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珠记-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了。

    拐出巷口,走了不多时,一阵热闹的喧哗传来,夹杂着很多人的声音。采薇吓了一跳,抬眼看去,嗬,一座好大的府楼矗立在前面,琉璃光闪,青瓦衬云。这就是黎府了。

    粗粗一望,顿觉一股巍然之气扑面而来。两扇硕大的雕花大门漆成了暗红色,顶上悬着一副镶金的匾额,上书“黎府”二字。门侧各有一柱,两人可勉强合抱,柱下是长长的阶梯,扫得清洁无尘。向里望去,一个宽大的院厅中站了好些人,隐约可见深处的楼阁和回廊。

卷一 第十一章 初入黎府

    黎府因近几天要办喜事,来的客人很多,一个个穿着朱衣紫缎,还带着精致的礼盒。看起来,很多人的相互认识,不过平时又难得相聚,此时碰了面,都寒暄起来,笑语连连。喜庆的气氛象地下的轻烟一样,这一股被风吹去,下一股又接着冒出来,铺满这些楼台庭院。

    采薇笑对方大桩道:“爹,黎公子府里这样的排场,你今生能见着,还该谢了当初那狼呢!”黎白羽在一旁听了,知她是为了刚才的吩咐,暗地刺他,也不言语,只是引他俩进了门去。

    方大桩懵然望着眼前的景象,象是看戏从戏中间看起一样,只见一个个衣着鲜艳的戏子来来往往,却完全摸不着戏的路子。

    正在此时,黎府里涌出一群嘻嘻哈哈的后生,皆与黎白羽差不多年纪。

    众后生一见黎白羽,全涌上来,你拉一把袖子,我扯一下帽带,连拉带拽要把他弄进府里。黎公子推不过,忙对呆立在那里的方大桩嚷道:“方叔,我与几个朋友会一下,你跟着小秋去找间客房先住下吧。”

    小秋是黎白羽的书童,也是个长得白净斯文的小伙子,虽身为仆人,举手投足却也透出一股清雅的书卷味。此时,他正立在黎府大门旁的柱子边,准备迎黎白羽进屋。听黎公子一吩咐,这才望见方大桩。

    这时,刚才来拉黎白羽的一群人中,站出一个后生道:“黎老弟,今天天气不错,我想借匹马骑骑,老弟不会小气吧?”方大桩一听想起了什么,忙问:“我的牛呢?带到哪里去了?”

    黎白羽无奈笑笑,对小秋道:“你将他们先领了去看看马,和那位方叔的牛,然后再回来安排房间。”小秋听命,将那要借马的后生和方大桩两人向大门的右侧领去。采薇想起刚才黎白羽的话,也不敢独自进府,只得跟着方大桩向马厩走去。

    歇马的地方是一片开阔的沙地,用围栏围成一个大大的圈子。紧贴着围栏外面,是一条碎石小路。这条路上的鹅卵石显然经过了精心的挑选,都是半个鸡蛋大小,象牙白的居多,其中点缀着一些彩石。

    方大桩随着小秋进入了围栏,一看之下,不禁倒吸一口气。这栏里,拴着二十来匹彪悍的大马,黑色的、白色的、棕色的……每一匹都是高仰着头,气势威武。小秋让牵马的小厮将赤龙的马绳也拴了上去,赤龙喷着响鼻,悠闲的甩动脖子上长长的毛,在众多马中,这一团火红仍然显眼。方大桩被其他马儿的气势一压,倒觉得这赤龙颇有些亲切,正欲伸手摸去,小秋说:“勿动,它性子烈,只认主人,仔细它发脾气。”

    方大桩吓得缩回手,对小秋说:“这些马儿都甚是了得啊!”小秋神色有些得意,提高声调答道:“可不,这些马有些是黎府的,有些是黎府客人的。那些客人有的是从京城赶来的,走上数千里,只要三四天呢。这些马个个都是千里马,傲得很,可不是寻常马可比得的。你看,那边成三爷的马,名唤闪狐。”

