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阳河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鹤阳河畔-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的家长学生都喊天赐陶老师,不像劳改场里人开口闭口都大声地对他指名道姓。这偏僻落后的山区,人们心中阶级斗争那支弦并不绷得那么紧。天赐想,这里的人们斗争的对象是禽、是兽、是山、是水,而不是人。可不是吗?山里猎人手中握着的火枪是对着空中的飞鸟,森林中的走兽;是对着山坡上的野兔,河溪中的游鱼……古代陶渊明描绘过一个与世隔绝,太平和睦的桃花源,是否我现今来到了桃花源式的境地?要是这样,那真的三生有幸了,我将要把我的老母亲、妻子、儿女也带到这桃花源式的地方来,让他们好好地过和平温馨的日子。
 
   第十七章(3) '本章字数:1574 最新更新时间:2011…10…05 10:58:03。0'
 
 一年冬天,天气奇寒。混沌沌的天空上,几个星星直僵着眼,陶天赐披着厚厚的棉衣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突然,竹门一响,一个矮小的人影闪了进来,天赐定睛一看,是个学生。手里捧着一个用张树叶盖着的陶碗。这学生叫做什么名,他一下子记不起来。天这么冷,这个学生连夜赶来,究竟是什么事?天赐还未开口,这个苗族学生羞羞涩涩地说:“这是鹿心血,爹叫老师趁热吃下。”说着将碗送到陶老师的面前。天赐见这个学生冷得上下牙齿打战。他马上将竹门关上,又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给这个学生披上。这学生坡上了老师的棉衣,回暖多了。又说,这鹿心血是他爹将猎到的野鹿刚刚剖膛舀出来的。他爹叫他连夜送来,请老师趁热吃下,血冷了,就不那么好了。接着这学生又讲起鹿心血防寒、补血的特效功能。天赐听后,感激万分。鹿心血有特效防寒功能。这学生冷得这么厉害,他自己却舍不得吃而连夜送来给他的老师,家长这样的厚意,使天赐感动得不知道如何答谢才对,他心中浮现起一件往事……
一年春节,天气也是这么寒冷,劳改农场食堂放假停了伙。天赐领回节日分配的二两猪肉,挂在门上。没有事情做他就躺在床上,思念着家里的母亲妻子。春节是中国人合家团聚的日子,如今他身陷囹圄,不得与家人团圆。山那边稀稀疏疏地传来爆竹的响声,更引发了对亲人的思念……
陶天赐的肚子在咕咕地响着,他饿了,他向邻居借来一个陶锅,在荒废的猪圈里,用石头垒起个三脚灶,清水煮着节日分配的那二两的猪肉。
天冷风大,好不容易将火生起来了。林子那边有个女人的声音像破锣般的响着。“谁在那边生火啊!风那么大,在那里生火,烧了猪栏,烧了树林,是要坐牢的呀!”天赐十指乌黑,满面灰色,从三脚灶前站了起来。这时,一个女子已来到他的跟前。这女子是农场的造反派。她说:“你要马上将火熄灭,烧了森林砍你脑袋……”
火熄灭了。家人团圆吃年夜饭的这一晚,陶天赐饿着肚子没有饭吃。他躺在吱吱作响的竹床上,听着自己肚子咕咕地响……
这个学生要走了,脱下肩上棉衣交回老师,天赐把他送出门时,又将棉衣给他披上。他不肯,天赐说,外面寒风刺骨,今晚你将棉衣穿回去,明天上学再送回来。这学生穿上棉衣走了,天赐含着热泪看着这个学生的背影,在夜幕中,渐渐远去。
已是深秋了,陶天赐到县中学听课取经。这是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语文教学观摩课,讲课的老师都是县中学语文教学权威、教研组长是崔老师。
听课过后,按照程序接下来是对讲课评议。通过大家的评议,找出优点,共同学习;指出不足,作为借鉴。
