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倾南北-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峡江唐氏来说,一家独大可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当他们的统帅是李荩忱这样的人物时候,更得小心谨慎。一家独大的话以后肯定少不了被李荩忱收拾,所以现在如果李荩忱主动引进几个其余势力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巴不得的。

    至少这样就是和别人分享成功,而不是狡兔死、走狗烹。毕竟对于能够一口吞下北周这么一大块肥肉,并且能够继续从李荩忱那里获得信任,峡江唐氏也没有多少信心。

    回头看了一眼刻意和前面的李荩忱两人保持距离的徐德言等,裴子烈轻轻的呼了一口气。自己的想法、思路终究和李荩忱有很大的区别,不过还好自己并不是文官,而是武将。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还是让李荩忱去头疼吧,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已经等待这一场战斗太久的将士们追随着李荩忱的旗帜北上,将他们当初在绵竹关、在剑阁取得的胜利继续延续下去!

    ————————……

    汉中城。

    “萧世廉来的倒是快。”看着斥候送过来的消息被转化为图形一一标注在舆图上,李询的眉头紧缩。

    身为韦孝宽身边最为信任的将领,他很清楚韦孝宽将自己留在汉中的目的,汉中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关中最重要的侧翼。一旦让李荩忱拿下了汉中,那么李荩忱兵临陈仓和阳平关,几乎可以说将兵锋顶在了关中和陇西的门户上,而这些地方是北周的开国之本,是多年经营出来的最富饶的地方,若是这些地方落入李荩忱手中,北周的国力将会受到直接的摧残。

    所以现在李询肩膀上的压力很大。

    他从关中回来,实际上身边只有十余名亲卫,而之前留在这里的韦孝宽部千余名老卒也派不上多大用处,最多让他们协助着守城罢了,之所以把他们留下来,也是因为韦孝宽并不指望着他们可以参与野战或者攻城。

第七百三十九章 离开的时候() 
    真正的可战之兵实际上还是威烈将军牛弘手中的兵马。

    这五六千兵马多年来驻守汉中,都是从汉中招募的本地人,所以对于汉中的了解更在韦孝宽部之上,而威烈将军牛弘又是出了名的年轻一辈之中的佼佼者,当然和李荩忱这样的妖孽没有办法相比,不过这些年治理地方、整编军队,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询还不算慌张,李荩忱动手在情理之中,或者说李荩忱这个时候方才动手已经让李询有所惊讶了,这个家伙还真的是能够沉得住气,一直到看着北周的政局斗争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方才开始动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荩忱不这样做,肯定就不是李荩忱了。

    凭借威烈将军牛弘麾下的这些兵马,李询虽然不能保证战胜李荩忱,但是确保汉中城以及汉中的几个要塞在自己的手中还是可以的。

    汉中位于巴蜀和关中之间,古往今来都是往来南北的要冲,而汉中之地需要把守的要害之地并不是在汉中城,汉中城地处沔水河谷,并不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而真正要害的还是汉中周围的这些群山,比如米仓山,又比如赫赫有名的定军山。而在汉中的北侧,还有陈仓道、褒斜道、子午谷以及阳平关。

    至于汉中城本身,除了城池高大一些之外,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在三百年前,为了能够守住汉中,姜维甚至还不得不在汉中河谷以及周围山中修筑汉城和乐城两座独立的城池,从而和汉中城互为犄角,以求能够稳住整个汉中,只是最后在晋国大军摧枯拉朽一般的进攻之中,这些城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令人扼腕叹息。

    围绕着汉中周围这些重要的道路和关隘,历史上有太多的故事。暗度陈仓、七出岐山、子午谷奇谋······可以说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汉中从来都不缺少故事,也从来都不缺少英雄展现自己的机会。

    所以李询的关注点也不在汉中城,他早早地将斥候派到了蜀道上,严密监视李荩忱兵马的一举一动,同时将一千多自己的兵马安排在了定军山,将牛弘的一部兵马安排在了阳平关,自己则带着兵马驻守在沔水岸边,想要凭借沔水阻挡李荩忱。

    同时三支兵马可以互相接应,从南到北扼守整个沔水和汉中之地。

    此时李询就站在巨大的舆图面前,若有所思。

    李荩忱的兵马来得太快了,前锋昨天就已经冲出了蜀道,几个在蜀道出口处驻扎的小营寨几乎没有起到一点儿阻挡作用。这也让李询更加不敢轻敌。

    “将军。”牛弘快步走进来,拱手行礼。

    李询回身还礼之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里仁你来看,李荩忱麾下萧世廉部现在已经突破蜀道,直逼沔水,同时还有一路偏师从阆中出发翻越米仓山,抵达定军山下。”

    牛弘怔了一下,脸色顿时微变。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李询如此着急的把他找过来,李荩忱说动手就动手,几乎没有一点儿征兆,如果不是牛弘之前就已经从杨素那里知道,恐怕现在心中也是惴惴不安。

    “定军山那边某会负责,这沔水恐怕就得多多仰仗威烈将军了。”李询郑重说道。

    牛弘点了点头,他想起了杨素在他离开的时候告诉他的话,不管怎么样,先稳住李询再说:“现在我军已经沿着沔水展开,并且向蜀道方向派遣斥候,敌人除非引万人来攻,否则不可能突破。”

