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林楼为在孟买站住脚以适应环境为宗旨,按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较大改良,结果办得不伦不类:餐桌上摆着印度人喜欢的masala,一种酸甜苦辣俱全的调料。
主食里还夹带着当地面食chabadi。
阿米尔辉当初来到这家三层楼的中餐馆的时候,对这里的菜是很不满意的。辉父玉父他们也一样。
因为林楼烹饪方法完全是印式中餐:挺新鲜的大虾串在竹扦子上烧烤,缺油少盐,只吃到一股糊焦味。
印度人喜欢把鱼、虾和鸡肉烧烤后蘸甜辣味佐料吃,就是阿米尔辉这个不懂做菜的都心疼这么好的原材料。若放进国内餐馆里不知会花样翻新地制做出何等美食呢!
林楼的素菜也很特别,菠菜、菜花、青椒等不用油炒。而是裹上面糊炸,有点儿像日餐里的天敷罗。
至于麻婆豆腐,只见小肉块加辣椒,豆腐需费劲寻找,更无花椒的踪影。而宫爆鸡丁,似乎只是辣椒水泡鸡。除去名字全然不像中华菜!
阿米尔辉当时还以为这就是孟买中华菜的最高境界,失望中更加想念老帝都簋街的麻辣火锅、东来顺的涮羊肉,以及俏江南、金山城里地道的川菜。
不过如今盘下这家店,在孟买住得久了,了解行情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孟买的中餐馆大大小小现在也几十家。有“豪门闺秀”也有“小家碧玉”,一般都是祖上有中华血统的当地人做老板。
但中餐馆大都走大杂烩路线,几道“川菜”,几味“粤菜”,炒面、烧卖、馄饨,再加上几道印式烤肉!
正宗的中华美食不是没有,但是少之又少。
阿米尔辉家接手林楼后,这才大为改观,经过辉父这位大主厨的操刀,菜品完全中华化,味道也最纯正。
短短两年在孟买已经打下好大名头。现在每天排队来这里吃中餐的,几乎络绎不绝,在阿米尔辉把《印度达人》做的冠名广告后,这里简直火爆到没朋友!
现在十家中餐馆,早在有预谋下,在孟买各地开设,或盘下一些开不下去的餐馆,或是自己开一家。不用阿米尔辉出钱,这两年总店赚到的钱,已经足够四处开花了。
“嚯,这里的装修好精致啊!”
台长大人和帕雷科两个客人,赞说。
如今的《灰鸦。华夏餐饮》门脸不仅大,里面更别有洞天,小桥流水和中式窗框显示出浓浓的中华氛围。
古韵古香的硕大餐厅内,已经坐满了食客。
台长大人、帕雷科、阿米尔玉、迪克西特、阿三等人跟着阿米尔辉进来,便第一时间感受到里面的热闹!
“我第一次见这么漂亮又别有风格的餐馆”
“我也是”台长大人吃过印餐,西餐却唯独没吃过中餐。
帕雷科还好点,吃过中餐,但都不正宗,装潢也没有这里那么别致。
阿米尔辉的这家餐馆的装潢竭尽中华元素:墙上挂着临摹的明清人物画像和书法家作品,餐厅里立着几尊石膏兵马俑,甚至门口处还竖起块老帝都影壁!
在一个舞台上,还见到一个师傅在表演拉面。看他把端着一公斤面粉制成的面团登场,先是揉搓,后是抻拉,一扣,一拉,再扣、再拉。。。。。不到五分钟,一公斤面团竟变成了千丝万缕的银丝了,真是神奇啊!
“这是我的叔叔,也是这里的大厨。”看着上面的玉父,阿米尔辉笑笑介绍说。
台长大人和帕雷科膛目结舌的惊讶了,从阿米尔辉手里接过宣传品上的宣传纸。英文将其翻译成“面食舞蹈”。
“艺术!极致!”
“不可思议的功夫,太神奇了。”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面食舞蹈,好棒!”