评议发言,按不成文的规定,开头是重点中学的教师,接着是初级中学的教研组长,最后才轮到戴帽中学的教师,本来,天赐不打算发言,但又觉得听课后开会不发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就在评议会最后10分钟的时间里,天赐站起来发言,他说:“‘……曹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以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此用武之国,……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刚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教师讲课时,能认真详细分析这一重点,并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说明教师在备课下了功夫。特别是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一时思路不开,一下子难于较好地回答问题时,教师能从另一个角度耐心地引导、启发,并能借助图表演示,使学生完满地回答了问题。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不过,这篇课文是古文。是在隆中山孔明对刘备所作的政局分析和对策。一千多年前的孔明所说的话,现在的中学生不太易懂。讲课时,教师必须加以点拨。特别是一些重点词语,如‘此诚不可与争锋’中的‘诚’字;‘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殆’和‘资’都必须解释清楚,而在这一点上崔老师却忽视了……”
陶天赐的发言,客观、中肯,与会的同行们都想不到一个戴帽中学教师的发言几句话就点中了要点,这么有份量,这么在行。
 
   第十七章(4) '本章字数:2320 最新更新时间:2011…10…06 09:32:52。0'
 
 听课结束之后,陶天赐回学校来。刚进宿舍,见荣华抱着小凯坐在写字桌前的椅子上。天赐一下子愣住了。坐在椅子上的荣华笑着说:“想不到我会来的吧!?”天赐好'TXT小说下载:www。87book。com'久好'TXT小说下载:www。87book。com'久才说:“怎么不先来信告诉一声?要是我今天不回来,你和小凯怎么办?”荣华说:“要是给你写信,又等你的复信,最快要一个多月。这样,孩子在家就饿死了。”接着她说:“我们已来两天了。吃饭时间,我们就拿饭碗到食堂去打饭来吃,晚上,我们母子躺在这茅草棚里听着山沟里的鹿叫猿啼……”天赐打断她的话说:“夜里听到这兽叫声有些害怕是不是?”“不,听到这声音,我倒觉得心里有一种超脱感。在这深山野岭中,听到这大自然的鸣唱,感到自己远离了人世,多轻松、多悠爽。世态炎凉,红尘浑浊,使人总是感到抑郁,心如死灰。”荣华又说:“鹿叫,也许是雄鹿发情,要找雌伴,或是雌鹿慈心驱驶,慰藉子鹿。猿啼,也许是子猿寻觅不到母猿而悲啼,或者雄猿被猎人掳去雌猿啼哭。这啼哭,发自肺腑,出自内心的真情。这声音一发,千山百谷,一齐回响,这声音,比那仰人鼻息而低声呻吟的声音自然而爽朗;这声音,比那振臂高喊的声音真诚而豪爽……我听到这声音,感到天地的开阔……”天赐听荣华说到这里,心情舒畅多了,他笑着打趣地说:“从劳改场里出来的人,对山区的环境并不陌生,这不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而你也对穷山僻壤有独特的情趣,却不能不令人钦佩。”荣华接着说:“劳改场里的大学生,仍然还有当年女友来探望,重温风华正茂时代的情爱,而挺着大肚子在烈日下卖命挑砖的下贱农民,却被人说是毁我长城。”天赐听荣华说到这里,怕她又想起那数不清的伤心事,马上改口说:“好了,不要说这些了……你看,只管说话,小凯都睡了,你还不抱他到床上睡去。”
