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势- 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千差万别,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即使高尔察克担任了最高执政,他原来在俄军中的地位并不高,也不能够统御所有军队。

    而布尔什维克一贯强调党的领导与政治路线,即便高层党的干部不懂军事,也依然能够掌握全部军事。这就保证了最大的凝聚力,因为作战经验可以在战斗中学习,团结和凝聚力却不容易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承认契卡的厉害。

    作为布尔什维克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契卡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根据Ф。Э。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1917年4月4日通过了关于建立肃反委员会的决议;4月20日,设立以捷尔任斯基为主席的契卡并在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作为布尔什维克在生产、军队和地方上成立专门的肃反机构。它拥有很大权力,可以逮捕一切敌对分子,冤假错案自然免不了,但真正的敌人也会在这样“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的氛围中折翼。

    虽然有工业生产、兵力动员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但苏维埃方面也面临着一个致命却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生活资料,特别是粮食的短缺。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上述核心区以外的广大农业区缺乏有效的控制,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匮乏成为整个内战过程中制约苏维埃政府的最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造成这种窘境固然有主要粮食产区大都属于敌占区或交战区或真空区的原因,但即使是在红军确实控制的地区,粮食的征集也是困难重重。**纲领对自耕农占大多数的俄罗斯农民阶级缺乏吸引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有多高的革命热情像产业工人义务劳动、踊跃参军那样自动拿出粮食去支援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将全部力量都用于支援战争的政府也无力如农民所愿的提供大量他们需要的工业制成品来换取粮食。对于迫切需要粮食的政府而言,剩下的也就只有通过武力强行征集一条路了,于是“余粮征集制”便出台了,这是布尔什维克饮鸩止渴的战略,同样也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自身力量。

    这却是可以利用的大好机会,在听取葛洪义有关俄国内部动向的情报分析后,秦时竹做出了决定。修改“逐鹿”行动第四阶段战略计划,从布尔什维克最难以解决的粮食问题入手,摧毁俄国的农业经济基础。国防军到俄国来,可不是为了和红军交战的,那样是本未到置,也不见得能够完成消灭红军的任务,但削弱俄国战争潜力,破坏俄国经济基础的目标却必须要完成——在民族利己时代,这样才能自保!!!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

【第045章】 北方战争(20)() 
俄国人陷入了混乱

    海参崴的防御体系虽然严密。免费但对于毒气的防御,根本就等于零。不要说压根就没有什么防毒面具的储备,便连各种防御知识也是贫乏的可怜。

    在欧洲战场上,德国虽然数次使用化学武器,因为俄国地理条件特殊,从未在东线使用过,所以俄国人根本就没有相关意识,远东方面更加远离东线战场,虽然处于战争阶段,但同样没有准备。海参崴正处夏季,温度本来就略高,再加上海参崴一年到头的海风,使得各种气体极其容易扩散。凡是呼吸到相关气体的俄军士兵都感到喉咙发干,随后又是胸闷、头晕,暴lou在大街上的俄军已经三三两两不由自主地开始呕吐起来,随后几个小时,各种各样的症状开始出现,陆陆续续有士兵死去,临死前还带着窒息发作的模样,面目狰狞,惨不忍睹。

    切尔连科已经猜到了事情的原因。他不由得咒骂起来:“这些肮脏的中国人”

    但是,咒骂解决不了问题,军医告诉他,中毒的士兵很多都有毙命的危险,就是勉强能保住性命,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特工邪妃。说起来可怜,偌大的海参崴虽然配备了军医,但全市居然只有区区几具防毒面具而已。免费小说

    “怎么办?现在怎么办。”切尔连科暴跳如雷,在国防军高强度的轰炸之下,根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全市至少有1。5万人中毒,失去战斗力的在1万人以上,中毒程度厉害、有生命危险的有3000余人,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要害部门由于大都处于室内,一看情况不对,已经抢先关闭门窗,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人着了道,只是症状相对较轻。

    “将军,以现在的情况,我们根本没法防御”军医分析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敌人大规模使用了芥子气,这种气体接触呼吸道可以造成窒息等症状,接触皮肤之后就容易引起皮肤溃烂,更恐怖的是。哪怕穿了衣服,也无法抵御气体渗透”

    “你的意思是,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是!当然,过段时间气体自动散去就没关系了,可是,我认为,中国人会持续不断地保持压力,不断投掷毒气弹给我们”

    “这些卑鄙的黄皮猴子。”其实,不用军医提醒,切尔连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假设躲在室内可以防御毒气的侵袭,那么一定会造成防线上薄弱匮乏,这个仗怎么打?

