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守卫燕寝。

第427节 天子视察太学这一天() 
同一高祖的子孙,只要高祖的神主尚未迁出,即使有的族人已经沦为平民,遇到举行冠礼、娶妻,一定要向国君报告,有丧事也要报告,到了小祥、大祥的祭祀,也要报告。,x。族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应该吊唁的不去吊唁,应该戴免的不戴免,有关官员将给予处罚。至于因为帮助办丧事而以财物相赠,也都有一定的规则。

    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死罪,则交付甸人将其绞死。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刑罪,则或者针刺或者刀割,也告诉甸人让他执行。国君的族人犯罪,不适合用宫刑,这是为了不断绝他的后代。案件判决之后,有关官吏向国君请示,如果犯的是死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的罪属于砍头。如果所犯的是刑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的罪属于死刑以外的刑罚。国君说:饶了他吧。有关官吏则回答:法不宽恕。国君又说:绕了他吧。有关官吏也照旧回答:法不容恕。

    等到国君第三次求情,有关官员就不再回答,径自走出,将犯人交付甸人行刑。国君又派人追来,传命说:即便有罪,也一定要赦免他。有关官员回答说:已经来不及了。行刑之后,报告国君。国君为其改穿素服,取消丰盛的饮食,并依照和死者亲疏关系应有的礼数,为之改变日常生活。但因为有辱祖宗,所以不为他穿孝服,而亲自在异姓的庙中哭泣。

    国君的族人可以在内朝朝见,这表示族人内部的相亲。族人中即使有地位高贵的人也得按照辈分叙礼,这是表示夫子之情重于爵位贵贱。在外朝朝见以官位的高低作为顺序,这是为了表示异姓的亲近。宗庙之中,按照爵位高低来安排位置,这是表示尊崇有德的人。宗人按照官职分派差使,这是表示尊重先人。登堂分食祭品、饮奠解的工作由嫡长子来做,这是表示尊祖敬宗。

    丧事以丧服的轻重作为顺序,这是为了避免亲疏关系乱套。国君同族人一道宴饮,其席位按辈分年龄排列,这样一来,孝顺的道理就体现出来了。合族聚餐,每隔一代,递将一等,这表示对待亲疏是有区别的。作战时由族人守卫出师时载在斋车中的随军神主,这表示孝敬祖先的深切。由嫡子们守卫太庙,这是表示尊重宗室,而君臣之道也可以从而得到体现。由诸父诸兄守卫路寝,子辈孙辈守卫燕寝,谦让之道也就体现出来了。

    彼此是同一高祖的子孙,祖庙的神主尚未迁出,那么大家就都是五服之内的亲属,即便有人沦为平民,在加冠、娶亲的时候也要向国君报告,死了也一定要报丧,这是表示不忘记亲属。有的族人和国君的血亲关系还没有超过五服而已经沦为平民,这表示国君鄙视无能的人。对族人的丧事,吊唁、哭临、赠送财物、赠送车马,这体现了同族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

    古时候,只要庶子能够胜任自己的官职,国家就会井然有序;国家井然有序,民众也就争着趋向礼义了。国君的族人犯罪,尽管有亲属关系,国君也不因此而干扰司法部门的公正执行法令,以此表明公族犯法,和庶民同罪。在隐蔽的地方行刑,这是为了不使国人联想到族人自相残杀。对犯了死罪的族人,不去吊唁,不为之穿孝服,在异姓的宗庙哭泣,这是因为他有辱祖宗,所以疏远他。但是又为他改穿素服,住在室外,不听音乐,这只是表示个人的哀悼,骨肉之亲的感情尚存。公族犯罪,不适用宫刑,这是为了不断其后代。

    天子视察太学这一天,天刚亮就擂起集合的鼓声,好让学生们迅速起床。学生们到齐之后,等待天子降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开始做事,举行常规的礼仪,祭奠先圣先师。有关官员把这些事情做完后向天子报告,天子这才动身到举行养老典礼的会场。天子来到东序,亲自设置酒食来奠祭先圣先师,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天子亲自检查佳肴酒水,过问孝敬老人的各种美味是否齐备。当这一切就绪之后,于是奏乐迎接被养的贵宾。

