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玩、最惬意莫过于捕蝉。村头成排的枫树,浓荫匝地,是蝉最喜欢去的地方。发现树身低处有蝉,谷三便屏住呼吸,蹑手蹑脚走近,瞅准蝉,用手迅疾一捂。'www。87book。com'蝉很机敏,眼看重手可及,它却“吱”的一声溜了。有时偶尔逮个正着,这种快乐在心中雀跃。为了捉蝉,房前屋后旮旯拐角处,遍寻蜘蛛网。有时酒爷做面筋汤时,谷三便在枫妹的帮助下,偷留点面筋,用它们来粘蝉的翅膀。不过蝉也很狡猾,再加上谷三经验不足,好多眼看着到手,却又飞走了。酒爷用长长的竹竿,绑了自己纺织的网兜,教谷三捕蝉的方法。网兜快接近蝉时疾套上,一网一个准。
夏日午饭过后,大人前都在自家门口枫树荫下乘凉。谷三和枫妹也仰卧在树下,观蝉听鸣。似火的骄阳使一切变得安静,惟有蝉在树叶间,不知疲倦地鸣吟。日影移动,蝉在树枝上也慢慢转动。它总是朝着最亮最热的方向。蝉鸣也有规律的,起初由一只蝉领唱,有点像交响乐的前奏,接下便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会,蝉鸣由强至弱,终止如静音,世界沉寂了。热风徐徐,就这样潮涨潮落,此起彼伏。蝉有多种,声音也各异,有浅唱低吟,细腻苦游丝;有清远玉笛般,似潺潺水缓流;有的似粗犷的男高音,豪放有余;群蝉齐鸣,则气势恢宏,如波涛汹涌。。。。。。整个夏季,谷三和枫妹几乎都泡在浓浓的蝉声里。
后来,谷三进城做官,谷三变成了谷川,并且官越做越大,离蝉鸣也越来越远。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变得麻木,常常忽略了四季的更替。
也许是出于对蝉鸣的怀念吧,谷川常常让秘书买来和蝉有关的书籍。闲暇时,便拿出来看几页,以解心头的思念。
人非草木,自多情。而蝉呢?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三年的时间。于昆虫而言,三年已是一个极其漫长的等待。卵孵化成幼虫后便蛰伏在地下,附在树根上以吸食树汁为生。两到三年后,甘于寂寞的幼虫发育成蝉,期间一般要经过五次蜕皮。虽然蝉的生长期很长,但它的生命却很短,大约只有几十天时间。多年的潜心修炼,只为那一季的鸣唱。烈日当空,蝉无疑是大自然的杰出歌者。而其操守有六德,“夫头上有,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基清也;黍稷不食,则其谦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应该是出于对蝉的敬意吧,文人墨客如是说。
也许,蝉真的是有灵性的动物。“知了,知了”声回响云天。它知道什么呀?是不是在黑暗中徘徊久了,见了阳光就开心?是不是预知来日苦短而悉绪满腔?“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是它的写照吗?蝉靠人居,却又不食人间烟火,默默地坚守在树的一隅,守望蓝天,守望阳光。树的高端是它一生的归宿,声声蝉鸣是它对人间凄婉的告白。
客居他乡的谷川,一如大诗人白居易诗中所叹:“一闻秋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村蝉怕,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寂寞人的乡悉,时常环绕在心头,有谁能挥之而去。。。。。。
蝉鸣声中,谷川睡着了,沉沉地睡着了。
醒来时,已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接未归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很快,饭菜便已经准备好了。
“喝两盅。”接未归说着,把酒倒上了。
对饮间,谷川闷闷不乐。
“谷师傅,想家了吧?”接未归借着酒劲,想找个话题让谷川开心,“想师母了吧?要不,我派个人到省城,把师母接来,在我这‘枫桥宾馆’住上些日子 ?”
谷川摇了摇头。有些事情,他不便告诉接未归的。
“谷师傅,今天在乡里,我们高山泉乡长和我谈了很多。”
“噢,都谈了什么?”
“他很关心我们的林蛙产业发展,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你的生活和身体。”
“他。。。。。。我们不认识的。”
“嗯,他没说太详细,就是要求我们村里一定要保护好你,好你。还说,这是政治任务。”
“太夸张了,我。。。。。。一个下岗工人。”
“可能是他感觉出来,你对我们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作用重大,出于爱护人才的考虑吧。”
“也许是。。。。。。”
“高乡长还过问了我们村承担的。。。。。。国际枫叶节任务完成情况。”
“我知道,你对举办国际枫叶节有些想法,但是,既然上级已经决定了,就要昼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但是,要实事求是,把各项筹备工作做好。”
“高乡长也这样认为。他还说,要把我们村的‘蛙王’项目,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向外商推出,争取和海外生物制药或者保健品企业嫁接。”
“太好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我们的困难了。我们现在在林蛙养殖上,存在两大难点问题,一是资金严重缺乏,二是市场开拓比较难。”
“我想,如果能和国外先进企业嫁接,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解决我们产品的深加工问题。我们现在养殖的林蛙,大都销售给餐饮企业,供人们信用,是出售资源、原料性的,太原始了,太可惜了,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这是一件实事。国际枫叶节,要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就该推出这样的项目与外资对接。”
“高乡长还说,希望我在工作中注意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什么意思?”
