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天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铸天朝-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大秦帝国之前,也是有国家进行迁都的,不过那些国家迁都,除了是因为受到敌国的威胁而不记损失将都城搬远一点外,其他国家迁都的两座城池距离都不会太远,超过三百里的很少很少。

    哪有大秦帝国这样,从新平城到云华城的距离接近四千里地,要是在之前大黎帝国时期进行这样的迁都,想要完成整个迁都行动,恐怖三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这三年迁都时间里,大黎帝国也会变得混乱。

    不过大秦帝国就不需要考虑时间的问题了。

    如今新平城和云华城之间已经用铁轨路紧密连接起来,近四千里路,火车一日一夜能够跑一千二百里,近四千里路也就是三天多一点的时间,更何况一列火车的运载量非常大。

    按照云逸的估算,将都城从新平城搬到云华城去,最多就是一个月时间,一个月是指搬运的时间,之前之后还有给时间进行准备,预计整个过程最多持续三个月时间,以如今大秦帝国对关内的统治基础,三个月时间基本上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随着云逸的迁都命令下达下来,云逸的臣子们都开始忙碌迁都的事情,之前云逸已经将迁都的事情提前告诉内阁,云元恺、周树等人已经提前做好迁都计划,随着云逸的迁都命令下达,内阁制定的迁都计划有序进行着。

    曾经关内的各大世家都在期待着大秦帝国迁都,五年前各大世家家主登上海外岛屿,最终选择云逸给出的第二条路,将各自家族搬迁到小岛上,这些面积都不算小的岛屿依旧是属于大秦帝国管辖,不过经营权交给各大世家,没有各大世家的允许,外人不允许登岛。

    虽然有着轮船的限制,不过云逸也像各大世家承诺,未来各大世家也可以向造船厂购买轮船,只是这个“未来”会是多久,云逸还没有说,在云氏船政没有将周围神州大地周围海域都探索完,云逸是不会将轮船购买权放出去的。

第357章 今日大秦帝国(一)() 
各大世家都是“以武立族”,武力或者说武者才是各大世家传承下去的保障,武者可以说是一个世家的主体,而海外岛屿上的还将有利于武者习武,也时候种植各种药材,所有各大世家都将家族的主体搬到海外岛屿上。

    不过各大在大秦帝国境内还留有许多族人,这些族人主要是不习武道又或者为大秦帝国效力的人,他们就没有必要在海外岛屿上居住。

    在大秦帝国建国后,云逸又在大秦帝国沿海各州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码头乃至造船厂,不过云华郡的望海城和滨海城的地位短时间内还难以被取代,海运主要都是通过望海城码头和滨海城码头进行的,世家子弟主要也是通过这两处区域往来海岛和神州大地。

    都城新平城距离云华郡太远了,主体放在海岛上的各大世家相当于远离帝国的中心,若是将帝都放到云华城就大大不同了,各大世家距离帝国的中心并不远,时刻了解帝国的局势变动。

    ……

    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大秦帝国的变化非常大,和大黎帝国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五年的时间,一批批帝国教育体系(主要是泽州、云华郡、瀛州区域)培养出来的学子奔赴帝国各地,完善帝国对各地的掌控,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内天目和寻风这两大云逸直属的情报组织发现,被革除,然后用那些忠于云逸的学子代替。

    可以说,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大秦帝国剩下的区域都被云逸控制,云逸的一道命令层层下传,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外剩下的区域都能接收到并执行。

    云逸对帝国的掌控权在一步步加深。

    有了这些忠于云逸的官员,土地改革在快速进行着,凡是敢于违抗帝国的地主阶级,重者直接处死,轻者也会被抄家没收全部财产。

    关内经过多年战乱,地方上几乎已经没有能够抵挡帝国。军队的力量。

    另外帝国。军队在消灭抵抗的地主阶级时,也没有忘记将在各地肆掠的土匪、强盗团伙清剿掉。

    如今整个大秦帝国已经顺利完成土地改革,老百姓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即便是在灾年,大秦帝国内被饿死的人也非常非常的少。

    之前只在瀛州种植的番薯已经在整个大秦帝国内扩散开,许多老百姓都改种番薯,番薯的高产量使得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

    不过全种植番薯也不行,番薯的产量太高了,要是都种植番薯,番薯的价格会大大降低,到最后老百姓都吃不掉,只能慢慢慢慢烂掉。

    各地官员向当地老百姓传输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思想,作为食物的番薯种植几亩地够一家人吃就好,剩下的田地可以种植棉花、麻、粟等其它价值比番薯高的农作物。

    番薯的普及使得番薯曾为下层社会老百姓们最普遍的食物,中层阶级、上层阶级的人们很少再吃番薯,继续以五谷为主食。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老百姓们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几年下来,老百姓每年都收获大量粮食,一家人依靠土地就能吃饱穿暖,他们感谢做出土地改革决定的云逸,大秦帝国内多达三千万的以种地为生的普通老百姓已经成为最支持、最拥戴云逸的群体,任何一个敢于反抗云逸的人,最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三千万普通老百姓。

