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民大学霸-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大新闻,为了大新闻,大事件,他们完全可以不要节操。

    甚至,在很多时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的就是把新闻放大,获得更多的关注,也获得更大的利益。

    他们是一群只要利益不要节操的家伙,很难有绝对的公平。

    外媒记者们自然也是如此,为了利益他们压根就没有节操。既然连节操都不要,自然更不会在意哈佛还是他们祖国的高校,哪怕是米国人,他们也一样在支持王宁可以战胜哈佛。

    华国媒体中有一句话,狗咬人不算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全球媒体也是类似,王宁挑战哈佛为什么是大事件?除了王宁猜想以及哈佛对王宁猜想的质疑之外,也是因为王宁以弱战强,吸引了普通人的兴趣。

    一个普通少年为什么有勇气挑战国际教育体系霸主的哈佛?是无知?还是有什么底气?对于普通少年的挑战,哈佛会有什么举动?

    是无视?还是会暴跳如雷?或者会强势反击?

    正是因为有不同的决定,才会有人注意,人们才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

    而在挑战之中,如果王宁真的战胜了哈佛,以一人之力挑翻了世界知名的教育体系霸主哈佛,无疑是在原本就火热的新闻上再次浇上一桶油。

    人们会再次注意到新闻本身,王宁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哈佛一直都在说谎,原来哈佛也不是战无不胜,现在一位少年就证明了哈佛的虚弱。

    到时候,在世界范围之内引起的轰动性绝对不是哈佛战胜王宁可以相提并论的。

    哈佛那种地位,战胜一位少年真没有什么好说的。可能公告出去之后,就不在有人关注。相反,只有哈佛战败,是失败者,未来才会有更多人注意到这则新闻。

    哪怕是原本不在意的人,不管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心痛,或者是不敢置信,他们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新闻上。到时候,新闻的影响力将会成倍成倍的增加。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大新闻,记者才会升职加薪,获得更大的收益。背后的媒体才会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在前,很多人的支持也就不奇怪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我的舞台(19)

    记者们别有用心的支持不说,网络上对王宁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唱衰声。没办法,那是哈佛,不管是从影响力还是学术成就都不是王宁可以相比的。

    哪怕是算是玉兰工业大学,跟哈佛都没有可比性。一旦王宁有任何失误,哪怕那些失误微不足道,都会被哈佛利用,用来打击王宁的名气。

    蝼蚁撼树确实让人震撼,却同样会被人看成不自量力。反正在开始之前,基本上没有人相信王宁可以战胜哈佛。

    也只有一些支持王宁的铁粉,他们的目标也不过是跟哈佛战平,尽可能保住王宁猜想而已。至于战胜,那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玉兰工业大学又坑了王宁一次,这基本上算是大部分人对学术讨论的看法之一了。

    不过不论怎么说,原本没有直播的时候,一群记者千方百计的想要进入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最快速的调动直播设备,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

    国外还需要通知总部,从总部调设备,一些比较远的国家,也就只能从其他网站上获得资料。

    而在国内的记者则占了大便宜,得到公告之后,直接就将设备车开了过来,在会场外面开始进行调试。也幸亏前几天玉兰工业大学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否则的话,一群设备进入校园,肯定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就算如此,一群还没走的学生看着奇奇怪怪的设备,还是有了很大好奇心。运气好一点的可以借着帮助的名义近距离观察一下直播车。运气差一些的。只能在远处围观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围观,而是在快速的布置会场。

    全球直播性质的学术讨论,不说会场多么富丽堂皇,大气磅礴,却也不能那么寒酸吧。到那个时候,丢人可就丢到国际上了。

    再说,会场小一点的话,也容纳不了太多媒体。想要全球兴致的直播,必须要有合适的会场。

    为了直播正常进行,玉兰工业大学的校领导经过思考之后,直接启动了玉兰最大的会场。这个会场基本上是为了大型晚会,迎新晚会之类的大型活动才会开启的,其他时候并不会启动。

    要说玉兰工业大学并没有做好全球直播的准备,在校领导看来,只是一场学术讨论,大家在某个教室,或者某个会议室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准备那么大的会场。布置了也是浪费,于是。大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会场的事情。

    决定了直播性质的讨论之后,会场才要开始布置。

    首先就是主席台上的座位,那是必须要有的。总不能一群学者讨论,连座位都没有吧。其次就是为了放下设备,前面两排的位置要被拆掉,几百个位置被拆掉就是一个大工程,而且还要清除拆掉之后的痕迹,麻烦也不小。

