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歪你的科技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点歪你的科技树-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防建设事关大唐国都社稷安危,李渊万万不敢有所放松;闻言,只得道:“城防不可轻动,那就从皇宫里撤出人手,全力保障神人府邸的建设。”

    段工部有点傻了,他本想用皇宫的重要性来提醒皇帝工部想修的是皇宫,而不是神人府邸,以达到给那神人添堵的目的;没想到皇帝宁愿停了皇宫的建设,也要先修好神人府。

    段工部终究不敢太过忤逆皇帝的心意,他也更不愿意为了这么一件事就往死里得罪那神出鬼没的神人。闻言连忙领命告退。

    没等他退回自己的位置,皇帝又道:“段卿,关于神人府邸一事,可多与神人交谈,一切以神人的意见为主。”

    段纶再次拱手,表示自己明白,然后才转身回班。

    下得早朝,众臣散去;皇帝再一次将太子、秦王以及齐王留了下来。

    叶谨瑜留下的地图,再次被四人小心的摊开。

    秦王李世民盯着太平洋那几个字,说道:“每次见这舆图上的字,我就纳闷,这么细的笔画是怎么印上去的;而且这种字体也很奇特,这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阅读时舒适醒目。做成印刷字,是极其适合的。”

    李渊很不满儿子沉迷在这种小道之中,冷哼了一声后,说道:“秦王,你决定好了吗?”自己这二儿子从小就有主见,也有远见;是个有报复,有志向的大好男儿;现在这大唐的花花江山,有一大半都来自于这个优秀的儿子。自己也曾答应过他,等建国了,要立他为太子的。只是最终自己食言了,虽然一再加封,给他权力;但这都比不上太子的位置。

    好在神人的出现,解决了自己这个心病。他决定大力支持二儿子,让他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先天,神人走后,李渊让李世民自己考虑,到底要往哪边走。

    听到父亲问得认真,秦王说道:“是的,父亲,我决定了,就去这里。木洲!”他的手一点,直接就点在了北美洲,在地图上看,他离大唐并不算远,不到一公步的距离,但只要懂点地图的人都知道,其实这里离中原大唐,很远很远。远到可能一去之后,就成了永别。

    但李世民就是选了这里,它跟大唐隔海相望,它跟大唐隔着海并肩而立,它比大唐要大,它能证明他能成为更优秀的皇帝。

    “天策府最优秀的斥候和探子已经派了出去,他们看过一部分地图,会沿着海岸向北,找到海的尽头;在海的尽头处等待夏天的到来,最变热的时候渡海跨过这道海峡,等查探到对面有大陆后,会沿着海岸探索一段距离,如果探测的地方和神人提供的地图相对应,他们会立刻返回。如果顺利,他们会在后年下半年或者大后年上半年返回大唐,返回长安;等到他们回来,我们就能验证神人的话是否属实了。如果他们不顺利在他们返回之前,我会继续派第二批,第三批探子。确保有人返回来报告情况。”

    听了秦王的话,李渊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后说道:“都是我大唐优秀的子民,要善待他们的家人。”算是认可了李世民的做法。

    “等这些探险的斥候回来这段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天策府会做好动员准备,人员、粮草、兵器、船只,这些都是需要准备的;还有高句丽!高句丽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一旦准备实施移民木洲,更将是阻碍大唐和木洲交流最大的障碍。不管移民成不成功,都必须将其拔除!”

    李渊点点头:“所需的粮草军械,一应物资,都会优先供应。不管木洲的情况如何,大唐都将是你坚实的后方。”

    那李元吉也在旁边说道:“父亲,我也派人去了南方,南方的消息估计会回来得比较快。”听着意思,是希望亲爸爸不要忘了,可以先支持他开发南洋。

    李渊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儿子,说道:“南方不比去北方和海的对岸,南方的事,我们多少都有些了解;所以派人去确定地形就好了;至于开发,要优先供应天策府,毕竟天策府一路向北,还要帮助消灭高句丽这个大敌。”

    想了想,不能太打击儿子的自信,又道:“也罢,在天策府军团大批北进之前,你可以利用船队先开发这里!”他指了指后世呆湾的位置。

    “神人说过,这个地方林木和耕地极多,开发得当,是个很好的造船基地和产粮地,你先准备人手装这流求岛做起来,将他发展成继续向南的跳板,等有船有粮了,朕再支持你继续往南。”

    李元吉撇撇嘴,你就可劲的支持老二吧,谁让我慢生出来呢。

    不过想想有个目标总比没地去强,既然皇帝说了先开发流求,那就先准备将流求弄下来;再往南一事,皇帝不让,自己大不了私下里做就是了。

    李元吉又想到一事,问道:“父皇,那流求岛上的土著人怎么办?我们是剿是抚?”

