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湘儿,这家里两个孕妇某也不放心,要不你留下?”李荩忱话锋一转。

    幸灾乐祸的萧湘顿时苦下脸,一下子扑到李荩忱的怀里:“陛下,夫君······”

    “行行行,带你去。”李荩忱笑着说道,他本来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萧湘这么撒娇他自然吃不住。

    乐昌走过来,一边帮李荩忱扯了扯衣领,一边低声说道:“夫君放心的去好了,国事要紧。宁远那丫头夫君不能一直惯着她,还有湘儿也是。湘儿,不准添乱,看好那个丫头,知道么?”

    前半句是对李荩忱说的,后半句则是对萧湘说的。

    萧湘挤眉弄眼的点头:“皇后娘娘放心,妾身一定会看好陛下和宁远殿下的。”

    萧湘把“陛下”两个字咬得很重,让李荩忱伸手在她的腰上摸了一把:“朕还轮不到你来看着。”

    一边说着,李荩忱一边看向乐昌。这个曾经在石头山上初见的时候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感觉的才女,现在已经完全变成居家的小妻子了,若是换在从前,必然不会这样絮絮叨叨。

    当即李荩忱转而伸手摸了摸乐昌的小腹,乐昌微笑着说道:“陛下放心,时间还早着呢,陛下早日归来。”

    “这里还有一个不早的,”李荩忱叹息一声,“繁儿,对不住了。”

    尉迟炽繁轻轻靠在李荩忱的肩膀上,摇了摇头:“陛下不必这么说,能够得陛下平日照顾爱护已经是妾身的幸运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直接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记得多休息。”

    尉迟炽繁感动的应了一声,而李荩忱回身:“湘儿,收拾东西去,我们尽快出发!”

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浑来客() 
远去建康数千里,西北,天水。

    天水并不能算是大汉在西北的属地之中最中心位置的,按理说不应该作为州治所在,但是这里通过祁山道连接汉中,却是不折不扣的西北生命线。

    按照李荩忱之前和杨坚达成的约定,大汉向北不出阳平关和散关,而是通过武都郡、仇池郡斜斜向西北连接天水,这样蜀中和西北的物资和兵马粮草的转运都会变得困难,大汉很难在西北形成什么锋锐的攻势,至少不会从西北方向威胁到关中的安全。

    否则偌大的一个西北压在身后,杨坚恐怕真的要夙夜难寐了。

    李荩忱不出阳平关、不入萧关,而杨坚也不打西北的主意,这也算是李荩忱和杨坚达成的默契吧。

    只不过现在这默契似乎有些岌岌可危。

    天水城中这两天热闹了起来,从蜀中而来的粮草车队源源不断的汇聚,而城外的军营规模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从蜀中增援的军队正陆续安营扎寨。

    眼见得就要到十一月中旬了,西北已经颇为寒冷,甚至更北面的武威等地已经开始下雪。不过好在冬衣尚且算充足——说起来也有些无奈,有蜀中这个天下闻名的织造中心作为后盾,大汉军队还真不缺冬衣,缺少的是能够穿这么多冬衣的人。

    “让开!”几名骑兵策马在大街上飞驰而过。

    原本黄土夯实的大街上已经按照蜀中的样式进行了整修,中间路面铺设了青砖和青石。西北倒是不缺石头和烧制砖块的土,只不过之前几个世家各自为政,也谈不上什么修缮城池和整顿民生。

    长孙晟入主天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天水城打造的看起来像是一个合格的州治,至少现在天水城看起来还真有几分西北雄城、要塞重镇的感觉。

    在天水府衙前勒住战马,徐德言三步并作两步走入府衙之中。如果不是他身上的衣服还能表明出来一点儿身份,恐怕谁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大汉的巡抚。

    徐德言是从汉中快马加鞭赶过来的,一路上几乎是换马不换人,人也几乎累的半死,不过徐德言这个巡抚自己都咬着牙坚持着,几名随从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修远!”见到徐德言大步走进来,站在议事堂上正在和几个军司马、主簿商量什么的将领惊喜的迎上,正是大汉的征西将军——也被很多人私下里成为最名不副实的四征将军——曹忠。

    徐德言一路穿越祁山道而来,脸上还带着点点泥泞,就更不要说衣服上了,甚至腿都微微分开,在颤抖,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是长期策马狂奔的后果。

    而曹忠的样子实际上没有比他好到哪里去,原本两个人都在汉中,曹忠先一步赶到天水坐镇,而徐德言则负责统筹粮草,因此姗姗来迟。

    “现在天水城外面已经聚集了两万兵马,另外再加上安定、武威和金城等处,足有四五万人。”曹忠沉声说道,“粮草能不能跟上?这每天人吃马嚼的,不能出什么乱子。”

    “这你放心,蜀中今年的粮食丰收,剩余很多,现在正在陆续转运,这祁山道上的粮车络绎不绝。”徐德言对于自己办的事情还是非常负责的,不过旋即意识到什么,“长孙呢?”

