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地方上的豪强要是敢随意横行不法,那么,地方郡守一定很乐意在给自己增添一笔政绩。
    当然,这并不一定。
    毕竟,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地主权贵和官僚有太多办法对抗法律了。
    但总体而言,当前天下,大体平稳,小老百姓即使活不下去了,也还有路可走,无论是南下去东海郡拓荒还是北上安东,都是一条路。
    官府还会统一组织,安排路上食宿呢!
    至于关中就更简单了。
    地主稍微苛责一些,人家就跑去上林苑了。
    只要勤劳肯干,是饿不死人的!
    其次,著籍还可以获得赐爵,汉家的爵位是可以变成钱的,皇帝隔三差五的赐爵,其实就是在发放福利,百姓可以在自己日子过的艰难的时候,卖掉自己的爵位,而买主通常是商人和地主。
    所以,当前天下户籍工作的重点其实并不是瞒报和漏报,隐匿人口。
    因为地主和豪强们,早就被酷吏们‘调、教’好了,没有人敢在没有收买好地方官前就能安全无虞的瞒报和隐匿人口。
    何况,现在瞒报和隐匿人口在经济上并不划算。
    所以,现在汉室的户籍问题,实则是地方官虚报和乱报人口与土地数量。
    为了升官,下面的官员,尤其是关东的地方官,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的。
    区区捏造户口和田亩数量,又算个什么?
    有良心的,虚报个一成,没良心的,虚报三五成。
    这样,就能将自己的政绩做的漂漂亮亮。
    反正山高皇帝远,朝廷也很难发现自己的诡计。
    许多的官僚,都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得以升迁。
    直到刘彻即位,考举盛行,才开始让这个问题浮出水面。
    下到关中地方亭里的考举士子们,不止一次向丞相府以及御史大夫衙门,甚至直接上书刘彻,指出他们在地方看到了很多‘不存在’的户口和土地。
    明明他的官署的档案里,在某地有几户人家,还有土地,但跑过去一看,啥都没有,光秃秃的,不是山林就是荒坡。
    此事,引起了刘彻的注意。
    虽然讲道理的话,这些家伙这么玩,在短期内,是双赢的。
    他们赢了政绩,而刘彻拿了实惠——捏造的土地和户籍,照样是要交税服役的,但他们并不存在,于是,就只好让其他存在的人,帮他们买单。而这些税赋,最终都会缴纳到刘彻的口袋里。
    然而,刘彻知道,长此以往,肯定要出事。
    于是,借着马邑之战的大胜之威。
    刘彻下令,首先彻查和全面清点关中户籍和田亩。
    自然,负责这个工作的是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
    这些天来,周亚夫单单是看公文,每天都要看十几万字!
    常常工作到深夜,哪怕是休沐日,都要处理公务。
    可谓是忙成狗了。
    直到不久前,才把这个工作搞定,初步清理出了被虚报和捏造不存在的户口和土地。
    在这次刘彻传召前,周亚夫正在晁错的御史大夫官邸做客,两位三公关起门来,正在商量着该怎么汇报。
    实在是清查出来的真相,触目惊心。
    整个关中,六十八县,有三十五县有虚报和捏造的户籍、土地情况。
    总共有三千多户和十几万亩不存在的户口和土地。
    这还是关中!
    天子脚下!
    出了函谷关和萧关,天知道,关东和关北乱成什么样子了!
    以天子的脾气,若是知道了,必然又是雷霆大怒。
    但这个事情,却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因为,很可能会涉及整个天下的大半官僚,稍有不慎,就是大动荡。
    但不报告不行。
    正发愁呢,天子的传召到了。
    此刻,周亚夫与晁错的内心都是惶恐的。
    因为,这个事情,虽然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可能是太宗,也可能是先帝时期。
    但,却是在他们任内被捅出来。
    无疑,两人都要担责任,谁也跑不掉。
    虽然周亚夫和晁错,都不是那种担不起责任,或者不敢担责任的人。
    但这个事情上面,他们太冤枉了!
    ……………………………………
    刘彻看着周亚夫和晁错的模样,自然也能脑补出一些问题来。
    实际上,周亚夫和晁错的工作进度瞒不过他。
    按照制度,丞相和御史大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报告他们的简牍。
    通过简牍,刘彻很轻易就能知道,这两人在干嘛,工作进度如何。
    更何况,还有绣衣卫作为耳目。
    这个脓包捅的有点大。
    但捅的好!
    不把浓汁挤出来,迟早要出大问题!
    长痛不如短痛。
    拖延下去,二三十年,这个脓包恐怕就要变成癌症了!
    但怎么挤脓包,也是个技术活。
    刘彻从没想过能一口吃个胖子。
    这个事情,只能慢慢来,一步步,先关中,再三河,最后天下。
    要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措。
    想方设法,将这些官僚变成一小撮企图危害国家社稷和天下安危的贼子!
