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霸主-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岑家兄弟在看过林振华的车间之后,就已经明白自己的地位了。他们起家的时候,靠的是林振华借给他们的资金以及无偿提供的技术,即使是现在这个已经有些兴旺迹象的农机厂,相比林振华正在缔造的这个大企业,也是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拥有的股权比例,自然也就应当大幅度地压缩了。

    经过一番互相谦让的谈判,三个人最终达成了协议,林振华拥有永禾农机厂的85%股权,岑家兄弟则拥有15%的股权。在这15%中,岑右军坚持要与岑右新一人一半,他认为,岑右新对于企业的贡献,已经比他这个厂长要大得多了,如果占股比例太低,就不合适了。

    虽然股权从50%降到了15%,岑家兄弟俩还是知道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他们贡献的只是一个农机厂的牌子而已,而得到的,却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大企业中15%的股权。岑家兄弟俩都相信,有了这样好的基础,这家企业未来几年内发展到几千万资产是完全可能的,届时他们手里的15%股权,就对应着好几百万了。

    林振华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他的人生哲学套用一句后世的广告词,叫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需要企业的控股权,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够放手去实施自己的想法。但具体到股权的比例,他并不在乎,让自己的朋友多分享到一些创业的果实,又有何妨呢?

    除了股权关系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是需要解决的,林振华把岑家兄弟带回自己的办公室,接着安排其他的事项。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原来永禾农机厂的那20多名工人的安置问题。岑右军清楚,他的20多名职工,技术水平并不过硬,而且大多数年龄已经比较大,发展潜力不足。让他们去cāo作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实在有些浪费。

    在经过讨论之后,大家决定先维持在永禾公社那边的现状,由老工人陈金福带着那20多人承接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业务,让大家自食其力即可。

    接下来就涉及浔阳这个工厂的工人来源问题了。林振华当然可以征调一些原来浔自的熟练工人到机床车间来工作,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容易使机床车间与汉华公司的其他业务形成交叉。而这种交叉一旦形成了,未来要想再摘清楚就十分困难,这也是林振华要请岑右军来当生产主管的原因。

    “我们乡镇企业的做法,是从国营企业里聘用那些退休的工人。小林,我不觉得你是怎么打算的。”岑右军说道。

    林振华点点头:“这也正是我的想法。我已经暗地里做过调查,浔阳这边,以及南都那边,都有不少从国营企业里提前退休的工人。这些工人的技术非常过硬,身体也还很好,完全能够承担正常的工作。我的想法,把这些人以优厚的待遇请过来,形成咱们机床附件公司的技术核心。”

    “这件事我来办。”岑右军自告奋勇地说道。

    林振华呵呵笑道:“排长又要去招兵了。”

    岑右军道:“小林,你的身份在这放着,如果你出面去招人,人家就会说是汉华公司在招人,这对于你很不利。而我去招人就没问题了,我是永禾农机厂的厂长,招聘一些退休工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林振华道:“我也正是这样想的。排长,这样吧,招人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聘用人员的待遇由你决定,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太亏待他们。这些人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贝,也是咱们机床附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你给再高的待遇,我都没有意见。”

    岑右新插话道:“林经理,这个事情也不要太过分,你宁可先把待遇谈得低一点,以后再慢慢地加,这样大家就会觉得你对他们很好。如果一开始就把待遇谈得很高,以后就没有余地了。”

    林振华连连点头:“老岑说得对,我和排长都是那种不会跟人侃价的人,老岑平时多提醒我们一些吧。”

    “学徒工方面,也要尽早考虑。”岑右军道,“退休工人只能用上几年时间,他们的技术得有年轻人接下来才行。”

    林振华道:“没错,我们必须形成梯队。不过,这个问题我也已经有所准备了,我在丰华建了一个技校,目前已经有将近200名学员了。我准备把第一期的80名学员调过来,充实到车间里去,跟着老师傅们学徒。等到这边的业务逐渐稳定之后,我还打算在浔阳再建一所技校,定点为咱们公司提供后备的技术工人。”

    “对了,文勇现在怎么样了?”岑右军问道。

    林振华道:“文勇表现非常出sè,他在汉华厂跟着一位叫彭刚的师傅学了一年铣工,现在已经转到数控机床上去了。这孩子,一年时间里愣是背下了5000个英语单词,现在已经能够阅读英文的说明书了,不过听和说的能力是一塌糊涂,说出来的英语怎么听怎么都是永禾方言。”

    “这也相当不错了,这孩子从前哪学过英语啊。”岑右军道。

    林振华道:“我已经通知他了,过两天他就会到浔阳来,我会安排他到机床公司来当个青工班长,希望他能够用他的jīng神影响其他的年轻人。”

