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明-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战以来,虽歼敌过万,不过已方战损也非常严重,战死和重伤不治而亡的就近万,还有近五千人重伤致残无法再战,刨掉这一万五的兵力,守军现有兵力十四万出头,而且这已经是扩军的极限了,北平城几乎所有男壮都成了披甲之士,真正的全民皆兵。

    与守军的死一个少一个不同,敌军在城外,占据主动权,可以源源不断地拉壮丁,甚至可以拉来更多的鞑靼人一起入冦,总而言之,战局拖得越久,对守军越是不利,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朝廷方面尽快派援军北上。

    不过,由于寒冷空气大举南下,北方一带普降大雪。在这种天寒地冻的情势下,援军就算派出来了,也不可能快速抵达。这不,铁铉早早写下捷报,打算向朝廷报捷的同时,再催一催朝廷快发援军。

    由于北平守卫战的胜利,万磊居功甚伟,铁铉早早就带着似好的捷报让万磊过目,免得分功不均而引起军心涣散。而经过昨日那一场**,他知道北平城要想不乱,还得靠万“城主”压阵,所以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足的,不然全城军民那一关就过不去。

    这个时候,万磊正与邋遢道长细谈一些未来的发展蓝图,见铁铉来了,只好抽空出来见他。铁铉也不废话,直接把拟好的捷报递过来,征求万磊的意见,有意见就该,没意见就照此上奏。

    打了一场惨胜的仗也值得写捷报?万磊有些愕然,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从经济学角度上讲,一陪一,明军没挣到便宜;不过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守军赢了,因为中原王朝人多,只要不丢城失地,别说一陪一,五陪一也陪得起。

    “额,在下的功劳就不用记了,反正记了也没用,分摊给参战的将士们吧。对了,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跟城内还有很多人支持是分不开的,比如说赵庄的赵里长,火油就是他无偿提供的,这份功劳该记上。还有各乡里的父老,他们积极鼓励子侄们参军,还主动帮助修城池,这些功劳都应该记上。朝廷如果给赏钱,就优先给他们,毕竟他们的家园被毁,更需要朝廷的救助。”万磊说了一通,把归到自己身上的首功非让了出去。

    “这个是自然,不过贤侄为了守城殚精竭力,这也是有目共睹,若不据实上报,只怕全城军民都不心服。”铁铉又道。

    “铁大人,在下知自家事,如果您把在下的名字写上,这份捷报肯定换不来朝廷的赏赐,反倒会惹来更多的非议。”万磊摇头苦笑,他何尝愿意把功劳拱手让人啊,只是不拱手让人又能怎样,上几次立了大功都是有罚没赏,这一次肯定也是一样,有功没赏只有罚。

    既然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就索性大方一点让给别人卖个人情,最后也能落一个坦荡磊落的好名声,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了,万磊知道,自己越是有功不得赏,人望就越高,那些对皇帝没好感的人就越是同情自己,向自己这边靠拢,邋遢道长就是代表。如果能把那些被皇帝打压的势力都收罗起来,那就是一股惊天地动鬼神的力量,那个时候,皇帝算个鸟。

    “贤侄多虑了,圣上英明,断不会有功不赏的。”铁铉还要劝,其实,他之所以坚持要让万磊居头功,也是为了争取人心。毕竟现在还是大敌当前,人心不能乱。

    “圣上英明?”万磊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道:“这事就这么定了,至于军民那边如果有异议,在下自会出面澄清,大人不必担心。”

    既然万磊已经保证出面澄清事实,铁铉也不再多说,带着捷报回去修改了。倒是邋遢道长一脸默然地看向万磊,似乎是很不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圣人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万磊一语双关,接着就道:“我说过了,道教改革就是要让道教更贴近百姓,当然了,要想让更多的百姓接受,就要给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

    “好处?难不成让我教像佛教那般装神弄鬼,用来生这种虚假的东西来欺骗百姓?”邋遢道长皱眉道。

    “虽说死后元知万事空,不过世道艰难,活着太不容易了,人们需要一种寄托,希望死后能活在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压迫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天堂。当然,有一些恶人,专门干欺男霸女的恶事,人们就希望这种人不得好死,所以,人们就希望有一个地狱,用来关押这些恶人。”

    “所以,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就出现在人们的意识里,我们应该迎合这种意识,构造出人们心中所想的天堂和地狱,让积德行善的好人都上天堂,让为非作歹的恶人都下地狱。”

    万磊意味深长地看了邋遢道长一眼,见他的眉头还是没舒展开,接着道:“好处有很多种,一种是精神上的好处,一种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就是死后的哀荣。至于物质上的,就是今生的祸福,如果我们有能力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百姓自然乐于信奉我们。”