    这时,有一个练马之人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马跑得极快,腿动之处,虎虎生风,四蹄连成一片,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中,正待张望,远点一个黑点呼一下就到了近前,那马儿又绕回来了。乍一看去,仿佛是那骑马之人提着马在地上飞一样。那同来的借马后生也拣了一匹,骑着跑远了。

    方大桩啧啧称奇。小秋又在另一匹棕马前面放了几堆草,疼爱地摸着马背说:“只有这匹大灰,性子倒好,谁骑都认,我就常骑着它跟着黎公子到郊外溜溜呢。”方大桩笑说:“黎公子还是这般喜(霸气书库…提供下载)欢外出去玩,上回在石村吃了恁大苦,也没长长记性。”小秋摇头笑道:“你不知黎公子的心思。”

    安顿好了马牛,方大桩跟着小秋又回到了黎府大门。从马厩转一圈再回来,方大桩脑中已经没有刚才那么懵然和混乱了,仿佛虽然只隔一刻钟,这个热闹的大门已经是个曾游的故地。

    采薇更是定下神来,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这个颇有气势的府门。整个大门宽约一丈,看起来开合都很费力气,门两旁就是固定的装饰墙了,一副巨幅的对联顺势而下:竹间香墨传年驻,楼外青云引鹤鸣。

    左边的装饰墙上,雕刻着一副山水画《雪景寒林图》,画中数座雪峰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白雪皑皑苍茫一片。深谷之中,松林冷峻挺拔,掩映着半山寒寺,流水凝波,缓缓向前,似在聚集着奔流的能量。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整副画蕴含着在深郁寒峭之中力量渐积之意,气势逼人,一股豪情喷薄而出。

    右边的画墙,则刻着大片的竹林。这些竹林刻画得极其精细,一个竹节,一片竹叶都似真似幻,整片竹林繁茂而齐整,竹枝直入云端,粗看之下,是普普通通的竹林,细品起来,却是隐隐具有参天之势。更绝的,是每支竹子上,都刻有一行行的隶书,每支竹子从上至下,都密密的排满了端庄清逸的字迹。

    方大桩自是不认识那些字,只觉得这些壁画、壁字,都刻得神神秘秘的,盯着看得久了,便觉得眼前这座大门隐隐动了起来,变得越来越高,压迫着他,仿佛一只巨兽,自上而下地对他斜藐着轻蔑的目光。

    方大桩望着深深的黎府,心下犹豫着进不进去。

    小秋瞅见了方大桩的窘态,微微一笑走过来说:“来,方叔,这些字画并不难识,虽说刻工考究,其实不过大家都熟悉的孔子言录,只需稍识得些字,就连三岁幼童也能背诵呢。方叔若有空,也可以跟着府里西席来认一认。”

    方大桩连忙摆手道:“这可使不得,这可使不得……”,说着,手脚都没处儿放。

    小秋笑道:“方叔若是没兴趣,让这位姑娘学着认认字也是好的,咱们府里的姑娘丫头,好些都会作诗呢。”

    采薇脸一红,没有答话。方大桩更笑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庄户人家哪里学得会这个。”

    小秋扶过方大桩,站在壁面的跟前,指着其中一条竹子上的字说:“喏,这一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就是说,有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比我强的人,要学习他的优点。就象我和你走在一起,你肯定懂得很多庄稼,而我不懂得这么多庄稼,如果我碰到不认得的树花草木,不是还得向您请教吗?”

    方大桩愣了半天,挠挠头说:“哦!原来是这样。可是,这么个自然的理儿,可有什么稀罕的,值得花这么多功夫,刻在这大门边?这些个句子,背诵下来能当什么用呢?”

    小秋仰天大笑起来,引得来往的人都向他们这边瞥来诧异的眼光。小秋道:“这些是孔孟之道,都是精深的学问,你看现今的探花姑爷,如果不懂这些,能写文章吗,能得高中吗?”方大桩奇道:“背下这些,就可以发财了?”

