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气安康-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大娘呵呵笑道:“今天我跟你母亲到灵觉寺去,给你哥烧柱香。告诉你哥一件喜事,你们的舅老爷找上门来了,还是苏杭一带的珠宝大贾呢。以后啊,你们娘俩有好日子过了。”

    果然,自苏氏与林氏这两个手帕交的姐妹进来后,屋里就有一阵淡淡的檀香气味。

    难怪,一大早的,苏氏和林氏都不见了踪影,原来是给苏辰宇上香去了。

    “我也捐了些香油钱,保佑海儿此行一帆风顺。”林氏说完,便到厨房张罗去了。

    苏文清有些恍惚,心中竟生出一丝牵挂。算算日子,林志海也去了京城有十多天了,他还好吧?会不会水土不服?

    “娘,我哥他好吗?”苏文清收回思绪,看看苏氏。自那次以后,她有好些日子没有去灵觉寺了。不过,苏氏今天看来气色不错,不似往日那般神情黯淡。

    “你哥他很好。”苏氏淡淡笑着,“我把跟你舅老爷见面的事给你哥说了,他会高兴的。”

    如果苏辰宇泉下有知,他真的会高兴吗?苏文清可不敢说。一想到那个令人压抑的苏府,她不由觉得一阵气闷,忙道:“我去厨房做饭去。”

    “小清,”苏氏叫住她,指指椅子上的金丝环绕的衣裳,“这件衣裳……”

    “娘,今天舅老爷派了人过来,接我到府里去见舅妈和一帮兄弟姐妹。那个大表姐对我可好了,送了我一件这么贵重的衣裳,我推脱不掉,只好收下了。”苏文清笑嘻嘻道,一溜烟跑到了厨房里。

    吃过晚饭,苏文清在房间练了一会字,就看到苏氏的身影朝她这边走来。她微微一笑,搁下笔,便迎了上去。

    “娘,您坐。”苏文清把苏氏搀扶到一边铺了碎花靠背坐褥的椅子上,并乖巧地给苏氏端来一杯滚烫的奶奶奶茶。

    “小清,”苏氏呷了一口茶,把茶盏放到旁边的案几上,目光清澈地望着女儿,“你舅妈,她没有为难你吧?”

    苏文清柳眉微微一扬。苏氏何以这样问?难道,她一早知道,她一进苏府,那个苏梁氏必定会跟她过不去?

    “娘,没有。舅妈对我很好,那些表兄妹们也对我很好。”苏文清故作轻松道。

    苏氏看了女儿好一会,神色有些黯然:“小清,委屈你了。”

    “娘,你说哪里话呢。”苏文清呵呵笑道。说到委屈,最委屈的要数那个苏府大姑娘苏清芳了吧。一想到那个苏大姑娘死要面子作声不得的样子,苏文清就想乐。

    “娘,舅老爷跟你说了,要让咱母女俩搬到苏府去?”苏文清突然想起晚饭前林大娘说过的话,那话里的意思,好像是说,她们母女俩快要搬到苏府里去享福了。

    “你舅老爷是有这个意思,昨天晚上他就执意要说服我搬过去……”苏氏看着女儿突然变得阴晴不定的脸,“清儿,怎么了?”

    “没什么,我想多了。”苏文清瞬间恢复常态,笑道。初闻苏锦书真的跟苏氏提过这件事,苏文清只觉心中一凉,转念一想,不由释然。如果没有她大闹苏府这一事件,她们母女二人搬到苏府里去居住或许有些可能。如今,她激怒了未来的舅妈,冲撞了尊贵的小侯爷,惹恼了苏大姑娘,还借了苏梁氏的手把恶婢碧纹狠揍了一顿,把整个苏府闹得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就算苏老爷有这个意思,那个苏梁氏也未必答应;就算苏梁氏勉强答应了,那一帮的表姐妹、表兄弟们也未必会点头同意。'wzd贴吧手打团'