“他说,有些时候,可以把实事虚化,但同时,也要注意把虚事实化。”
“这是辩证法。看来,这个高山泉是个智者,清楚为官之道。”
“他说,这是适者生存法则。”
“也许。。。。。。也许是教训太多了。俗话说得好,磨难使人变得联盟起来。”
“我看得出来,他其实是在实实在在干事情,真心实意想造福一方百姓。但是,红枫湖同样不是一块净土,远山县的官场也是错综复杂。这样的环境下,想做点事情,必须靠智慧。”
“对,有道理。远山县政界,我是指领导层,存在些什么问题?”
“主要是,于天宇县长在远山经营的时间太长了,上下都有一帮子人。市里有靠山,手下有一帮子子弟兵。势力很大,根深蒂固。”
“你。。。。。。认识于县长吗?这个人怎么样?”谷川小心翼翼地问。
“于县长?见过面的,也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传闻。”接未归连喝了几杯酒,“都说他挺有势力,手眼通天。可是,我却不感冒,不喜欢他。”
“为什么?”
“乡里有人在传,说他在铺路搭桥,要热烈欢送卓权书记高升。”
“热烈欢送卓权书记高升?”
“是啊,这是我们官场上的潜规则之一,你不懂。”
“什么潜规则?”
“就是二把手如欲登上大位,取而代之一把手,下策是武装政变,通过斗争的方式把一把手赶下台。但是,这个方式不可取,容易造成两败俱伤,成本太大。上策是把一把手‘捧’走,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 ,把一把手推到更高岗位上,他的位置,自然而然就是你的了,这叫顺理成章。”
“你的意思,于县长正在实施这个上策?”
“是啊,他精明得很,这不,到处吹捧卓权,还通过办国际枫叶节,给卓权制造政绩。卓权是下派锻炼干部,政绩越大,升得越快越高。于县长眼睛盯的,当然是县委书记的宝座了。”
“噢。。。。。。”
“你不了解,有一句话,‘郡县治,天下治’,这可是中国建立郡县制度以来,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除了外交国际,县委快讯的权力跟 中央领导没有多少差别。”
“小书记,没想到,你理解得挺深刻呀。”
“可惜,于天宇县长这个人胄子里不好,一旦当上县委书记,大权在握之后,对远山县老百姓是祸是福,不好说。”
“你怎么这么想?难道。。。。。。”
“你知道红枫湖水库吗?”
“知道。”
“知道红枫湖水库的大坝是怎么决口的吗?”
“这。。。。。。不知道。”
“当然,根子是在原来的县委快讯,一个和你同姓,名叫谷三的县委书记。他不讲科学,单纯为了发展我们这里的旅游业,领着乡亲们修了红枫湖水库大坝。土法上马,工期抢得急,大坝质量不怎么好。”
“噢。。。。。。”
“可是,最终造成大坝垮塌的原因,却和于县长有关。”
“怎么和人家于县长有关?要责备,只该责备那个县委的谷书记,把他揪回来,让他以命赔罪。”
“五年前,我还没当上村支书。于县长的弟弟来找我的前任,找那位老实巴交的支部书记,要承包红枫湖水库养鱼。因为他出的价格太低,老支书不同意。那是集体的财产,老百姓的东西,他不能白送人情。后来,于县长亲自出面,强压着老支书,把红枫湖水库包给了他弟弟。你不知道,红枫湖水库水质肥活,又没有污染,产的‘枫鲤’颜色漂亮,味道鲜美,城里人都喜欢。第一年,于县长的弟弟就捞走了一百多万元钱的‘枫鲤’,狠狠地赚了一大把。第二年,正在捕捞季节,山里下起了暴雨。多少年不遇的大雨,又发了山洪。红枫湖水库很快超载了。高山泉乡长和老支书都上了水库大坝,乡亲们也都上了水库大坝。大家都希望保住水库大坝,不管怎么说,它也是乡亲们一锹一担修建起来的。一旦决堤,下游的村子、农田全冲毁了。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泄洪,把三孔闸门全打开。”
“是啊,这是最后的办法。”
“可是,于县长的弟弟坚决不同意。”
“为什么?”
“他怕大流量泄 洪后,水库里的‘枫鲤’顺流而下,给他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这个人太不像话,私心太重了。”
“于县长打来几个电话,命令老支书坚持,说雨马上就会停下来的。要泄洪,也只能开启一孔闸门。”
“开一孔闸门,杯水车薪,不解决问题!”
“是啊,老支书在现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于县长下了死命令,老百姓又有什么办法?”
“这个于县长。。。。。。”
“高乡长的性格很刚烈。酒爷,我们村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他是我姥爷。这两个人物一碰头,决定不理于县的圣旨,开启三孔闸门泄 洪,力保水库大坝的安全。”
“好!”