    李询一点头,不管牛弘这话到底能不能信,他都只能选择相信了。实际上他交给牛弘的任务并不算沉重。

    这个时代的沔水并没有后世那么平顺,很多时候沔水的暴烈不亚于大河,水流湍急之处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老船夫带路才可以,否则少不了会人仰马翻。

    因此沔水上的几个渡口就显得很是重要,在水师并没有赶来支援的情况下,萧世廉想要轻易的渡过沔水岂是那么容易?因此牛弘只要能够盯住萧世廉就可以。

    至于真正关系到汉中腹地的定军山要塞,显然是李询亲自把守,哪怕迎面而来的只是一支偏师,一旦让这支偏师突破定军山防线,那么李询可能会比当日曹孟德败退的更加窝囊。

    汉中一丢,关中门户大开,这个罪责李询担待不起。

    因此现在非得要李询选择的话,他肯定还是要选择定军山。萧世廉这个对手本来就不好对付,更何况萧世廉的背后很可能有李荩忱的指挥。

    至于李荩忱最擅长什么······李询作为之前阆中之战的参与者,可是心知肚明,坚决不能让这个家伙找到钻空子的机会。

    这一支从米仓山而来的偏师看上去并不重要,人数应该也不多,可是谁能保证这一支军队不是最为精锐的士卒组成的,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是萧世廉的杀手锏?

    李询紧紧盯着舆图,忍不住喃喃说道:“萧世廉,不知道你最后会选择哪里作为突破点?”

    而牛弘看着李询的背影,默然无声。

    或许李询并不知道,这一次萧世廉并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走大道直接杀奔沔水和汉中城来的才是萧世廉的主力,而之所以安排一支偏师,单纯只是想要吸引李询的注意力。因为在汉中城中有杨素和牛弘存在,所以萧世廉根本不需要什么声东击西,只需要这样平推过来就好。

    不过似乎好像这一支偏师还真的起到了作用······想到了李荩忱之前一向的用兵风格,牛弘不由得叹息一声。

    正兵突进,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只是正常的作战安排,但是对于李荩忱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突破自己一贯风格的奇兵突出?

    所谓“奇兵”,就是打破常规,当自己的作战思路已经在别人那里变成常规的时候,打破这个常规自然就可以称之为“奇兵”。

    想到这里,牛弘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李荩忱到底是怎样可怕的对手?

    李询沉声说道:“某即日前往定军山,这里就拜托了。”

    牛弘一边点头,一边却在心里叹息一声。

    当你离开的时候,汉中一战,胜负已定。

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 
    箭矢呼啸着冲上墙头,贯穿一名北周士卒的胸膛。

    “杀!”唐中怒吼一声,将那名士卒踹下墙,紧接着自己也从墙上跳下去,刀光闪动,劈开眼前的几名北周士卒。而更多的将士紧跟在他的身后翻过寨墙。

    与此同时,一辆冲车在士卒们整齐的口号声中推动着向前,重重的撞击寨门,寨门在这巨大的冲击力之下脆弱得犹如一张薄纸,摇摇晃晃。寨墙上本来还有北周弓弩手勉强向下射箭,不过很快更多的箭矢就扑面而来,将他们彻底淹没。

    “砰!”一声巨响,寨门被硬生生的撞开,一队队巴蜀将士怒吼着从冲车的两侧向着寨门内涌去。

    “挡住,塞门刀车推上去!”北周幢将和仗主们挥动着手臂,两辆塞门刀车意图挡住这滚滚人潮的道路,不过很快人潮翻滚着硬生生的将塞门刀车顶开。车上的刀刃刺入衣甲血肉,发出沉闷的响声,只不过前面的将士身死,后面的毫不犹豫顶上来,一层层人潮翻涌,任何意图在前面阻拦的人都将被这潮流吞没!

    冲入营寨的巴蜀将士快速的追随着一直在最前方的赤色旗帜沿着营寨之中的道路向四下里散开,并且和从营寨寨墙上翻过来的唐中等兵马汇合,几支兵马在营寨之中左冲右突,而北周将士显然已经放弃了抵抗的斗志,节节败退。

    “不要恋战,突破!”唐中飞身撞入两名北周士卒中间,手起刀落,将一名士卒逼退,同时肩膀硬生生的向旁边一撞,把另外一名士卒撞得脚步趔趄,而还不等那北周士卒回过神来,一把利刃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

    巴蜀将士们越过地上七横八竖的尸体,继续向前。

    “守住草料场!”一名北周偏将声嘶力竭的大吼,而似乎是回答他的命令,几支长枪几乎是迎面刺了过来。

    “当当当”一阵金铁交鸣,那北周偏将眼见得自己要落入包围之中,急忙后退,几名士卒这个时候抓紧顶了上来,而北周刀盾手已经在偏将的身后陆续排列。

    唐中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再一次越众而出,而他的亲卫手中高举着将旗,紧紧跟着他。