    现在,刘彻还不急。
    “今天,召集诸卿前来,是因为朕刚刚接到了安东都督的奏报……”刘彻站起身说道。
    周亚夫与晁错顿时长出一口气。
    心头一块大石落下。
    安东的事情,再大也就那样了。
    至少无法威胁到国家存亡和天下稳定。
    “安东都督,在去怀化数百里外的饶乐水,有了大发现……”刘彻拍拍手,身旁的王道立刻就让人捧出了去年薄世献来的玉龙和玉龟:“诸卿请看,此乃安东都督所献之玉器,皆为饶乐水附近所发现的……”
    玉龙和玉龟,被宦官们捧着,放到了群臣眼前,让他们逐一审视。
    “安东都督,在日前亲自前往饶乐水巡查,发现了更多的玉器和器皿,皆确认无误,为伏羲氏、有熊氏以及有虞氏之遗物,最晚的也能追溯到春秋之时的孤竹国了……”刘彻继续说道。
    群臣听了,都是浑身一战。
    伏羲氏,是公认的圣王。
    至于有熊氏,轩辕氏是也!
    有虞氏,舜帝!
    这三大氏族,是诸夏民族公认的始祖和源头。
    他们怎么会出现在安东之外?
    无数人心头疑虑不绝。
    却听得刘彻说道:“朕已经知道,哪里是谁的道场了!”
    “伏羲之同产妹,女娲之道场是也!”
    这个宣告,如同一个雷霆,炸响在群臣之中。
    倘若别人这么说,可能大家或许会以为这个人是疯了。
    但假如是皇帝的话,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理论上来说,皇帝可以决定天地星辰,日月运转,让物理规则和化学反应随心所欲。
    他拥有仅次太一神的权力,可以随意决定妖魔神鬼的诞生和毁灭。
    更何况,刘彻还自证了自己的天命。
    他已经与上古的三王一般,获得与天对话,解释和修改天命的权柄。
    就像刘彻,在宣室殿里挂起‘四海穷困、天禄永终’的牌匾,天下人唯有遵从和颂扬天子的伟业与神圣,没有一个人敢异议和反对。
    刘彻却是拿着天子剑,继续说道:“此地,本该合当两千载后,有圣人出,现世,存亡断续,接续过往!”
    两千年后,红山文化,横空出世,改写了中国的文明谱系,将诸夏文明的各个支流的脉络和交融过程展示在后人面前。
    其发现的女娲神庙,更是印证了神话传说的一些跟脚。
    现在,它的出世确实有些早了。
    刘彻也很担心,假如不给它披上一层神圣外衣,可能会被无知子孙毁坏。
    所以,他提起天子剑,正色的道:“朕已知天意,此地出现的过早,不当启封!”
    “然祖宗神庙,先王之道场,神圣不可轻侮!敬天法祖,朕之所愿也!”
    “其令:丞相请命有司,以宗室列侯勋贵大臣及两千石子嗣并功臣后裔、有功士卒,遴选年二十三以上,有德行,能奉宗庙者,为祖陵卫队,为天下先王陵寝守陵,各以一载至三岁不定……”刘彻举起天子剑,下达命令。
    “诺!”周亚夫和群臣们对此都没有意见。
    派遣自己家的世子,去给祖宗先王守陵,这是荣誉,也是责任!
    刘彻看了,也是点点头。
    守陵并保护先王陵墓和文物不受盗墓贼和盗匪侵袭,这只是其一。
    更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培养这些贵族功臣的下一代,将他们培养成诸夏民族主义者。
    并且将国家、民族的概念灌输给他们。
    想想看,一旦唯有给先王守陵后才能有资格继承家业和爵位的下一代登场,他们势必会比他们的父辈更加重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这一点很重要。
    尤其是,未来分封制将复活。
    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打埋伏,分封出去的王侯,很容易就会被当地同化。
    而有了这个制度,最起码,哪怕这些人远离中国本土,他们也依旧会记得自己来自哪里。(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二节 广关(1)
    鬼神和先王之事,皇帝可以自说自话,然后逼着天下人接受这个设定。
    就像当初刘邦立黑帝庙。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刘彻回到自己的御座上,看向群臣。
    “除此之外,朕诏诸卿前来,还有一事……”他招招手,对一直侍立在御阶之下的汲黯吩咐道:“尚书令,请将天下堪舆图取来!”
    “诺!”汲黯躬身一拜,趋身退入殿中一侧的偏殿,不久后,他就与几位尚书郎,合力捧着一副全新的纸质地图,出现在了刘彻面前:“陛下,堪舆地图已到!”
    “打开吧!”
