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铨摆了一个手势,“嘘”了一声,意思是不要打忧里面石坚读书。此时里面正传来石坚郎郎读书声,这是《礼记》中一个段落。然后汪知州命人柘印了几份,才悄悄离开。这件事传出,连知州大人都不敢打忧石坚,更没有人敢打忧石坚了。

 

     他们以为汪知州也喜欢石坚写的字,可他们不知道这份碑帖已经随着汪铨的奏折到了京城。

 

     今天晚上更新提前,在夜里十二点更新下星期第一章。

 

     ( )

第十三章 一旨

    五月末的一天,宋真宗坐在垂拱殿的龙椅上,这时朝会已经结束。大臣正准备散朝,宋真宗说了一声:“王爱卿,你可听说过‘月有阴睛阳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喊住是的枢密史同平章事王钦若,这个王钦若与丁谓是宋真宗时两大著名奸臣,他们与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被时人称为五鬼。他善长投机取巧,迎合帝意,挑拨离间,嫁祸于人。不过他很才华,与杨亿修纂《册府元龟》大部头类书,对宋前史籍辑佚校勘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宋真宗才问他。

 

     这时距李府宴会快一个月时间,石坚的种种神奇伴随着他写下的两词两诗,也传到了京城,这些大臣都听过。对于这两首词的本身文学价值他们不敢否定,毕竟他们大多是进士出身,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和氏璧和西贝货他们还辨认出来的。大多数人对石坚抱着神奇的态度,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作出这样的惊天妙词?小宴相公也不行(前文中宴殊是十四岁中进士的,我当时写的时候出现了笑误,现在更正过来,向大家说声对不起了)。还有一种人,特别是不相信南人的寇准,他认为这是有人在弄虚作假,石坚不只八岁,或者有枪手代笔。(寇准不相信南人这是有史记载的,如果殿试北人比南人中的得多,他就开心,这是在《续资治通鉴》上明文记载。读到这里,祟拜寇大人的南方人恐怕会沮丧,不过没有关系,任何人都有暇眦的)

 

     本来这件事现在不但轰动了和州,更轰动了整个大宋,连寇准几年后贬到的雷州道州也在传唱这两首词。特别是这时宋词还主要以婉约为主风,豪壮派还没有出来,可《水调龙头。明月几时有》飘逸和《桂树香。金陵怀古》端庄,可两首词里隐隐带着金石之音,让人耳目一新。

 

     这时听到宋真宗问王钦若,他们全都竖起耳朵。王钦若最善察颜观色,他看到宋真宗说这话时脸上没有恼意,于是说:“启禀陛下,这句是出自和州一个八岁幼童所作,他还作了另外一首词,比这首隐隐还要妙上一分。听人传说这个幼童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用一百种美妙的书法写了一幅百寿图,当时这幅作品一出,让和州所有学士遗老全都震惊,有一举人当场就跪下,说这是陛下洪福齐天,天助大宋,才出这样的神童。”

 

     寇准心想这只是一个小孩子写了两首妙词,怎能又和祥瑞扯上,他刚想上前斥责,却被老宰相王旦拽下。寇准耿直,可脾气倔强,他一生起起伏伏就吃在臭脾气身上,可他最佩服的人就是这个王旦。史记:王公当国,公忠体国,正直无私,举荐贤能,不使其人自知,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行人所不能行之事。至于居家,尘灰污其羹饭,也不动嗔心,当其临终犹不忘教诲子弟俭素持家,勤修阴德。可见王旦的人品。相传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

 

     寇准看到王旦拽住了他的衣服,他露出不解的神情。

 

     这时候王旦已经五十九岁,身体也不好,他颤着声音说:“寇大人,你听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吗?这个少年和你一样,又是一个倔子。大宋又要出一个耿臣了。”

 

     寇准听了细细一回味,可不是吗?

 

     他脸上立即露出会意欣喜的神色,眉毛儿都不住地翘了翘。

 

     他可不知道这是石坚抄袭,在石坚的脑海里,不单是豪放派,还有婉约派的诗词。

 

     这时候宋真宗还在与王钦若说话。听到王钦若的话,宋真宗脸上浮现出微笑,他拿起一本奏折,叫一个太监宣读。这本奏折就是和州知州汪铨呈上的奏折,起头无非说陛下圣明,和州州居民安居乐业之类的语句,差点让这些大臣听得昏昏欲睡。这些大臣可都是大宋的精英人士,他们可不想听一个小小的知州废话,可奏折下半段开始讲述石坚的神奇,特别是念到石坚写的碑帖时,让这些大臣肃然起敬。

 

     寇准更是眉飞色舞,就象比他自己做的还要得意。

 

     然后宋真宗把汪铨柘的字递了下来,这些日子石坚的事迹轰动大江南北,特别是那幅百寿图,有人出到千金购买。这时候能亲眼看到这个八岁的小神童写的字,这些大臣都不顾仪容,“轰”地围了过来。这些人都是巨眼,一眼就看出由于石坚年幼,臂力弱,还不能完全将这两种书法写到极致,但少年天赋过人,已经得到这两种书法中的神味,就算有所欠缺,也不比他们大多数字写得差了。可是他们也算见多识广了,从秦汉到魏唐,哪里看到过这种黄体和赵体?

