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款尚未成熟的战车,可即便如此,部队上下依然对这种新式战车趋之若鹜,无他,威力实在太过巨大罢了。在东特演部队编组中,刘卿所在的装甲旅除了用1式战车改装而成的喷火战车和国防军目前主力战车2式战车外,还额外编入了16辆3式战车,方才他下令迎敌的,就是这16辆新式战车。因为最适应这种战车的战术并不是追击,而是伏击,在出动喷火战车之后,他就在考虑后续的战术演化。当然,刘卿也是以谨慎著称的人物,除去这16辆战车外,他还额外埋伏了32辆2式战车当做奇兵。一旦3式战车挡不住日军战车洪流,这批部队就是中流砥柱。。。
当黑黝黝的华军战车出现在快速推进的日军战车旅团面前时,战车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小畑敏四郎立即便观察到了,他惊讶地张着嘴,大吼道:“这绝对是支那新式战车”
与寻常出身贫苦的陆军马鹿不同,小畑敏四郎是正儿八经的名门之后,小畑美稲男爵的三子,1914年以陆大23期军刀组的优异成绩毕业,不但家学渊源,更是见多识广。还没等毕业。他就迷上了战车这个新玩意,一方面倾心研究欧美各国对战车的战术运用,另一方面不断利用家族的影响力鼓吹大力发展战车,最后在山梨军缩中如愿以偿地成为战车部队指挥官。不到10年就晋升到了中佐。据说大佐的任命很快也要下来的。虽然有家世显赫的背景。但小畑敏毕竟是有真才实学地,只粗略瞄了几眼,就看到了战车第一联队可能面临的危机无论是块头还是炮管。华军新式战车的冲击力似乎都不是豆战车所能承受的,他在脑海里粗略估计了一下,觉得眼前出现的华军战车与他所见过的所有战车都不尽相同,绝对是最新设计的产物,不过,也不是没有弱点,比如数量不足,区区16辆,差不多只有本方的六分之一,速度偏慢,不能与灵活的豆战车相提并论。
“打不打呢?”还没等小畑敏四郎做出清晰的判断,冲在前面的豆战车已不约而同地扑了过去,刚才喷火战车撤退得快,没捞到战果的豆战车们当然就憋足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有了新对手,怎么可能放弃?当然,豆战车们的眼力价还是不错的,知道正面硬撼华军战车绝不是理想选择,分割包围、两翼包抄才是正确的办法,再加上华军战车数量不多,他们就自发形成了左右两翼的攻击箭头,企图一口把16辆3式战车吞下。更何况,豆战车们是没有内部通讯联络系统的,一切只有依赖旗语和信号枪才能沟通,方才联队长并没有停止前进之类的命令发来,自然要奋勇突击了。小畑敏四郎眼看部队已经展开,再加上想摸摸华军新式战车的底细,也就没有阻止部队的后续动作。
眼看小鬼子气势汹汹地扑面而来,刘卿却松了口气,真要是日军战车转身就逃,他还找不到办法去留住对方,毕竟3式战车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而2式战车的埋伏地点还有点距离。小鬼子只要肯冲过来就好办,端的是正中下怀。只见成楔形攻击阵型排列的3式战车立即停顿下来,开始寻找各自的目标,第一辆战车的炮塔已开始旋转起来,对准了2点钟方向,1000多米远的日军豆战车就开始瞄准,“轰”地一声,一发57mm的穿甲弹破膛而出,呼啸着朝目标扑去
这么远就开炮了?小畑敏四郎心里一阵抽搐,觉得华军战车的威力实在是太过于超出想象,转念一想,又不由得狂喜起来,认为自己碰到的可能是华军的“初哥”,理由很明显,这么远能打中才有鬼,即便碰到,这个距离应该也没有多少威力了,果不其然,炮弹在豆战车身后10余米的地方爆炸,还差得老远,随着这发炮弹的炸响,华军3式战车群的炮弹纷纷炸响,但几乎都偏离了目标,除了制造大批的尘土与硝烟,毫无建树。豆战车们精神抖擞,丝毫不改方向,加快了推进速度,倒是没有一个停下来准备射击的。