    环顾一周,他并没有看到长孙晟的身影,顿时有些奇怪。

    “去武威了,侯秘去了安定。”曹忠有些无奈说道,“某来了之后这两个家伙把手上的事情一股脑的丢给某就跑了。”

    “他一个文官上什么前线。”徐德言不满的哼了一声,“武威那边出什么事情了?”

    “北边发现了突厥人的游骑。”曹忠一边说着,一边走到舆图旁,“修远你来看,我们现在已经沿着长城一线布防,但是长城已经年久失修,甚至很多城墙都已经被扒掉了,我们能够据守的也就是几个隘口,突厥人的游骑已经在安定、武威各郡的东北方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多,说明朝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突厥人这是想要捏软柿子啊。”徐德言冷笑一声。

    “草原上的狼只会对老弱的对手下嘴。”曹忠对此并不意外,“长城靠不住,剩下的就是大河还有高平川(今宁夏清水河)可以屏障北侧,不过······”

    “不过这样就等于把武威郡切割出去了。”徐德言淡淡说道。

    天水郡、安定郡和金城郡(今兰州)形成一个向西北延伸的三角,重要的是有六盘山和大河作为依托,就算是长城不可凭,照样能够据险而守。但是武威郡孤悬在外,武威郡继续向西北,已经是吐谷浑的活动范围,可从金城郡到武威郡依旧要经过漫长的河西走廊。

    现在大汉能够控制武威郡,也主要是因为本地世家的支持,以及吐谷浑的主要势力还限制在祁连山以南和以西,没有延伸到祁连山东北的河西走廊南段,但是一旦突厥人南下,那么河西走廊这再纤细不过的咽喉就很有可能被掐断。

    “武威不能丢。”曹忠果断的说道,“武威毗邻祁连山,是我们的战马来源所在,武威若是丢了,我们就只剩下六盘山马场,这显然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现在朝廷的需要。而且我们伸向河西的一只手也就被切断了。”

    “长孙看的很准啊。”徐德言叹了一口气,长孙晟这么着急去武威,显然也是看出来了这里的重要性。

    河西走廊,古往今来都是必争之地啊。

    “报!”一名斥候快步进来,“启禀将军、巡抚,我们遇到了一队吐谷浑人,他们自称是使者!”

    “哦?”曹忠和徐德言都怔了一下。

    吐谷浑,虽然是大多数汉人都不是很熟悉的一支势力,但是既然在西北就不能小觑他们。吐谷浑的发展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坎坷,吐谷浑起源自辽东鲜卑,是血统纯正的慕容氏,西迁到上陇一带,盘踞枹罕郡(今临夏),臣服于北朝。

    这吐谷浑是少有的以开国者的名字作为国号的汗国,并且因为称汗而被北周驱赶出了枹罕郡,只能继续一路向西沿着湟水向上游而去,现在基本活动在祁连山以南和以西的范围,大致是后世的青海西部和新疆东部。

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敌人() 
    历史上的吐谷浑在隋朝的时候达到全盛,曾经一度全占河右,将隋朝在西北的疆界牢牢锁死在大河以东,甚至比不上现在的大汉。不过好景不长,不过二三十年,唐太宗以李靖、侯君集出西北,吐谷浑国破内附。

    可以说现在的吐谷浑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甚至因为北周和突厥的打压,就连之前作为部落聚集地的沙州(今敦煌)都待不住了,只能越过祁连山迁到了伏俟城(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完全龟缩在了山南。

    但是祁连山南那是什么地方,大家可都心里清楚,苦寒之地不说,还得随时和吐蕃大大小小的部落争斗,抢夺为数不多的河谷。吐谷浑当然也想着有朝一日可以重返沙州,而挡在前面的第一重障碍自然就是突厥人。

    很快曹忠和徐德言就见到了吐谷浑的使者世伏。

    这是一个身穿着藏地衣衫的汉子,脸颊晒得通红,如果不是他的身份摆在这里,恐怕谁都不晓得这位就是吐谷浑未来汗王,现在的汗王夸吕的嫡长子。

    夸吕让自己的儿子前来作为使者,诚意已经十足。

    而他们的意思也非常简单,现在北周已经调集兵马准备扫荡突厥人,而突厥人一旦向西,必然就会压迫大汉和吐谷浑,所以这两家也得联起手来在河西有所作为了。

    实际上说得通俗易懂一些,吐谷浑想要重返沙州,所以他们希望能够联合大汉一起对付突厥,否则以现在吐谷浑的国力,别说返回沙州了,突厥人不趁机前来抢他们一番就是好的了。毕竟此时的吐谷浑可没有后世隋朝时期那样的力量,甚至比不上大汉在西北的军力,所以他们着急想要寻求大汉的帮助也在情理之中。

    突厥人肯定会想要找软柿子捏,所以两个软柿子也得凑在一起让突厥人一下子捏不了两个。

    不管怎么说,这个世伏还是颇有几分才能——历史上也正是他带着一直艰难求生的吐谷浑走向全盛——三言两语就把吐谷浑的意图阐明清楚,而且他也不多说其余的,只是看着徐德言和曹忠。

    似乎很有把握。

    而实际上徐德言和曹忠不可能不心动,现在他们正在担心武威的情况,只是凭借长城,武威很有可能守不住,到时候大汉想要再夺回武威并且站稳脚跟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一旦吐谷浑参战,那就可以给突厥在西侧造成足够的压力,迫使突厥不敢全军南下武威。

    至于吐谷浑想要的,是大汉根本控制不了的沙州,曹忠和徐德言也没有办法把目光放那么远,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别说沙州了,西北都不用想要了。

    一边先派人送世伏等下去休息,徐德言一边转而看向曹忠:“你怎么看?”

