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认同李老师的意见,上面两句看着好像不怎么样,但如果拿掉或是换一换,都没有现在的效果。”
“嗯,这么说来还真是。”
有人议论。
有人纯属看热闹。
还有的人更是有意挑事儿。
晨阳写完这两句后,就有人凑到张博林面前,故意装作求教的样子问,“张老师,您觉得这两句怎么样?”
当然,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张博林就算再顾忌钱老的面子也不会轻易让这样的小人得逞,冷着脸,他当什么都没听到,旁边的小陆探花更是狠狠的冲着问话人翻了个白眼。
长桌前。
晨阳弯着腰继续写。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他一边写,一边已经有人把两句诗读了出来,读完后,那人开口问道,“咦?这是什么意思?”
“嘿,你没读过书啊?这两句话还不好理解,就是说,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也就是咱们老话常说的人定胜天。”
“嗨!谁说我不懂这两句诗了,我是说,刚才张老师不是在诗里说什么老天保佑,钱老身体健康之类的嘛?这会儿晨阳又说人定胜天,这不是拆张老师的台吗?”
岳鹏看出来了。
张博林看出来了。
所有到场的嘉宾都看出来了。
大家不说,都当没看见,但心里都已经明白,这是晨阳在报复。
而且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结果很明显,张博林这个诗界菜鸟在晨阳面前根本就是个渣,除了他那些老天保佑被晨阳这两句话戳的体无完肤外,全诗的宗旨什么安度晚年更是被前两句话粉碎的渣都不剩。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个刺儿头的地方好像都不怎么和谐,张博林摊上这货也真是倒了霉了。
张博林脸黑着脸,哼声道,“看来晨阳老师对我很有意见啊。”
提笔。
蘸墨。
笔落。
挥毫。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落下最后一笔,晨阳把《龟虽寿》几个大字题上后才直起身对着张博林道,“张老师莫非对我这贺词不满意?”
不等张博林开口,董老站出来道,“诗以言志,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博林还是不要太介怀,以我之见,小晨也只是从全诗考虑,未必想了那么多。”
这已经是在帮偏架了。
张博林刚才的诗虽然也很好,但并不得他们这几个老家伙的心。
特别是他自己,今年的少数名族作协会选举他还想着连任,张博林忽然来这么一首诗,摆明了是让他们这些老东西歇一歇,如果他真的认命了,早十几年就退休了,还用等到现在?
张老也道,“是啊,今天是老钱的寿辰,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来,自然也要开开心心的回去,如果闹的不好看,外面的记者也要笑话的。”
这已经是彻底的警告了,让张博林不要闹事。
两位老前辈都出来为晨阳说话了,其他人更是帮着劝,越劝,张博林脸色越难堪,等差不多看着张博林已经憋得满脸通红了,大家伙儿才把这股子火热劲儿压了下去放在了这首《龟虽寿》上面。
钱老也上来了。
众人都给让开位置。
晨阳谦虚道,“钱老,这首诗不成敬意,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刚才,钱老就已经在后面又听有看的把整首诗已经熟记于心了,只不过他这人有个毛病,内心越是兴奋,外表越是淡定,所以刚才董老招呼他,他才没上前。
现在拿着整首诗,钱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嘴里不住的道“好好好”。
欣赏了一遍又一遍后,他才把宣纸交给钱亦之,“亦之,拿去把这首诗裱起来挂我书房,我这个老东西以后要天天看着,提醒自己不能懈怠啊!!”
“知道了爸。”把宣纸收起来,钱亦之问道,“爸,那这长桌是撤了还是摆着?”
平日里,钱亦之问这样的问题准会被骂。
但现在钱老心情大号,听到儿子问这么愚蠢的问题也是哈哈大笑道,“当然是撤了,这宴会你摆个长桌干什么?”
钱亦之踌躇了片刻道,“不是宴会以后,还要比赛?要不暂时先挪开?上面的纸墨笔砚就先别动了,反正一会儿还是要用的,省的到时候再做准备。”
不等钱老回答,一个颇有资历的诗协成员开口道,“嗨,用什么用啊,没人用,亦之,把桌子撤了吧。”
“是啊,平日里我们舞文弄墨,斗嘴打趣的多了,今天钱老生日,大家就开开心心的吃个饭,少些子火药味。”又一个诗协成员站出来了。
“我同意!”