    “修道能祛病减灾,更能延年益寿,得道还可长生不老,羽化升仙,这不也能让人生活更好吗?”邋遢道长又道。

    “唉,你这话虽不假,不过修道看起来美好,不过门槛太高,一般小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那有什么功夫潜修啊。所以说,要想扩大道教影响,就要适当地降低门槛。”

    “降低门槛,那岂不是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有时候有问题总比没问题好,现在道教式微,都到了存亡绝续的危机关头,再抱着陈规不肯放,那只有消亡一途了。另外,门槛放低可不等于没了规矩,对外开放,对内设立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一层管理一层,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而信奉的百姓越多,道教这个金字塔就越大越牢不可摧。”

    “这样,真的可行?”

    “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去遛遛不就知道了,不过,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订立典规,道教那些老式典籍太艰涩难懂,刚入教的人根本看不懂,所以要简化和通俗化。新教典只要说明天地万物皆有道,人因道而生及道能促进人社会的进步等简单的问题就行。”

    “这,是不是简单得过了头,我教教典无数,若不引旧典,恐怕同道中人皆指我肆言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先贤都说不明白道为何物,今人又有谁能说自己心中所得的就是道,别人的不是?”万磊不以为意地说道,其实,邋遢道长一来找他,他就想借此机会,把道教变成类似于共济会的组织,所以,他才如此积极地为邋遢道长出谋划策。

    共济会,其实并不是宗教组织,而是一个由所谓的“人类精英”结成的利益共同体。所以,万磊一方面要变革道教的教规,扩大群众基础;一方面还要变革它的教义,淡化它的宗教性,将尊道贵德与研究科技改善民生挂勾;以后入教的道士,不再是摆摊算命占卜的骗子,而是一个个研究员。

    其实,道教本来就以道为研究对象,现在万磊所要做的这些改变,并不是颠覆道教,而是把道教引入研究“道”的正轨,什么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这些都是“道”的分支,研究这些就是研究“道”。

    万磊也想过在平民中普及科技教育,不过细一思量,就否定了。因为明朝读得起书的人不多,而读得起书的人都以考科举当官为主业,四书五经里面才有他们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理化生?什么东东,能不能吃?

    道士们就不一样了,这些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与其让他们整天打坐念经,不如让他们利用大好人生,好好地研究与人密切相关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出成果了,就能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能转化成财富。

    当道教掌握了足够多的科技和“专利”,还怕社会财富不集中流向它,还怕小百姓不趋之若骛?这样一来,道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就能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任何胆敢挡“道”的人,不是被裹挟进入其中一起“江河日下”,就是像当车的螳螂一样被碾压成碎片,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例外。

    当然,万事开头难,秉承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万磊不但为道教的变革出谋划策,还准备注资进行先期投资,甚至还会无偿地出让某些“技术”,让新道教快一点做大做强。

    见万磊的胸中满是竹子,邋遢道长虽然还有很多意见,不过最后听到万磊说先在顺天府一带试推新教,看看情况才广而推之,他也就无话可说了,反正他只要挂名出任“教主”就行,真正办事的还是万磊。

第067章 持久战

    邋遢道长见万磊以一人之力,连哄骗带拉拢加收卖,在短短的数日之内就把一团散沙似的北平城百姓变成万众一心的守城军,而且还用这支临时拉来的军队打退了强敌,如此强悍的拉人神功,真是想不服都不行。

    邋遢道长之所以与万磊合作,也正是看中了万磊擅长搞组织这一点,他坚信,只要放手让万磊去搞,中兴道教指日可待。当然,造反有风险,入行须谨慎,他也是试探过了万磊不会领兵造反,才敢与万磊谈合作事宜的。

    另外,邋遢道长也有意于收万磊当个便宜徒弟,不过万磊对当道士这门不太光明的行业不太感冒,更对邋遢道长的人品和道行不太恭维,这种情况下提出收徒,那只是自取其辱。

    虽然与邋遢道长谈妥了合作事宜,不过万磊分得轻事情的轻重缓急,现在他主要精力还在于把北平城守住,至于道教改革,没事的时候想想,有空的时候改编一些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并把这些故事串连起来,做成新编道教经典——《天书》。

    那些神话故事只是忽悠人的,真正有益于人是的《天书》二三四卷,每一卷将汇编有各种理化生知识,由低级到高级。而相应的,新教的道士也分为四级二十等,刚入道者为一星道余,最高级是就是五星道宗,中间两级是道士和道师。

    道士要想提升级别,一是要学有所成,二是要有所创新或有所贡献,而提升级别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更加高级而且实用的知识。出此激励措施,万磊的目的是要把道教变革成一个大学堂。

