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使用。

    在制作弓的时候,要各自根据使用者的外形容貌性情而定。胖而矮,性情宽舒而举动徐缓,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迅捷而有力的弓,迅捷而有力的弓配以柔缓的箭。刚毅而敏捷,暴躁而迅疾,这样的人要为他制作柔缓的弓,柔缓的弓配以劲疾的箭。如果人的性情柔缓,他的弓也柔缓,箭也柔缓,射出的箭就不能迅速中的,而且不能深入。如果人的性情急躁,他的弓也劲疾,箭也劲疾,射出的箭就不能谨慎命中。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71节 《周礼》是三礼之首() 
=〃('')〃 =》

    弓体向外弯曲的弧度大,向内弯曲的弧度小,这被称为夹、臾之类的弓,利于射鹿和飞鸟。(。。)向外弯曲的弧度小,向内弯曲的弧度大,称为王弓之类的弓,利于射革甲和椹(zhēn)板。向外和向内弯曲的弧度相同,称为唐弓之类的弓,利于深射。

    九和的弓没有漆纹,其次筋和角都有漆纹藏在内侧中,又其次筋和角的表面都有漆纹而比较稀疏,又其次筋和角没有漆纹。弓侧表里漆纹相和处就像人两手背相和一样纹理相应。角上的漆纹如同环状,牛筋上的漆纹如同麻子状,麋筋上的漆纹形状和尺蠖(hu)相似。

    调试弓之前,先要拂去弓表面的灰尘,并抚摸检查弓体是否有毛病。检查弓体时,只有角好,叫做勾弓;检查弓体不仅角好而且干又好,叫做侯弓;检查弓体不仅角和干好,而且筋又好,这叫做深弓。

    *********

    好了,写到这里,冬官考工记写完了,周礼也写完了,我们也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冬官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记述手工业各个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它记述了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保留了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周礼原名为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6篇组成。西汉时,冬官缺失,河间献王刘德便把考工记补入,考工记于是成为了周礼的一部分。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比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定,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的制度仅可以在周礼中见到,所以异常珍贵。

    周礼中记载了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的各种制度,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可以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宝库。其中,天官冢宰负责宫廷事务,地官司徒负责民政事务,春官宗伯负责宗族事务,夏官司马负责军事事务,秋官司寇负责刑罚事务,冬官百工负责营造事务。

    周礼是古代制度规范正当性的根据,它无所不包,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博爱精神。周礼是一部理想国的蓝图,它展示了一个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有哲理。

    周礼充分地体现了人法天的思想。周礼的立意,并不是要如实记录某个朝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代立法则。作者希望通过这本,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战国时期,阴阳五行思想兴起,学术界推崇人法天思想,讲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社会组织要仿效自然法则,因此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说法,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周礼的作者,正是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等,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àn)越行为的工具。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同时,周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城市建设等等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轻松的句子吧!

    抬头,这是一片属于每个人的天空,有着轻盈的白云,碰触着太阳的光芒。同样,这也是一片飘荡着骊歌的天空,很多贾师都还没有来得及上演,就被匆匆的时光逐一淹没,只剩下一丝浮云,一丝感伤,悄然地印刻在了记忆的最柔弱处。成熟的稻子低垂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成群的豺狼合力围捕猎物,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团结;殷红的梅花在雪中绽放,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强;勤劳的黄牛忙着耕田,那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勤劳。

    行色匆匆,赏不懂江南风趣,若是肯执伞独立,让烟雨温润你,寻一家临街茶肆,伴着梅时细雨,饮入口心荡起涟漪。白衣石阶上的青山,雨中不辨容颜,钟声也噙了一口寒烟,把世间的情话告诉你。情刺骨的寒,心冰般的冷,我被遗弃在情感的废墟里,遍体鳞伤,挣扎久久。终于来了那股冲破云霄的勇气,告别往人、往事,那生命里的一个个过客,然后踏足黎明,迎接新生。

    月光给我穿上了华裳,林间有新绿,像是青春的模样。青春透明如醇酒,可饮可尽可别离。物换星移的韶华,是让我们记住了许多事,还是忘却了许多事,跌跌撞撞地成长,通向的是一个未知的地方。