“文斗也是都斗,今儿不适合。”
一个。
两个。
三个。
诗协成员。
作协成员。
颇有天赋的文学新人。
刚才还跃跃yu试的那些人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改口不比了。
肚子疼都变成借口被说出来了,当然了,他们也不是不想比,而是真的没法比,晨阳这首诗太有高度了,他们再怎么写也不可能达到这个高度,更何况这丫是出了名的写诗快,和他比,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晨阳听着都直乐,眼见钱亦之满脸的为难,他只好站出来道,“其实我觉得也可以比一比,今天大家凑在一起不容易,文斗也是乐呵乐呵,无关名利。”
原本,大家也只是给彼此找个台阶下,虽然都能听出来是借口,但也都心照不宣,现在听晨阳老这么一句,刚才说什么肚子疼,文斗不适合之类的众人差点儿齐齐喷出一口老血。
乐呵乐呵?
无关名利?
去你丫的乐呵乐呵无关名利。
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特么良心都不会痛吗!!!
441 内大校长的邀请!
十点半。
宴会接近尾声。
没有最后的比试,一部分人早早的离场,剩下的人也是端着酒杯随意的拉着熟人闲扯,整个宴会像是团散沙,不过气氛却很融洽,各路老司机开车也是稳准狠,丝毫不留情面。
铃铃铃。
晨阳手机响了。
起身出去接电话,是老妈。
“喂,妈。”
“还没结束呢?”
“嗯,快了。”
“那还得多长时间?”
看了看表,晨阳道,“这说不准,应该半个小时?”
“那你今天回来不?”
“回去,你和我爸先睡吧。”
“带钥匙没?”
“带了。”
“那早点儿回来,给你留门了。”
“好嘞,知道了。”
电话挂了。
晨阳也不打算进去了,转了个身面朝着宴会厅站着。
宴会大厅的门和护栏有段距离,但因为拱门的设计,让人从护栏这边就能看到里面的情形。
觥筹交错。
推杯换盏。
里面的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歇了歇打了个哈欠,晨阳进去准备和钱老他们打个招呼就回家。
刚进去,就见一个老太太走过来笑呵呵的问他,“晨阳?”
“您是……”
一边回答着,晨阳一边打量面前的老太太。
这老太太差不多有六十左右,虽然上了年纪,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很不错,花白的头发被整整齐齐的盘在后面,身上穿了着白西服黑布裙,手里拿着个小包,里里外外都写着时尚两个字。
别说,不看脸还真像英国女皇。
不过张晓玲气质也不错,虽然老了但还能看得到年轻时的端庄大气。
“呵呵,你可能不认识我,我姓张,名晓玲,是现任内蒙古大学的校长,初次见面,你好啊。”老太太态度和善的伸出手。
“张校长?”
张晓玲?
内蒙大学校长?
前中科院院士?
现任内蒙人大代表?
是不是真的啊,你可别唬哥们儿!
惊讶着,晨阳慌忙回握住张晓玲的手。“您好您好。”
张晓玲笑容和煦道,“我以前就听过小晨老师的大名,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到了,今儿咱们就算是认识了。”
晨阳这才反应过来,“您这是专门过来找我的吗?”
张晓玲点头道,“实在冒昧,还望小晨老师不要介意。”
晨阳道,“嗨,您这话说的,您想找我其实招呼一声就行,还劳烦您受这累。”
他和张晓玲并不熟,充其量也就是在上次《少年中国说》被曝光的时候两个人碰过面,还是被媒体强行拉在了同一版面上,虽然这老太太的成就让人望尘莫及,可对于他来说其实就是个吃瓜群众仰望高端玩家的概念。
敬佩啊什么的也就是两三秒的事儿。
之所以说这话,倒不是晨阳客套,而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教育里,尊老爱幼的美德早已经深入到骨髓,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满世界的找自己,这真让他有点儿说不出过去。
更何况,人家还是给华夏做过巨大贡献的,他就得更尊敬了。
“不碍事不碍事。”张晓玲摆摆手。
晨阳提议道,“那咱们找个地方坐下谈?”
