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明-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你不愿意当大华民国的公民,那我们只能将你们流放到海外去,你忍心让他们跟着一起颠沛流离?”

    见朱允炆默然无语,徐钦又道:“况且朱家祖坟在中原,回中原祭祖扫墓也是应尽的孝道。”

    一听到祭祖扫墓,朱允炆的眼圈又红了,他是一个孝子,何尝不想回中原祭扫祖坟啊,可是一想到将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去受辱,颜面又难存。

    “你放心,大华民国会善待你们一家的,绝对不会让你们受辱。大总统已经让人在北平给你们准备了一个住所,还在北平大学文史学院给你保留了一个名誉院长的头衔,并希望你出任明史馆的馆长,监修明史。”

    住所头衔之类的,朱允炆还真不放在眼中,不过一听到要监修明史,他的心就起伏难定。他自己可是知道的,明史就是明朝历史的总结,虽说明朝败在他的手上,可是他爷爷朱元璋的治国功绩是不应全盘否定的。

    朱允炆更知道,如果他不出任这个什么明史馆长,换了别人说不定就会拼命地在明史上往明朝身上泼脏水,把明朝抹黑搞臭,而这种妖魔化明朝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还明朝一个应有的公道,朱允炆最后一咬牙,道:“明史馆长真的有权监修明史?”

    “我们大华民国的文风是自由的,谁都可以写书出书,只要不散布分裂国家言论就好。不过明史是官方主修的正史,讲究严谨可信。所以,大总统的意思是把编修太祖本纪那一部分交给你来编审,至于其他部分,那就交由其他人来主编。”

    徐钦说到这,脸上有些尴尬,明朝就是朱元璋跟朱允炆这两位皇帝,明太祖这一部分让朱允炆去编审也算合理,至于朱允炆登基之后的这些史事,那肯定不能让朱允炆去编审了。再说了,这些史事对朱允炆来说也是丑事,他也不愿自己骂自己啊。

    “好,朕,我,我签。”朱允炆终于在那一份宣言上签字,他自知自己作为亡国之君,在史上的名声肯定好不了了,他唯一挂心的是爷爷的名声。为了最大化地保全爷爷的名声,他只能放下最后的那点可怜的自尊了。

第486章 舍得

    《公民宣言》,是一份里程碑的宣言,这一份宣言宣示着皇权统治在华夏民族的根基中彻底铲除,标志着**进程迈入全新的阶段,从今往后,就算有某些野心家做皇帝梦,也不会有人支持。

    八月初,朱允炆与家人一起乘坐邮轮回中原。十年前,他们就是由这一条海路发配到南洲的,没想到现在又由这一条海路被带回到中原,虽然物是人非,不过朱允炆不禁有隔世之感。而他失去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沦”为了平民,整个人也憔悴了很多。

    而朱允炆一共有一后六妃,育有三子两女,没有了皇室收入,要养活诺大一个家庭,更是朱允炆不想考虑也不愿考虑的事,毕竟他这一辈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真没有试过自食其力。好在大华民国方面给他安排了一份主编明史的工作,不然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原皇室一家的归来,并没有得到隆重的迎接,现任大总统周天寿只是在华园接见过一次,并给他一份任命书,之后就把朱允炆一家暂时安顿在北平城北的一座小别墅里。

    由于北平城人口激增,城内开始变得拥挤,一些富豪就开始出城置地建别院居住。而城北多湖泊,豪门大族都喜欢傍湖而居,建起了很多临湖的园林,城北已然成为名门望族聚集之地,朱允炆一家出现在此,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毕竟这些人都是见过大场面的。

    其实不只是北平城,很多历史名城也都在扩张。由于国家承平日久,治安日见良好,城墙已经不再是城市的边界,很多大城市都不再新建城墙,并把这这些经费用到了路政工程上。

    就拿北平城为说,城内外铺设了里中外三层环道,各条环道之间还有笔直的沥青路相接,如棋盘一般四通八达。而北平省还将建设通往各省的省际公路,以便利百姓出行。

    而公路上除了有马车脚踏车之外,时常还能见到富豪驾驶着汽车经过,路人也是见怪不怪了,反倒是新入住的朱允炆一家被吓得不轻,每次见到都赶紧远远地躲开,就好像是见到了什么怪物一般。

    这也不能怪朱允炆少见多怪,这些汽车是今年才面世的,也就在北平城多见,其他各省几乎看不到。而南洲与中原消息不灵通,朱允炆都不知道大华民国已经兴起了内燃机哥命,笨重的蒸汽机已经逐渐被淘汰了。

    朱允炆住在昆阳湖边,在徐辉祖所居的徐府附近。朱允炆深居简出,平时几乎不见客,不但谢绝了所有宴会邀请,平时都不出门购置生活用品,要不是徐辉祖平时多方打点帮忙,朱家肯定过不下去。

    而徐辉祖也知道,朱允炆死宅在家,除了死要面子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生地不熟,生怕出来遭人冷嘲热讽。为了消除朱允炆这一心病,徐辉祖没少费心机,平时让夫人常到朱家坐坐,并借着自己年近六十,筹备一次寿宴,并且力请朱允炆出席。