 

     有些大臣本来眼睛上了岁数,本来眼睛就不好,现在都快趴在上面了,吓得那些年轻力壮的臣子连忙让开,更有许多人看着这碑帖,不住用手临摹起来。

 

     宋真宗也不斥责他们,当初他看到这字迹时表现不比他们好到哪里。这可是自成两家,不,是自成百家,而始作俑者却是一个八岁的幼童。他轻声带着无限向往叹吟道:“难怪民间传说那幅百寿图价值千金,现在连联也想想看看倒底是什么样子。”

 

     王钦若一听就知道皇帝喜欢上了这个小孩了,他说道:“陛下乃是英主出世,这是老天降下的神童,来辅佐我们大宋的。”

 

     寇准差点鼻子都气歪了,我呸!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写两个好字,都成了天降神童了。况且一个八岁的少年还懂什么辅佐朝政,拍马屁也不能拍到这种程度。

 

     王旦又低声问:“寇大人,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么样?”

 

     寇准也低声道:“这个小子气节高,志行高,品行也不错,还知道谦虚,最难得是他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老师教导,全靠很小时父亲教导和自学得来的,如果培养得好,以后将是我大宋一个奇葩。”

 

     如果天下人得知心高气傲的寇大人这样品价石坚,恐怕石家会成为一个天下秀才向往的圣地。

 

     宋真宗抚须长叹:“最可怜这个孩子还是一个孤儿,家庭贫寒,长得单薄,听说前些日子还生了一场大病,差点都要了他性命。”

 

     他本人好几个小孩子都因生病死了,所以才对石坚叹息。

 

     王钦若说:“陛下,可责令和州对石家祖孙尽力抚养,可不能让小神童有了什么闪失。”

 

     宋真宗说道:“王爱卿所言极是,可联想看看这个神奇少年,又不知什么借口。”

 

     “陛下,这个好办,”王钦若出了一个主意。他还回过头来看看寇准。现在寇准已大不如以前得宠,可连宋真宗最喜欢的王钦若也怕他。

 

     奇怪的是寇准这次在闭目养神,就象没有听到他的话。

 

     在朝中两派大臣苟同或默许之下,宋真宗第一道圣旨飞向和州。

 

     ( )

第十四章 生悲

    身在漩涡中石坚生活得很安静,他每天早上起来煅练身体外,就是读书写字。也没有人来打搅。除了端午节李家派人送来一些财物,只是石坚这次拒收了。李恒也不生气,但每隔半个月,他叫下人备了马车将李慧送来,与他“团聚”。

 

     石坚想到无耻啊,他可与现在红臣王钦若相比。李慧虽小,可多少懂得一点事,加上她父母嘱咐,每次来站在他旁边看他写字,也不打扰。石坚自然乐得清净,他不能去与一个八岁小姑娘交流感情吧。

 

     有时候他看累了,就会用竹叶吹上一曲,慢慢有文人也注意到这些美妙的曲子,可他们不敢进门询问,不看到知州大人都站在门口蹑手蹑脚?有些喜欢曲子的人就整日呆在石家门前,看能不能拾得一两首完整地回去传唱。特别是其中两首,石坚要知道他们想法,一定知道他们最喜欢听的是《梁祝》和《二泉印月》。总之,现在石家这几间小房屋门前人是越聚越多,竟有了城里红牌姑娘为了听石坚的竹曲,乘着轿子在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可是呆在这里的人却很安静,连咳嗽也捂着嘴巴,省怕打扰了里面的一位。

 

     就这样一天过了一天,进入了梅雨,又出了梅,进入了伏天。外边的人通过篱笆可以看到这个少年房里书写的稿纸堆得越来越厚。城里几家文具店和书店也成了红鸢的常客。这些老板可不敢小看红鸢,她也许可能是未来大臣的头号丫环,说不定会成为石坚的待妾。只是石坚有时候买的书连和州城里也没有,但他们为了满足石坚的需要,还特地从江宁府进来。只是他们惊讶小神童看书的速度也太快了。

 

     他们不知道有许多书,石坚不是买来看的,他是买来当作资料的。至于科考他可不担心,有了前世的学问,加上今世的苦读,他不怕过不了关。但在这个朝代没有名声,还难以抬头,比如宋朝建国以来,中了多少个状元,可又有几个在历史上留下光彩?而后世王安石为什么一出世就轰动朝野?因为他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声望。

 

     他在干一件让所有穿越者都感到无耻的事,他在抄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当然他前世才华再高,也不可能将这个大部头记下,但其中许多精彩场面他还能熟记的。当然这需要很多时间,可时间来对他说正是长处,他完全可以在成*人之前将这本石氏版《资治通鉴》写完。

 