“杂技一样的拉面表演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吃食欲挡也挡不住啊。”
听着两个大美人和店里的几十名客人一样,连续不断的发出惊呼,阿米尔玉和迪克西特都傲娇的昂起了头,特别是迪克西特这妮子,一副‘看吧,我没骗你们吧’的表情!怎么说傲娇都不为过!
“咕噜噜。。。。”
台长大人脸一红,有点糗道:“我饿了”“我也是。。。。”
“哈哈,那我带你们去里间,享受最正宗的华夏美食。”阿米尔辉挥手赶走了殷勤上来服务的服务员们,龙行虎步地带着几人往里面走道。(未完待续。)
129【人间美味】
古朴的钟表挂在墙上,黄铜指针摆动到罗马数字之上,恰逢正午之时。
“请跟我来。”穿越一件湿透了的白衬衫,胯下鼓囔囔的像是一大块鹅卵石。身材颇为健壮,六块腹肌匀称又健美,随着呼吸而抖动。
一举一动都是全场的焦点,长相混血美,印度人中华人都觉得好看。不过这个男子的一对眼睛大而黑,就像是一口深不见低的神秘之湖,只要看到他就感觉让人沉入湖底,永远也不能浮上水面!
少年带着一行人上了顶楼的雅间。
身后五人有说有笑的跟着,第一次来的台长大人和帕雷科一路观察这里更多点。
一楼比较中华小桥流水人家风的话,二楼就适合大型宴会,婚宴举办。
三楼餐厅简洁典雅的装修,有一种“禅”的风格。
深色的餐桌、高背的天鹅绒座椅,又使餐厅洋溢出一丝宫廷的气息。
“你们这里真是处处匠心啊!”菜谱全部使用英文,全体男性服务员没有会说中文的。
让唯一没吃过中餐的台长大人疑惑不解的还有厨师大多都来自尼泊尔,也许尼泊尔人与中华人相貌接近?
望着大厅上,店内专门为贵宾烹饪地顶级厨师们,阿米尔辉淡笑说:
“噢,这个是因为印度很多中餐馆都由尼泊尔人掌勺,因为用尼泊尔人成本低,而且他们既了解印度文化,也熟悉中华菜肴。”
“我们这里也不例外,不过服务员都是藏人。”
厅内有七八名年轻的藏人服务生,穿着黑色使者服,像穿花蝴蝶一样穿梭在四周围的餐桌。服务客人。
这些藏人服务员,是当年跟着**跑出来的藏人后代,他们基本上已经不会讲中文了!
藏人在印度很团结,很愿意互相帮助,这倒继承了中华人的传统。
能在中餐厅里打工,也算是一分不差的工作!
“原来如此。”台长大人和帕雷科又是惊讶的点点头。
和阿米尔玉。迪克西特,阿三她们一起坐在大厅的一张干净的桌上。
坐下来后,小傲娇迪克西特双手背于身后,咳嗽一声轻轻嗓子后又说了:“人家最不喜欢印式中餐了,只喜欢真正的中华菜。因为我吃过真正好吃的中华菜,知道什么是地道的中华味儿!”
帕雷科放声大笑,“小妹妹,你说的话有大哦,姐姐又不是没吃过中餐。有什么差距又能差到哪里去。”
孟买的中餐馆绝大多是印度人开的,大多数厨师也是印度人,水平当然和国内没得比,但有些味道还算是似模似样。
几乎每家高档酒店都在菜谱里加入几道中华菜。
设在五星酒店的中餐馆价格不菲,一个人需五六十卢比,不过每到用餐时总是座无虚席。
在孟买吃中华菜是一种象征,一般上流社会高种姓人士才有这份口福!
