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祸害-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官员大礼参拜,弘治帝令众人平身。

    文官们人人手握奏折,神情激动。强硬的陛下不在京中,龙椅上坐着的是宽厚仁慈的太上皇。他们卯足劲,有胆量抱着今日不说服太上皇不退朝的打算。

    如果龙椅上是年轻的陛下……那就得换个形式。文官们碰过几次墙,深知陛下吃软不吃硬的臭脾气。

    个中滋味,官员们一言难尽。

    弘治朝后期太子监国,正德朝太上皇监国。弘治、正德这对父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

    天下的父母都是操心的命。弘治帝对自家儿子,也是愁的不要不要的。

    朝堂文武势力趋向平衡,鞑靼被打得半残,国朝已然呈现盛世之象,一个超越雄汉盛唐的大明即将雄起。局势一片大好,可臭小子偏偏觉得应该趁热打铁,断了土地兼并的源头。

    弘治帝愁掉了一大把头发。原本稀少的头顶,更秃了!

    可他把皇位都传给了儿子,除了给儿子擦屁股还能咋样?

    “高公公,宣旨。”弘治帝极为明智地抛出中旨,先把正事公布了。

    刘健等人面面相觑。弘治帝当朝十六载,几乎没有颁布过不经内阁票拟的中旨。倒是当今年轻的陛下,喜欢下中旨吓唬大家。

    “刘公……”帝师杨廷和轻呼。他吓得鼻头冒出密密细汗。生怕中旨的内容与此次殿试取仕有关。

    陛下每每搞事,最倒霉的就是他。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同僚们都怪他没教好陛下。在河套还算好,同僚不多,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建设河套上。回到京师,门前车水马龙,待客的茶水一天到晚不断。攀关系的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是来指责他教师育人的能力太差。

    刘健沉着冷静:“稍安勿躁,太上皇在呢。”

    如果此时下中旨的人是陛下,他一定已经晕倒在地。现在,只是双手不可控制地颤抖而已。

    宣旨的掌印太监高凤,慢腾腾打开中旨。清了清嗓门,慢条斯理地举起话筒,“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杨廷和不安地挪动双脚。官员们鼓出眼睛,恨不得把中旨瞪出大洞。能安之若素的,估计只有内侍们了。

    宗人令晋王也是忐忑不安。晋藩一脉有不少子孙有科举做官的心思。减少取仕名额,同样会影响到爵位不高的宗室子弟。

    此刻很多人心里都在骂:死太监,快点宣旨!

    “升吉王为宗人府左宗人,升寿王为右宗人。升肃王、靖江王、辽王、庆王、黔国公提督军机处。钦此~”

    “呼~”千把号人同时松了口气。弘治帝见状摇头苦笑,难为大家了。

    中旨有关宗人府和提督军机处的宗室任命,的确是不需要经过内阁票拟的。

    自从永乐帝命勋贵管理宗人府后,陛下让宗人府恢复了宗室自治。此前任命了宗人令晋王、左宗正秦王、右宗正鲁王,此次命弘治帝的亲叔叔吉王、亲弟弟寿王为左右宗人,也是遵照洪武朝旧制,合情合理。

    崇王、兴王、衡王相继出事后,弘治帝的叔叔、弟弟们安静如鸡。这两位王爷的存在感低微,今后怕是事事唯弘治帝马首是瞻。

    官员们觉得很正常。陛下能开口子让宗室在海外拥有封国权,必然会把宗人府牢牢把握在手心里。

    但提督军机处的人选出人意料。

    庆藩的一位郡王,偷换了宁夏战场中的炮弹,庆王难辞其咎;

    靖江王是太祖兄长的一脉,朱文正又是被太祖软禁至死,靖江王一脉‘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要说有什么不同,也就是靖江王把女儿嫁给了福余卫都督之子;