    五年的时间过去,小学堂的踪迹已经遍布遍布大秦帝国一千四百多县,小学堂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万所,每一年都有几十万少年进入小学堂读书识字。

    学生到小学堂读书不是免费,不过和以前相比,到小学堂上学的价格并不高,一年只需要十银,这点金钱对于已经吃饱穿暖的老百姓们来说并不算太多,几乎每一家都能拿出来。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识字能够光宗耀祖。”、“读书识字能够向我们伟大的帝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各地官员的宣传下,连那些以种地为生的农民都知道让自家孩子上小学堂读书的重要性,只是十银罢了,他们还出的起。

    受限于小学堂的数量,几乎每一座小学堂的招生名额都处于满员状态,还有很多孩子无法没能报上名。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小学堂的数量还是有点少,每一年,大秦帝国的小学堂数量都会快速增加,那些从小学堂毕业的学子们级可以成为小学堂的教书先生,这样循环下去,预计不出几年,大秦帝国境内的小学堂数量都能得到满足,不会再出现适龄学子无法入学的情况。

    相对只教授一些简单知识的小学堂,中学堂更加重要,不过受限于合格的中学堂的老师人数,中学堂的数量更少。

    在五年时间里,大秦帝国一百一零七郡中每一郡都最少拥有一座中学堂,小学堂毕业的学子中,择优录取进入中学堂进学。

    一万多少小学堂和一百多中学堂相比,中学堂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中学堂的数量只能依靠时间来慢慢发展了。

    中学堂毕业的学子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有不小比例的学子在毕业后直接被派遣到各地担任各种相对较低级的官职。

    如此下来,毕业的学子能够成为新的中学堂的老师就不多了,所以中学堂数量比较少。

    中学堂的数量少,大秦帝国教育体系中的顶级学府数量更少,除了云华学府外,只在新平城建立第二座学府——新平学府,第三座学府泽州学府还在建造中。

    从云华学府毕业的学子才是顶级人才,每一个都堪当大用,儒学院的学子从云华学府结业后,只是稍微磨练一年,就直接成为主政一地(县级)的官员,兵学院的学子结业后直接成为军队中的低级军官,最低副屯长,且升职较快……

    只可惜整个大秦帝国的教育体系建立时间较短,还不算有多完整,只能依靠时间最终建立起来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人人如龙”就是最终的奋斗目标。

第358章 今日大秦帝国(二)() 
从大黎帝国到大秦帝国,有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引得所有人注意,那就是铁轨路,甚至有听说铁轨路的人专程跑到有铁轨路的地方看看铁轨路乃至铁轨路上跑的能够喷火冒烟的怪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大秦帝国建国前,关内的铁轨路就一直处于修建状态,数万大唐帝国的俘虏、数万曾经各大世家军队的俘虏,还有云氏招募来的青壮,一支支修路队伍活跃在大秦帝国各处,从早忙碌到晚修建铁轨路。

    修建铁轨路也是有危险的时候,之前都是用自己人修建铁轨路,必须要小心再小心,防止有人员伤亡,不过随着大唐帝国的俘虏的加入,那些危险的事情都交给这些俘虏在,毕竟是敌国的士卒,死了也无所谓,至于日后云逸要远征大唐帝国,将大唐帝国的土地纳入大秦帝国治下,等到那时候再说吧。

    圣武皇朝时期的木轨路和大秦帝国的铁轨路有着太多的差别,木轨路只能跑特制的马车,而铁轨路上跑的是永远不知道疲惫的“钢铁怪物”。

    五年时间里,铁轨路已经将新平城和大秦帝国其他十个州城连接起来,特别是在泽州,铁轨路通到每一座郡城,往来非常方便快捷。

    在重要的时候,大黎帝国有千里加急,这是需要中途换人换马才能达到的速度,而火车一日一夜可行一千二百里,火车也不知道疲倦,载运量巨大,有火车在,人们往来各地更加方便快捷。

    想当初云华郡开始修建铁轨路的时候,就吸引无数人注意,之后在火车正式开通后,许多人尝试乘坐火车,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体验过乘坐火车的方便和快捷,只要是能够乘坐火车,人们绝对不会骑马,乘坐火车的费用不算太高,而且还节省大量时间,人们都原意乘坐火车往来各地。

    特别是商人,以前商人还需要雇佣镖局来帮助运送货物,现在直接通过火车运输就好,也没有匪盗敢来打劫火车,谁要是敢,第二天,该州境内的武者公会就会发布悬赏任务,相信会有无数武者愿意完成这个任务。

    火车的出现的确是加快大秦帝国各地的交流往来,也促进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火车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那些还没有修通铁轨路地方的人们纷纷希望帝国快点往他们这块地方修建铁轨路。