    太阳无声,却普照着世界的光明;月亮无声,却牵动着梦境的憧憬;花开无声,却装点了季节的美丽;细雨无声,却温润了大地的万物;叶落无声,却更懂了秋的凄冷;雪花无声,却染白了整个世界;不期许,不承诺,情在淡然中拥有,才是最美;不说痛,不言悔,爱在平淡中相守,才是最美。原来,总有一种遇见,是心灵的慰藉;总有一种相依,是命中的欢喜。缘分天注定,逃不得,丢不掉。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72节 仪礼中国() 
=〃('')〃 =》

    四、不学礼,无以立

    1。仪礼中国

    仪礼是记述有关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等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 。。在宗教意识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和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共有100多卷的仪礼,就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在或坐在哪个方向和位置,每一步该如何去做等等。

    仪礼上记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仪礼是“三礼”中成较早的一部,根据古文献可以知道,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仪礼的复杂程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不能经办这些典礼的。

    后代儒生在先前各种仪节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排练补充,成为一本关于仪礼的职业手册。他们要为天子、诸侯、士大夫举行各种不同的礼,仪节非常多。中庸中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说的是礼的总纲有300条之多,细目有3000条之多,也正是如此,中国才称为“礼仪之邦”。后来,传到汉代时,仪礼只剩下17篇,包括冠、婚、丧祭、朝聘、射乡5项典礼仪节。这些仪节由礼学传授者高堂生传授给士大夫阶层,作为这个阶层的“士礼”。

    仪礼中记载的一套礼仪,带着非常明显的阶级特点。但是,仪礼中记载的所有礼节,不能说全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因为其中的有些形式,是从氏族制时期传袭下来的礼俗。所以,通过学习这部经典,我们不仅能了解周朝各国贵族生活的一些侧面,还可以从中窥探到远古的历史踪影。

    比如说冠礼,就是由远古氏族制时期的成丁礼演化而来的。成丁礼也叫入社礼,是氏族公社中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必经的仪式。按照当时的习惯,男女青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需要在连续几年内,受到一定程序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坚强的毅力,具备充当正式成员的条件。如果训练被认为合格,成年后,便可参与成丁礼,成为正式成员,得到成员应有的氏族权利,如参加氏族会议、选举和罢免酋长等,还必须履行成员应尽的义务,如参加主要的劳动生产和保卫本部落的战斗等等。

    到了奴隶制社会,冠礼成为贵族在本族中举行的“成丁礼”,贵族不但沿袭了传统的形式,而且还赋予了新的内容,举行这种冠礼的目的是:巩固贵族组织,加强宗法制度,从而有利于人民的统治。成员们的权利和义务也都以此为中心,这就和氏族公社的成丁礼有着本质的不同了。

    再比如乡饮酒礼,根据后人的论证,认为它起源于氏族聚落的会食制度,这种礼节的主要目的是尊长和养老。周族自从进入中原,建立王朝,多数成为了统治阶级,父系家长制已经转化成为宗法制度,原来习惯上应用的礼仪,也转化为维护宗法制度和贵族特权的手段。乡饮酒礼就变成在基层的行政组织中区分贵族长幼等次的礼节了。可见,仪礼这本,不仅反映了周代贵族在冠婚丧祭、饮射朝聘中的生活,而且,还保留了一些远古礼俗的外壳。

    刘邦建立了汉王朝,朝廷的礼仪出自叔孙通之手,叔孙通原本是秦朝的博士,因此汉朝多采用的是秦朝的礼仪。叔孙通拟定的那套朝廷礼仪,并没有作为制度。他所撰写的礼仪,后来也没有人传习。然而,仪礼虽然在西汉时期成为学官比较晚,当时并不被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所重视,但是这本的传授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自从经学大师郑玄为仪礼做注以后,就更被一般人士所学习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多的礼学家涌现出来,士人们重视仪礼这本,自然不能不影响朝廷的制礼作乐的工作。那时官员们提的意见,辩驳责难,都是把“三礼”作为依据。尽管仪礼17篇所记述的礼仪制度,远远不能满足后世统治阶级的需要。然而,各朝礼典的制定,大都是以仪礼为重要依据,进而添加其他的条目。