“呵呵,好。”
搀扶着张晓玲,晨阳走到一个没什么人的桌子上。
一老一少坐下,拿起水壶给张晓玲倒了杯水,晨阳才开口道,“张校长,您喝水。”
“哎,谢谢。”
“张校长您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
“其实也没什么事儿,主要是想来认识认识你,我还记得上次记者问完我以后,我回去好好的读了下你写的《少年中国说》,在我看来,这确实是篇极有深度的文章,在现如今华夏文学界的新人里面,很少有人像你这样去思考问题了。”
“您抬爱了。”
张晓玲叹口气,“可惜呀,现如今的这些媒体们总是想哗众取宠,把一篇报道写的乱七八糟,简直没法看。”
晨阳笑道,“我也没看。”
张晓玲笑了笑,“别说,那天我看完你写的《少年中国说》后还看了不少你的作品,虽然那些作品有些出现的不是时候,还有一部分出现的很伤人,但在我看来,你写的诗很有深度,也真的印证了我的看法,你是年轻一辈里最有潜力超过我们这群老家伙的人。”
这评价有点儿高,而且还是出自一个前中科院院士的嘴里,这话的分量就更重了,晨阳一时受宠若惊,忙道,“您说笑了,我那就是瞎写着玩儿的,您别放在心上。”
张晓玲摆摆手,“人都会老的,像我们活了这么大岁数,就算心里不服气,但也都懂,见了小辈儿能提拔也都尽量提拔着,不然等真的到了坟墓里也良心不安,哎,对了,听老钱说你最近在开网站?搞创业还是……”
晨阳道,“嗨,没什么,就是小打小闹。”
他不喜欢把事情吹过头了。
网文现在还在起步,网现在也只能算个先驱者,至于未来的发展,他现在说什么也没用。
“其实年轻人搞搞创业没什么,万事都是从小打小闹来的,”张晓玲点点头,“那你们这网站平日里忙吗?”
晨阳如实答道,“也不算忙,维护的事情有专门的人负责,我只是抓大方向,没事儿的时候写写东西。”
“还是放不下笔杆子?”
晨阳笑着点头。
张晓玲也笑了。
虽然她没有搞过文学,但曾经也搞过科研,懂那种感觉。
感慨着,张晓玲道,“我记得我当年从中科院退下来的时候,回家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我就想,我这老太婆就这么走了?怎么感觉好多事儿没做呢,越想越难受,忍不住背着儿女还哭了一鼻子,后来来了内大任教以后,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晨阳会心一笑,“那您还是老当益壮。”
摆摆手,张晓玲道,“不行了,我啊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这个华夏终究还是你们这一代人的,我们这群老家伙们撑不了几年。”
话题有点忧伤,晨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起身给张晓玲把水满上。
“谢谢。”
道了声谢,张晓玲忽然开口道,“小晨啊,有没有兴趣来内大任职?”
442 去不去?【求订求票求赏】
去内大任职?
他去内大任职?
在张晓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晨阳都听傻了。
内大虽然比不上清华和北大那么有名,但好歹也是在全国排前百的学府,全国重点“211工程”之一,就内蒙而言,它是绝对的权威,大学老师,那更是放在哪儿都是响当当的职业。
现在,这样一所学府,这样一个传奇的老校长,现在竟然亲自邀请自己去任职?
见晨阳傻了,张晓玲也不在意,抿了口水道,“怎么样小晨?要不要考虑考虑?”
晨阳回过神忙道,“哎呦,您可太抬举我了,我能教什么呀我,别再给人家耽误了。”
他虽然自恋,但也不至于看不清自己。
教书育人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看似平常却也影响深远,特别是大学,教的那就是思维方式,一个好老师的思维模式绝对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至于知识方面,晨阳反倒没那么在意。
这倒不是他看不起谁,而是你上大街上问问,哪怕是还没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你问他上个星期讲了什么,也未必能说出个一二三,更别说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不知道几辈子把学的东西上交国家了,还能留着的没几个。
所以,晨阳在这方面有着迷一般的自信。
当然了,即便如此,他也不觉得自己真的能胜任,毕竟他的思维模式还是不足以为人师表,否则到时候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怼圣怼侠之类的那就不好了。
张晓玲笑了笑道,“小晨,你也太小看自己了,在文学方面,你的造诣早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你也不用谦虚,这些我们这群老家伙也都看在眼里,而且在我看来,大学应该是让学生们萌生自我意识,弥补自身不足,开发创造性的平台,它应该肩负的是传承和创新,而不是现在这样,单纯的成为进入名流企业的敲门砖。”
顿了下,张晓玲继续道,“在我看来,大学老师应该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他的身上除了要肩负知识的传递外,更多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去发掘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思维,为未来进入社会打基础,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单一的学习机器,内大虽然是211学府,但咱们不能说瞎话,从帝都回来的这些年里,我深刻的认识到内大老师们的不足,例如刻板,模式化,或许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环境造就,当然,这也是咱们华夏目前在教育上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师资资源的不平等,但我并不希望在我任职的这几年中,内大没有任何的改变,现在,我希望这个改变能从你身上开始。”
“我?”
晨阳再次被震撼到了。
这老太太年纪已经这么大了,但思维却一点儿也不混乱。
而更让晨阳敬佩的,还是这老太太那副平静的外表下那颗火热的心。
干一行爱一行。
这一点,他自愧不如。
张晓玲目光炯炯有神道,“没错,我觉得你身上有现在所有高校老师都没有的那种精神,所以我希望你能来内大任职,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至于你担心的误人子弟,这完全可以放心,如果你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