    修建铁轨路可是一项大工程,大秦帝国这么大,五年时间将各座州城打通已经是非常快。

    云逸制定的铁轨路修建计划:

    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将大秦帝国内每座州城用铁轨路连接起来;

    第二阶段(进行中):将大秦帝国内每座郡城用铁轨路连接起来;

    第三阶段(未进行):将大秦帝国内每座县城用铁轨路连接起来。

    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才刚刚进行,第三阶段遥遥无期,云逸只希望再有十几年时间将第二阶段任务完成就好,至于县级之间的联系,还是交给水泥公路吧。

    也因为铁轨路的,大秦帝国的迁都计划可以在仅仅几个月时间内就完成,这要是放在外界,会让无数人惊掉下巴。

    作为大秦帝国的根基之一——工业,其发展一直受到云逸重视。

    在大秦帝国未建立前,工业一直在瀛州和云华郡这两处区域发展,在云逸的指导下,工业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速的。

    在大秦帝国建立后,泽州成为新的工业发展区域,最主要的原因是泽州已经居北发展工业的基本条件,大秦帝国其他区域现有发展工业,预计还得等些年。

    五年时间里,泽州土地上又多出来两座大型钢铁厂,大秦帝国的钢铁产量暴增,即使整个神州大地其他国家的钢铁产量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大秦帝国一个国家。

    钢铁产量暴增,亦加快工业的发展,首先就是需要用到大量钢铁的铁路业和造船业,若不是新的钢铁厂出现,恐怕也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的铁轨路建设,造船厂的造船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纺织厂、玻璃厂、造纸厂、水泥厂等各种工厂在泽州境内遍地开花,云逸已经放弃由云氏独自掌控工业,将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厂交由徐、石、林、王、张、常、高、洪八大功勋世家。

    徐、石、林、王、张、常、高、洪八大功勋世家都是曾经云华系的一员,他们跟随云氏崛起,在云逸登顶云氏成为关内第一世家后,徐、石、林、王、张、常、高、洪八个家族也受到云逸的大量封赏,家族世袭爵位最低也是一等伯,之后人们便称呼徐、石、林、王、张、常、高、洪为八大功勋世家。

    徐、石、林、王、张、常、高、洪八家现在也当得起世家这个称呼,八大世家都已经拥有先天宗师坐镇,虽然已经成为世家,八大家族依旧紧紧抱住云氏大腿,一直跟随云氏的八个家族,他们太明白今天的一切都是云氏给予的,更明白云氏的实力。

    云逸人口八大功勋世家的忠诚,所以将工业领域中一些不算太重要的工业项目交给八大功勋世家,也算是八大功勋世家的实力。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仅仅几年时间人们就能吃饱穿暖,手中更有余钱购买其他东西,价格较为低廉的香皂、纺织品、镜子、纸张等等各种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受到普通老百姓们的欢迎。

    需求增加,八大世家自然加快各种产业的扩张速度,好满足大秦帝国的需求,同时也促进大秦帝国的工业发展。

    好在这几年以来,曾经少年们长大成人,成为新的劳动力,才满足工业发展速度。

    其实在云逸心中,蒸汽工业是较为低端的,云逸更想将工业进阶到电气时代,只是蒸汽工业都还没有被墨家弟子们吃透,电这种东西要是被云逸拿出来,恐怕墨家弟子们会变得难以接受,过分拔苗助长并不是好事,云逸只能继续看着蒸汽工业发展。

第359章 今日大秦帝国(三)一项伟大的计划() 
大秦帝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工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造船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大秦帝国共有三个造船厂,除了望海城造船厂和滨海城造船厂外,还有位于瀛州的瀛州造船厂,三大造船厂总计十五个船坞,每个月最少有两艘轮船下水加入到原云氏船政现大秦帝国船政的序列中。

    四千五百料的震字级轮船也不是如今造船厂能够建造出来的最大船只,现在造船厂中能够建造出来的最大船只是多达六千料的坎字级轮船,甚至在望海城造船厂某个船坞中,还有着更大的轮船正在建造中。

    按照云逸的命令,望海城造船厂一直在建造更大更坚固的轮船,为的是能够让轮船抵御更多的危险,也能航行更远的距离。

    经过大秦帝国船政的探索,船只距离神州大地越远,船只在大海上遭受到的危险就越多,越来越大的风浪,越来越恐怖的海中巨兽,还有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他们都是船队的巨大威胁,要不是轮船装备的各种武器,恐怕探索大海这个任务谁都不敢去执行。

    还好大海中孙然危险比较多,这些年来大秦帝国船政只损失三艘轮船,还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且轮船都是组队行动,一旦某艘轮船出事,就能得到同船队的其他轮船救援,死伤的船员也不算太多。

    每当一座有价值的岛屿被探索船队发现,大秦帝国船政都会发下巨额奖金,巨额奖金是船员们不在乎危险继续探索大海的真正原因,人活在世就是要拼出一个富贵来,再说探索大海的危险也不算太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