    “现在怎么办?”一堆人等待着切尔连科拿主意,身边的副手、参谋等原本无不信誓旦旦,嚷誓与海参崴共存亡,但现在看来,中国人压根就没打算正面强攻,而是要用这种恶毒的手段折磨守军,这让他们无不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免费小说

    毫无办法!这是他们的唯一念头,虽然目前军队还没有崩溃,但显而易见。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另外,根据今天情报显示,原本围城的华军纷纷撤离,只隐隐约约看得到部队的影子,看来是并不将海参崴放在眼里,投降也好,逃跑也好,都无所谓。

    但是,切尔连科却没有这么天真,他得为整个城市负责,他踌躇着,在考虑对策。毒气弹是防御不了的,也不必去费心——这超过了海参崴的能力。但是,海参崴万万不能落到中国人的手中。

    西伯利亚铁路虽然已经被断绝了,但海参崴还在,远东就有希望,高尔察克不能在军力和物资上对海参崴予以接近,但对海参崴的勉励却一刻不少。所以,切尔连科觉得,如果不与在鄂木斯克的临时政府专门进行沟通就下决定,恐怕对俄国并不是一件好事。

    “先发电给最高执政,请他定夺。(免费小说)”反正一时三刻也不会有华军冲进来,切尔连科拿定主意,“全城官兵,做好毒气弹防御准备,多准备口罩、湿毛巾等物”

    “将军,要不要和中国方面再谈一次?”

    “谈什么,投降么?”

    “这个”说话的是海参崴市长,虽然中国方面一再要求平民撤退。时间过后所有滞留在城里的居民都将被视为敌人,原来可以不把这件事情当回事,但现在就不可能不当回事了,最起码,得让人撤退了呀——市长大人和市政府一批高官的家眷还在呢,“既然毒气杀伤力巨大,为了避免伤及无辜,我认为还是尽快安排平民疏散。”

    “不行”切尔连科急了,这要是口子一开,军队立即就会崩溃,谁不想走啊?可都要走了,谁来守卫?

    “将军,最起码,老人、孩子、妇女要走吧。”市长也不愿和切尔连科起争执,他当时留下来,就算是对军方的支持,眼看军方束手无策,他自然不能把所有的家当都压在这里。

    “我不能同意。”

    “你这个懦夫家长里短种田忙!对付敌人没有办法,却要拼命拖着平民给你殉葬。”市长怒了,“市政厅全体官员,包括我在内,一个也不会走,但是。免费小说他们的家眷,包括军官的家眷,一律撤退,我不能让平民死在中国人的屠杀这里。如果你不同意,我马上发电报向鄂木斯克汇报,向最高执政官报告,还有,我要向你的军官团体通报,让他们看看你的态度”

    这句话却击中了切尔连科的软肋,刚才市长在说撤退平民的时候,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手下那一批高级军官渴望而又理解的眼神。如果自己不同意,恐怕部下都要和自己离心离德,他可以不怕中国人的毒气弹,可不代表别人不怕

    罢了他叹息一声,妥协道:“现在外面气味还未散尽,要撤退也不能等这个时候,还是先电报给鄂木斯克,请求命令。”

    “另外,要发电报给中国方面,通报他们即将撤退部分平民,请他们在3天内不要再行轰炸。”市长倒是平心静气,“我要对他们负责。“

    “行吧。”切尔连科有气无力地挥挥手,算是应允了——这算是什么事啊!

    其实,蓝天蔚也在焦急地等待海参崴方面的消息,第一批特种化学弹下去以后,虽然空军说都按照预定要求投放了,但效果如何,毕竟没有实践过,还得有个证明的过程,最起码,俄国人也得有反应。从投弹完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敌人依然毫无动静——他可不敢奢望特种化学弹能把里面的人全部干掉,但这么没有反应也不是个办法啊,要不,明天再来一次?可特种化学弹库存不多,倘若再不奏效,如何?

    忽然间,机要员递上文件,“这是刚刚截获的电报,注明是从海参崴发出的,有一封还是明码电报。”

    接过来一看,顿时喜上眉梢,好!俄国人明显遭到了惨重打击,电报里注明的:“迄今为止,已经死亡1109人,重伤1877人。其余身体不适者在1万余人”

    “立即回电,说明我方同意撤退,但因为已经超过最后截止时期,应该先由俄国派人接洽,商量撤退办法,避免军人混杂”

    回电之后,蓝天蔚还格外叮嘱一下:“密切监听鄂木斯克方面的回电,一有消息立刻报告。”

    “是!”