孩子在床上睡了,天赐说:“山区的生活比外地艰苦得多,你来这里一下子可能还不习惯。”荣华说:“普希金曾说过一句名言:跟着爱人到处是天堂。”接着两个人都笑了起来。荣华又说:“在家的时候,我们几乎是天天吃番茨南瓜饭,天天吃白水和盐煮野菜,滴油没有,两个孩子都患水肿病,手指肿得像腊肠那样。我们读小学时的一个同学,他出身好,在食品站里宰猪、买猪肉。一天,我到他卖猪肉的桌边对他说,我半年滴油没进肚了,请给我留二两猪油,他马上答应,叫我第二天到宰猪场去拿。第二天清早我就到宰猪场去。他见了我,放下手中的屠刀,说猪油放在后面的房子里,他带我向食品站后面那间简易瓦房走去。这时,我心里嘀咕着,这家伙对我是否另有打算?但我又想,在这些年月里,谁人怜悯我们?人家老同学对我友好,我又起了疑心……到了门口,他说,猪油放在里面。我迟疑着,不想进去。他马上拉着我的手要将我拖进屋里,并且说:‘我多么想你啊,我们来……’看他那嘴脸,听他那臭语,我不知道从哪里来那么大的力量,手臂一甩,那畜牲身体失去了平衡,趔趄过去,我就拔腿向外去了……这家伙满以为他用一块猪油作诱饵就可以使饥饿贫困中的我上钩,哪想到他那如意算盘拨错了,他撞到了一鼻子灰。”说到这里,荣华不见天赐哼声,她用手去摇摇他,说:“你睡啦?”天赐仍然不说话。心里十分内疚,我的爱妻在家乡度日如年地过着艰难的日子。个别孽种,趁人之危,滋生淫心……要是她意志脆弱,稍有动摇,被诱上钩,那……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女人,她的丈夫却不能从险境中把她救出来,这算什么男儿大丈夫?丈夫浪迹天涯,致使妻子在家受苦、挨穷,被岐视、遭侮辱。这样的丈夫是什么丈夫?陶天赐内心在谴责着自己。又想起大学时的同学傅丽虹。他想,当年要是他的心稍向傅丽虹倾斜,要是他稍有轻佻的越轨表现,那么,现在怎么对他的妻子交代?又怎么对得起她……想到这里,他的眼眶里浸满着泪水,泪珠溢了出来,滚落在枕头上。不过,茅草房里黑咕隆咚的,躺在他身边的荣华也全没察觉。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悄悄地擦干了自己的眼泪之后,侧过身来,紧紧地抱着荣华,对她吻着吻着。
荣华原本打算来看看天赐,住个一月半月,留下孩子自己就回家去。因为家里还有老母弟弟和女孩。想不到山区苗寨,也要超英赶美。这里不但有小学、中学,还要创办幼儿园和大学。形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系统一条龙。在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日子里,人们都梦想共产主义的天堂。山区人才缺乏,公社办起共产主义的幼儿园。符荣华就到幼儿园当幼师了。
早上,符荣华拿着积木玩具,精神抖擞地向幼儿园走去。两个羊角辫在肩上摆去着。在晨风的吹
拂下,蓝色印花的裙子在她的小腿边飘荡,天赐看着她的背影,觉得她又像学生时代那样的活泼天真了。他想起了普希金说过的一句话:“跟着爱人到处是天堂”。

中午下课回来,天赐洗净手上的粉笔灰就蹲到灶边生火煮饭。荣华卷起衣袖洗涤泡在面盆里的衣服。小凯无忧无虑地在地上蹦跳叫闹。
他们已是两个孩子的爸妈了,还未曾在一起过着这样心情舒畅的生活。他们草草地结婚之后,天赐就匆忙地到谋生的异地去教书,接着形形**的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天赐一直很少回家。荣华在艰难的生活旋涡中沉浮。青春在泪水和汗水中流失,意志在人为的阶级斗争的风暴中消沉。好像总有一只看不到的手在掐着他们的心,心情总是那么的沉重,使他们夫妻之间的欢悦总是提不起来……现在,来到这山区苗寨,住在茅草房,出门不是山就是水,生活条件艰难,但是,夫妻在一起,互相照应,有事共同商量,心情爽快多了。
星期天,吃过早餐以后,天赐坐在竹窗下的椅子上,听着荣华教小凯读拼音字母,荣华指着小黑板上的字对小凯说“b、b、ba…ba,爸爸,这就是你爸爸。”荣华边读边指着天赐对孩子说。小凯也十分听话地跟着妈妈读ba、ba,爸爸。
山区的气温比山外低得多,虽然才是仲秋,冬天还未来临,但茅屋外面的山风已很凛冽。然而,陶天赐和符荣华这一家人,在茅草房里却很温暖,他们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第十八章(1) '本章字数:1654 最新更新时间:2011…10…07 09:38:28。0'
 