    除了拆掉位置露出更大的空间之外,学术讨论之中唯一不可能空缺的就是供人书写的白板,大家讨论起来,一旦有了想法,可以第一时间书写下来,避免被忘记。

    所以在主席台周围,要布满各种白板,还有不少的黑笔。

    布置完这些,事情才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则需要跟记者们一起进行。安装设备,调整设备,灯光,摄像机怎么安放等等等等,反正事情并不少。

    这还只是国内的情况,国外媒体又不是华国人,他们会说华语的很少,除了设备之外,还需要同步翻译器。

    翻译器很重要,大家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语言千奇百怪,如果没有翻译器的话,最后只能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

    语言都不通,还做毛线的见证啊,所以翻译器还需要准备。

    这么多东西全都准备下来,二十四个小时时间都不一定足够。还好不管是学校还是记者都迫切的希望学术讨论可以按时进行。所以不少有经验的媒体人帮忙布置会场,总算是在第二天九点左右完成了整体的工作。

    至于其中会不会有点细节考虑不足,那就不算是太大问题了。

    相比较忙碌的工作人员,吴丙白,魏承玉,王宁他们要稍微轻松一些,只不过是陪着哈佛代表团到处转,就一些问题开始讨论而已。

    第一天的讨论王宁并没有发言,大部分都是吴丙白他们在相互讨论。吴丙白他们是知名学者,准院士级别的大拿,而哈佛代表团的成员也不简单,知识储备跟名气都是相当的,两方面碰在一起,讨论起来的内容当然比较高端,研究的问题对整个学术界都有相当重的意义。

    当然,也就如此,大家又不是同一个圈子中的研究者,根本不可能将内容说的太细,哪怕是有一些相互讨论的地方在其中,有一些知识点还是隐藏的。

    技术阻拦可不只是技术上的事情,学术上的阻拦则要更加明显一点。华国没有掌握的东西,则是西方学者绝对不会轻易外泄的禁/区,一旦外泄,将会遭受很严重的后果。那不是某个学者可以承受的。

    所以在讨论之中,大家都有一定的隐藏。

    就算如此,吴丙白他们还是得到了一定好处,从哈佛代表团那边得到的信息,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很好的方向。

    到了吴丙白他们这一步,知识的增长完全是必要的。不客气的说,他们基本上站在了各自领域的巅峰,就算是在怎么积累也无法提升知识储备。

    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到研究方向,只有在一点点的探寻之中,才能够获扩展自己的领域,将研究进一步提升。

    而这些方向往往要经过很多次的试验,而且试验的结果通常是失败,失败到最后才有可能某一次成功。现在可以获得不少的方向,对于他们来说当然很重要。

    然而,等代表团各自回去之后,吴丙白他们却露出了凝重的神情,无疑,哈佛代表团的决定以及哈佛代表团的能力给了他们更大压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 我的舞台(20)

    也不奇怪,彼之英雄我之敌寇,哈佛代表团表现的越强大,吴丙白他们的敌意就会越强,受到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虽然没有明说,他们所有人都清楚,这次代表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战胜哈佛代表团,保住王宁猜想留在华国,为了这个目标,他们要全力以赴。

    战胜哈佛是一个很困难的目标,这个目标基本上难以实现。吴丙白他们一开始就清楚,可是学者的傲气让他不可能面对哈佛的时候不战而败。从一开始,他们或许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不定哈佛就被他们战胜了呢。

    然而,事实上战胜哈佛比他们想象之中还要困难。哈佛的整体实力如何他们不清楚,光是从哈佛代表团表现上来看,就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对抗的。而这,还是在莱米教授没有出手的情况下。

    作为被哈佛推出来跟王宁打擂台的莱米教授,或许名气上比不上很多老牌学者,在国际上或许连吴丙白的地位都不能比。然而,能够被推出来跟王宁打擂台,他肯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对方为什么被推出来,有什么样的底牌,对王宁猜想的研究到底达到了哪一步,吴丙白他们没有一个人清楚。

    是的,吴丙白他们认为莱米教授对王宁猜想肯定有一定研究。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科研上能够研究的东西很多,其实学者更多,每一个研究者研究一个方向,肯定会有相互重叠的地方。

    除了重叠之外。甚至很多知名实验室明确的表示自己要研究某个方向。比如说癌症的攻克。艾滋病的研究。这都是很多实验室在做的事情。世界上研究这两个方向的实验室不下十个,大家都在研究,就要看哪个研究最快,能够获得成果罢了。

    数学上也是如此,数学经过几百年的研究,它的领域一直在扩大,近几十年正是达到了一个极限,有学者想要用不同角度研究数学并不是荒诞的事情。

    其实科学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荒诞之上。很多研究发现不过是用一个荒诞驳斥了另外一个荒诞而已。这就是进化,进化之后的数学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走,很多数学家都在寻找。

