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气安康-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送李红冰两人远去,余赛花想了想,托付许家妈子帮忙照看一下店面,自己也急急忙忙找黄二哥去了。

    李红冰回到家,研了墨,写了一张大大的布告,叫人贴在村庄路口淋不着雨水的地方。由于是简单的手工活,费不了多大力气,再加上又能赚取工钱,一时之间,整个小莲子庄里,家家户户的老少妇孺蜂涌而至,把苏记蘑菇园挤了个泄水不通。

    (某素说了,各位的大力支持就是素素坚持写下去的动力,呵呵,望各位多多支持,多多推荐!素素鞠躬谢谢各位了。^0^^0^)

    

 第二十七章 银子得来全不费功夫

    李红冰让张二花一一做了登记,整整一个上午,居然来了近千人,其中竟然连邻村的听了消息也赶了过来。

    登记好后,李红冰留下三十个会裁剪的妇人,其他的便让她们明天一大早在刘记布坊等候。由于麻布没有裁好,一时半会也开不了工。

    中午在蘑菇园开了饭,吃过饭后,张二花出去买了剪子和针线回来。这时,黄二哥雇的五辆马车,也把一匹匹的麻布运了过来。

    说明了麻袋的样式尺寸,并讲好工钱,李红冰让三十个妇人齐齐动手裁剪麻布,从中午一直弄到深夜,终于把十万匹麻布全部裁剪好,再让五辆马车运回刘记布坊的大仓库里,只等明天天一亮,马上开工。

    林志海很早就回来了,看着他神彩奕奕的样子,李红冰知道,交付他的事情已经办妥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刘记布坊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近千号人挤在大门前,喧哗声几公里都能听到。

    李红冰等人也早早赶到了刘记布坊,讲了一些注意事项,让众人按昨天登记的排号依次领了麻布、针线,各自回家去做。李红冰、张二花和黄二嫂子则充当起质量检查的角色,毕竟是关系国泰民安的大事,这质量上的问题,是容不得一点疏忽的。

    整整三天三夜,十万匹麻布终于全部制成了麻袋,运往知府衙门,再分别运往各个受灾乡镇。三天里,刘记布坊门前人流车流川流不息,比集市还热闹,居然也连知府也亲自来了。

    一顶官轿稳稳当当地停在刘记布坊门口;一个矮矮胖胖的老头从轿子里走了出来。黄二嫂子走过去见礼,李红冰侧眼旁观,见是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头,留着一绺山羊胡子,圆圆胖胖的脸上带着殷勤的笑意,透着精于世道的世故与圆滑。

    林志海走上来,把知府大人迎过那边清静的地方奉茶去了。李红冰笑笑,这老官,今日有求于人,才会如此低声下气,平日里还不知道怎么嚣张,怎么摆尽官架子呢。

    张二花正在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的响,一脸兴奋的神色。见李红冰走过来,便得意地朝她笑笑,暗暗竖起大拇指。

    李红冰不禁莞尔。她不用算也知道。这笔买卖地利润绝对丰厚。也算是发了一点灾难财。赶在过年前。既帮了别人也益了自己。真可谓一举两得。

    这时。有一双小手扯了扯李红冰地衣衫。

    李红冰回头一看。见是一个五六岁地小女孩。一副富贵家小小姐地打扮。脸圆圆地。眼睛稍微有些狭长。算不上漂亮。但一笑眼睛就弯成一条线。倒是挺可爱地。

    李红冰不由俯下身子。捏一下小女孩苹果般红扑扑地脸蛋。笑着问道:“你是找我吗?”

    “小姐姐。我认得你。你是城郊开蘑菇园地。”小女孩说话又清又脆。很是响亮。

    “哦。这样啊。你认识我啊。”李红冰笑意更深。这女孩她可从来没见过啊。怎么连这么小地女孩也知道她?