 符荣华又怀孕了。
怀孕后的荣华,胸脯高高地挺着,肚皮鼓胀得似就要从紧绷的短裙间挤露出来。脸颊上长着灰黑色的斑锈,但是精神还算可以。自从到山区跟丈夫生活在一起后,他们夫妻互相体贴,互慰互助,生活虽仍是艰难,但荣华脸上常常挂上笑影。放学回来,在灶台边,在洗衣盆前,荣华有意或无意地会哼着她在学生时代所唱过的一些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国家的兴亡……”陶天赐看到了她脸上的笑影,听到了从她那欢悦的心田上流泻出来的歌声,他心里也很高兴。有时,他也凑了过去,跟她一齐唱着那“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个小生命在她体内蠕动,算下来小家伙很快就要出生了。大女孩在老家跟着奶奶生活,水肿病还没有治愈。天赐上中学的弟弟和家中老母的生活费用也需他们照顾。荣华的母亲和弟弟也需他们照管。他们两人每月仅有六、七十元的工资,不管怎样紧缩开支也都很难安排。肚子里的小生命一出世,用什么来养活他(她)呢?荣华的心情近来十分沉重。脸上的笑影渐渐消失了,歌也不哼了。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商量、议论和争吵,最后陶天赐屈服于符荣华,同意她到医院去请大夫给她作人工流产。经公社卫生院的医生检查,因荣华体质虚弱,胎儿月数又多,医生建议人工流产必须到地区级医院去进行。
天赐向学校出纳预支两个月的工资,又跟老师们借了一些钱,准备带荣华到地区医院去。真是“祸不单行”。就在天赐要送荣华去地区医院的前一天,接到弟弟从老家寄来的信,说家乡饥荒严重,饿死的人不少。又说丽丽水肿病重,叫他马上设法带女儿离开老家。
看了弟弟来信,天赐马上给弟弟拍个电报,叫弟弟接电报后马上带丽丽到专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找他们。
第二天下午,天赐的弟弟带着丽丽到专区医院找到了他们,看到了女儿,天赐和荣华全愣了。女儿浑身通黄,连头发也变黄了。脸上浮肿的肌肉呈半透明状,皮肤下面饱含水份。手指肿得像熟透了的芭蕉,脚板肿得又肥又硬,穿不了鞋,只得光着脚。丽丽看到了爸妈,哗的一声哭了起来……
妇产医生对荣华全面的检查之后,对陶天赐夫妇说,胎儿已有六、七个月了,母体贫血,体质虚弱,人工流产恐怕流血过多,会有危险。建议暂不作流产,回去先调养好身体……
无奈,陶天赐将凸着肚子、脸色苍白的妻子和患有水肿病全身黄肿的女孩,带回自己谋生的苗寨学校来。
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孩子气还未脱掉,陶天赐就离乡背井到边远的海滨小学去饶口舌。为了找一条出路,他有幸考进大学就读。孰料在圣洁的孔门府堂,也有诬陷,致使他身陷囹圄,吃尽苦头。幸得上天开恩,友人相助,逃出虎口,来到山区苗寨中学当教书匠,天赐满以为可以松口气了。谁知道生活的浪涛却一次又一次地扑来,使他招架不了。不知道是历史的错位还是人为的原因,陶天赐一直在人生的苦海中漂泊,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爬行,在苦难生活的磨盘中流汗流泪。年青的陶天赐发根已渐渐地缀上了斑斑的银白。
戴帽中学的帽子终于摘掉了,中学从小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间独立的初级中学。教育局派来一位姓卓的校长,来领导这间只有三个班级的初级中学。因荣华汉语拼音较好,中小学分开后,她从幼儿园到小学来任教。
新学年又开始了,荣华挺着大肚子到学校去。想不到那个被人们叫为“半截人”的任教导对她说:“这学期学校不安排你的功课。”
“为什么?”荣华诧异地问。
“你到公社去问问。”
回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