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寻-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秦可淮艰难地回答道,然后僵硬地转身离去了……

挽凤大政 第一百四十八章 国事

    第一百四十八章 国事

    挽凤国的日子随着储君的归来趋于平静。一片繁华,朝堂上也是相安太平,君臣融洽。只是其中的围绕在朝堂上空的暗云涌动,阴郁的气息在当事人之间缭绕,宛如一张狰狞的鬼脸咧着牙笑。

    从刘府回来之后,凤寻也不再向凤仁玉对于楚歌的安排提出了什么异议,甚至就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般,丝毫不再提起过楚歌。这让凤仁玉隐约觉得有些担心,因为凤寻不是那种妥协的人,不是不容易妥协,而是从来就不会妥协。

    或许是因为对凤寻有些愧疚,又或许是身体的原因,凤仁玉逐渐将大部分朝政交由凤寻担任。鉴于六国盟会的‘完美表现’,凤寻又一次担任摄政一职,执掌挽凤大权。而秦飞扬,依然做着他的将军。

    在储君摄政之前,御史大夫刘博蕴提交了弹劾京兆令的文书,就在凤仁玉审查的时候。祈夙城又发生京兆令之子横街罢市、欺良压善,打死了卖唱的一对父女后依然逍遥法外。

    凤仁玉听闻后震怒不已,拍案而起,旋即下令撤了京兆令的职。交由廷尉审理;直接杖杀其子,游街示众,以慰民心。

    从事发到陛下圣旨宣到,不过半日,颇体现出凤仁玉雷厉风行的铁腕风格。

    第二日,京兆令一职空缺,因为还没有开始科考,京兆令一职也无法随意选任。于是吏部受皇令开始在京中各大才子之间选拔适合的人选。结果,挑选来挑选去,发现只有顾氏一门——如今的顾家长子顾谢书是最合适的,温润有礼,进退有度,含而不露,翩翩才气。但是深怕顾公子推辞,便齐齐上书由陛下裁夺。私底下,也不乏好事者,或热心者劝说顾丞相,顾长青可谓是喜忧参半。

    凤仁玉倒是英明,将凤寻叫去书房聊了一会,从古论今讲了好多君王礼遇贤士的例子,大抵是想说明‘为君纳贤,必躬身迎之’。凤寻微笑应诺,出了书房便亲自赶往了顾府,与同窗顾谢书促膝长谈一番。据说,出了丞相府的储君笑容满面,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御书房。

    当天晚上,女皇的任职诏书便送到了顾府。称顾公子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任其为代京兆令,即日上任。也就是说,让顾谢书在正式京兆令挑选出来之前,暂时代理京兆令一职,行使职能。

    于是,吃到一半晚饭的顾谢书不得不接了圣旨,匆匆赶往京兆令的办公处,彻夜接手京中一切大小事宜。天蒙蒙亮的时候,自家书童就送来了宫中赶制出来的朝服,请顾谢书上朝。

    顾谢书正是踏入官场的第一日,也是凤寻正式开始掌握挽凤的第一日。朝堂相遇,这对昔日的同窗相视一笑,便移开了目光。

    还没有仔细品味着其中的平静,日夏皇帝的求婚国书宛如一块巨石在挽凤的朝堂之上砸出了滔天巨*。文书由夏言欢执笔,言辞诚恳直接,笔触生动。大抵是仰慕挽凤储君空灵风姿,望求秦晋之好,也为两国未来的水**融、长治久安以及东影的和平发展奠定基础。

    ‘水**融’,显然朝中大部分人也咂摸出其中意味了,这日夏想来是想通过血统融合的方式将挽凤不费吹灰之力地占据。东影历来没有帝王和帝王之间的联姻,日夏这番举动。实在引人遐想。

    朝中大臣对于这封求婚国书达成了空前的一致,所有人都坚决站在拒绝的立场之上。只是这也是六百年来六国之间第一次联姻举动。何况日夏国力日渐强盛,还有日夏鬼神萧暮晚对此事的态度甚不明朗。若是借‘挽凤损了日夏威严、没有和平相处的诚意’的由头,进军挽凤可如何是好。