    “我当然认识你。”小女孩说得理直气壮,“上个月我跟我娘去过你那个大蘑菇园,那里有好多好多漂亮的蘑菇呢。”

    临近年边,前来购买蘑菇的人特别多,也包括一些坐了轿子,带着小孩过来的。

    “小姐姐,我跟你学种蘑菇好不好?”小女孩侧着脑袋,一脸认真地说。

    李红冰正要答话,一个中年老妈子小碎步地急急地从侧面奔了过来,伸手就去拉那个小女孩,“我说小姐,你怎么到处乱跑啊,这么多的人,万一伤了小姐……”

    小女孩却挣脱了开去,板着脸对那老妈子说:“李妈妈,我又不是小孩子,哪会这么容易走丢的?你到一边去,别碍着我,我正在跟小姐姐讲着正经事情呢。”

    李妈妈伸手又去拉小女孩,“我说小姐,你一个人在这,跟谁在讲什么正经事,再说,哪来的小姐姐……”一抬头,见李红冰正含笑望着她,不由尴尬地笑道,“哦,哦,原来是小清姑娘啊,难怪小姐说有个小姐姐呢。”上个月她陪夫人去了一趟蘑菇园,故而认得李红冰。

    “小姐姐,前几天我到你的蘑菇园去,见里面关了门。小姐姐,你的蘑菇园什么时候开啊,到时我也要到你那里学种蘑菇去。”小女孩看着李红冰,又重了一遍刚才的话题。

    “哟,小姐,你还这么小,学种什么蘑菇啊,等过了年,老爷就给你请个西席先生,教你读书识字……”李妈妈还没说完,就被小女孩打断,“我不要读书识字,我就要学种蘑菇……”

    李妈妈急急忙忙把小女孩拖走,“小姐,你可千万别说不读书不识字,小心老爷罚你。”

    “我不!我就不去读书,我就要学种蘑菇!”小女孩的倔强性子上来了,一边被李妈妈拖着走一边拼命挣扎。

    “胡闹!”矮矮胖胖的知府大人不知从什么地方走了出来,在小女孩面前一站,小女孩顿时噤了声,脑袋也耷拉了下来。

    “爷爷。”小女孩怯怯地叫道。

    “看你娘把你惯的,越来越无法无天了。种蘑菇是该你种的吗?正经点给我读书认字,学学女红。一个女儿家的,种什么蘑菇,抛头露面的,一点教养都没有!”知府大人怒气冲冲地说着,把小女孩扯回轿子里去了。

    李红冰眉头紧紧拧了一下,这老官的话甚是刺耳,眸色瞬冷,向那扬州知府的背影望去。却见立于那老头身边的林志海,脸色黯了一黯。

    那边,张二花已经把账目算好,整整两千两银子。扬州知府也不含糊,当场给付了银票,几个衙役抬着官轿走了。

    忙乎了三天三夜,大家都顶着黑眼圈,但想到三天收获了丰厚的回报,心情都是雀跃兴奋的。

    黄二哥差了几个人,到祥瑞钱庄兑了银子,让来上工的人排成几队,一个跟着一个根据付出的劳力上来领银子。看着比平日工钱多两倍的酬劳,个个都喜逐颜开,欢欢喜喜地捧着银子走了。

    二千两银子,除去给黄二哥的一千两银子本钱,以及雇工、雇马车的几百两人工钱,黄二嫂子、李红冰、张二花和林志海各得了一百两银子。

    看着手中的一千两银票,黄二哥和余赛花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就差点没给李红冰跪下了,说什么也要扯着李红冰去吃饭。

    李红冰婉言谢了,三天,她都三天没回家吃饭了,今天晚上,无论如何也要陪苏氏吃吃饭,好好睡一觉。

    回去的路上,见李红冰一脸疲惫的神情,林志海不由关切道:“小清,累着了吧?”