    黔国公的先祖,虽然是太祖的养子、黔国公府世代忠心,可他姓沐不姓朱。

    武将们这才反应过来,为何黔国公会进京上朝了。

    打量晋王、秦王等藩王的脸色,没有异常,想来事先已经知道。

    陛下让藩王们提督军机处,是为了监视武将和军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与文官的干系不大。文官们只是惊讶片刻,收拾心情准备开启大规模的弹劾。

    吉王、寿王、肃王、靖江王、辽王、庆王、黔国公七人感激淋涕下跪谢恩。

    辽王喜悦的声音溢于言表:“臣定不负太上皇、陛下厚爱。臣亲自带领赤岭商人,将在榆林军的护送下前往西方,重建草原丝绸之路。”

    “祝辽王一路顺风,皇帝和朕期盼着辽王的好消息。”弘治帝摸着胡须爽朗大笑。

    官员们竖起耳朵。

    骁勇善战的榆林军将护送商队前往西方?

    军队开道?

    算打仗吗?

    大家重新思量新任提督军机处的几人。

    辽王负责赤岭马市;赤岭马市大半的货物,由云南的茶马古道送达,镇守云南的正是黔国公。靖江王的女婿是蒙古人,庆王、肃王的封地最靠近蒙古人。

    草原丝绸之路,随着元蒙四大汗国的分崩离析中断,西行将途径蒙古瓦剌人的地盘。

    疯狂的陛下,想把秀女名册上的官家小姐们指给蒙古人。

    杨廷和身体一震:“陛下好像说过,接受指婚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刘健眼神一凝:“科举和对外贸易不能混为一谈。别被分了心。”

    弹劾像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能分心。

第488章 忐忑的示威() 
“臣有本启奏。”刘健踏出一大步,递出了首本弹劾奏章,简要表达不可妄改科举的主张。

    弘治帝笑眯眯地让高凤收下:“朕会转告皇帝。”

    原本说好第二个上奏的谢迁犹豫了。

    江南文风鼎盛,同时商贸业十分发达。

    刘健重重咳嗽了一句,谢迁身子震了震,这才递上了类似的弹劾奏折。

    刘健心情想当复杂。

    陛下大骂官商一体,反复训诫官员约束家人经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勋贵们隐在商人身后,官照做,照常从商人手里拿分红。

    陛下嘴上愤慨,实际上没有采取行动制止官员经商的行为。反过来利用商人牵制官员,让政令畅通。

    一招鲜,吃遍天。

    只是这一次,涉及到官员的底线,用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益诱惑,怕事行不通了。但陛下,会轻易放弃吗?

    刘健原本打算辞官,出了减少取仕人数这档子事。架不住同僚们的哀求,他这老胳膊老腿只能再坚持一下冲锋上阵。

    看到一些官员犹犹豫豫的神情,刘健躬下身子剧烈咳嗽。官员们不是铁板一块,陛下赢了先手。

    官员们一位接一位上折,弘治帝笑得脸部发僵。突然看到刘健身体不适,忙招呼内侍送去太医院。

    “这科会试一切照旧。日子不变,礼部尽快操办。高公公收下所有人的奏折,送内阁劳烦诸公操心。”弘治帝跟在刘健的身后飞快地离开。

    这科会试不变就好。礼部尚书石瑶擦了把额头的汗,催促礼部的官员回官衙操办会试。

    “石尚书,辽东快马加鞭送来的指婚中旨何在?”阳武侯薛伦拦住他的去路。

    石瑶忙摇头:“礼部未曾收到。侯爷可先去集义殿瞧瞧。请侯爷让让路,本官手头上一堆的事。”

    “会试存在了百年,不过是那些事。有什么可忙的!指婚一事陛下时刻关注着,我等应当替陛下分忧。”薛伦没脸没皮地拦着。哪位勋贵不找个三妻四妾的,家中女儿成堆。许出一个换些好处,只要不是上了选秀名册的嫡女便可。

    围着石瑶的勋贵不少。西厂从海外贸易赚取大量的财富,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好不容易等到陛下愿意分出部分利益,他们岂能错过。

    石瑶万般无奈:“李公虽远在孟艮府,却时刻替陛下分忧。选秀一事李公插不上话,但密切关注着。”

    “如今选秀变成了指婚。陛下素来不爱处理繁琐的小事,并不在意指婚的对象。侯爷有何想法,本官可代为转告李公,让李公出面保媒。”

    薛伦拱手离去:“替我给李公问好。”

    他怎么忘了石瑶是李东阳的弟子。李东阳的女儿还没当上皇后,他们这帮人就惦记着给陛下选妃,李东阳心里能舒坦?