    态度是坚定的,就是要拒绝日夏求婚国书;但是拒绝形式的形式却是着实令人头疼。就在百官陷入苦思之时,居于金銮之巅的凤寻清甜的声音如同甜酒般醉人脆生生地响起:“日夏国能够心系东影稳定,本宫若是不做些什么,就难以在东影立足。况且联姻是为了两国友好,既然如此,这婚书,便应下吧。”

    此言一出,百官变色,皆跪拜不起:“请殿下三思。”顾长青更是焦虑在心,生怕向来不按理出牌的储君真的会做出这样的事来,率先说道:“东影尚无两帝联姻之先例,我挽凤皇室向来血脉珍稀,怎能容他国血统玷污。”言辞犀利无比,针针入骨。

    秦飞扬和在场的秦氏家将脸色骤然一变,愈发黑沉。这句话俨然中伤了秦飞扬,在批驳他玷污了凤氏血脉。秦氏一派想,这顾丞相虽然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但不代表他内心不是这么想的。

    顾长青直到发现秦飞扬那边的异常氛围,才想到刚才情急失言,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得罪了秦飞扬,而是因为将储君也暗讽在内而深感忐忑,连忙解释:“微臣失言,请殿下恕罪。”这番解释,却是越描越黑。

    凤寻倒是毫不在意,她才没那么狭隘到计较这些东西。能活着,才是真理。少女轻笑,眉眼弯弯露出明媚的笑意:“爱卿们快请起,你们误会本宫的意思了。”血眸微微转动,透着几分慧黠,“本宫的意思是,‘联姻’不是非要本宫去——谁去都是一样的。”

    百官松了一口气,还好殿下不是打算自己去,这就好。便纷纷谢恩起身。

    凤寻也不打算卖关子,接着说道:“本宫的姐姐,秦相知,如今已二十有二,至今尚未婚配。日夏小皇帝如今也有十五,女未嫁,男未娶,正好般配。本宫的意思就是许了秦相知为日夏帝的皇后,众卿以为如何啊?”直接就将秦相知的位份也做了主了。说话间,凤瞳似有无意地望向秦飞扬。

    挽凤的百官心中皆郁卒了一下下,殿下对日夏帝的鄙夷真是毫不掩饰,一口一个‘小皇帝’的。十五岁的年纪配二十二岁,亏殿下还能笑着说“般配”。不过想到这是最好的选择,百官生怕凤寻又临时变卦,除了秦氏一派。皆附和相应,卖力地引经据典,坐实了‘般配’。

    秦飞扬的脸色在此时已经是阴晴难测,只是冷冷地看着朝上的众人和凤寻的一唱一和。按捺下心中的蚀骨恨意,终是没有表态。

    “只是……”就在百官口沫横飞之际,凤寻收拢了淡淡的眉头,为难地说,“这事,本宫还未与姐姐商议过,这般决定也不知道会不会引来姐姐的不愿。唉~”随着少女的长叹一声,百官的心又提了起来。紧张地望着他们的储君。接着便听她问道,“何况,人家日夏要联姻,我们就忙不迭地把人给送去了,会不会很没面子?要不要问他们也要一个?”

    霍延一听,顿觉心中舒坦,怪不得刚才总觉得有些气闷。“殿下说的对,的确是该送一个过来,不然我们挽凤不就被人看扁了嘛。最好啊,最好把那个萧暮晚送过来。”

    众人黑了脸,亏得太尉想得出来。至于霍延,是个武痴,听闻萧暮晚‘鬼神’之名久矣,苦于没机会切磋,若是联姻来了挽凤,那不就两全齐美了。

    “呵呵呵。”凤寻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干净地像一只山涧游荡的精灵,“太尉,这个主意不错。可惜萧暮晚这么大尊佛,没有那个庙啊。”整了整衣襟,终是止了笑,“好了,本宫今日便发国书商议联姻一事。没事的话,就散朝吧。”

    下朝后按例去了浅音宫,得到的却是凤仁玉正在休憩的消息,便转道回了飞来阁。一入正厅,就看到秦相知温柔地迎了上来,圆圆的脸上布着和顺的笑容,散发着丝丝温暖。

    “都知道了?”凤寻模样天真地问道,走入内室,在秦相知的帮忙下脱去外罩。

    秦相知柔柔点头,答:“沉香接我的时候,都告诉我了。”

    “可怨我?”