    “不累。”李红冰笑笑,既能帮到人,又有银子赚,再苦再累她也是心甘情愿的。

    “小清,我不想看到你这么累的样子,更不想别人把你看轻了去。”林志海忽道。

    李红冰怔了一下,看了看林志海严肃的神情。今天,海哥哥这话里……

    “哪有人把我看轻了去?”李红冰轻笑道,脑海中的记忆却如台历般迅速往前翻去。林志海绝不会平白无故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刚才那个胖胖的知府大人话语里的某些字眼伤到他了吗?

    “小清!”林志海正色道,手轻按在她的肩上,迫使她面对着自己,“你听得懂我的意思。”

    “海哥哥,”李红冰轻轻挣脱开来,看向不远处的青山。经过雨水的洗礼,青山更显苍翠浓郁。“其实,做事情,是不用太计较别人的目光的。”她慢慢道,“就比如,我娘经常跟我讲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那时,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过日子,因家中贫困,就开了一个酒铺,亲自做掌柜。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做打杂,也不怕别人讥笑,夫妻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很是和睦逍遥。”

    “那不同。”林志海神色肃然,“家贫万事哀,他们也是生活所迫,才出此下策。我们不同,我们没有落魄到那个地步。小清,你先暂时受些委屈,等我高中以后,我一定会让你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再不受这样的轻视。”

    “海哥哥。”李红冰轻叫道。锦衣玉食,她倒是从来没有想过,她只是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已。

    夜半,靠在床榻上,抱着双膝,看着桌上的烛台跳跃的火花,李红冰睡意全无。

    一个关于轻视的话题,轻轻浅浅便勾勒出林志海的想法。日后一旦他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而做为状元夫人,她就不可以再伺弄蘑菇园,不可以再有自己的事业了吗?锦衣玉食,真的并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发奋图强,做个傲世女强人,她暂时还没有这么大的理想和抱负,她只不过想让身边的人丰衣足食,大家开开心心的就好。

    有人敲门,苏氏柔和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小清,这么晚了,还没睡么?”

    (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十八章 取与舍之间的抉择

    “待会再睡。”李红冰道,起身开了门,把苏氏让进来。

    苏氏见这么大冷的天,女儿衣衫单薄,忙推她上床歪着,又见她眼圈深黑,知她几天几夜没睡累的,不由心疼道:“累了这么多天,也不早些安歇,一点也不知道爱惜自己。”

    李红冰只觉得心中一阵暖流淌过,不由把身子依偎在苏氏怀里。苏氏轻轻抚摸着女儿倾泻而下的如缎黑发,轻轻叹息一声:“清儿,有心事?”

    李红冰笑笑,真是知女莫若母啊。把这几天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同时,也把自己的疑虑说了。说完,仰起晶亮的眼睛望着苏氏,“娘,我好像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

    苏氏含笑望着女儿微蹙的眉尖,原来自信满满的女儿也有犹豫和徘徊的时候啊。

    “清儿,”苏氏帮女儿挽起垂落于脸颊的长发,“听说过鱼和熊掌的故事么?孟子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关键就要看你的取舍。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每个阶段的取舍都会有所不同。”

    “清儿,每得到一样东西,当然也会失去很多其他的东西。就好比你每做一件事情,应该考量到得与失。”苏氏说得缓慢而悠然,令李红冰有一瞬的恍惚,觉得苏氏好像在说她自己。

    得与失,苏氏是在回顾和审视自己的过往吗?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但是,清儿,如果你认为值得做的事,你就去做。”苏氏神色恬静详和,“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好的归宿。娘不是教过你卓文君的《白头吟》吗?”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李红冰轻轻吟诵着这句苏氏最爱的一句诗句,心也慢慢亮堂起来。

    “娘知道清儿是个懂事的孩子,早点睡吧。”苏氏含笑起身,轻轻替女儿掖好被角,转身掩门出去了。

    吹熄了烛火。李红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投入地清冷地月光。她地心里渐渐有了决定。人生也许真地会遇到难以抉择地时候。取与舍之间。只管抓住重要地。明白自己想要地是什么。其他倒是无所谓。即使有所牺牲也是值得地。