    吓走了薛伦,石瑶火急火燎地离开。

    科举和勋贵的关系不大。勋贵们能轻松地转移目标。文官们不行。科举取仕是绝大部分人维持门庭的底气。勋贵们能承爵。文官只有依靠一代代子孙金榜题名,才能保证富贵绵延。

    “刘公的病影响不了计划,一切如常。”谢迁身边也围着一群官员。他们不急着离开奉天门。他们想要留在此地避免卷入麻烦中。

    谢迁骑虎难下。

    面对利益的诱惑,他犹豫了。可在一大群官员的裹挟下,他唯有硬着头皮接下此事。身为阁老,享受无上荣誉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别太出格,陛下可不是好脾气的太上皇。”

    明朝的朝会只要是京官,不论官职大小皆可参加。一位从八品的鸿胪寺主簿,怀着悲壮的心走出大明门。向守在大明门前空地的士子们打了个手势。

    主簿可以换身衣服多绕几圈再出门。但他知道,锦衣卫和遍布京师的暗探不是浪得虚名。很容易查出是他递的话,偷偷摸摸只是多此一举。

    他才从八品,这辈子也就这样了。陛下取消了国子监监生,任何人想入国子监,全都必须通过考核。儿孙们文不成武不就,指望不上监生补官,仕途无望。还不如多攒些人情,做些生意当个富家翁。

    得到了暗示,原本安静聚在一起示威游行的士子们暴动了。

    当天陛下的为人朝野皆知,今日没有一位参加会试的举人参与。聚在此地的骨干,多为官二代、官三代,没了监生名额很难做官的那类。他们煽动很多屡试屡败的考生,凑了不多不少2000人。人数多了会出事,人数太少引起不了关注。

    今日暴力游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老狐狸们的反复思量。脾气不好的陛下,是他们唯一的顾忌对象。

    “反对减少进士、举人、秀才名额,反对取消免税权!”士子们举起身边大喇叭高喊。

    大明门正前方是一大块空地外,两旁则是商铺林立的棋盘街。棋盘街是皇家私产,店铺租金拨给惠民药局。

    地段好、商铺装修新颖,租金价高,一年之内就收回了建造的本金。可没想到,过年前传出‘取消八股文’的消息,棋盘街被士子们砸了个遍。没有一家的玻璃是完好无损的。内承运库拿出不少银币翻修,可把正缺钱花的朱寿气坏了。

    古代能识文断字的人少。物以稀为贵,士子是金贵的。特别是闹脾气的原因得到很多官员的谅解。损失巨大的朱寿再生气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看到士子们乱了起来,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尽量驱散四周看热闹的百姓,防止发生踩踏。

    朱寿爱折腾,多次鼓动京师的百姓闹事对抗官员。弄得京师的百姓成了刺头,官差们轻易不敢得罪。可这次,百姓站在了朱寿的对立面。

    百姓们支援士子,高喊着“反对减少进士、举人、秀才名额,反对取消免税权”的口号,一起加入砸玻璃窗的行动中。

    “幸亏准备的是泥巴。”经历多次百姓示威游行的主簿依然心有余悸。

    皇帝们最怕百姓聚众闹事,他们这位陛下倒好,最喜欢鼓动百姓和官员们闹。这下好了,把事情闹大了吧?

    主簿拍拍胸口:“百姓加入也好,法不责众。参与示威的人越多,士子们越加不会遭到责难。”

    棋盘街很多家店的掌柜是朱寿的人。他们不紧不慢地送走客户,搬着小板凳坐到安全的地方嗑着瓜子看戏。

    陛下说了,内承运库没钱再次修缮棋盘街。棋盘街交给张忠保护。

    张忠是谁?白莲教苏州事变的军师,能对付得了苏州官府,还对付不了闹事的乌合之众?