    “小清,别想太多。”苏氏爱怜地抚着女儿清瘦的脸颊,女儿这段时间瘦多了,如果真的到那个府里去,防这防那的,还不知道会被折腾得什么样子。

    “小清,娘知道你不想过去,娘也没打算搬过去。”苏氏慢慢道。

    “娘!”苏文清欣喜地望着苏氏,像小时候一般,撒娇地把头埋进苏氏的怀里。

    苏氏叹了口气,轻轻抚摸着女儿乌黑油亮的长发:“咱母女俩过惯了小家小户的日子,那种地方,真的不适合我们。”

    夜凉如水。苏文清静静地伏在苏氏怀里,感受她平稳的心跳。窗外传来一两声蛐蛐的叫声,衬得这个有月的夜晚一片宁静,祥和。苏文清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就算这样一辈子过下去,也是好的。

    前段时间暴雨,城北的浮桥经受住了考验,从此,张记冶铁作坊名气大振。正式入了官营之后,军械局也派了官兵把守,专事打造边防军士的兵刃盾牌,获利颇丰,一段时间下来,竟也有了几百两银子的分红。

    “小清,现在这账面上还有一千两银子的盈余,拿来做什么好呢?”张二花从桌前的帐本上抬起头来,揉揉太阳穴,便看到苏文清在窗台前的一株剑兰前出神。

    近来,她发现,苏文清在这株兰花前出神的时候越来越多了。其实只不过是一株普普通通的剑兰,叶子颇有凌厉的姿态,花苞还未长出来,看不出是什么花。

    苏文清花了一个下午在后山上挖了回来,还特意让李兴旺烧了一个青花瓷器花盆,把这株兰花种上去。然后,苏文清对她说,这兰花跟以前在桃花村的山上挖回来的剑兰是一样的,能开出硕大的白色花朵,香气馥郁。

    “小清,”张二花叫道,“你有没有听到我说话?”

    苏文清自窗台前转过身来,神情娴静柔和,“你说如今账面上还有一千两银子?那就让它留着不好么?”

    张二花窒了一窒,留着?留着有什么用,留着又不能生钱。

    苏文清拿了个小瓢勺给兰花浇水,沉思了一会,转过头来:“二花姐,你说开个包子铺怎么样?”

    “包子铺?!”张二花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她瞪大眼睛愕然地望着苏文清,“小清,你怎么想到开个……开个包子铺的?这不太好吧?”

    苏文清笑意盈盈,丝毫不被张二花惊讶的表情所影响。“开包子铺,或是茶点铺的,有什么不好?二花姐,难道你认为,我们现在有能力去经营什么珠宝金银器行,去与扬州城那几家百年老店抗衡?”

    扬州城里,金银玉器行、绸缎行、瓷器行、茶叶行等等,均在扬州城里有着百年基业,树大根深,信誉良好,自己则底子浅薄,与之竞争,无益于以卵击石。

    但开个包子铺、茶水铺的,就不同了。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小本经营薄利多销,若能在扬州城,以至全国形成连锁,何愁利润不滚滚而来?

    苏文清笑意更深。我们伟大领袖不是有一个经典的策略吗?农村包围城市,只要在扬州城内的饮食业站住了脚,何愁在全国范围内打不出一片天空来?

    她转过身去,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兰花的叶子,青绿的叶子起起落落,思绪随之一片茫然。恍惚中时光倒退到八年前的那个午后。

    那个午后,在范老先生的花圃前,一个白白净净高高瘦瘦的小男孩,年约八九岁,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直直走到年仅六岁的她的面前,清清爽爽问道:“你浇的这是什么花?”

    苏文清回过神来,微微摇头,心下一片惘然。思念一个人的感觉,便是这样的么?

    扬州商业协会总舵的正堂里,寂静无声。一袭挺拔的身姿端坐于案几前。案几上,一方端石双龙砚,一个青玉山子笔架,一本账本平放于桌上,此刻,正被一双灵巧的手轻轻往后翻去。那双手,干净白晰,修长而美好。

    “你是说,苏文清打算开个包子铺?”黄金面具覆盖下的脸抬了起来,一双深遂的眼眸投向下边站着的李福,声音不是很大,却有着无可形容的威慑力。

    “是的,大当家。”李福赶忙回答,“今天苏文清在扬州城里一连逛了好几家做包子的铺子,看样子有朝这方面发展的打算。”

    “这样吗?”大当家轻轻笑道,颀长的手指合上账本,“苏文清,你又在玩什么花样呢?”

