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珠记-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妇见顾卓成浑身湿透,惊讶问道:“小相公,你从哪里来的?我家就在前边,要不上我家去躲躲雨吧”

    顾卓成从自己的心思里回过神来,微微有些发窘,向两夫妇行礼道:“多谢大叔大婶,我只出来散散心,没什么事的。”一边站到路旁,以便他们将牛车赶过。

    老妇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地看了他好一会儿,问道:“小相公,你家住在哪里?快回家去吧,要是生病了,你爹娘该多着急呀”

    听到“爹娘”两字,顾卓成心里象被大石撞了一下,顿时疼得紧缩起来。他眼里涌出了泪水,幸亏天暗,又有雨水掩饰,才没被面前的两位老人看见。

    雨变得小了,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雨点从空中飘下,老夫妇见顾卓成没有上车的意思,只得一甩牛鞭,将车重新驶动起来,向着前边的院落移去,那盏昏黄的灯渐渐变成一个小点,直至不见。

    顾卓成沿着田梗边的小路,又漫无目的地向田野的深处走去,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但是也不能停下脚步,因为停下来便会有揪心的痛楚将他全身罩住,让他简直难以呼吸。

    拐过一条泥泞的小路,一阵凉凉的夜风吹过,顾卓成打了几个寒噤,深深的疲惫向他袭来,身上湿透的衣服已经变得冰冷。

    路边有一处低矮的房屋,里面没有一丝灯光。顾卓成走了进去,发现这里是一个很小的寺庙,四面摆着几个看不清模样的神像。神像前的案几上没有供炉,他因看不清脚下,随手在案几上一扶,发觉手上沾沾厚厚的一尘灰。看来,这处寺庙已经许久没有人来过,更没有僧人在里面居住,是一处被弃的破庙。

    顾卓成叹了口气,在破庙的墙角边坐了下来,望着眼前影影绰绰的石像与案桌,思绪又飞向了那个曾经住过十多年的府邸,楼边的荷池,长长的围墙,还有围墙边那些黄色的小花,当然更加清晰的,还是娘亲的音容。

    庙外掠过一阵阵的风声,檐上不时滴落下水珠,敲出微微的声音,在宁静的夜空中清晰可闻。

    突然,一盏灯从庙外晃了进来,两个人影踏过台阶,也走到了神像前。顾卓成被灯光惊动,惊讶地向外望去,只见一对年轻的男女站在案桌旁边,淡淡的灯光照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衣服也是淋得湿透,溅满了泥水。

    顾卓成挪向墙角更黑处,他怕那两人发现自己坐在这里,会被吓一跳。他想,这两人估计也是在途中被雨淋了,还这破庙里避雨,等一会儿雨彻底停掉,他们自然就会离开。他此时不想与任何说话。

    进来的男子将灯光挑得亮了一些,淡黄的光晕映在他的脸上。他对那女子道:“丛蕙,今晚就在这里歇息了吧,等明天一早,我们就到前边那个镇子上去。”

    女子打开手中的布包,为难地搜了好一会儿,低声回道:“好的等明天我们到了镇子上,去找一家当铺把这个镯子当了。”

    男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丛蕙,难为你了,跟着我吃这些苦。当初,夏夫人说我们离开顾府也行,我偏没有带你走。早知今日会如此,我就一定带着你回老家了。”

    顾卓成大吃一惊,忙向那两人仔细看去,一时想不起来他们是谁,只觉得有几分眼熟。

    丛蕙又道:“七旺哥,你别这么说,你爹在顾府当了一辈子管家,夏夫人对我也是恩重如山,那时候,我们怎么能走呢。以前的事都别再说了,咱们既然逃出来了,就是老天爷对我们的眷顾。你想想,你哥张五他们,都被官府抓了去,我们能跑出来,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能再奢望别的什么”