“可惜,还没等开启剩余的两孔闸门,大坝突然决口了。。。。。。”
“唉!”
“我姥爷酒爷、老支书和几个村民,立刻被洪水冲走了。。。。。。”
“原来是这样!”
“我姥爷酒爷最后连尸首都没有了。。。。。。”
“。。。。。。”
“事故发生后,于县长硬说决口的原因,是当年水库大坝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把责任一下子推到了二十多年前领着大家修水库的县委书记谷三身上,还隐瞒事故中死亡的人数。”
“原来是这样。”
“我是老支书死后接鹎的支书、村委会主任。我们不了解真相,几年来始终在告,往中央领导那里写信,告当年的县委书记谷三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结果造成了红枫湖水库大坝决口,老百姓的九条命没了。。。。。。”
“。。。。。。罪不可恕。。。。。。”
“本来,老百姓家生活就困难,这一场灾难,真是雪上加霜。”
“真相,真相是什么时候搞清的?”
“高山泉乡长这个人是知道真相的,但是,他始终守口如瓶。前几天,我们一起喝酒,他喝高了,酒后吐真言,透露出真凶是于天宇县长。”
“啊?”
“那一天,他痛苦万分。。。。。。”
“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再过些天,就是姥爷的忌日了,是他老人家离开两周年的日子。”
“按山里的习俗,该祭奠祭奠。。。。。。”
“村民们也这样说。”
“你。。。。。。参加吗?”
“我。。。。。。”
3
山洞小学的教室里灯火通明。枫桥村养殖技术培训班,今天晚上开班。
本来,接未归的想法是先培训平分养殖骨干,没想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男女老少,把整个教室挤得满满的,没抢到屋里位置的,只好站在窗户外面当旁听生了。
接未归颇有些感触。这些年来,村里开会,很难把村民召集齐全。村民之所以反感村里开会,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开会就是往大家身上摊派任务,没有什么好事。可是,一听说村里要办农民夜校,大家吃完晚饭后,都陆陆续续赶来了。
“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像过年过节似的热闹。”一位老大娘喜滋滋地说。
“你忘了?解放初,村里办夜校,教大伙识字,就这架势,人山人海的。”一位老大爷说着,用手颤巍巍地指点着四周的人。
“乡亲们,没想到大家这么踊跃,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上课,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山里人对知识是多么浊世盼,多么需要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接未归很感慨,“我们枫桥的大山上,到处都是宝贝。可是,多少年来,我们枫桥人守着金山要饭吃,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我们始终泡在苦水里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自叹命苦,默默地忍受着,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穷,穷在没有知识,我们苦,苦在没有文化。”
“接书记说得对,知识能拔掉穷根,技术能发家致富。我老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我最近写了一首诗歌。”站在人群里的大明白,急不可待地打断了接未归的讲话,“我的诗歌。。。。。。”
大明白正在从兜里掏诗歌,却发现衣兜空空如也。他并不知道,一个顽皮的孩子,已经悄悄地把他的诗稿给偷走了。在大明白手忙脚乱之际,这个孩子开始朗诵起来:
啊,枫桥沉默的大山,
多少年来,
你总是以缭绕的白云,
擦拭着你屿的泪,
以低吟的小溪,
诉说你对山里人贫穷的记忆。
今天,农民夜校的一盏灯,
点亮了大山的夜,
点亮了乡亲们心中的苦闷,
也点亮了多少代人期盼的富裕,
啊。。。。。。
顿时,屋子里哄堂大笑。大明白气急败坏地要去抢自己的诗稿,可是胖胖的身子在人群里寸步难移。他偷眼看了看灵芝妹子,发现此时的她面无表情,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大明白觉得自己很掉链子,很没面子,无地自容地耷拉着头。
“人家支书说得多好,正在兴头上,你一家伙就插上一杠子,就显你明白,你有文化!你呀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丢人现眼的。。。。。。”大喇叭挖苦道。
“我怎么?我也是村里的副领导,二把手。再怎么说,也是个知识分子,农民作家。。。。。。”大明白小声哮哝着。
“乡亲们,我也不啰嗦太多,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了。下面,请我们‘蛙王’公司的顾问,来给大家讲课,大家鼓掌欢迎!”接未归说完,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雷动中,谷川走上了讲台。可是,还没等他开口,人群中的牛娃大声喊了起来:“我认识你,大个子爷爷!”
“我也认识你,小牛娃!”谷川乐哈哈地和牛娃打招呼。
“大个子爷爷,你是老师吗?”牛娃问。
“我。。。。。。算是吧。”谷川回答。
“那,你有我们灵芝老师的课讲得好吗?”
“我怎么能够和你们灵芝老师比?灵芝老师课讲得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我很羡慕。我一定向她学习,把我的课讲好。”
“大个子老师,我给你提个意见!”
“请提意见,小牛娃!”
“课堂纪律很重要,不要让同学随便讲话,乱糟糟像羊圈。。。。。。”
教室里又响起一片笑声。
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谷川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