    “大当家,”李福偷偷看了大当家一眼,小心冀冀说道,“小人还打探到,新晋到官营作坊的张记冶铁作坊,苏文清投入了一半的资金。小人还听说,此次苏文清能成功挤走原来的卓家作坊,把张记冶铁作坊挤进官营作坊的行列,扬州军械局的贺将军及其在京城的父亲兵部尚书贺大人帮了很大的忙。”

    大当家愕了一下,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强烈地晃动了一下,有星点的茶水喷溅了出来。

    “此等大事,你怎么不早禀报?”大当家怒喝道。

    李福一看大当家发怒了,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抖个不停:“大当家息怒,小人也是刚刚才听到的回报……”

    “苏文清竟能打进官营作坊?还有,扬州军械局的贺将军及其在京城的父亲兵部尚书贺大人竟然帮她的忙,”大当家在案桌前来回踱步,黄金面具下,剑眉紧紧拧起:“她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么大的本事了?”(!)

 第三十二章不傻的傻姑娘

    清晨,一道阳光透过菱花格子窗投到苏氏蘑菇园前院里的书房里,涤去了书房的阴暗晦涩,呈现出一派盎然的生机。

    书房正中央,案几前,局促地站着李五娘。她脸上堆着笑,忐忑不安地望着坐于案几前的张二花。

    “二花姑娘,你看这……”李五娘使劲搓了一下衣角,脸上有些羞愧,“我这也是没法子,当家的又染了风寒,今早连门也出不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张二花不耐烦地挥挥手,“你不用说了,先支五两银子,下个月的月钱里扣。”张二花执了笔,在面前的一个本子上记了一下,转身走到左侧的一个橱柜前,开了一个抽屉,取出一锭银子,递给李五娘。

    李五娘嘿嘿地笑着,仔细地把银子收好:“二花姑娘真是菩萨心肠,老身谢谢姑娘了。”

    “李五娘,不是我说你,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张二花拧了眉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那个儿子,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也该出去找份工,养家糊口呀。”

    李五娘嘿嘿地笑着,脸上现出无奈的神色,叹了口气:“都说养儿不中用啊,那小子,我用扫帚赶他他都不出去,一心一意弄他自己的东西,唉,如今还要连带养着他的媳妇和那个刚满月的……”李五娘说着又深深叹了口气,看了看手中的银子,再道了谢,摇摇头走了出去。

    “李五娘怎么了?”苏文清迎着晨风而来,柔和的春风掀起她淡粉色的衣衫,衣袂轻扬,飘然若仙。

    “来预支下个月的月钱。”张二花摇摇头,“今年年头刚过,她都来支过好几次银子了,上次是刚满月的孙儿发高热,现在是她那当家的……”

    苏文清皱皱眉。难道苏氏蘑菇园的薪酬不够丰厚吗?较之其他的蘑菇园,在扬州城里,她这家算是薪金最高的,好多人都想往这里挤。

    “是她那个儿子不争气,”张二花看出她的疑惑,忙解释道,“李五娘年过四十,只生了一个儿子,宠爱过了头。偏偏那个浑小子又不务正业,家里好好的一个成衣铺子被他弄得半死不活的,他那个媳妇不知跟他闹了多少回了,有好几次还跑回了娘家去,还是李五娘好言好语去接回来。他那媳妇也死了心,去城里大户人家接了些浆洗的活,后来,有了身子以后,做不成了,家里就愈发拮据起来……”

    这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苏文清笑笑,看了一下窗台上那盆剑兰,春天来了,那盆剑兰抽了新的绿叶,嫩黄嫩黄的,煞是可爱。