    “还有得选么?”

    “此事是否要禀报陛下?”徐德言担忧的问道。

    不管怎么说都是和外族合作,不算什么小事。

    “西北事态紧急,就算是陛下已经启程前往江陵,消息一来一回也得将近半个月,咱们不能等了。”曹忠沉声说道,“眼见得就要入冬,周人怕是要采取行动了。突厥一旦西来,我们再做任何准备都已经为时晚矣。”

    顿了一下,曹忠果断说道:“但有差错,某来承担。”

    “说什么呢,”徐德言笑了一声,“你不能当某不存在。就算是这西北的天塌下来,咱们也得一起扛着。还有长孙和侯家那两个小子也跑不了。”

    曹忠怔了一下,下意识看过来。

    两人同时大笑。

    ————————————

    李荩忱还是见到了杨素,不过是在他下令催促杨素的十天之后了,而且也不是在建康府,而是在江州。杨素从成都府一路顺流而下,总算是在江州和从建康府前往江陵的李荩忱船队相遇。

    “臣太尉参军杨素参见陛下。”杨素单膝跪地行礼,“一路山水跋涉崎岖,未能赶到建康参见陛下,臣自知有罪。”

    “行了,起来吧。”李荩忱伸手虚扶一把,“看在你上的奏章的确有几分模样,朕许你将功补过。”

    “多谢陛下。”杨素急忙说道,不管怎么说他这一路上终归是有些拖沓,这个还是要主动认错的。

    而李荩忱看着杨素,不由得一笑。这个家伙倒是很精明,杨素是太尉府参军,按照新的官制,实际上是和太尉互为掣肘的,绝对算得上大汉军中高层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而李荩忱在设置这个位置的时候也是比对的后世参谋长这个位置,只不过杨素资历尚浅,所以用“参军”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名号来代替,否则可能会引来非议。

    杨素也很聪明,大汉朝廷之上不过而立就能够位居高位的并不是没有,萧世廉和裴子烈就是两个典型,但是且不说这两个人和李荩忱的关系摆在那里,他们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上也真的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谁都说不得什么。

    可是杨素却不一样,弘农杨氏在北方到底都起了什么作用,实际上知道的人不多,而且也不算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大家对于杨素的理解依旧单纯只是停留在弘农杨氏家主、大汉在北方的一枚棋子上。现在这棋子骤然走到了参军的位置上,绝对可以称之为青云平步,因此杨素也得让做出来一些不太合适的事情,让李荩忱能够拿捏住他的一些把柄,这样李荩忱才能放心的用他。

    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点儿帝王心术和臣子之术罢了。

    因此杨素郑重的跪下,李荩忱也是做做样子扶了一下,意思也很明显,朕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而杨素直接转移话题:“陛下,臣在路上已经听说西北之事愈演愈烈,甚至有开战的可能?”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这里有八百里加急直通西北,当然要比杨素消息灵通很多:“这已经入了十一月,周人正在加紧调集兵马北上,意图已经很明显,突厥人这一次想要在周人那里捞到好处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而且以杨坚和宇文宪的心思,既然是要北上,就肯定要打出来个至少五六年的和平,所以很有可能会直接恢复曾经的魏人军镇制度,毕竟周人延承自北魏,对他们来说恢复军镇也是轻车熟路。”

第一千九十章 怀璧其罪() 
边镇制度起源很早,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曾经让名将蒙恬带领大军驻扎九原。而后来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防范柔然人和其余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同时也算是镇守北魏根基之地的边镇制度就变得愈发重要,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六镇”。

    而北魏并没有想到,就是这把守根基之地的六镇,最后发动了“六镇之变”,尔朱荣等人物轮转登场,掀起来一场号称“百万”的大叛乱,而北周文帝(作者按,追封)宇文泰以及八柱国等实际上都出身六镇。而六镇之乱也让北魏最终分崩离析,甚至同样出身六镇之一的怀朔镇的侯景还在江南掀起了侯景之乱,让原本磨着刀准备北上捡便宜的南梁猝不及防。

    可以说六镇之乱彻底打破了原本的南北朝对峙局面,让南北两朝都完成了新的分裂和洗牌,同时也让八柱国等影响了隋唐两个时代的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六镇之乱也让北周和北齐对边境军镇有了足够的警惕,同时北方草原上的柔然人也在经历和突厥人的厮杀,所以北部边境反而没有了威胁。

    因此这之后实际上北方六镇就已经名存实亡,六镇大军南下卷入中原纷争,也没有再北还,北方的军镇和土地大多数都已经荒芜,逐渐受到突厥人的侵蚀,现在北魏曾经的根基之地——平城以及平城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