    这倒真是个问题,李渊闭上眼睛思索着,然后猛的睁开眼睛,横眉竖眼充满杀气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李氏王朝这么呕心沥血的开拓,是为唐人拓展生存空间,可不是好心为土著带去什么文明开化;能顺从的,有一席之地;敢于忤逆者,都是自取灭亡。

    太子,秦王,齐王三人齐齐点头,李渊的话,算是为以后的开拓中遇到的民族和种族问题定下了基调。

    见两个弟弟都抢着去开疆拓土,立不世功勋,李建成身为太子,也得表表态才行,并且还得给自己找个更难的目标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他把目标指向北方突厥,道:“父亲,儿也愿率军一路向北,攻打突厥”

    李渊挥手止住了他的话,道:“突厥乃我大唐之劲敌,非一朝一夕可见功;得徐徐图之,况且,国家国力有限,又要同时开发东北和南方,对突厥暂时以防为主。”

    又道:“朕年事已高,不知能有几多春秋;你身为太子,不可轻离国都。”

    李建成急忙说道:“父亲正当春秋鼎盛,必能再统领我大唐一万年。”

    李渊笑道:“你我父子,就不用说这等马屁话了;一万年太久,只怕到时候你都等不及了。”

    话一出,吓了李建成一跳,这妥妥的是说自己要造反啊,差点就要跪下请罪。

    李渊挥手道:“安心,朕没有说你什么。”

    叹了口气又道:“可惜神人能给我大唐带来福音,却不能给朕延上哪怕一天寿命。所以你放心吧,我不会占这个位置太久的。”

    又对三个儿子道:“只是在我死之前,我希望你们能做一点;就算到时你们已经分封出去开府建制了,也不管你们在外面打下多大的江山,我都希望你们不要自立国号,仍以大唐为号。我知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知道天高皇帝远。所以,我这不是以一个皇帝的身份要求你们这样做,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期望我的儿子们能满足父亲的愿望。”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本三字经的复印件,轻轻的抚摩着,像是抚摩着什么宝贝一般,喃喃的道:“这三字经上说‘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朕不满足啊!怎么能只是创国基这么三个字呢?朕希望在朕活着的时候,大唐能成为寰宇之唯一帝国!”

    咸鱼都有翻身的野心,更何况一个皇帝!

    至于自己死了以后的事,哪管他洪水滔天,统统不关自己的事了。儿子们想怎么整,自己也管不着了。

第24章 散尽余财() 
李渊一家子的扩张计划是疯狂的,以现在的唐朝国力,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还是民心上,甚至从最基本的人口数量上,都撑不起这种堪称疯狂的扩张法。

    经济上看,刚刚经历战乱,国家统一没几天的大唐,经济民生都处在恢复阶段,没有余财支持无底洞般的扩张投入;就算是人口数量,目前也还没恢复到战前水平。狐死首丘故土难离,民心思安之下,这般动荡恐怕也得不到民众支持。

    技术上说,无论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是医疗条件,做为内陆国家的大唐还在蒙着眼睛摸索的阶段,沿着海岸跑跑南洋估计还行,但要远征北美洲大陆,而且还是拖家带口的大股远征,可行性并不高。

    军事上讲,唐军虽然很强,但敌人也不弱,目前唐朝整体国防政策都是以守为主,就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大唐四面有三面强敌环伺,土蕃、突厥、高句丽,哪个都不是善碴。唐帝国无论向哪面拓张,国家的重心都将偏向扩张面,国内虽然说不上空虚,但实力肯定会有所损失,遇到边患很容易就没有然后了。

    可是尽管有种种不利,唐皇依旧不加思索的决定扩张。

    不难理解,李渊已经六十了,再不疯狂一把,时间来不及了。没有哪个皇帝对扩张是不感兴趣的,就算是文治牛b武功一塌糊涂的北宋,皇帝对扩土也是念念不忘,就算打不下来,用钱买也要把燕云买回来。更不用说刚占得天下,正踌躇满志的李渊一家子了。面对叶神人天下舆图的诱惑,哪里还能忍得住。时不我待,千古一帝的念想,促使李渊不惜国力的支持着。疯狂劲连隋炀帝都要害怕。

    李渊已经六十了,他真心不想看到神人说的那样,天策府和太子冲突,导致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唯有在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送走;让他们一辈子都挨不着。

    扩张计划虽然是疯狂的,但李渊一家子也不是傻子,准备一步步的循序渐进,至于大唐会不会失败,无休止的扩张会不会把大唐变成另一个大隋,李渊没想过。

    或许在唐朝皇帝的潜意识里,地图是神人带来的,那么扩张也是神人指使他们去做的,这途中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事自然有神人去背书。

    且不说唐皇一家子的打算。

    在看到马老板带着书和画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复印店后,叶谨瑜掂了掂手中的一万五千块也是一阵小激动。

    虽然知道那些书画被自己卖便宜了,不过手中有钱的感觉还真是不错。想想自己长到这么大,除了当初拿下这家店面时从父母手中拿到那么几万块钱的转让费外,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摸到这么多钱呢。

    或许从唐朝带这种新的书籍过来也是个不错的来钱门路,以马老板给的价格,差不多有三百块钱一本;比自己搞复印划得来多了,虽然不知道唐朝那边一本书的成本是多少;不过可以肯定,如果以自己这边的商品做为等价物的话,价值不会太高。

    就像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常用的以玻璃珠子换黄金的桥段;自己也用玻璃珠去换书,那书本的成本能高到哪里去?