仅仅过了10余秒钟,调整了参数的第一辆3式战车打出了第二发炮弹,有了刚才的参照,小畑敏四郎心里十分坦然,不觉得对方构成了什么威胁,还没等梦做醒,让他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那枚炮弹不但击中了目标,而且轻而易举地撕开了豆战车孱弱的装甲,随即,其余几辆3式战车也射出了第二发炮弹,小畑敏四郎痛苦地发现,只要被华军的战车命中,豆战车无一例外都是被报销的结局,战车上腾起一团又一团的硝烟,硝烟散去之后,明眼人都能轻易找到被击穿的豆战车。16辆3式战车在第二轮射击**击毁了5辆都战车,战场上出现了好些个浑身带火、没命奔跑的日军战车兵。
在取得命中记录后,3式战车们也没有死等着在原地继续射击,同样加足了马力向左右两翼的日军战车群冲锋,数量虽然部队,但架势却拉得很足,受到攻击的豆战车们陷入了慌乱的境地,有些是咬紧牙关继续前冲,有些则是忙不迭地倒档撤退,还有的则是就地停留下来,准备进行射击,一时间秩序大乱
“当”的一声,一枚豆战车发射的37mm弹击中了近900米开外的3式战车,小畑敏四郎原本忍不住想叫好,没想到这枚他以为势在必爆的炮弹居然被对方弹开,除了前装甲上一个醒目的白点,其余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在迟疑了几秒之后,刚才被击中的3式战车又吼叫着前冲了。小畑敏四郎的心一下子就坠入了冰窖,到了这个时候,连傻子都能看出来豆战车不是华军新式战车的对手了,理智告诉他应该尽快撤退,但感情上又不能接受这种掉头逃跑的策略,他的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他犹豫未决的当口,华军与日军战车的对射仍然在进行,交火的距离已经拉近到了800米左右的距离,豆战车依然奈何3式战车分毫,除了一辆被日军打坏履带,一辆因为机械故障而不得不退出战场外,其余战车都扛过了日军战车的射击,豆战车们的下场可就差得太远了只要被击中,不管是哪个地方,一定是被报销的结果。
三轮过后,双方战损比的交换结果是14:2,刘卿心里乐开了3式战车的优势果真是压倒性的,不要说豆战车们压根不是3式战车的对手,在800米距离之上,日本中装备的其他万国牌战车也不能撼动3式战车半分,而3式战车却能轻而易举的在这个距离上将对方击穿。绝对的质量优势使得对手的数量优势难以发挥,一开始日军凭借数量众多的优势对华军进行分割包围的思路在他看来无疑是正确的,只是没想到3式战车强悍如斯,鬼子战车群显然是一脚踢到了钉板上,因为不管怎么包抄,至少也要推进到华军战车600米以内才有良好效果,从800到600米这个时间里,足够华军战车打两轮了,而方才正面冲击的日军战车已被摧毁了大半,照这样下去,不等鬼子包抄到位就可能被华军全歼正面之敌,更何况,刘卿手里还捏着32辆的后续部队,根本不怵小鬼子的全军压上。
“撤退、撤退”小畑敏四郎终于清醒过来了,焦急地发出呐喊,催促撤退的信号跟不要命似地发了出来,日军战车群早就陷入了彷徨无计的困境,接到撤退的指令如遇大赦,一个个快速溜号。到这个时候,3式战车“腿脚不便”的缺点就彻底暴露了,除了当头几辆还抓住机会击毁了2辆撤退的慢的豆战车,其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敌人撤退。
日本人寄予厚望的战车遭到了深深的挫败
。。。
【第084章】 力不从心()
日本军部本来野心很大,对于机甲力量有着异乎寻常的偏好,打算在“国造”中型战车量产后将部队扩大到6个战车旅团,没想到朝鲜战事突然爆发,经费吃紧使得后续开发计划被河合操一股脑儿地暂停了,因此战前部署的两个战车旅团就成了香饽饽。尾野实信虽然不懂战车,但在这几年军部的“熏陶”与“吹嘘”下,使他不知不觉中对战车旅团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直当做王牌而不肯使出来,但下午的战车对决让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被军部视若珍宝、号称“世界一流”的战车旅团在华军新式战车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乃至于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又以更快的速度泄了下去。
