生父亲,郭家是自己的嫡亲外家,饶是如此,宪宗皇帝活着的时候也不曾告诉她一星半点!若非宫变之后自己对杜拂日由欣赏变成了厌恶与提防,杜拂日欲解自己心结将这个秘密说了出来,谁又能够想到这个起自汾阳郡公之后的家族是如此的悲哀呢?
虽然名义上郭家已经举支伏诛,惟独一个郭十五郎被特特赦免了出来仿佛回了太原老家,实际上郭家除了郭守等为首几个被处斩外,余人皆是打了流放的旗号被转去了西川潜居,可也是从此在长安除了名了。
这件事情的起因,却不过是那个道士——长生子。
而宪宗皇帝因着文华太后之死并茂王的死特特赦了郭十五郎,恐怕还有其他意思——郭家在长安的这一支算是从此除了名,为这个的缘故,那些郭家子孙从此再难踏入长安一步,因为郭家的罪名是无法清洗的,至少在位传二十一帝前无法清洗,按照长生子解释的推。背。图上的谶语,李室的福祚只有二百九十年,为二十一帝,在宪宗皇帝时,他是第十九位。国祚距离二百九十年已经没有多少年了。
当初郭家含冤顶罪,原本就是因为长生子忽然奔魏,宪宗与杜青棠担心他是魏州预备的细作,得了那两幅谶图与谶语后,河北立刻就要借机起事,为了社稷稳定,只得牺牲了郭家以早作准备,甚至连长生子帮着撮合过的薛娘子与沈郎君也遭了池鱼之秧!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无辜的郭家,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再回到长安的,关中本就多豪门,又何况是长安天子脚下?从来长安大,居不易,太原郭氏也算是望族了,可在长安落脚到底还是从安史之乱时,汾阳郡公的从龙、救驾数功,又娶了公主嫁出了一位太皇太后,这才得以成为长安望族之一。
因此郭家的血脉固然留存了下来,可是若想恢复名誉,至少也要等到了宪宗皇帝后再过了两朝无事,此事才有可能被揭发出来正名,到那时候,郭家还有没有杰出的子孙来振兴家业且不去说,要入长安怕也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宪宗皇帝心中有愧之下,借着文华太后与茂王的死,赦免了一个郭十五郎——之所以选择郭十五郎,这是因为郭守身为郭家家主,与节度使勾结谋逆这种事情,他岂能脱身?而郭守的长子长孙这干要人也是难以脱身的,想要施恩,为了自然,自然只有在幼子幼孙里面挑选,若是孙辈未必能够承得起事,而郭十五郎身无功名,素来只在长安浪荡,而且郭十五郎当时虽然是长安的纨绔子弟,可他未曾做官,并无死敌,选了他既不至于叫人生疑,又有可能活下来。
如此郭家到底留了一个人——一个名正言顺可以留在长安的人,将来郭家若是想要返回长安,也有一个切入之处!
按着薛娘子生前的说法,郭家的兄弟姊妹之间颇为和睦,哪怕是对她这个养女也是如此,郭十五郎生前对她谈不上好,但也不曾仗着自己是郭家的嫡出幼子轻慢了她这个所谓的姐姐——只看着薛娘子的性情就晓得郭家是没有亏待了她的。
可是这位郭十五郎也许是知道宪宗皇帝的用心,到底年少,所以还是顶不住压力先回了太原,却不想他回太原后,渐渐的又暗中折回了长安,还将郭家残留的势力接手了——甚至经营到了足以辅助丰淳登基的地步!
文华太后作为郭家的嫡长女,她出阁的时候,薛娘子还年幼,郭十五郎当时尚未出生,所以薛娘子提起郭十五郎来,虽然后者从前待她并不亲切,可当整个郭家都在长安除名后到底还是格外关心的,但是从郭十五郎的角度,却未必会对文华太后有多少感情,一来名为姐弟却恐怕连面也不曾见过一回,二来郭家本是无辜,全是为了宪宗与宰相的一着失误付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只是一个纵马长街毫无忧虑的纨绔的郭十五郎很难不对皇家产生怨怼之情!
冷静下来想一想,当初郭十五郎帮着丰淳夺位,有甥舅之情,但也未必没有旁的心意——郭十五郎其时虽然掌了郭家残存的势力,可与郭家当年烈火烹油的光景还是差得远了,最重要的是从前他策马长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他帮着丰淳保住储君之位的时候,却是瞒得上下不知,惟恐走漏了消息!
他从一个人人羡慕的世家子变做了一个见不得光的角色——汾阳郡公的平生清名使许多人景仰,但一个家族壮大的过程里面不可能不结些儿仇怨,哪怕就是处处与人为善,且不去说那起子喜(87book…提供下载)欢登鼻子上脸的,就是那些心怀嫉妒的人就多了去了,郭十五郎先前有家族庇护自然不把这些威胁放在了眼里,可是郭家已倒,而且还是顶着那样的名声!
最重要的是,文华太后已死,丰淳与元秀年幼,不但不能继续庇护于他,反而丰淳还需要他的帮助以稳住储君之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郭十五郎是得了宪宗特赦的,可是在长安公然露面,宪宗皇帝却不可能出面去替他挡下那些明枪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