    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礼制,每个王朝的建立,都要物色一些精于礼学的专家,来制定一套礼仪。因为礼制对于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维护阶级对立的社会秩序,有着很大的作用。从殷代、周代到清代,几千年来中国都有自己的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社会里,礼制是一种很特殊的上层建筑,了解礼制,就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更为具体。

    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先秦的六经中有礼,汉代设立五经学官,其中也有礼,唐朝设立九经,其中的“三礼”就是周礼、仪礼和礼记;宋代设立十三经,中间也有“三礼”。礼一直是古代贵族子弟和一般人士的必修课程。在过去的三千年里,大多数士大夫的知识结构中,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73节 《仪礼》十七篇() 
=〃('')〃 =》

    仪礼原名叫礼,汉朝人称它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到了晋代,才称为仪礼。其实,改名为仪礼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仪礼17篇,全是礼仪的详细记录。这部经典一般只是记述礼节,不讲礼的意义。

    仪礼是儒家传习最早的经典之一,以前人们说这本的作者是周公,而史记和汉都认为仪礼是出自孔子之手。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废驰,孔子在此时做了诗、、礼的编排整理工作。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过: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本人就是位礼学大师,史记上说孔子从小就好礼。孔子特别留意各代各国的礼,并且注意收集关于礼的知识。他编辑的礼,是传授弟子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不光是讲授,尤其重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礼记上说:孔子在一个园子里射箭,围观的人像墙壁一样密不透风。这是孔子在演习乡饮酒礼。孔子在鲁国是这样,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是这样,史记上就有记载,孔子离开曹国去宋国,在途中大树下乘凉之际,他带着弟子们学习礼。孔子在颠沛的时候都在教习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

    仪礼虽然成大概在东周时期,而其中所记录的礼仪活动,早在成之前就有了。这些礼节,不是孔子凭空编造的,而是他采辑周鲁各国即将失传的礼仪,最后加以整理形成的。宋代学者朱熹曾说:仪礼中记载的具体细节,早在成以前就有了,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地充实完善,最终定型;在仪礼定型的基础上,孔子才整理成。

    也就是说,仪礼一所反应的礼节形式,不仅有东周时代周鲁各国的,也含有更早一些时候的,因为礼仪、礼俗这类东西有很大的因袭性。就拿跪拜的礼节来说,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盛行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它并没有随封建社会的结束而绝迹。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道,孔子用史礼乐教授的弟子有好几千人,身通六艺的有72人。孔子死后,鲁国世代相传每年都要定时到孔子的墓前祭拜,而儒者们讲习礼仪,乡学结业考校的饮酒礼,以及鲁君祭祀时的比射仪式,也都在孔子的墓场举行。孔子的墓地有1顷大。孔子故居的堂屋以及弟子所住的房室,后来就地改为庙,收藏了孔子生前的衣服、冠帽、琴、车子、籍,直到汉朝,200多年都没有废弃。

    甚至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孔门的儒生弟子们对于诗礼乐的学习也没有中断。史记上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大兵围困鲁地,鲁中的儒生们依旧讲习礼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秦始皇焚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厄运,但这种野蛮的行径也没有阻止住诗礼乐的流传。

    太史公司马迁说他自己亲眼看到过孔子庙堂里的车服礼器,还有儒生们讲习礼乐的情景,从此流连忘返。在汉和后汉上,都记录着礼的传授关系。到了东汉时,经学家郑玄给这17篇礼文作了精当的注解,从此仪礼的学习就更加广泛了。

    现存仪礼的篇章顺序,是郑玄采用刘向别录中所定的次序,也就是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礼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

    礼记上记载,在众多的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重,射礼、乡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清代礼经通论中说道:冠昏丧祭、射乡朝聘八礼,应该是礼中最重要的了,冠礼表明已经****,婚礼是男女和合,丧礼体现夫子仁义,祭礼体现敬畏鬼神,乡饮可以和睦乡里,燕射表明对君主的尊重,聘礼可以和睦邦交,朝礼可以明辨君臣上下。

    根据郑玄注本的章节顺序,仪礼17篇的内容分别是:

    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