    顾卓成听罢这女子的话,又仔细地看了看他俩,这才想到,这个叫七旺的男子确实是顾府里老管家的儿子。老管家的儿子当中,只有他们刚才说的张五,是顾都尉的心腹家丁,当年他救惜叶出密室时,前来极力阻挡。七旺虽然也在顾府里生活了十几年,不过平时做事低调,顾卓成在府里也遇不上他几次,如今碰到,居然一开始没有认出来。

    顾卓成心里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打消了走出去的念头,虽然,他很想向他们打听一下夏夫人最后几日的情形,但是再一想,又不愿意这么突兀地出现在他们眼前。

    丛蕙和七旺没有发现坐在墙角的顾卓成。他们将手中的灯放在桌上,在神像旁边坐了下来。丛蕙望着庙外黑乎乎的夜空,轻声哭道:“七旺哥,我们能去哪里呀?”

    七旺道:“我想带你回老家去。不过咱们身上也没有盘缠,当掉这只镯子,不知能撑得几日。唉,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我在镇子里做个粗活,等攒够了银子,我们再走”

    丛蕙哭得更厉害了:“我一想到夏夫人,心里就痛得不得了她走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她嘴里说着,顾家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这样,然后就……”

    七旺劝道:“别想那么多了连着赶着这么久的路,我看你也累极了,还是快歇息一下吧”

    丛蕙摇摇头:“我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夏夫人走的时候的情形,她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也合不上去。唉,顾家成了这样,让夏夫人怎么能走得安心”

    顾卓成在墙角默默的听着,刚刚平复一点的心,又被割得破碎。他蜷在那里,心口象堵着一团铅,让他无法呼吸。

    七旺道:“唉别说夏夫人了,就是顾家泉下的人,恐怕也不能安息了顾家是几代忠烈,哪里知道如今会变成这样。原先的顾老爷当都尉的时候,可真是一个好官,可是,顾家怎么就出了顾都尉这样的人呢唉,还有我哥,以前跟他做了不少坏事,我劝也不劝不到,如今被官府抓去了,恐怕是凶之吉少。我爹要是还活着,说不定有多伤心呢”

    丛蕙走到门外看了看,田野中风声一片,不见一个人影。她走回桌前坐下,将脸上的泪珠擦去:“我在路上,听见有人议论说,顾都尉祸害百姓,也是夏夫人不知管教,对夏夫人去世说了好些难听的话,气得我差点与他们吵起来,要不是正逃在路上,我一定去与他们理论个清楚。”

    七旺看了她几眼:“算了,我们现在自身难保,不要再去争这些无谓的东西了。”

    丛蕙道:“怎么会是无谓的东西夏夫人与顾老爷一样,平生最看重的,就是声名的清白。这些年,她为了顾都尉做的那些事,背地里不知有多少伤心,劝过多少遍,无奈顾都尉不愿意听她的。她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就是为了那个大儿子不长进,长年不开心才那样的如今,她虽然已经去了,可是被别人背地里说坏话,她在泉下也不会安心的”

    七旺叹道:“我俩不过是顾府里的小厮和丫鬟,对这些又能怎么办你刚才还说,能逃出来已经是万幸,不能再奢望别的了,才这一会儿,又去念着什么声名清白。我看,这顾府,除了前几年离开家的二少爷,还有一些希望,别人是万万没可能再扭转顾家的声名了。”

    丛蕙点点头,怅然地望着外面黑漆漆的田野:“是啊二少爷如今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如果他能把顾家重新再撑起来,夏夫人在地下,也能瞑目了。”

    他们两人靠着供桌沉沉地睡去。顾卓成坐在黑暗之中,泪如泉涌。

卷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转机

    第一百二十二章 转机

    京城。

    余翰林吃过晚饭,到书房中看过几篇学生的文章,皱眉走出门外,来到了楼后的观锦园。

    夫人蔺氏正坐在庭院的池边,看着小儿与两个丫鬟向水里投出鱼食,他们嬉笑的声音将树上的鸟雀惊得“啪啪”飞起,一会儿又落了回来。

    蔺夫人见余翰林突然来到院中,起身问道:“老爷,你不是说要去批阅文章吗,怎么又到这里来了?”