    秦相知摇摇头,真诚地说:“不怨。只是有些离别愁绪,以后做姐姐的,不能照顾寻儿,帮着寻儿了。”

    血眸稍顿。转而轻笑出声,“到那边,你只管照顾好自己。我也不是没有想过你此去一路艰险。但是这是你一生最好的归宿,我会让你以尊贵的身份成为日夏的皇后,母仪天下。会在你的身后看着你、护着你。挽凤,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我也会为寻儿,保护好寻儿的挽凤。”秦相知认真许诺,温柔地看着凤寻笑。这一生,怯懦地活了二十年,如同行尸走肉。是她的妹妹,让她知道了活着的美好,活着的真实。所以,她的未来,是为了妹妹而活的。

    姐妹俩聊了许久,秦相知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主子,秦飞扬那边,恐怕不好交代。”红叶上了一杯香茶,忧心地说。如今秦飞扬手中握有的挽凤的绝对兵权,她生怕主子惹恼了他,就会发生危险。

    “呵,”凤寻望着青绿的茶水,倒映出血色的瞳眸,缓缓道,“红叶,这里不是日夏,是挽凤。是有着凤神的挽凤。”

    “属下失察。”红叶恍然大悟,主子拥有着凤神转世的传说和国师的预言,在挽凤民众里拥有完全的拥护权,这也是秦飞扬一直不能占据优势的重要原因。

    “嗯,不过是忧心者迷罢了。”

挽凤大政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心思

    “秦小姐,陛下请你过去一趟。”

    秦相知在回去的路上搞好碰到了一直守候着的徐嬷嬷。她胖胖矮矮的身材里散发出无形的威严,用生硬的语气在传达着消息。‘秦小姐’,就是这样的称呼,一直以来秦相知在挽凤宫里就是这样的地位。

    “是徐嬷嬷啊,我这就去,有劳你了。”秦相知温和地说,银盘似的脸上笑容温温,似乎并没有为徐嬷嬷的态度感到半分的不满和异样。

    徐嬷嬷抬眸望了望秦相知,眼底闪过一丝惊色。对于秦相知的变化早就有所了解,只是没想到二十多年来的一直唯唯诺诺、胆怯的女孩在一夜之间成长,还那么的彻底。整了整神情,徐嬷嬷敛容道:“秦小姐,走吧。”语气依然一如既往的冷淡。

    秦相知随着徐嬷嬷折道浅音宫,轻声走入凤仁玉的侧厅,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香味,强烈刺喉。侧厅内没有其他的侍仆,望见椅子上正坐的华丽美妇,便俯身行礼:“民女秦氏,拜见陛下。”

    凤仁玉许久未说话,秦相知便只能保持着屈膝的姿势不敢动。良久,浓香的侧厅里传出一道悠长的叹息。接着秦相知便听到凤仁玉开口:“寻儿太任性了,你可有怨恨她。”不待秦相知回答,又道,“不过君无戏言,寻儿在满朝文武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自是不能失信于人。”

    “民女没有怨恨。民女万分感激殿下的恩典。”秦相知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纵然腿已经酸麻痛苦,整个人已经僵硬,依然不敢挪动半分。

    凤仁玉瞄了一眼秦相知,道:“起来说话吧。”秦相知才谢恩起身,安静地垂首恭立,等候女皇陛下的教诲。“你心存感激那是再好不过了。朕,会以挽凤公主的仪仗送你出嫁。”

    “谢陛下恩典。”秦相知忙不迭下跪叩首谢恩,姿态十分臣服。

    “朕希望,你永远记得,你是挽凤的公主。”凤仁玉威严地说道,其中意味不言而明,“寻儿,虽是你的妹妹,更是你的王。”

    “民女明白。”秦相知回答,这些事情就算女皇不说,她也会铭记在心的。

    “你能这么想,朕就放心了。”凤仁玉露出一个笑容,“普天之下,没有比血缘更可靠了。从明天开始,我会安排嬷嬷教导你挽凤礼仪以及日夏礼仪,你要好好学。”得到秦相知的回答后。凤仁玉便懒懒挥手,“好了,下去吧。”