    而且也不用担心唐朝的书籍被自己给换没了,大不了自己将从唐朝换来的书用复印机翻印了,再把复印件拿去给他们用嘛。这样的话,或许自己连玻璃珠都不用提供,以一本原件换两本或者更多本复印件的代价却换取,相信很多人都愿意交换的。

    自己印一本书多少钱?一张纸,两面印,对外价格是一毛五分钱,一本唐书不会超过一百页;就按一百页计算,也才十五块钱,加上五块钱的胶装费用。撑死了也就是二十块钱,并且这二十块本身已经是包含利润了的。

    以两本换一本,就相当于是四十块投入,三百块产出;自己获得七倍的利润,利润率相当可观了!而唐朝那边也不亏,通过这种交换获得了翻倍甚至更多的书籍;完全是双赢的局面。

    再不行的话,大不了自己去唐朝开办一个印刷厂,天天以唐朝生产方法为自己造书。用一个时空的工匠来给自己产假书,还怕唐书数量会少?

    唯一可虑的就是马老板那边的收购能力,大批的唐书投下来,市场供过于求,只怕唐书的价格会暴跌。

    也不晓得马老板如果知道自己能大批大批的弄出他视若珍宝的唐书来,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想到能让马老板吃瘪,叶谨瑜忍不住笑出了声。

    不过说到跟大唐换书一事,叶谨瑜突然想起自己带到唐朝准备当礼物送给李渊的那十本三字经复印件,好像自己讲解地图的时候,那些复印件都不见了。也不知是李渊给藏起来了,还是没注意丢掉了。

    算了,三字经和唐书不是现在要思考的事,暂时放到一边。

    再次掂了掂那一叠半钞票,心中想手上虽然有点钱了,但要做的事也不少。

    答应了李渊的三种粮食作物红薯,土豆,还有玉米,得找卖良种的地方去买种。西安是个大城市,似乎看不到农田,但做为省会,种子公司农资公司这类的应该不会省。也不知道西安哪里有卖这种东西的地方,得找人问问清楚。

    粮食产量关系到唐朝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是李渊重点注意的对象。不过不知道空间门会不会犯抽,阻止粮食作物的进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被时空门阻止了,那唐朝土著们就只能不远万里去南美洲取了。但以大唐的航海技术来看,这是个悬到玄幻的事。

    说到航海,就要讲那六分仪,大唐可是没有北斗导航也没有无线电罗盘的年代;定位基本靠夜观天象,但夜观天象这东西很讲天赋,一般人学不会;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星星;指南针唐朝应该是有的,但指南针更多的指示方向,最终定位,还是得靠夜观天象这项高级技能,可高级技能太高了,学不会怎么办?还是得六分仪出马;六分仪这种航海利器是探索海洋的重要工具,唐人要想走出大陆走向海洋,这个东西必不可少。

    不过六分仪是测量纬度用的,定位的时候还需要经度;现代的经度好解决,带个机械表能知道准确的时间就行了。但是大唐就麻烦多了,叶谨瑜想了下,历史书上说过古代测量时间是用一种叫漏壶的东西,也许跟沙漏类似吧;另外就是日晷,他记得好像是一个圆盘上插了个棍子,具体操作方法就不得而知了;叶谨瑜知道的就是这两种。反正看着就知道使用起来条件很多,而且测量精度都不算太精确就是了。

    看样子还得带些能精确测量时间的钟表到唐朝才行,这钟表一类的东西都还好买,知道准确的时间是每个现代人的刚需,虽然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可以看时间,但不论是戴着装b的手表,还是装修时用的钟表,各大网站均有销售。自己完全可以准备一些。

    大唐时空短时间内不可能人人拥有时钟这样计时器,要怎样才能设定一个唐朝标准时间呢?

    叶谨瑜突然想到了伦敦的大笨钟,最好是能在玄武门城楼上设立一个巨大的钟,做为零度经线的标志。

    一想到将大笨钟搬到唐朝以后,长安人民每天听着大笨钟的时间上工,再听着大笨钟的时间下工,叶谨瑜就觉得有种恶趣味的搞笑。

    麻烦的是还不确定时空门允不允许钟表之类物件通过,不过就算不允许也没关系。钟表嘛,不比粮食作物,不是地里种出来,而是手工制造的产物,就算实物带不去,那找些大钟的设计图带过去,让唐朝工匠试做就是了;那怕受工艺所限唐朝技术工人们做不了小手表,那又大又笨的座钟或者立钟总还是没问题的。至于时间的准确性完全不用担心,不是还能带智能手机过去么,精确到毫秒有没有?

    钟表好弄,倒是六分仪这种专业仪器不知道哪个地方有卖,得在某宝网上好好找找。对了,光买来还不行,还要学会使用,不但自己要学会使,还得教会唐朝土著。

    也许空间门会阻止六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