    她侧了侧身子。换了一个更舒服地姿式。不自禁地笑了。这不是还有一年地时间吗。这么'TXT小说下载:www。3uww。com'快就想到未来地事情了?在林志海赴京赶考后地这一年里。她该干嘛还是干嘛。多赚一些银子。让家里地人过得更富足一些。至于以后。万一林志海真地金榜题名。名扬天下时。她相夫教子。不去做一些抛头露面地事情。只是暗中运畴帷幕。倒也落得个清闲。

    过年地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红纸做窗花和福字。上门求对联也多了起来。当然。多数是范老先生执笔。临近过年。小莲子庄地学堂也放了假。整个村庄地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小孩子跑来跑去。四处玩耍地身影。

    林大娘地绣庄也繁忙热闹了起来。前来学刺绣和买丝线地人络绎不绝。由于这一带有过年送人荷包地风俗。因此姑娘与小媳妇们都忙着赶制送人地荷包。李红冰就曾见张二花绣过一个荷包。上面有荷花。有戏水地鸳鸯。也不知道是不是送给城里“明记陶瓷”店地那个明公子地。张二花一向不喜女工。刺绣技艺也不是很好。这次能绣出如此别致地图样。显然下足了功夫。

    李红冰趁着雨天地空闲。在苏氏地指点下。也绣了一只精巧地荷包。粉蓝地缎面上。有几支清幽地莲花。还有几个特别地字:“鹏程万里”。寓意很明显。

    暴雨一连下了几天。洪涝也肆虐了好几天。终于在大年三十地前几天。天放了晴。雨水也停住了。李红冰想大涝之灾过后。必定有瘟疫流行。就让苏氏趁年前多进一些防治瘟疫地草药。以备年后之需。

    由于前几天大雨滂沱,加上天气又冷,扬州城内伤寒漫延。苏氏的药馆每天前来看病的人挤满了整个药行。李红冰闲着无事,也到药店去帮了几天忙,反倒与林志海相处的日子见少了。

    张二花那边去打听土窑的事也没什么进展。明记陶瓷也派了人过来,说了制造茶具的进展情况,由于快过年了,师傅们都开始放了工,等过了年后再赶工。想想反正过了年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赶得出来,便放了心下来,给了一些碎银子,打发来人回去了。

    终于,赶在除夕之前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清扫了屋子庭院,摆了几盆年桔和红红的花卉,寓示日子的吉祥与红火。

    除夕一大早,范老先生就起了床,和李红冰一起张贴对联,窗花和福字,苏氏则在厨房里准备晚上的吃食。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在忙乎,有些人家已经在门前绑了竹竿,准备放炮仗。

    天刚黑下来,李红冰给哥哥苏辰宇的牌位上了香后,就看见林大娘与林志海提着东西走了进来。自搬到扬州后,每个年节,林家与苏家都是合着过。以前是在林家过,这两年李红冰开了蘑菇园,腾了地方,屋子里的面积也相对宽阔些,就转到了苏记蘑菇园里来过了。

    把他们让进屋子,林氏到厨房里帮苏氏的忙,林志海则在正厅里跟范老先生闲聊。茶几上放着一只三足提炉,炉火烧得正旺,小型号的茶壶喷着热气。李红冰放入茶叶,顿时,“西湖龙井”的清香溢满整间屋子。

    苏氏让女儿到院子里挂红灯笼,按当地除夕守夜的风俗,红灯笼是要点亮整个通宵的。

    李红冰提了红灯笼出去,林志海也跟了出来,说要帮忙把灯笼挂上去。李红冰把灯笼递给他,烛光透过红色的纱纸照射在林志海脸上,映照着他脸上彤彤的笑意。

    各式各样的食物摆上桌子,苏氏林氏都是苏杭人士,做自己拿手的家乡的风味小炒,可谓色香味俱全,连范老先生都赞不绝口,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年饭。

    吃过年饭,李红冰又泡了茉莉花茶,两边的大人相互给了李红冰和林志海压岁钱,一大家子人又坐在正厅里话着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