    “二花姐,今天我要给我娘送饭去,你跟我一块去吧,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苏文清随手翻了一下账本。账本上盈余一千两银子,开个饮食铺子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开了一个这样的铺子,不能让它永远只是个小铺子吧,要把它慢慢扩张强大才是正理。

    昨天夜里她合计了一下,她是广州人,广州人最喜(霸气书库…提供下载)欢的就是到酒楼饮早茶。一壶清茶,各式点心,煎饼饺子萝卜糕,这些都是她的最爱。如果在这古时的大宋朝里,能吃上这些东西,也不枉来此一趟。

    至于如何进行规划筹建,目前,她也只是有这个打算,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你真的要开个包子铺?!小清………”张二花看着苏文清转身出去的背影,瞪大眼睛,这个小清,怎么就对包子铺那么感兴趣?

    临近晌午,苏文清与张二花已经走进了“仁和堂”。

    “仁和堂”热闹非凡,左边两边的诊台上都有人,四周的椅子上坐满了人,苏氏与聘请的张大夫正忙得不亦乐乎。见到女儿进来,苏氏只点了一下头,示意女儿把食盒拿到后堂里去。

    苏文清把食盒放到后堂,让张二花在里面等一会,自己则转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就在这时,前面传来一个姑娘清亮的声音:“大婶,你这药里的黄莲放多了。”

    刚步出后堂的苏文清不由止了步,往外望去。见一个穿着蓝布碎花衣裳的十五岁左右的姑娘,那位姑娘浓眉大眉,一副丫环打扮,后面的头发扎成一条长长、乌黑油亮的大辫子。

    这个姑娘有些面熟,不知在哪里见过。

    “黄莲的份量是重了些,但这药方子是这样开的呀。”张大婶以为自己太忙了,抓药抓昏了头,把药材的分量弄错了,忙认真确认了一下药方,再抬起头,茫然道:“姑娘,没有错啊,是一两的黄莲……”

    “不要!不要,一钱黄莲都不要!”姑娘忽然急了起来,“这方子里本来就无须加黄莲的,干嘛无端端加了黄莲,而且分量还下得这么重……”

    “这个……”张大婶有些为难,按这个药方子抓药,这个姑娘有意见。不按药方子抓药,万一那位病人的病好不了,赖到“仁和堂”头上……

    “姑娘,你看得懂药方?也懂得药理?”张大婶小心冀冀地问道。

    “我家里有医书,我也看过一些。”姑娘伸出手来,径直把那些黄莲拨开,恨恨道,“难道呢,我娘的病老是拖了老长一段时间好不了,原来是这黄莲作的怪……”

    见这位姑娘说懂得药理,张大婶也不好再为难她,就按她的意思,把黄莲去掉,包了几副药,扎好递给她。

    那位蓝布衣衫的姑娘嘻嘻地笑着接过,付了几十文钱,便转身走了。

    一看到那位姑娘嘻嘻的笑脸,苏文清猛然一震,她想起来了,那位姑娘,不正是前几天她到苏府去,见到的那位唱歌的傻姑娘苏月娥吗?苏文清走了过去,含笑问忙碌着的张大婶:“婶子,刚才那位姑娘拿来的药方子,给我看看。”

    张大婶一见苏文清,马上吁了口气,赶快拿来药方子:“苏姑娘,你看看这个药方子,那位姑娘说什么也不肯往里加黄莲,我拗不过她…。。这不会耽搁病人的病情吧?”

    苏文清快速地掠了一眼药方,是治伤寒的方子,各种药材份量均匀,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3uww)怪的是居然加了黄莲,而且份量极重。

    苏文清不由微微颦蹙起眉头,这到底怎么一回事?是谁故意开了这样的药方?

    见苏文清皱紧了眉头,张大婶一颗心提了上来,忐忑不安地问道:“苏姑娘,这,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苏文清摇摇头:“没事。这黄莲不加也无所谓,压根影响不了药效。”

    “那就好,那就好。”张婶子顿时放下心来,“刚才我还担心呢,现在有苏姑娘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再说,这黄莲入口这么苦,加了药就难以下咽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