    “太好了,咱们的事情就这样说定了,我明天就开始工作。”岑右军迫不及待地说道。

    林振华道:“不急不急,排长,你还是先花几天时间把家安顿一下,毛崽转学的事情,我已经让王均贤去帮忙办了,你过两天就带他去小学报名吧。”

    岑右军感激地说道:“小林,你考虑问题真是太周到了。本来我的想法是让他们母子几个留在永禾那边就好了,我一个人过来就行。”

    林振华道:“古人说得好啊,不带家眷,必是诈降。现在农村的条件还是太差了,我这里既然有条件,还是让嫂子和毛崽、伢崽提前成为城里人吧,浔阳这边的教育水平,怎么也比你们永禾公社要强吧。嫂子现在病也治好了,我的意思是,未来就让她到公司里做点事情,不图挣多少钱,主要是让她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

    岑右军道:“那我就替他们谢谢小林了。”

    “老岑,你怎么没把嫂子和孩子带过来?我在信里不是交代过吗?”林振华对岑右新说道。

    岑右新摆摆手:“我那个老婆,舍不得家里那几亩责任田呢。不过这样也好,我一天到晚在外面跑,也没时间管他们。让他们呆在乡下,我还放心一点。”

    林振华道:“也罢,等这边稳定一些,再把他们接出来吧。”

    说到这里,秘书王均贤敲门进来了,他向林振华说道:“林经理,小食堂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彭经理和郎经理他们都到了,你们什么时候过去?”

    “我们马上就去。”林振华应道,随后,他转过头向岑家兄弟说道:“排长,老岑,我让办公室在小食堂准备了一桌,请了公司里的一些主要领导,大家一起见个面吧。以后你们两边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公司,但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需要互相认识一下。”

    岑右军站起身来,爽快地说道:“正好,我也打算向国营大厂的领导们学习学习呢。”

168 招摇过市

    “大家快看啊,自行车!”

    浔阳街头,响起了这样呼朋引伴的喊声。

    自行车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500辆一模一样的自行车招摇过市,可就不比寻常了。中国人有看热闹的传统,一时间,道路两旁便围满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一个个伸着脖子看汉华公司的宣传秀。

    今天是汉华公司向浔阳市公安局交割500辆jǐng用自行车的rì子,林振华别出心裁地举行了一个交货典礼,把全厂的工人、家属都动员起来,凑出了500人,每人发一套崭新的蓝sè涤卡工作服,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开向市公安局。

    郎冬骑着车在车队的前面带路,他的心情无比豪迈。两年多了,浔自那积压的2万辆自行车一直都是郎冬的一块心病,走到什么地方去,一说起自己是浔自的副厂长,大家都向他投以一种夹杂着鄙夷和怜恤的目光,这让他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而今天,终于到了他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为了增加宣传效果,林振华让人做了一批宣传展板,用铁丝固定在一些自行车的后架上,形成流动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广告语简洁明了,突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原来浔自的自行车已经更新换代,现在使用的是汉华公司的出口风扇技术,质量可靠,服务上乘,价格优惠,誉满全球。

    除了宣传展板之外,林振华还弄来了20个双卡四喇叭的录音机,挂在20辆自行车的车头上,开足音响,放着流行歌曲,烘托着气氛。

    围观的人们一边看着自行车游行,一边议论纷纷:

    “想不到浔自的自行车这么漂亮。”

    “有什么漂亮的,这么粗的管子,丑死了。”

    “这你就不懂了,这样的车才结实,用多少年都坏不了。”

    “听说飞剑的车前叉把容易断。”

    “你没看前两天的报纸吗,人家已经用华青大学的新工艺解决了,要不公安局能买他们的车?”

    “……”

    被林振华请来的江南rì报记者宋莹拿着小巧的采访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不时拉住一名浔阳市民了解其对于这次活动的看法。浔阳市民对浔自的飞剑牌自行车还是颇有一些感情的,看到此情此景,自然都是说了一些赞赏和祝福的话,这些话都被宋莹一一记下,rì后是要写到文章里去的。

    宋莹最早与林振华的接触并不愉快,但正合了不打不相识这句古话,她在此后与林振华以及汉华公司反而形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汉华公司的五叶风扇在广交会上创出佳绩,作为跑工交财贸口的记者,宋莹自然不会不清楚。她专程跑到浔阳,对林振华进行了长达一天的采访,参观了五叶风扇的生产车间,又让林振华把广交会内外的故事反复地讲了多次。

    在采访完成之后,宋莹写了一篇长篇报道,把汉华公司夸成一朵五叶玫瑰花,林振华在其中自然也是占了主要的篇幅。宋莹的这篇报道写得如此煽情,林振华一边读一边觉得身上恶寒,他甚至于想到,这篇文章如果把主角的名字改一下,就足够当乔布斯的传记和悼词了。

    林振华对于宋莹的吹嘘并没有拒绝,他只是坚决地要求宋莹把这篇报道的标题修改一下,至于原因,他没有说。宋莹不知道林振华为什么会对这个标题如此敏感,不过,既然林振华态度十分坚决,她也只好妥协。这篇报道的标题最终改为了《掀动广交会的五叶风扇》,这个标题真的很土。

    至于它原来的标题,倒是非常有诗意,叫作《浔阳风来满眼chūn》。你说,就算借给林振华十个胆子,他敢让宋莹用这个标题吗?