    “放箭!”周人的阵列之中传来号令声,箭矢呼啸而来,显然在外围寨墙被突破的时候,乱战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弓弩手就撤退到了草料场边缘,就是等待着敌人冲上来。

    这个草料场是沔水南岸唯一的粮草囤积之地,平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给沔水南岸几处小城池和营寨供给粮草。因为之前韦孝宽和尉迟迥进攻巴蜀的时候,出动了大量的兵马,再加上蜀道艰难、转运吃力,所以有大量的粮草囤积在了这个小营寨之中。

    之后韦孝宽提兵北上,大量的兵马和民夫被征调,所以这些粮草都来不及转运,只能暂时囤积在这里。虽然相比于已经被韦孝宽带走的,剩下的实际上也不算太多,不过至少对于刚刚轻兵冲出蜀道的萧世廉来说,是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解燃眉之急的。

    否则萧世廉这一支大军可能就要面对短时间内粮草不足的问题。这也不能怪萧世廉准备不充分,本来萧世廉为了不引起汉中这边的警觉,从下令到出兵就只有一天的时间,粮草也不过刚刚准备妥当罢了,虽然名义上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这粮草几乎可以说是和大军同时出发的。

    蜀道艰难,为了能够加快行军速度,前锋和中军几乎可以说是马不停蹄、轻兵疾进,而粮草辎重等只能在后面的悬崖峭壁之间一点一点的向前挪了,萧世廉当然不能傻乎乎的等着粮草跟上来,这么多时间可就足够李询跑过来将蜀道堵上的了。

    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眼前的这个草料场,这个营寨是他势在必得的。本来就地取粮和抢夺粮草就是兵家很正常甚至有的时候主要赖以获得粮草的手段,因此萧世廉将之后几天的希望寄托在这个草料场上也说得过去。

    就算是换做李荩忱在这里,怕也想不出来更有效的办法。

    巴蜀的确是天下少有的易守难攻之处,但是想要从巴蜀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承担相当的风险。李荩忱让萧世廉而不是更为稳重的裴子烈担任北侧的主将,恐怕多少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他需要的是一把利刃,可以突破前方的一切阻拦,笔直的向北!

    因为这个草料场的重要性,所以把守在这里的是韦孝宽的嫡系部队,也是李询在汉中少数可以直接指挥的兵马。李询将这为数不多的兵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定军山,一部分就在这个草料场,可见这个小营寨有多么重要。

    箭矢呼啸而来,猝不及防的巴蜀将士纷纷中箭倒下,旗帜倒卷,一时间阵型有些紊乱。刚刚冲进寨门的时候,部队的编制实际上就已经乱了,各级将领都是抓起来手上能有的单位督促着向前进攻。

    这也怪不得他们,营寨被攻破实际上就相当于城门被攻破,就算是敌人还有抵抗的斗志,也不过只是困兽犹斗罢了,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风卷残云和打扫战场,谁还顾得上整队?

    因此当这箭矢劈头盖脸的砸下来的时候,一时间队伍之中都有些慌乱,不少老卒也都乱了阵脚,毕竟这样的情况他们之前可没有怎么遇到过。

    “稳住!”唐中只觉得火都要窜到自己眼睛上来了,他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军队就这样败退下来。

    士气一向是最重要的,一旦进攻失败,士气就会受挫,再加上将士们是从蜀道艰难跋涉过来的,本来就已经疲惫不堪,一路上几乎没有有多少休息的机会,就直接开始了进攻,可以说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只等着拿下这个营寨之后休息吃饭。

    可是如果现在败退,那么这最后一点儿锐气也就挫掉了,之后要是再想鼓起力气向前进攻,恐怕就得等到几个时辰、甚至半天一天之后了。

    看着慌乱着后退的兵马以及步步紧逼上来的北周刀盾手,唐中一时间也有些慌乱。

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 
    就在这时,一面旗帜突兀的出现在队伍的后方,江风呼啸,旗面舒展,一个偌大的“萧”字出现在眼帘之中。唐中在这一刹那间,除了松了一口气之外,只觉得很是羞愧。

    自己终究没有能在萧世廉赶到之前将这个营寨拿下来。

    “将士们,我们还没有输!”洪亮的声音拔地而起,一下子将军中的嘈杂和慌乱镇压下去。

    一张张脸抬起来,一双双眼睛看过来。

    人潮向两侧分开,萧世廉飞身下马,提着自己的佩刀大步走到队伍的最前列,一把抢过来一名士卒手中的旗帜,那旗帜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战斗,旗面上满是箭矢穿过留下的孔洞和烟熏火燎的痕迹,甚至都快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

    但是越是这样一面旗帜,越是奋力的在风中招展着,似乎向每一个看着它的人述说它曾经参加过的一场又一场战斗,向对面的敌人宣告,任何的抵抗最终都将被击败!

    周围一切的声音都已经平息下去,甚至就连风都在这个时候下意识的保持了缄默。

    “追随某,突破!”

    萧世廉猛地一挥旗帜,越众而出。他孤单的身影出现在有些凌乱的散兵线之外。

    “突破!”唐中第一个发足狂奔,手中的刀直指向前方。

    “突破!”无数的巴蜀将士这一次没有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