     至于经济,他也不用犯愁,现在由于他的声名使得王坤蒸馏的神童酒大卖特卖,每隔半个月,王坤就送来不少银子。王坤还坚持要他看帐,石坚知道这是商家的规矩,他现在那有时间看帐,他便叫小红鸢查看。王坤眼睛多亮,平时他和老太太谈话时就看出老太太有将红鸢在将来收入石家房下的意思,现在石坚叫她看帐,明显是让她学着管理家务。他对红鸢说话更加恭敬。他那里知道这是石坚懒得管理这些俗务,况且前世的经验,经济都是交给女人掌管的,当然最后他没想到芳会背叛他,还和奸夫合伙谋害他,他不能叫老妪去算帐吧。

 

     可老枢看到这么多钱,她开始心动了,她想到了买地。石坚问她原因,她说这钱放在家里她不放心,毕竟家里人太少了,怕坏人觊觎,而且石坚先父就是由于没有什么经营,最后差点让他们祖孙沦落到卖身为奴的地步。

 

     虽然宋真宗在政治上昏庸,特别是他大搞迷信,让史学家对他品价都不高,有人把他列为历史几大昏君之一。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宋真宗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最大优点,就是不折腾(这是事实,别要雷)。他继承了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治国办法,继续休生养息。这时候朝堂昏暗一片,可朝野发展迅速。从宋太宗统一后全国四百余万户增到近千万户。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而且打开宋史,可以看到宋真宗执政期间,经常出现免税振济的词眼。

 

     现在人民普遍安居乐业,老太太口袋里揣着现钱,也买不到什么地。即便是买到了也是那些劣地。可是老妪乐此不倦。石坚第一次对老太太鄙视,她自己看不起商人,不准自己经商,可她还手挥着银票大肆买地,就象前世俄国那位石油暴发户挥舞着支票到处买球员一样,指望收租子。这如同窍者不为偷也的诡辩。不过现在石坚手里有了本钱,有了声名,他想要一夜暴富最少有几十种办法,只要老妪高兴,他由得她去折腾。只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他一再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并且叫红鸢伴着她身后,防止老人家有了闪失。

 

     老妪听到他千叮咛,万嘱咐的,就好笑,她指着石坚的鼻子说:“你越来越象小大人,要不是你陪着我长大,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我的小孙孙。”

 

     一句话将石坚的脸色都吓变了。

 

     老妪眼神不好,没有看到他脸上变化,说:“人长得真快,我家小孙孙一眨眼就懂事了。”

 

     她说这话时笑容就象一个荷花,显然对石坚孝心十分满意,石坚才松了口气。

 

     老妪又说道:“我在李家每天干那么多活,也没有关系,现在不过出去买买地,不用力气,你怕什么?”

 

     石坚这才没有言语。

 

     但是他怕什么来什么,老妪在州城附近买不到地,越跑越远,果然离州城远了,地也好买了,老妪的劲头更大。可这一天,红鸢哭着跑回来,说老妪在买地时跌了一下,还跌得不轻。

 

     石坚一听头皮都麻了,老妪上了岁数,现在医学技术又不发达,弄不好连生命都有危险。他也忘记了责备红鸢没有将老妪照料好,其实责备也无从责备起来,老妪原来好好一个人,不能让红鸢一天到晚挽着,红鸢愿意别人也会说老太太闲话,他忙问老妪现在那儿。

 

     红鸢说老妪在一个大夫家接骨。

 

     一听到接骨,石坚头更大了,他连忙跑到大夫家中,看到老妪躺在床上,腿上绑着白麻布。

 

     老妪一看到他,号淘大哭起来:“孙孙,我悔不该不听你话,我不能照料你,还要拖累你。”

 

     石坚拍着她肩膀说:“奶奶,你不要担心,过几天就会好的,还有我和红鸢照料你呢。”

 

     然后叫红鸢买来轮椅把老妪扶回家。听说石坚祖母摔断了腿,许多人现在想巴结都没有机会,立即涌来许多人送礼探望。石坚哪里不知道他们用意,他在门口挂上一行大字:祖母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止有一孙,为抚孙儿成*人,不惜含辛茹苦。今孙始自立,该何为?石家人丁单薄,来客无法接待,望各位切莫探望,徒增烦恼。止石家家事也,自有石家不移处理。

 

     意思是老祖母寡妇一个,还将我养这么大,现在到了我孝顺的时候,就不要各位操心了,你们即使来了也没有人接待,还增加了我的麻烦。这是我石家的家务事,自有我来处理。

 

     他更将礼物一一退回。

 

     那些人看到礼物被退回,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加重赞扬石坚的节烈。

 

     但是老妪毕竟上了岁数,后来从石坚父母双亡后,她为了抚养石坚更吃了许多苦头,身体骨就弱了下来,十几天后,她腿也没有好转。

 

     大夫查看了伤势,连连摇头,说石坚要做好老人瘫痪的准备。

 

     老妪听了怕连累石坚,就想寻死。

 

     石坚来到这个世界,可以说举目无亲,只有这个老人与他这具**有着血关系,他那里让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