    余翰林神色愤然:“唉这些学生写的都是些什么生套古人的话,再堆几个玄虚的词藻,哪里有一点自己的主张皇上总说,如今选士要重治国策论,可是眼下这些文章,真是叫人失望”

    蔺夫人道:“他们都是些年轻人,自小读的不就是那些古书古文,莫说是寻访民间疾苦,就是连出门也出得不多,哪里就能有什么高明的议论了。依我看呀,这些学生若在文字上还有一二可取的地方,就已经是不错了。”

    余翰林声调高了起来:“文字?那些吟风弄月的诗赋,对治理中原能起什么好处?以前的省试殿试,文字漂亮的倒是取了不少,可是结果怎么样呢?他们为官,根本做不来一点实事这个亏还吃得少吗?”

    两个丫鬟被吼声吓住,退到一旁不敢稍动。小儿跑到蔺夫人身边,躲在她的腿后,伸出半个脑袋怯怯地望着他爹。

    蔺夫人叹了一口气,没再说话。这时,一个小厮从观锦园的小门走了进来,向余翰林禀道:“余老爷,庐山白鹿洞书院的元普老先生求见”

    余翰林忙道:“快请对了,直接领他到我的书房里来。”

    蔺夫人向余府大门处望了望:“元老先生前些日子不是刚来过京城吗?不知又有什么事了,这大老远的跑一趟也不容易。”

    余翰林道:“哈哈,老元上一次来的时候,我俩下了一局,他赢了就跑,我正不服气呢,想着什么时候再找他板回来,没想到他这么'TXT小说下载:www。87book。com'快就又来了,今天我非把他杀个大败不可”一边说着,一边向外走去迎接。

    蔺夫人看着他急匆匆地走出院子,无奈地摇摇头,将身边的小儿牵回了房中。

    元普跟着余翰林来到书房。待丫鬟端上茶来,余翰林从墙边的柜中拿出一副围棋,在案几上铺开,笑道:“老元,来来,上次你怎么只下了一局就跑,我这口气一直憋到今天了,你要再不来,我可就上庐山去找你了,呵呵”

    元家与余家是几代世交,余翰林虽比元普年纪小些,但认识了几十年,平时往来也不讲那个客套虚礼,十分随意。

    此时,元普却一反常态,没有接茬余翰林的玩笑,也不去拿属于自己的黑子棋盒。他看着余翰林,正色道:“余老弟,我今天到府上来,却不是为了与你下棋来的。”

    余翰林见他神色凝重,不由停下了布棋的手:“元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元普犹豫了一会儿,将随身带来的盒子打开,从里面掏出几件精致的玉器来:“余老弟,为兄最近被一件事情难住了。这几件东西,你先收下。”

    余翰林大惊失色,这么多年来,两家年节时互赠礼物也是常有,不过,元普为了请他帮忙而带礼送他,却是破天荒头一遭。以前,元普也在翰林院的时候,因为年长,也算是他的前辈,两人来往固然不拘礼数,他心底里对元普还是颇为敬重。

    余翰林瞪着元普道:“元兄,你怎么居然也讲起这一套来了,不说是你了,就是别人为事情送到余府的东西,我有哪一样是收下了的?不过,元兄你有什么事,尽管与我说,只要我办得到的,哪有不帮你的忙的道理。”

    元普将玉器推到一边:“这些东西,先不说它。我此来,其实是为了书院里的一个学生,唉,这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余翰林疑惑地看着元普:“元兄,你也知道这些年来,有许多文武官员,要将家里的儿子送到国子监去,到这里来求我通融,我都一概先考其才学,如无可取之处,必不肯答应。如果元兄你也是为了这个,何不将那学生一起带来,我想,老兄你推荐的学生,一定也不会差的,哈哈”

    元普摇摇头:“国子监?先不想这么远了,这个学生明年若是还能参加省试,对他来说已经幸运了”