    贵宾进门后先在西阶下即位,天子敬献酒,行孝养老人的礼。礼毕,贵宾登堂入席,由乐队登堂歌唱清庙。歌唱完毕,贵宾们自由发言,谈听歌的感想,来成就天子养老的重要意义。贵宾的发言,都是围绕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来印证清庙之歌的深刻涵义,这是养老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堂下管乐队奏着象曲,舞蹈队跳着大武的舞蹈,挑选大批的学生从事演奏,来表达周的灭商,是天命神授,文王、武王因为有德应该兴起。

    明确了君臣的地位、贵贱的等级,上下的关系就容易处理了。等到有关官员报告演奏完毕,天子就命令与会妇人公侯伯子男诸侯以及百官:你们回去后也要在东序行养老之礼。天子用这句仁及天下的话结束了这场养老之礼。所以,圣人记录的养老的事情,是从大处着眼爱老敬老,用典礼的形式进行,极尽其养老的能事,不仅记述的都合乎义理,而且末了还体现了天子的大恩大德。

第428节 大同() 
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具备的各种德行。,x。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呢。说命中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

    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在一早一晚到父王的路寝门外,向宫内小臣内竖问道: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亲如果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该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

    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吃什么,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能够较多地进食,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的那一天,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

    本篇由6节组成。第一节是文王之为世子,记录周文王、周武王如何当世子,以及周公如何教育成王的事情。第二节是教世子,记录大学教育世子以及士的方法。第三节是周公践阼,记录三王教世子的方法以及孔子论教世子的重要性。第四节记录庶子正公族的方法,即庶子为官如何管理国王的族人。第五节记录天子视学养老的礼。第六节是世子之记,和第一节内容大致相同。由于文王之为世子一节在本篇的开头,所以就用文王世子作为篇名。周代如何重视对世子及其他贵族子弟的教育,从本篇中可以了解一二。

    (9)礼运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者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礼运,记录的是五帝、三王的变易,阴阳旋转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礼运是今本礼记的第9篇,全文借助夫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长叹而论道了礼的起源、运行和作用。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祀完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是感叹鲁君的失礼。子游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共的,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作为领导者,彼此之间讲究信誉,相处和睦。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废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照顾。男子都有职业,女子都在合适的时间嫁人。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意让它白白地仍在地上,倒不一定非得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生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有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所以,门户只须在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这就叫大同。

    现在,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被破坏了,天下成为一家所有,人们各自亲近自己的双亲,爱自己的子女,财物生怕不归自己所有,气力唯恐出自自己身上。天子、诸侯的宝座,时兴父传于子,兄传于弟。内城外城加上护城河,这被当作防御设施。把礼义作为根本**,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用来使父子关系亲密,用来使兄弟和睦,用来使夫妇和谐;用来设立制度,用来确立田地和住宅,用来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来把功劳写到自己的账本上。

    因此,勾心斗角的事情就随之而生,兵戎相见的事也因此而生。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佼佼者。这六位君子,没有一个不是把礼当作法宝,用礼来表彰正义,考察诚信,指明过错,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规可循。如有不按照礼办事的,当官的要被撤职,民众都把他看作祸害。这就是小康。

    子游又问道:礼果真就是这样的紧要吗?孔子说:礼,是先主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整理人间万象的,所以谁失掉了礼谁就会死亡,谁得到了礼谁就能生存。诗经上说:你看那老鼠还有个形体,做人怎能无礼。如果做人无礼,还不如死掉为好。因此,礼这个东西,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鬼神,贯彻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而天下国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第429节 最原始的祭礼() 
子游又问道:老师把礼讲得这般要紧,可以讲得更详细点吗?孔子说: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杞国考察,但因为年代久远,留下的文献太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夏时的书。,x。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宋国去考察,留下的文献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坤干的书。我就根据这两种书谈谈吧。上古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那时的人们尚未发明陶器,他们把谷物、小猪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焙烤,挖个小坑当酒杯,双手捧起来喝,用土垒个小土台就当作鼓,在他们看来,用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来表达对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