    反向证明,猜疑证明,不过是很正常的道路而已。

    王宁猜想无疑是一种反向证明的研究成果,它巧妙的用传统数学猜疑了传统数学,将人们从传统数学固有的本身拉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彻底驳斥传统数学。

    这个研究成果很有趣,也很有用。它让不少数学家看到了传统数学上的不足以及更加浩瀚的数学领域。所以王宁猜想很受重视,普一出现就得到了整个世界数学家的目光。不管是赞同还是质疑,哪怕是批判,都说明王宁猜想对他们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没有意义,没有逻辑性,以数学家的性格,可能连批判一句都不会。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东西,他们基本上看都懒得看。

    一个新出来的猜想能够被称赞,能够被质疑,被批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本身就代表着成功。

    王宁猜想是成功的,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学讨论。理所当然,王宁猜想的发现者王宁也会获得巨大名气,成为世界级数学家。

    然而,在获得肯定之前,王宁注定要面对一次质疑。不管是对研究上的质疑还是对成果属于谁的质疑,都算是比较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正是因为一种成果不可能只有某个学者在研究。在同一时间,肯定会有其他的研究者在进行探索。

    可能在某位学者发表论文的时候,宣布研究成果主权的时候。另外一位学者的研究也进行了最后一步,更巧合的,肯定对方正敲下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

    眼瞅着自己即将被世界追捧,获得巨大名气,下一刻突然发现自己的名气被另外一位学者抢走了,他只是快了自己一步,一天或者是一个星期。很多学者是不能忍的。

    要是学者之间处在同一个等级之中,大家的研究方向都相同,地位相当。不能忍也得稍微忍一下,毕竟科学术上的研究就是速度上的竞争,对方比你快一天,快一个小时,哪怕是快一秒,那就是比你快。他已经宣布了主权,这个时候再去争,就显得自己不够大方。

    到时候,整个学术界都会看不起他。

    然而王宁猜想的研究者王宁太年轻,资历也太浅。十八/九岁的少年做到了几十岁中年老年做不到的事情,除了赞叹的同时,质疑更少不了。再加上王宁猜想的重要意义,才引起了这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巨大风波。

    想要平息这场风波,王宁必须要在某些场所证明自己,证明王宁猜想的所有权是他自己。打消其他人的觊觎,只有这样,他才可以消除身上的脏水,彻底稳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吴丙白他们看来,王宁猜想的发现者绝对是王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只要不是脑残,都不可能相信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能在哈佛偷取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王宁又不是超人,也没有超能力。

    要是真这么容易偷到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华国早就能吊打米国了,何必现在一直被米国压制。

    在吴丙白他们看来,之所以莱米教授被推出来,大概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莱米叫兽也在研究王宁猜想,只是王宁的研究更快一步,发现了王宁猜想,并且有了成熟的理念。

    这不意味着莱米教授的能力比王宁差,或许他只是运气差了一点,慢了王宁一步,所以猜想才是王宁猜想。

    那么,莱米教授对王宁猜想到底有了多少的研究?是只有一个开头,还是有了大半的研究成果,甚至只是差一步,现在已经领先了王宁的研究?这是谁都无法确定的事情。

    所以,对手太强大,能不能战胜对方,怎么样才可以战胜对方,吴丙白他们没有任何头绪。(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的舞台(21)

    担心也好,焦虑也罢,世界不可能因为某些人的情绪而转移,时间依然不紧不慢的流逝,正在渐渐的靠向万众瞩目的时刻。

    而面对着一群担心的老人,王宁唯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的安慰,并且将自己一部分的底牌亮出来,算是让他们稍微安心一点。

    至于能不能让吴丙白他们彻底安心,王宁也无法保证。他能够做的只有如此,至于亮出所有底牌打消玉兰工业代表团的顾虑,他根本不会做。

    不管是王宁第二猜想还是数学镜子体系,这些都是杀手锏,只有遇到敌人之后使用才有最大的效果,一旦前面暴露出来,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

    以米国的实力,提前得到他们想要知道的内容,还这不是困难的事情。为了防止泄密,王宁要做的就是沉默。

    还好,经过几个月的发酵,王宁早就不再是原先突然蹿起来的网红。原先他确实有名气,而那些人气比较虚,所谓的粉丝大部分都是酱油党。看热闹可以,真的支持比较困难。

    到了现在,王宁早就收获了自己一大批的粉丝。从小说到动漫,到歌曲,到动画,他早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身后也跟随了一批支持者。他们不会在意外界对王宁的质疑,也不会考虑王宁的对手是哈佛,他们只会送上自己的支持。

    不就是哈佛吗?我们家王宁照样可以把他干趴下。

    于是,不管是在粉丝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