    别人的邀请,朱允炆可以婉拒,不过徐辉祖开了口,还是六十岁大寿,他就只能硬着头皮应下来,不管怎么说,徐家对朱家是仁至义尽的,要不是徐家多方出面周旋,朱家很可能像以前各朝各代的皇室一样,被人血洗清算,甚至连祖坟也保不住。

    徐辉祖虽然已经不在担任公职,不过徐家在北平城还是很有人望的,他要办大寿,军政商学科各派名士都欣然应邀。在九月初一日寿辰当天,徐府人头涌动,尽是前来祝寿的名士。

    为了给老爹祝寿,徐钦甚至还专程从南洲赶回来。徐辉祖领着儿子在门前迎接宾客,见大家肯赏光,脸上更是挂满了笑容,特别是总统府、行政院和议会都派代表前来,这更让他觉得脸上有光。

    其实徐家在北平城并不算是什么望族,跟那些掌握军权政权商权的赵氏家族、刘氏家族、周氏家族等大家族比起来,实在是不入流,不过徐辉祖贵在人缘好,与赵氏刘氏周氏等家族都有深交,他女儿还嫁给了海军司令刘文秀的儿子,有这一个强力的亲家,北平城谁都得给他面子。

    “舍侄,你可算是来了,快,快请进。”上午十点左右,朱允炆终于出现在徐府前,不过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带家人。徐辉祖知道他是硬着头皮来的,所以马上让徐钦领他进屋。

    徐钦当然知道老爹想要打开朱允炆心里的疙瘩,所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就将朱允炆请进门,并不停地将在院子里闲谈的名士介绍给他认识。

    在场的人在北平城都是有头有脸,而且多少也沾染上了绅士精神,不但待人和气,还同情弱者,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当面揭朱允炆的伤疤,反倒是细心地询问他在北平住得习不习惯,甚至还有人热心地邀请他到自家去做客。

    而这种绅士精神,其实跟万磊十余年来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北平城内每一个地道的贵族,身上多少都有万磊的影子,不但注重个人修养,还比较热心慈善,挣了钱总会拿出一部分来反馈社会。

    见没人揭自己的伤疤,朱允炆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总算是略微平复了下来,在徐钦的牵针引线下,他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开始向在场的人介绍起南洲的风土人情来,引来更多好奇的听众。

    朱允炆与众人聊成一片之后,徐钦这才悄然离开,而他刚到门前准备接替老爹的工作之时,就见几匹快马争速前来,三人一跃下马,为首的人让徐钦不由得眼前一亮。

    “万公子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蓬筚生辉啊,快,快请进。”徐辉祖也是大喜过望,因为来人是万公子。当然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公子,并非敬称,开国公的儿子当然称得上是公子了。

    “徐伯伯做大寿,小侄怎么能不来呢。要不是路上遇到了点麻烦,小侄也不会这么迟才到。”来人正是万远,他虽然才十四五岁,不过年少老成,待人接物都大有为父之风。

    “不迟不迟,万公子不远万里前来,还记挂着我这个小老儿的寿辰,这,这真是。。。”徐辉祖激动得胡子直发抖,毕竟万远可是稀客,自从年初离开中原前往大东洲之后,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回来,没想到刚回来就来给他祝寿,这一个面子可就大了。

    “徐伯伯这是哪里话,临行时,家父就交代过小侄,一定要来给伯父祝寿。要不是海上遇到了些风lang,船才来得迟了些,不过幸好还能赶上。”万远说到这,一摆手,身后的随从马上把贺礼给呈上。

    一串产自仁州的黑曜石手琏,并不算贵重,不过传说有镇邪的功用,而这一串手琏所用的黑曜石,全部是从仁州当地土著中搜刮来的,全部是都有象征意义的极品宝石。

    徐辉祖也不在乎这一份礼的轻重,万远一上岸就来给他祝寿,这一份情义比什么礼都重了,所以忙亲自请万远进门,边走还边问道:“令尊与令堂都还好吧?”

    “家父与家母都很好,只是战事吃紧,家父暂时脱不开身,所以派小侄代他回来行走和拜访各位叔伯。”仁州的战事真的吃紧,自从入秋以来,万磊一直在带军打仗,弹药消耗量也大,万远这一次回来,除了收购日用品之外,还想收购一批弹药。

    “令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让我辈汗颜啊。”徐辉祖不由得感慨道,他确实佩服万磊,放着悠闲的生活不要,而去遥远的彼案重开天地,这一份魄力他就没有。

    “让徐伯伯见笑了,小侄也常劝家父不要太操劳,家父总说自己就是劳碌命,闲不住。”

    “呵呵,令尊这是能者多劳,万公子以后必定也能如令尊一般文武兼备,到时候他就能退居二线啰。”

    正交谈间,两人就进了院子,而三五成堆地在院子中闲聊的客人一发现万远来了,都惊喜过望,马上上前迎接,万远顿时就变成了所有人的焦点,刚刚融入小圈子的朱允炆见人都跑了,不由得眉头一皱。而当他听说来人是万磊的儿子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看在徐家的面子上,他肯定当场离席而去。