现在,华军的喷火战车已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上一线摧毁防御工事了,被孤立分割在一个个永备工事里的日军步兵毫无应对办法,只能做绝望而徒劳无益的抵抗,虽然因地形地貌的复杂和日军抵抗激烈的缘故,华军推进速度不快,但即便最乐观的估计,不出5天,华军就能拿下第四道防线。眼看着一个个永备工事变成废墟,让尾野实信如何能不心急如焚,催命电报一份接着一份向朝鲜派遣军发去,催促他们加快进度,火速夹击当面华军。。。
这个当口的朝鲜派遣军日子同样也很不好过。表面上看,在大批师团登陆后,日军的兵力终于开始雄厚起来,不但摆脱了当初朝鲜军缩于一隅、不敢动弹的局面。而且还敢于伸展力量,投入兵力与华军争夺各战略要地,但关键的补给却成了一个派遣军的心病。“皇军”不重视后勤的“传统”由来已久,日俄、日清战争都一直强调就粮于敌,这次自然也绝不例外,更何况朝鲜就是日本殖民地,军部的参谋们制定计划时“理所当然”地考虑了“主场优势”,只是战事突然爆发,比不得前面两次战争的准备井井有条,仓促间也只能把库存搜刮干净。其他干脆只能等以后再说。反正在大本营参谋的心目中,这不是主要问题再不济不还是有海军么,日本到朝鲜才多远的距离?
可偏偏他们认为十拿九稳的海路运输捅了大篓子,在运送派遣军增援部队时。华军潜艇部队和飞机已击沉了大量的商船与运输舰。伴随而来的补给品和军械损失大半。稍微消停了几天后,日军发现已没有办法再维持一条可靠稳妥的运输线了白天,有成群结队的飞机在头顶盘旋、扫射、轰炸。夜晚,有神出鬼没的潜艇在水下窥伺,或单独设伏,或群狼攻击,稍不留神就会猛扑过来,无论是白天运输还是晚上运输,必定会遭遇华军的攻击,朝鲜和日本海海域成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戮场。哪怕安安稳稳进了釜山港,在装卸过程中也可能会有数量可观的华军飞机前来轰炸,总之非得要在日本运输舰队上扯下肉来不可。短短一周,被击沉的运输舰、商船吨位累计已超过了30万吨,大量人员、物资、军械沉没在了波涛滚滚的朝鲜海、日本海海域。日本航运事业发达当然不假,但再发达的航运也经不起如此密集的损伤,更让人气得发疯的是,从本土好不容易才筹集起来的物资,还没发到朝鲜派遣军手上就已折损了快一半。
护航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思路,但这恰恰是日军所难以办到的事情。联合舰队缺乏可靠的反潜力量,反潜基本靠蒙,这么多天下来,愣是没有击沉一条华军潜艇。联合舰队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华军飞机,应对华军飞机前来轰炸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祈祷,希望天照大神能够庇佑自己的子孙。日本固然获得了包括日本海、朝鲜海、中国东南沿海等大片海域在内的制海权,除了中国航母编队,已没有别的海上力量出来晃荡,联合舰队不是没有派遣主力舰气势汹汹地上门挑战,但中国方面压根就不为所动,龟缩在军港内不出,只依托岸防工事与日军周旋,不愿意和你打堂堂正正的主力舰对战或舰队决战,中国只是瞄准了日本软肋进行不对称的作战,使得号称世界第三海军的日本在各**事家面前丢尽了面子。
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中日双方围绕关东州和朝鲜开展的战事终于完成了中国大举进攻、日本节节败退的前奏,开始稳定下来,进入到相持阶段了:在关东州前线,在拿下第4道防线后,崎岖地势限制了喷火战车的应用,华军并不愿意用鲜血和尸体去硬啃日军的坚固防线,推进速度开始迟滞下来;在朝鲜前线,朝鲜派遣军逐步伸展开来,大体围绕着37线以南建立了一道防御线,近9万日军官兵与当面15万入朝志愿军形成了对峙,志愿军没想着要继续进攻,日军在后勤问题解决以前,也没有能力发起反攻。