做中华餐亦成为时尚,一些高收入家庭主妇都以会做一两道中华菜为骄傲。在公众场合还要特别提及。
孟买社会存在着一个个独特的小圈子,以种姓、职业等划分。人数一般为七八万,成员从婚恋、求职到用餐都与圈子息息相关,某家餐厅很可能是某个圈子的固定用餐场所。
越是高层次人士越喜欢在中餐馆用餐,有些中餐馆不事张扬,只以这类固定回头客为主要服务对象。与当地各层次人士稔熟后,他们会向你推荐一些不为人知的中餐馆。
其实印度人的中餐鉴赏力十分惊人。凡是他们认为好吃的,果然地道;凡他们不满意的,大多不伦不类。
当地媒体根据调查为孟买中餐馆进行排名,名列第一的是泰姬饭店的中餐厅,以口味纯正拔得头筹。而曾经的林楼在两年前,几乎排在了最末——价格不菲又味道失真,如果它不是被阿米尔辉入手,做出了改革,恐怕只有被淘汰份儿。
至少阿米尔辉他们把这家老牌餐馆救活不说,更是成为孟买的金字招牌。
借用鲁先生的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客居岁月里,适应环境固然有利于一时生存,但也冒着失去自我的风险;保持个性虽然无比艰辛,但惟有如此才能在异域的孤寒寂雨中,将自己绽放成一树灿亮的繁花!
阿米尔辉向场中央的四方厨房走去。
自己带朋友来,自然要做到最好才是。
剩下的由阿米尔玉微笑介绍道:“皇帝和皇后套餐,这些素食是我们餐馆的招牌菜之一,还有供应汁多肉厚的蒸蟹与炸龙虾。而我们的咖哩饭、炸面包poori及龙虾掺香辣料煮成的pattias也不可错过。不过我们的主打自然是中华菜。”
“呵呵,那我们当然要点华夏菜呀。”台长大人和帕雷科见到隔壁桌几个印度人居然还会使用筷子,看来也算是老顾客了。
中华菜在印度是最受欢迎的外国菜,超过了处于第二位的美洲和墨西哥。看来;我们热爱他们的美食胜过了我们尊重他们的国家。
这会,阿米尔玉招呼侍立地服务说,“点菜!”
那服务员眨着小眼儿,优雅的对她笑了笑。拿肥油的小手儿在记事本上迅速吱吱的连写。
小老板带朋友吃饭,当然打起十二分精神。
然后阿米尔玉冲大家说,“大家随意,想吃别的自己点。”
“嗯,那当然,反正免费吃,哈哈。”阿三呵呵笑。
“我要这个那个这个……”小萝莉早已经点个不停了。
台长大人掩嘴笑道:“我就点了啊。”
掏出一方洁白的手帕擦擦手,坐在椅子上上,动作优雅如女王。
帕雷科就要懒洋洋的多,也更随性多了,“我先要份头牌汤吧,再来份……”
五个人,连带着帮阿米尔辉一起每人点了一两份搭配。都是地道中餐。
叫完菜之后。
那服务员带着一股子麻利劲儿,又有股淡定优雅从容,轻轻收了菜谱。缓步走向了打着灯光的中央厨堂。
这大厅中央的大厨房只为第三层客人服务。
是透明的。
从四面都能看到里面的厨师干活。
当你在印度的中华餐馆用餐,最受欢迎的美食总是炒面;炒饭;用香辣酱炒制的鸡肉或蔬菜,以及被炒到全熟的蔬菜。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是五味杂陈,各种搭配。这样能让你联想到某些印度菜吗?
素炒客家面条。面条并不总是出现在每顿饭里;但如果有;会是一碗肉汤面,或辅以其他味道的香辣酱的干拌面。请注意;面条不要油炸的。碗里会添加蔬菜;豆腐和肉作为配菜。旁边会有调味品,干辣椒酱……辣椒酱油汁,甜辣椒;以强化餐厅定制的味道。
然后是东北素菜,用花椰菜泥,白菜沫加上面粉和酱油调和后捏成丸子,最后用油炸。它是敬爱的肉丸的远东的表妹。
点心在这里传统的中华餐馆里随处可见点心,馍馍。。。。。。
基本选择有鸡肉和猪肉馅的。
中华下午茶时间最喜欢的是点心。风格各异,有各种馅料——咸,甜,鸡肉、猪肉、牛肉、海鲜、汤;红豆沙以及锅贴。用竹笼蒸制,厨师的技能要看复杂的包子褶痕,及筷子夹而不破。
还有甜玉米鸡汤。现在传统爱好的香汤。倒入一些热水和最好自己来。甜玉米汤里有鸡蛋和大块的鸡肉,与中华的不同。
在大陆;汤要保持清淡,将丰盛的草药和肉炖到完美。这里通常吃米饭,享用一顿美餐,要注意自己的体重。
在印度;在这里中餐必须先喝汤。
中华甜点种类繁多;如用琼脂做的布丁甜馅馒头,缀以季节性的水果。中秋节很受欢迎的杏仁月饼。达仙完全就是西方的路数。
这些是比较基本的印度中华餐常识。
辉父他们更多的融汇贯通,道道都是创新菜,花样翻新。
过了阵时间,几人就念起三字经了:“好香”“好看”“好吃”。。。。。。(未完待续。)
130【舌尖上的印度?】2更!