    万远眼睛很尖,很快就发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朱允炆,他略带歉意地挤出了包围他的人群,来到朱允炆的面前,并主动伸出手,道:“在下万远,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看着主动伸到自己面前的那只小手,朱允炆顿时就觉得有些发懵,不知该如何回应。而他再看到万远那双眼睛中写满了诚挚之情,手不由自主就抬了起来,而就在两人双手对握的那一霎那间,朱允炆就觉得心中有一阵莫名的悸动,过往的那些与万磊的恩恩怨怨如放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中闪现,而此时的他却生不起一丝怨恨的情绪。

    “或许,是该舍弃过往的仇怨了。”朱允炆并不想一辈子活在仇恨的阴影之中,这轻轻地一握,他的心底似乎轻松了很多。

第487章 舍得??

    北平的秋天,天郎气清,正是出游的最佳时节,华夏广场与太液池一带游人如织,很多外地人不远千里来北平,就是为了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对百姓开放的夏园更是迎来了无数游客,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大总统就是这里选举产生的,而且大部分法案都是在这里表决通过的,这里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华园作为大总统府,在万磊主政时期,就定下了一些规矩,一些特邀的游客有幸步入其中。而这些游客多是学生,他们只能在一楼和二楼的一些公共区域参观,至于总统办公区与起居区是禁止参观的。

    当然,华园也是有参观时间限制的,每旬逢一四七对外开放,时间是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不过这已经足够的,华园对游客开放,消除总统府的神秘感的同时,也是在传递出一个理念:华园属于每一个大华民国公民,只要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人就有机会入主其中。

    这一天正值九月初一,即是假期又逢华园开放日,早早地就有很多人在华园外排队等候入内参观,其中以学生居多。而华园内派有专门的导游负责接待与宣讲,并有专门的特勤员负责安保,以防止有人行刺。

    九点一到,游客就分批在导游的带领下步入其中,由于游客太多,参观者并不能在华园内逗留太长时间,只能走马观花,不过每一副字画,每一副画像,每一张桌椅,仿佛都凝聚有天下为公的政治精髓在其中,让人不禁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华园东偏厅,是游客最喜欢驻足的地方,因为那里悬挂着万磊与妻儿的画像,人们从这一副画像上找不到大总统的威仪,反倒是像看到了平易近人的邻居。

    “小薇,万公子是不是长得很帅啊。”画像旁,一位身着素色袄裙的女孩在同伴的耳边低声笑道。这种袄裙是大华民国中学女生的标准衣着,上袄下裙,祅的衣袖缩窄,裙的下摆也减短,看起来十分素雅,这两个女生本来就长得秀气,穿着这样的服饰,更显靓丽。

    “长得帅什么用,开国公全家都迁移到大东洲去了,要想见到万公子,那可就难了。”女孩旁边的男孩也低声叹惜道。

    “你消息太不灵通了,我听说大东号回来了,万公子也回到北平,说不定运气好就能遇到。”那个女孩白了男孩一眼,虽然她只是一个中学生,不过大华民国风气开放,女孩子多是敢爱敢恨,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喜欢掩饰。

    “这是真的,万公子就住在恩平园,听说今天他还会到华园来拜见大总统,这个时候应该到了。”另一个男孩道。

    “人家是开国公之子,身份不一般,又与周大总统是世交,不会来这么早的,肯定是下午才来就宴。”另一个脸上满是贵气的女孩说道,从她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她家非富即贵。

    这一群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只有其中一个女孩孤零零地站在人群外,显得很不合群,不过她的眼睛扑眨扑眨的,流露出一种好奇却而又孤傲的神态。

    “第一次来?”这时,一个身着紧身骑马服,手捧头盔且拎着一根马球棍的男子出现在那个女孩的身边,他的身上汗水未干,像是刚打完马球回来。而能以如此随意的装扮出现在华园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是。。。”那个女孩不由得后退了半步,对方身上那一股逼人的英伟之气让她有一种紧张的压迫感。

    “华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人多一点,房间多一点,家具老旧一点,不过离开一段时间,就开始有一些怀念了。”那男子轻轻地拍了拍身旁的一张椅子,像是在与老朋友相见一般。

    那男子只是一阵感慨,就主动伸出手,满面阳光地开始搭讪:“哦,对了,还未请教芳名。”

    “我,我只是一个学生,贱名不足道。”那女孩忙低下头,并后退出几步。

    而就在这时,东偏厅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两个同样身着骑马服的男孩出现,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四个特勤员,在场的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来,来人就是大总统家的两位公子,所以都纷纷给他们让道。

    “原来老大跑到这里来泡妞了,让我们一通好找。”为首的男孩一脸埋怨地说道。

    “老大,你身上杀气太重,你看,把女孩都吓跑了吧。”另一个男孩也没正经地说道,仿佛把旁边的人当成都了空气。

    “你们两个,还是没个正形,我是想四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