    小秋只得作罢,不再鸡同鸭讲,把方大桩拉进黎府找客房去了。

卷一 第十二章 入住见闻

    进了黎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里交错着两条石路,和刚才的马场不同,这些石路不是由一颗颗卵石铺成,而是巴掌大小的六边形石块拼合组成,极为齐整。有十几个丫鬟正列队走在这石路上,端着各色水果和糕点盘,身姿款款,花容可人。

    方大桩看着这些丫鬟,奇道:“小伙子,这黎府里的婆娘生了这么多的丫头吗?”小秋惊得差点笑了出来:“老叔,这些都是黎府做活的佣人啊!”

    方大桩费解的眨着眼睛,似乎是不能理解“佣人”的意思。小秋只得略解释了一通,方大桩叹道:“这些丫头的打扮,比石村的女孩儿强不知多少呢!咱那里的姑娘媳妇,一辈子也穿不上这么件花俏衣裳。”

    他一边走一边四处顾盼,差点撞上一个端着菠萝盘的丫鬟。那丫鬟吃了一大惊,扶起差点被撞翻的盘子,狠狠的瞪了方大桩一眼,昂首而去。

    方大桩吓得不敢再迈步,呆立着低头看着脚下。一会儿,他对身边的小秋说:“这路边的矮丛子,怎么棵棵都长得那一样圆?我在石村生了半辈子,也没见过长得这么齐整的矮木。看那叶子,倒只是寻常灌木。”

    小秋微笑道:“那是园里的管事剪成这样的。这院子里,没哪样花木不用修剪的。你看,东边那一排房舍,就是客房了,待会咱们去找一间歇下来。客房里大多住着黎家的食客,有的都住好几年了。”说着又指着另一边排列森然的门:“那一边,便是老爷和公子们的寝室和书房,夫人姑娘们的房在最里面,你在这里的时候,可不能随便去打扰他们。”

    方大桩望着那些挂着珠帘的雕花楼门,额上冒出汗来,连连点头。小秋将方大桩和采薇各自安顿了,又吩咐了几句,便出府忙别的事去。

    采薇的房间在客房的最末端,从窗外望去,可见后面是一个深深的庭院。

    院子的四周,分布着三处台阶,外通大门,内接里面的回廊。与刚才那个宽敞的大院相比,这个小庭院显得清幽而雅致,四周围着一条回廊。缕空的雕栏下,摆着秀气的木椅,椅旁贴墙摆着一排白色或紫色的兰花,空气中微泛着兰花的幽香。

    院内,一座珊瑚状的假山,立在一个清清的圆池中间。圆池里,有十几条颜色各异的锦鲤在悠闲地游着。一个五六岁的童子从回廊的另一头走来,手中拿着一袋鱼食,东一下,西一下地投掷到池中,每投一下,那些鱼便蜂拥而来,甚是有趣。在院子的一角,还有一处木制的亭子,虽然用料简单,样子却颇为精巧,亭中挂着一个风铃,微风一吹,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给雅致的院子平添了几分娇俏。

    采薇见屋中有一面铜镜,走上前去立在前面,铜镜里出现了一个清秀的身影,那件粉红的背子衫那初长成的身段衬得袅袅亭亭。她出神的看了许久,不觉脸色微红,暗笑自语道:“比林销儿是俊了几分。”

    忽然,窗外传来了一阵轻轻的笑语,采薇以为有人看见了自己在镜前发呆,吓了一跳,忙退了几步。

    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传入她的耳朵:“杏芸姐,姚夫人昨日又把我叫了去,问我四公子怎的又歇息这么晚。哎,四公子自己不乐意早回,咱们作下人的又能怎么办呢?也没法叫着他回呀。姚夫人不问四公子,倒来问我,若是说错了话,回头四公子又要怪罪,真是夹在中间哪头都不落好的。”

    另一个声音回道:“二小姐的婚事就在这几日了,来了不少官面上的人,姚夫人总想着让公子去和他们多见见,公子老是躲着,姚夫人不悦,咱们凡事还是小心点。”

    两人说着,渐渐的走远了。

    采薇见不是说的自己,略松了口气。这两日路途奔波,折腾了这许多事,让她头脑昏沉,着实有些疲倦了。黎白羽在大门前被人拉走,到现在也没见回来。采薇自掩了屋门,也不敢深睡,和衣倚了床沿歇息起来。