    余翰林奇道:“你院里的学生,哪有不能来省试的道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元普将顾都尉被革职的事情略说了一遍,叹道:“顾都尉为祸乡邻这么些年,如今被贬去琼州,也是罪有应得,只是我门下那个学生,顾府的二公子,恐怕要受他牵连了。顾卓成当年离开家,就是因为不愿看着长兄为非作歹,又苦劝无果,才决定来到书院里攻读,要参加科考,以便自立门户,不再与长兄来往。可是如今,顾府垮了,皇上会不会连坐于他,尚是未知。”

    余翰林此前对顾都尉被贬一事,也略有耳闻,只是顾府离京城十分遥远,他与顾都尉又没有私人之交,也没有多在意,不料今日元普却为了这件事情,专门从庐山来到他府上。

    余翰林不认识顾卓成,但见元普如此担忧,想来应是个不错的学生,就看在世交老友的面上,也不能袖手旁观。他对元普道:“顾府的事情,本是由吴宰相引出。吴宰相是皇上身边的重臣,平常有许多事情,皇上都愿意听他的。既然元兄要保这个学生,不如我们一起去找找吴宰相,由他这个上奏的人去与皇上求求情,估计能过掉这一关。”

    元普点头道:“不错,我正有此意我特意从庐山来找你,就是为了此事。我与吴宰相不甚熟悉,你帮我引见一下,我与他好好谈谈。”

    此时天色已晚,元普在余翰林府中住了一宿,第二日清晨,两人坐上马车,向吴宰相的府上驰去。

    到了宰相府,吴宰相正上朝归来,见两人来访,忙将他们让进府中。一阵寒暄过后,元普说明来意,吴宰相惊道:“顾卓成?他居然是顾都尉的二弟吗?”

    元普大感意外:“吴大人,你本就知道在下的这个学生?在下倒从来没听顾卓成说起过,与吴大人有过交往。”

    吴宰相摆摆手道:“不,不我从来没见过顾卓成,我要是认识他,也不会今天才知道他是顾都尉的弟弟了。”

    余翰林在一旁道:“那吴大人为何听到这个名字,如此惊讶呢?”

    吴宰相走到墙边的书柜前,从里面抽出几张纸来,铺到桌上请两人前来细看。只见那几张纸上写的文章,都是一样的题目,原来,它们是上一次省试时的考卷。

    吴宰相从中拿起一张卷来,上面赫然写着顾卓成的名字。他指着上面被圈点过的几处,对两人道:“这篇文章,提到了当今的一些问题,冗官太多,以致互相牵绊,办事艰难,起效迟滞,这些想法与在下心里一直想的,甚是相似,而且说得透彻,说到的有些东西,连我也没有想到,觉得有些启发。我看到这文章的时候,真是吃了一惊,总也想不明白,两年前的省试,怎么没把这个考生取了榜,反而是那些写得平平的,倒中了高榜。”

    原来,吴宰相当年参加考举,因不愿堆砌华丽词藻,下笔虽经过深虑但字句平实,令文章一眼望去总是不够漂亮显眼,被考管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直到三十二岁那年,阅卷的考官不似那些前任那么浮躁,细细地看过每一篇考卷,才发现了他的文章原是一颗珍宝。

    登科以后,他一路仕途通畅,直到今天作了宰相。以前在考场中吃苦久了,他作了官后,便分外注意这个问题,不想让自己当年的遭遇,又重现在如今的考生身上。

    可巧,吴宰相前一阵子在北边巡视的时候,接待他的人当中,有曾与顾卓成一起省试的袁一和。袁一和在与吴宰相的闲谈中,提到当年詹尚书矫枉过正,将前几名交卷考生的卷子连看也没看一眼。吴宰相听说此事,特意去礼部又将两年多前的考卷翻出来审了一遍,从中挑出了几篇他认为不错的文章。只是,即使他是宰相,对这时效已过的考卷,也无法重新翻过案来。吴宰相把这几篇文章放在自己房中,是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