第489章 自己晕还是打晕() 
明朝向来敬重读书人。

    身上有秀才功名的士子,不但见地方官免跪,犯了事地方官府也不得随意对其用刑。在权贵遍地的京师,效果会打些折扣。可若是2000位秀才闹事,没上峰的命令,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的衙役不敢冒然动武。

    更何况闹事的士子很多都是官二代,父辈们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啪’一块拳头大小的土块砸在辣锅店的玻璃门上。

    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袭来……

    辣锅店的生意是棋盘街上最火爆的。人人皆知辣锅店的老板是某位贵人本尊。上次游行辣锅店的损失最大,此次也士子们攻击的首要目标就是辣锅店。

    “退往地下室。”辣锅店掌柜招呼小二们撤离。

    虽然土块攻击力有限,士子们故意往一个点砸,次数一多,脆弱的玻璃门应声而碎。

    掌柜气得跳脚:“小的们,下次刘阁老府上预定酒席,不收定金,翻倍收押金!”

    刘阁老昨日派人预定了五十桌羊肉火锅。还让店里提前炖起,以备散朝了来吃午饭。

    羊肉火锅炖好了,锅里还多了碎玻璃和泥土两种配料。他大爷的,还怎么吃!

    亏本了,亏本了。

    一开地下室的铁门,浓香醇厚的羊肉汤扑鼻而来。只见西厂指挥胡玢胡大人,带着西厂的众多兄弟们蹲在地上吃火锅。人群中还有一位蓝眼睛、黄头发的高大男子。

    掌柜是从西厂退下来的老人,大家都是老熟人。

    “胡指挥,您老怎么跑到这来吃火锅了?”掌柜大吃一惊。

    胡玢吞下羊肉:“原本想到二楼看热闹。见闹了起来,客人都跑完了。炖好的锅底没人吃,粮食不能浪费,下来的时候顺带提溜了几锅。”

    看热闹?是看张忠大人的热闹吧。

    掌柜苦笑。陛下重用曾经是白莲教军师的张忠大人,有不少人闹意见。可陛下决定的事,谁敢瞎逼逼。

    “那个谁,去哪了?辣锅店是陛下的产业,一点都不上心。掌柜的,你一定要一五一十地汇报给陛下。不能打马虎眼!”胡玢龇着牙笑。

    掌柜赔笑:“张大人说今日闹事的士子家世都不差。今日我等少不了吃点亏。但张大人保证,会加倍弥补我等损失。”

    “内承运库没钱修缮。那家伙哪来的钱负责?!”胡玢的双眼瞬间闪亮,“兄弟们,敞开肚子吃。掌柜的,去冰窖把海鲜、肉都给我们端上来。统一算在店铺损失内。”

    掌柜无语。得了,干脆把刘阁老预定的五十桌羊肉火锅一起算上。张大人才高八斗、机智过人,一定有办法弄到钱贴补的。

    “反对减少进士、举人、秀才名额,反对取消免税权!”士子们一边用大喇叭喊着口号,一边用泥块沿街砸玻璃。

    看热闹的各位掌柜慌了,张忠人呢?陛下可是把保护棋盘街的重任交给了他!

    五城兵马司和暗中观察的人懵了,没人来阻止士子们疯狂的行为吗?东厂的人不方便出手,西厂的人总可以来吧?

    难道陛下放弃了棋盘街,留着给士子们出气?陛下有那么大肚吗?

    突然,示威人群里传出这样的声音:“砸,都砸了!让陛下听听我们的心声。反正法不责众!”

    一群人冲进被砸坏们的辣锅店,打翻火炉、砸坏桌椅。

    混在士子中间的百姓有人眼馋火锅料理,偷偷藏了几罐调料。店里的小二们都躲了起来,没人在乎偷盗行为。

    辣锅店只有食材和调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