    “民女告退。”秦相知躬着身缓缓退了出去,孤单地走在回去的路上。一步一步,坚定、沉缓,好像走的是她未来的人生一般慎重。联姻的事情还是挽凤的一厢情愿,日夏那边也不知道对于人选的更改会有怎样的应对,但是挽凤这边已经开始准备亲事了。而秦相知,这场联姻中的主角,在深夜的挽凤宫内彻夜难免。

    秦相知一走,凤仁玉便无可避免地猛烈咳嗽起来,几乎要把整个人都掏空,蜷缩在一角苦苦支撑。下唇已经被贝齿咬出了很大的伤口,在干涸的嘴唇上抹上了一抹病红。

    徐嬷嬷含着泪为凤仁玉擦拭着粘稠的冷汗,偌大的宫内只余她们俩人。“天可怜见,好好的身子,怎么说病就病。”终是不忍看着凤仁玉的苦楚,徐嬷嬷泣着泪说道,“以为以命换命不过是说说,没想到却是真的。就算要换,也该是老怒的命来换。陛下,请国师来吧。”

    凤仁玉忍着剧痛,强撑着摇头:“没…用…,国师擅改天命,他自己如今也是身遭天谴,在国寺化劫……”说话间,将身下的被褥紧紧攥起,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衫,额角的无法也因为汗水紧贴着皮肤。

    “那怎么办啊,陛下,请国师让老奴替陛下受这份罪,拿老奴的命去换吧。”徐嬷嬷老泪纵横,怎么舍得让陛下去承受这样的痛苦。

    “已经不难受了……”凤仁玉吃力地说道,气喘吁吁,对于徐嬷嬷恨不得以身相换,心里涌起一阵温暖,凤寻的笑颜仿佛就在眼前,“寻儿,是用朕的王命相换,才骗了天瞒了地,是谁都不能代替的。她是……”话语间是慢慢的柔和和慈爱,透着隐隐的骄傲,“是我的女儿啊。”

    一波痛楚之后,凤仁玉陷入昏迷,即使如此,临昏睡前还拉住了徐嬷嬷的手,断断续续道:“别…让别人…发现朕的……情况,……也不要……告诉……储君。”在看到徐嬷嬷用力点头后,才安心睡去。

    徐嬷嬷换下凤仁玉的湿透了的亵衣。望着凤仁玉安睡的脸庞落泪不止。从储君出生,徐嬷嬷的泪水就没有少流,有时候她甚至有些怨恨储君,那个干净的宛若精灵的殿下,是她夺取了陛下的生命。但有时候,又是担心储君的,害怕她出意外,让陛下的一生心血付之东流。

    叹息了一会,泪也流干了。徐嬷嬷看了看昏黄的灯火,长叹一声,起了身为凤仁玉掖掖被角,让后挪动着胖胖矮矮的身子转到外室睡下。

    联姻一事,出乎意料的顺利,凤寻的国书才发出不久,就立刻得到日夏的回函,言辞谨慎,一丝不苟,不似第一封透着一股华丽之气。日夏送来国书极力赞成两国联姻,承诺尊挽凤公主为日夏皇后。

    凤寻斜倚在软榻之上,看完了手中的国书便随手一松,纹着日夏皇家徽章的国书‘垮塌’掉在了地上,沉闷地扣在洁白的大理石上。

    红叶和舞袖候在一旁,却不去捡。

    少女歪着头发笑。瞳眸在阳光映照下流光溢彩,绚烂生资,“夏言欢被逼急了吧,竟然许诺娶叛国罪臣的女儿为后。呵呵,不知道秦飞扬的心情如何,不共戴天的仇人转眼即成翁婿。可喜可贺啊。”

    那一句‘可喜可贺’故意用欣喜欢快的语气表达出来,里面的冷嘲热讽显露无疑,含着俏皮的幸灾乐祸。

    其实将秦相知嫁于夏言欢,不是出于刺激秦飞扬的目的。而是秦相知二十二岁‘高龄’待字闺中,若是嫁给挽凤贵族,挽凤人血统观念根深蒂固。秦相知一个外邦人很难好好生活。何况,若是他日秦飞扬失势,群起而攻之,秦相知必将受到牵连。

    将她嫁入日夏,做小皇帝的皇后,身份显赫、母仪天下。在萧暮晚和夏言欢之间,凤寻就是两方讨好。若是夏言欢最后赢了,秦相知作为挽凤公主,日后也好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