    北京城的秦时竹、何峰等人自然也接到了前线的情报。

    秦时竹笑着道:“这特种化学弹端的是威力惊人,海参崴看来是顶不住了,我看,还要再烧一把火,让俄国方面彻底死心。”

    “我也是这么考虑,时间上不能再拖,一来,特种化学弹储存不多,消耗量一次就用掉了4成;二来,化学武器在没有防备的时候杀伤力最大,现在已经经过了一次,俄国人应该学乖了,再奏效的可能性就更低。”何峰道,“可以继续给海参崴方面施加压力,让他们尽快敦促俄国方面投降,我们可以保证战俘待遇。”

    鄂木斯克的全俄临时政府内乱成一团,现在的战略形势对白军异常不利,西面,是布尔什维克的大军逐步压过来,东面,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的战略要点悉数为中国人所控制,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西伯利亚地域虽然辽阔,但各种战略物资和工业品均严重依kao长途供给。虽然原本储存了一批,但内战爆发后,物资供应逐渐断绝,即便有,也优先送到东线去了,因此绝大多数城市遭受着食品短缺之苦,生活必需品十分匮乏,现在情况就更明朗了,临时政府与协约国之间的联系几乎已经被中国人掐断,挣扎在奄奄一息的边缘。

    不仅经济上陷入窘境,在军事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尽管高尔察克召集起了一支相当的力量,包括哥萨克。但是在他的旗下,从忠于国家无私的爱国者到无恶不作的匪徒无所不包,缺乏严密的纲领和组织,各派力量同床异梦。此外,在军需方面,由于运费路线的漫长,诺克斯爵些因素看来,高尔察克政权!!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

【第046章】 北方战争(21)() 
土地问题是俄罗斯近代阶级对立的根源之一。免费小说但与中国的土地问题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在俄罗斯,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村社制,民众以村社为单位构成了小规模的集体耕作,在彼得一世改革,特别是1900年代以后斯托雷平改革之后,村社土地制度濒临瓦解,被强制性地纳入资本主义范畴,进行集约化管理。

    从原则问题上来说,俄国因为地广人稀,不存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土地兼并而造成人口流离失所的局面,相反,只要勤劳而且天气还算过得去的话,维持一个温饱局面是不成问题的。特别是农奴制废除之后,各家各户的独立耕作更具有生存意义。

    但是,过于分散的以自耕农、半自耕农为特征的基础农业是与资本主义化的市场经济相违背的,这种违背,不仅体现在自耕农经济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而且还体现在经济规律经常会发生形变。例如,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场,在获得丰收的时候。能够主动根据情况下调价格,在歉收的时候,又能够迅速提高价格,整体而言,价值规律在波动起伏中起作用——因为农场生产就是为了卖的。而以小农基础为核心的农业,在丰收时不会舍得贱卖,在歉收时更不会选择出卖。免费小说

    而俄国与西欧市场之间的交换,本质上就是用农业品换取工业品,农业品出口不利,必然导致工业品无法满足需求,反过来说,国内的工业品更找不到销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农民和工人之间是互相对立的——尽管他们可能同样出身于一个阶层。

    尼古拉二世在1905年为什么能够镇压成功,就在于一方面向农民许诺恢复村社土地耕作制度,另一方面又欺骗农民,向他们征收的税负,主要是为了供养军队镇压工人暴乱的——这就加深了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对立,1905年革命的失败,根源在于工人的孤立无援。

    按照经典马恩理论的教条,工人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的基础,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后,依kao的便是工人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俄国革命以中心城市爆发作为全面开展的特征。农民因为欧战以来的压榨和强征入伍,对于推翻沙皇制度并无反感,所以革命能够取得成功。

    但是,布尔什维克党面对内外敌人的进攻,推进了余粮征集制就把自己推到和农民对立的立场上去了。免费姑且不论是否支付了报酬。这种余粮收集本身就是违反农民意愿的——布尔什维克拿出来的只是花花绿绿的钞票,而且处于恶性通货膨胀中,谁知道顶什么用?况且,在征收的时候,不仅“余粮”,连农民的口粮都被征收完毕了。这种敲骨吸髓的压迫,使得农民阶级痛感布尔什维克的政策。

    当然,对于政策的感受在农民内部也是分成好几种,对于地主和大农场主,布尔什维克毫不犹豫地认定为敌人,不仅打倒,而且在**上加以消灭,这部分人大都与鄂木斯克政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数确实不多;第二派是富农,这是农民阶级中既有剩余价值,又有劳动价值的群体,是俄国农民的精华,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政治上中立,价值上攫取的方针;第三派是贫农和小自耕农,虽然布尔什维克征收他们的产品时同样不遗余力,但毕竟征收得较少。况且这些贫农和小自耕农还能从布尔什维克的土地法令中分得逃亡地主的一部分土地,与征收的痛苦比较起来而言,有得有失,而且土地是长远,余粮只是一时,看起来还划算一些——要是他们知道布尔什维克将来要用集体农庄化再把这些土地收回去,说什么也是不会答应的。免费小说

    事情总是充满两面性,不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农民阶层也不见得会支持鄂木斯克政权。从属性上说,鄂木斯克政权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最后挣扎,秦时竹等人之所以断定高尔察克政权维持不了多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