“哇哦”
“您要亲自给我们做菜吗”
“好期待”
“雷伯伯可是孟买第一中华神厨呢”
将厨房放在大厅,就是因为可以让食客一边欣赏做菜一边吃着美食。
身为主厨的辉父自然要镇场子。
辉父冲着大家一笑,这是对待晚辈宽容的笑容,轻声说道:“我给你们做的是灌汤黄鱼。它是我们中华汉全席中的头牌大菜!”
“我现在就给你们做!”辉父说完话,站在厨房的冰箱旁边冲着帮忙打下手的阿米尔辉笑了笑。
这是要上,父子档了!
“谢谢伯父”
“谢谢,好激动”台长大人,帕雷科,迪克西特,阿米尔玉,阿三都激动起来。
很快,一条冰鲜的黄鱼,就被阿米尔辉给翻腾了出来。
辉父拿着手中的黄鱼冲着大家说道:“你们来看一下,做这道菜的这个诀窍在鱼的嘴鳃之处。”
一边讲解着,辉父手中按着手刀在鱼嘴边划了一小口,然后拿起红色的筷子串进了鱼肚子里。
做菜的辉父充满了自信和从容,虽然他是当过兵,杀过人的铁血老兵……
此时,辉父已经用筷子将鱼腹中的内脏等物取了出来。
然后例行清洗去腥步骤。
之后,拿出自己调制的灌汤汁。又让阿米尔辉给自己切了些珍珠粒倒进汤汁一起灌进鱼嘴当中。
辉父做的这道菜,用的材料很珍贵,比如熬制的汤汁考究的要用瑶柱、燕窝、鱼翅、裙边、鲍鱼等名贵的几种海料加清鸡汤熬成成品汤料。
要做到,同时令汤色清如淡茶水,能一眼望见汤碗的碗底花纹。
味道同时还要做到鲜美醇厚。
过了段时间后……
“我要吃咯!”台长大人和帕雷科两位客人随后先尝,自己用不太熟练的筷子。各自夹起一块鲜嫩雪白的鱼肉,鱼腹中汤汁这才夹裹着热气与香味缓缓淌出……
亦动亦静的美食,在光彩氤氲间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中华式儒雅精致的美食趣味就在这汩汩流动中展露无遗!
送入嘴中:
“天哪”
“好好吃”
“中华美食”
“极品,太美味了”
……
跟着,辉父又马不停蹄的做起了一道特别的中华美食——包子。
阿米尔辉这个帮不上忙才回到位子上。等吃的,和大家一起观赏老爸的功夫包子。
别看辉父外表阳刚逼人,确实有着一双辉妈都没有的巧手,瞧他轻而易举地将包子皮往手上一摊,取馅置于正中,十指大动,只见包子皮在他大手中快速旋转,转眼间一只形如秋菊吐艳的小巧玲珑的汤包已赫然在目了!
包子听起来平常,但。外形能如此之美的实属未见,在辉父的手下包子上共有33道褶——与制作汤包所需33道工序暗合。
此处应有,拥有掌声:
“好棒!”
“酷!炫啊!”
“阿米尔辉你爸太棒了,都可以上达人秀了。”
然后,包子上来了。
这又是正宗的蟹黄汤包。真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