    “诺!”汲黯恭身,然后与那几位尚书郎,一起捧着地图的两轴将之摊开。
    这是一副全新绘制的汉室天下地图。
    与过去绘制在丝帛以及木板上的地图相比,它更大也更详细更具体。
    刘彻也站起身来,凝视着这副地图。
    秦并天下,四十有八郡。
    汉兴,丢掉了其中七郡。
    分别是南海、桂林、象郡(南越)、闽中(闽越)、东海(东鸥)、云中、九原。
    时至今日,汉室通过或武力或外交,收回了其中五郡。
    唯有闽中和九原,依然没有回归。
    其中闽中郡的问题,预计不会动用军事手段,在南越基本为中央控制后,闽越的回归是自然的事情,是历史的必然。
    而九原郡,这个秦赵故郡,却依然陷落在匈奴人手里。
    赵武灵王营造的高阙要塞和秦始皇下令建造的阴山防线,至今为匈奴所用。
    这让刘彻看了,也有些恨意。
    当然了,除了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自然也有喜事。
    今日汉家疆域,比起秦朝,扩张了一大半!
    主要疆域扩张,来自于安东都护府。
    今天的安东都护府,下辖四郡三国,地方方圆三千里,几乎是半个中国了。
    它的疆域包含了整个半岛,以及后世****的辽宁省大部、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吉林省的一部分和乌苏里江流入远东境内的部分领土。
    这还只是有汉人到达过的范围。
    刘彻地图开疆画的那条线,几乎将整个后世的勘察加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统统划到了自己的碗里。
    甚至很可能画到了白令海峡里面去了……
    保守估计,仅仅只是勘探这些地区,派个汉军过去插个旗子,立块石碑,恐怕都要十几二十年的功夫。
    所以,刘彻也不敢真的将那些连半个人都没有的地方,堂而皇之的画进了自己与群臣们要阅览的汉室堪舆图里。
    不然,还不被人笑话死?
    当然了,在太学和武苑里,刘彻毫不客气的将包含了那些地区的地图挂在了太学和武苑的地图室内。
    哪怕,离开怀化郡,汉室就对外面的一切,都茫然无知。
    去怀化控制线以西,整个地图,就是一片空白。
    只用了个大大的西瀚海作为名字。
    但这就够了。
    不管是按照中国人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规则,还是后世欧罗巴的谁主张,谁发现,谁拥有的主权原则。
    这些地方都是大汉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有本事来抢啊!
    然而,即使刘彻没有将目前还不知道到底包括了那些地方,是不是画进了白令海峡或者太平洋的西瀚海也画到这副地图。
    汉家今天的疆域,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
    最起码,今天的汉室实际控制地区,是北起云中,南到交趾,西及巴蜀,东到朝鲜,幅员至少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强大帝国!
    任何看到这张地图的人,都会为大汉帝国的伟大和辉煌,顶礼膜拜。
    刘彻更是每看一次就爽一次。
    在西元前,很少有人类能达成这样的伟业。
    以刘彻所知,当世,除了匈奴帝国外,并无第二个拥有这样疆域的帝国。
    但匈奴人已是手下败将,不足为勇。
    在刘彻眼中,匈奴人的土地和牧场,其实就跟当年晋献公送给虞国的宝马和良壁一样,只是暂时让匈奴人帮忙保管而已。
    三五年后,就要拿回来的。
    其他群臣,看着这幅巨大的地图,也是人人都面露喜色,纷纷说道:“壮哉大汉,明哉陛下!”
    刘彻却挥挥手,说道:“今日,朕诏诸卿前来,也是想与诸卿先商议一下,本月朔望朝的政务!”
    刘彻走下御阶,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关中区域,双手从函谷关开始,向前,一直推进数百里,直到弘农郡的新安县,才停下来。
    “朕欲广关以强本!”刘彻闪烁着兴奋的神色,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道:“迁函谷关于新安,并弘农为内史所属!”
    他抬起头,告诉自己的大臣们:“此其一也!”
    广关,当然不会只广函谷关!
    刘彻的手放在萧关上,然后向前推移,将之一路推到常山脚下。
    这里在过去一直是代国的土地。
    但是,今天,刘彻已经决意,要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关中的范畴。
    “朕意迁代王登王彭城,奉高帝庙,为徐王!”庞大的楚国,并不符合刘彻的心意,所以,他学习当年自己祖父的故智,将楚国一分为三。
    彭城以东为徐国,彭城以北依旧为楚国,剩下的化为郡县,以此保证,中央政府能管控这些地区。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举措,关中同时向南北扩张了三百里。
    但这依然只是个开始。
    刘彻抬起头,看向了地图中巍峨的太行山。
    假如,函谷关东移,萧关北移。
    那么临晋关岂能不动?
    既命临晋,当然要名副其实!
    刘彻大手一推,将它越过黄河,直接推到了上党郡的东南方,太行山脚下!
    这样,汉家关中的地盘,就大大增加了。
    从此,关中中部,向东方扩张到新安,中部地区的北部,直抵太行山,与井径古道相依从,北部扩充到代国,循着常山(恒山)山脉,越过太原,抵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