这样的局势在各国观察家眼里,认为是日本扭转了开局不利的颓势,中国反而失去了高歌猛进的锐气。但在日本国内,虽然媒体报章一个劲的渲染吹嘘,但在真正熟知内情的人中,丝毫没有乐观情绪,甚至于已无言以对了,军部原本设想的朝鲜派遣军一到,立即扭转朝鲜战局,会同关东军夹击华军的局面根本就没有出现,与之相反,战斗进入了日本最害怕的持久战、消耗战模式每天都有数以千万计的物资与财富消耗,本来因为一战战争景气消失而处于经济萧条的日本仍然止不住地在出血。日本不但在军事上看不见成功的可能,在经济和财政上,也已到了咬牙支撑、难以为继的地步了。
首相官邸内,原敬首相目无表情地听取着有关情况的汇报,报告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是物资起运了多少,抵达了多少,船舶和人员损失了多少,关东前线战报、朝鲜前线战报,国内后备力量征召等等。虽然经过军部上下竭力的粉饰,原敬仍然知道局面的困窘。坐在他身边的高桥藏相也是愁眉苦脸,为了筹集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大藏省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停掉海军除航母外的后续造舰费和陆军机甲力量建造费不说,还额外开征了两次临时税,惹得财阀们意见纷纷。即便这样,也堪堪够用于战事日常消耗,根本拿不出钱来稳定局势。这个月底,日本政府在伦敦市场上有两笔债券要到期偿付,但新的债券一直发不出去,日元的币值已经一落再落,倘若债券违约的事实发生,只怕日本政府信用当即就能够破产。
高桥藏相原本是希望军部能打几个漂亮的胜仗,只要改变了民众预期和国际舆论的观点,则局面还不至于恶化到全面崩溃的地步,但现在来看,显然是失望压倒一切。目前,大藏省正常的工作几乎已经停滞了,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为战事提供资源上了征召后备军人需要军资、器械需要大藏省协调供应,运输给养、后勤的船舶需要大藏省调度,每天的任务就是搜罗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填塞到中日战事的无底洞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华军对日军补给线凶猛的扼杀之下,朝鲜前线依然只能够得到60%左右的配给需求,国内后备师团也只勉强征召了3个师团,人员和军官容易解决,但军械和物资实在难倒了这个经济强人,更不必说,在这样困难的局面下,军部还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再征召10个后备师团,预备发动对华登陆作战等不切实际的需求。现在的局面已分外明朗了,朝鲜战局面临的困难一个是没法把部队运上去,另一个是即便运上去之后也难以保证物资供应,他都不敢去设想再发动第二次登陆作战的前景。关东州方面就更绝了,干脆从开战至今到现在还没有接受过像样的补给,全靠了平时库存硬顶着,身处这样的绝地,他觉得自己已是力不从心了。
“首相大人,现在不能再继续扩大战事了,帝国也没有这么多的力量来用于挥霍。”高桥是清紧握双拳,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起,“当务之急是伦敦市场的债券事件,务必赶紧平息,决不允许出现违约事件。”
原敬转过脸来问道:“您的意思是,帝国支持不住了?”
“是的。”高桥是清见原敬还在犹豫,一咬牙就说道,“原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