    所谓一人之力时有穷尽,万人之力则无穷无极。万磊打算把全国各地的“精英”收罗到一堂,先集中力量研究他脑子里带来的那些理论性知识,尽力将它们变成生产力,甚至于创新发展成更加完善的科技体系,这才是他变革道教的真实目的之所在。

    当然,让人白干活的事,万磊是不干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自命清高的道士们也不例外,如果不给些好处,他们是不会努力钻研的。为此,万磊还搞出了“专利法”。

    但凡是科技创新也好,实用新型也罢,只要是有所成就,就归个人专利,直白的说,就是成果归个人独享,专利转让所得利益也归个人所有。当然,搞出了专利,不但能获利,还能获得相应的加分,加分到一个程度,就能提升一个级别,就能研究更深的知识,搞出更有价值的专利,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万磊也不奢望新道教中个个新道士都是爱迪生,不过十万个里面出一个,那就了不得了。如此猛搞上几十年,别的不说,他“带来”的这些科技肯定被消化吸收完毕,整体科技实力足以领先世界数百年,当火车轮船满地跑,电灯电话进万家的时候,那就是民族腾飞之时。

    带着以后美好生活的幻想,万磊一有时间就脚踏实地地搞编书这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当然,他还有一个“秘书”——闱儿,她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万磊做笔记,末了还把笔记交给万磊修改,修改过了笔记汇编成册,就是教材。教材再由低到高分类,编成《天书》二三四卷。

    忙于编书的同时,万磊也没放下本职工作,每天还是以管理北平城的军政民政为主。这不,这天一早,万磊就把中高级将领叫来,召开每天例行的军事会议,共议军情。

    由于新近大败,数日内敌军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一些小打小闹的试探性进攻很快就被击退。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不过万磊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这样的平静,敌人肯定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攻势,所以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贤侄,时近年关,又不见援军到来,只怕援军要等到开春才到,咱们城内粮草吃紧,只怕熬不到那个时候。”铁铉虽然退居二线主管粮草银饷,不过作为北平的最高级朝廷命官,军事会议上他还是坐在主座上。

    “把多余的战马杀掉,肉分给军民改善伙食,节约出草料给军民取暖。城门各大豪门家中还有很多余粮的,都平价征收,力保让百姓都能吃饱。”万磊如是道,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吃饱穿暖才能保证北平城的人心士气。

    “把马都杀掉,咱们就没法与敌军的骑兵队对战了。”一个千夫长皱眉道。

    “咱们现在以守为主,先把城守住再考虑其他。”万磊也知自己这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人都吃不饱的时候,自然是不会再留马的。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铁铉叹了一口气,他何尝舍得杀马,毕竟马是最紧要的战略物资,没有马就没法跟蒙古人打仗,不过他也不知道这城要围到什么时候,只能做持久战的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先生,敌人连日来不派大军攻城,肯定是另有图谋。据在下估计,他们或许是在暗挖地道,准备偷进北平城暗袭我们,这不得不防啊。”万夫长赵全节不无担心地提议道。

    “这个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咱们不敢派哨兵出城,就算敌人真的开挖地道,咱们也不得而知啊。”万夫长周天寿也皱眉道,他当然知道,地道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让人防不胜防。

    “派人在各城墙脚下立下水缸,并让人时刻观察,如果发现地下传来震动,就马上上报。”万磊说到这,不由得想起《地道战》里面那个在城楼内设水缸的日军大佐。

    不过这招没错,地动仪就是这个原理造出来的,虽然用水缸略显简陋,不过真有**挖地洞入城,水缸内就水就会晃动,人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地道的所在及其通向,并及时应对。

第068章 持久战(中)

    时近年关,然城围未解,百姓也只能在战火的威胁下过一个简单的年,没有鞭炮的喜庆,也没有丰盛的年夜饭。万磊下令把城内所有除了人之外的动物都集中起来有计划地宰杀,每家每户分到一些牛羊马狗肉,也就凑合了。

    被困在城内的百姓不好过,围在外面的敌军也好不到哪里去,虽说他们可以四处打草谷,不过附近各州府县的百姓早就纷纷南逃,千无人烟,打劫变得越来越难,敌军的生活水平也在直线下降。

    特别是鞑靼军,都心生退意了,毕竟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现在该抢的东西都抢到手了,是时候回家享受胜利成果了,没必要跟鸡肋一般的北平城怄气。

    鞑靼军士气大降,燕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几天前,他们挖地道偷入城的计划被城内的守军识破,这地道刚挖到城墙下,就被守军灌水来淹,直接淹死了几百人,挖地道偷城的计划就此流产。

    不过,燕军还是没有退兵的打算,因为他们不同于鞑靼军,他们没有退路,如果不能在北平一带站稳脚跟,他们就成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