    自此之后,宋莹与林振华之间的私交就rì益密切起来了。这一次,林振华向浔阳公安局销售自行车,宋莹专程从南都赶过来做报道,还带来了几位其他报社的同行。现在,这些记者们正站在浔阳公安局的门口,向林振华、韩涛、邱庆洋等人频频发问:

    “韩局长,为什么你们这次会一下子采购500辆汉华公司生产的自行车?”

    “因为汉华公司生产的自行车,质量好,而且充分考虑到我们公安工作的特点,非常适合我们基层民jǐng使用。”韩涛振振有辞地回答道。

    “林经理,请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生产jǐng用自行车的?”多数的记者认准林振华才是新闻热点人物,把他围在垓心。

    “因为我们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始终坚持为各条战线服务的宗旨。继jǐng用自行车之后,我们还将推出邮政自行车、地质自行车、个体户自行车等等,总之,我们的口号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飞剑车。”林振华毫不客气地把丰田车的广告词给盗用了。

    另一名记者盯上了邱庆洋,非常不合时宜地问道:“邱厂长,听说目前汉华公司销售的这批自行车,是原来浔阳自行车厂的积压产品,邱厂长对此有什么评论?”

    “嗯,这个问题嘛……主要是……”邱庆洋满头大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林振华微笑着接过去,说道:“记者同志,这个问题其实只是社会上的一些谣传。浔阳自行车厂的自行车,质量可靠,在消费者心目拥有良好的形象,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积压的问题。浔阳自行车厂为了帮助汉华公司完成出口创汇的重要任务,壮士断腕,中断了自行车生产,把厂区让渡给汉华公司。至于这些自行车,不过是此前生产中正常的库存而已。”

    “对对对,就是库存。”邱庆洋感激地看着林振华,连连点头说道。他本来不想参加今天的交接仪式,但事关浔自厂的产品,他不出面未免不太合适。看着自己任上积压的自行车在林振华手里销售出去,他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嫉妒好。

    “那么,请问林经理,浔阳自行车厂未来还会继续生产自行车吗?”记者敏锐地向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道:“当然会!浔阳自行车厂与汉华公司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发下一代自行车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还着眼于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

    “林经理说的是真的?”浔阳市商业委员会的主任谢悠善凑上前来插话道。

    请市商委的领导出席这次交货仪式,是整个活动里的重要环节。经过返工、改装之后的飞剑牌自行车,最终还得通过商业渠道销售出去,为此,林振华没少给谢悠善做工作。一来二去,倒也成了挺不错的朋友。

    谢悠善出身于官员世家,爷爷是江南省计委最早的领导干部之一。由于家学渊源,他今年刚满35岁,已经是主管一方商业事务的正处级干部了。商委是个有油水的部门,所以谢悠善与林振华合作,不图经济利益,更看重的是政绩。林振华刚才透露的信息,让谢悠善嗅出了机会,所以他会迫不及待地插进话来。

    林振华笑道:“当然是真的,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研发工作,这项工作是由郎经理主抓的,具体情况,谢主任只要问他就可以了。”

    谢悠善道:“这个老郎,太不够意思了,我和他那么好的交情,这件事他居然对我守口如瓶。”

    林振华道:“我想,郎经理也是想给你一个惊喜吧。”

    谢悠善连声说道:“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你们汉华公司搞出来的东西,那肯定是不同凡响的。林经理,我可跟你说定了,新产品出来以后,一定要给我们浔阳商业系统留够数量,别一股脑都发到外地去了。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事情,可不能搞。”

    史达伦走上前来,对谢悠善说道:“老谢,你说话可要摸着良心哦,我们去年的内销电风扇,给你浔阳可留了一万台呢,南都找我们要,我们都没给这么多呢。”

    史达伦现在也已经当上了汉华公司的副经理,分管后勤、行政工作。不过,他的人事关系还留在那个空壳子一般的浔阳自行车厂里,享受着正处级待遇。与郎冬一样,他过去与市里的各个委办局走动都挺多,与谢悠善也是多年的交情了。

    谢悠善打着哈哈道:“没说的,没说的,我知道你老史也是讲义气的人,这种事情你能不给面子吗?再说了,你们现在这2万辆车,不还得靠我们商委系统给你们销售出去吗?”

    “那今年我们公司的副食品供应的问题……”史达伦拖着长腔说道。

    “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