    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礼。等到他们死的时候,他的家属就上到屋顶向北方高喊:喂,亲人某某你回来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时候,又用草叶包着熟食作为祭品送他上路。就这样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入之于地,灵魂升之于天。所以私人头都朝北,北面是阴;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阳。现在实行的这些礼仪都是古代传下来的。

    在上古先王之时,没有宫室一类建筑,冬天就住在土垒的洞**里,夏天就住在用棍棒搭成的向鸟巢一样的住所里;那时候还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喝鸟兽的血,连肉带毛都生吞;那时候还不知道麻丝可以织布作为衣服,就披上鸟羽兽皮当作衣服。后来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种种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和合泥土烧制砖瓦,用来建造台榭宫室门窗;又用火来焙、来烧、来煮、来烤,酿造甜酒和醋浆。又利用丝麻,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料理死者,用来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种种,也都是沿袭上古的做法。

    因为重视上古老祖宗的见闻,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玄酒摆在室内,醴幔╨izhǎn)摆在门旁,粢醍(ziti)摆在堂上,澄酒摆在堂下,同时要陈列牺牲,备齐鼎俎,安排各种乐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辞和神佑之辞,用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临。通过祭祀中的种种礼仪,或者表示规范君臣的关系,或者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者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的惠佑,或者表示夫妇各有自己应该处在的地位。这样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赐福。

    拟定祝辞中的种种美称,设置玄酒来祭神,先将牺牲的血毛进献,再将生肉放在俎器上进献,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献上。主人主妇亲自准备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献过甜酒和白酒,又献甜酒和白酒,献过烤肉,又献烤肝。国君和夫人向神交替进献,使祖先的灵魂感到快慰,这就叫子孙的精神和祖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相会。祭祀进行到献食时,就把方才献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铜器镬(huo)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区别犬猪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该放的容器里,来招待来宾和自家兄弟。祝者的祝辞要表达主人对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辞也充溢着对子孙的爱护之心,这就叫大吉大利。这就是礼的大致情况。

    孔子说: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礼,发现经过幽王和厉王的祸乱,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目前来说,只有鲁国还算勉强达到要求。但是,鲁国举行的郊禘(di)之礼,也不合乎礼的规定,鲁是周公的封国,竟然也如此数典忘祖,说明周礼真是衰败了。杞国国君郊天祭禹,宋国国君郊夭祭契,因为他们是天子的嫡系后裔,所以才可以奉行郊禘之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祀田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国土内的社稷神。

    祝辞和嘏辞不敢改变他的传统格式,这就叫大福大祥。祝辞和嘏辞,本应当藏在宗庙,而今却藏在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的家,这是不合礼的。釘校▃hǎnjiǎ)酒杯是天子用来献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诸侯也用,这不合礼,这叫做越礼之君。冕弁是国君的礼服,兵革是国君的武备,而今却藏在大夫之家,这就叫威胁国君。大夫竟然也具备,祭器不用外借,声乐齐备,这不合礼,这叫混乱之国。

    在国君那里任职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职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父母的丧事,或者是刚结过婚,至少应该一年不派差使。在居丧期间带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杂居一起,没上没下,也不合礼,这就叫做君臣共有国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自己的子孙为诸侯,诸侯有国家可以封自己的子孙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养活自己的子孙。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诸侯之国去,一定要下榻在诸侯的祖庙,但如果住进时无视礼簿上所记载诸侯国的忌讳,那就叫做天子违法乱纪。

    诸侯如果卜筮由于探病吊丧而随便进入诸臣的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戏谑。所以说,礼是国君治理国家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区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订立制度,赏罚得当。总而言之,有了礼才能治理好国家,维护君权。所以,国政如果不以礼作为准绳,就会导致君权动摇,君权动摇就会导致大臣背叛,小臣偷窃。这时候尽管用严刑峻罚来挽救,但因为风俗凋敝,由此而引起法令无常,法令无常自然又引发礼仪乱套,礼仪乱套就让士人无法做事。刑罚严峻加上风俗败坏,老百姓就不会归心了。这叫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