    没过了多久,有丫鬟来敲门,将采薇从浅睡中惊醒。原来小秋已让厨房备下了几样饭食,来唤她与方大桩前去。

    采薇只得随了丫鬟跟在小秋的身后,向后院的一醇堂走去。这一醇堂是黎府上下用餐的的一座小楼,分了许多阁间。方大桩正蹲在客房的外墙边,等候了他们,见了采薇,忙道:“三丫头,你饿了吧!”采薇脸一红,也不答话。

    刚走了没几步,忽然从东边的一间房里,传出一阵喧哗声。小秋听到动静,对方大桩笑道:“是黎公子在里面。一定又在和那些个没规矩的食客在喝酒斗诗了。这些家伙,仗着识得几个字,作得几句诗,能讨老爷欢心,整天价疯疯癫癫的,不是喝得醉鬼一样,就是满口夸夸其谈,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儿。四公子平日烦闷,也没个主子样儿,与他们说混就混起来的!”

    方大桩奇道:“食客?这名字好生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刚才也听你说起过。他们到底是黎府的什么人呀?”

    小秋面露鄙夷:“不过是吃黎府闲饭的一群家伙罢了!”

    方大桩更加迷惑不解:“黎府为甚要养着一群闲人呢,嫌银子太多花不了吗?咱庄户人家,家里多添一个孩子可都不容易了!”

    小秋只得费力的解释说:“城里的作官人家都是这样,家家都招住着一群这样的客人。大家都比着,看谁收得多,谁家食客会作诗,名气大,还能给主人长点脸面。有些厉害的食客,还可以给主子预卜前程,充当谋士。不过,依我看,黎府里这一帮,都是些只能吟吟花草的家伙。黎公子整天跟他们厮混,功课都无甚长进。”

    方大桩听得一团糊,低声自语:“识得几个字,就能被大户人家养着?那得多舒服呀!咱们村子里,个个都得常年下地呢!这‘字’,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识得它倒是有什么用呢?”

    小秋不理,自顾向前走去了。

卷一 第十三章 麻线

    饭毕,几人回前院的客房楼去,经过一个虚掩的门时,里面传来了一阵说笑声。小秋道:“四公子又和他们聊着了。”

    方大桩好奇的从微启的门缝中望去,黎白羽果然就在里面。房里一共有七八人,桌上杯盘狼藉,都已喝得微醉。

    采薇也看见里面的人,指着其中之一对悄声对方大桩道:“爹,你看,那人咱们见过的!”方大桩吓了一大跳。原来,采薇说的那个人,年纪比其他人稍长,正是他在城门的茶亭里遇到的那个长须客人!

    方大桩见了他,心下既觉得惊讶,又不禁有些释然:“怪不得在那茶亭里,这个人说起黎府来那样熟悉,就连老爷夫人是什么心思,都一清二楚的,原来,他就是在这黎府里住着,莫非也是那什么食客吗?”

    黎白羽此时也已看见了他们,笑着招手让三人进来。进了屋,采薇看见房内四壁都悬挂着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的画幅,桌上的杯盏白如凝脂,酒色绿得透明,地上零散着一些写着乱七八糟字迹的纸张,一个小童正在收拾。而围坐在四周的几个人,微醉的眯缝着眼,从各个角度向他射来了打量的眼光。

    一时间,方大桩刚刚放松一些的心情忽而又紧张起来,他下意识躲避着那些目光,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因何而来了。

    突然,那长须客人发出一声恍然的大叫:“这位老兄,不是刚才在茶亭里问路的那位吗?”一边哈哈笑着,一边上来拉他到桌边入座。方大桩如梦初醒,见他认出了自己,反而觉得亲切,忙连声应道:“正是,正是……”

    长须人转向黎白羽,高声嚷道:“好你个黎老弟,平日里,你人前人后的,一副神气的俊爷模样,原来数月前,你偷着出去游山玩水,被狼追得差点丢命,幸亏这方老儿救了你。这等糗事,怎么从没听你提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