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明-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是直接走访各地著名的书院,比如说陆九渊曾经讲学的象山精舍,朱熹曾经讲学过的白鹿洞精舍等,会见在该地讲学的儒士,并会见在各大书院就读的士子。

    由于要走访的地方多,要见的人也多,万磊在江西一直呆了近一个月,直到四月末,做通了大部分士子的思想工作之后,他才离开南昌,前往景德镇,考察陶瓷生产。

    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中原的瓷都,当地人从汉代就开始冶陶制瓷,到了宋朝,更是烧出一种质精的青白瓷,这种质优的青白瓷在元明两朝中,都被定为皇家御用之物,甚至还设有很多官窖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北方陶瓷加工业的兴起,再加上明王朝的覆灭,景德镇就陷入了困顿之中,由于各窑口烧出来的青白瓷价格相比较高,百姓根本就用不起,再加上没有了官廷采买,很多存货根本就卖不出去。

    景德镇的衰败,连带着相关的工商业也受到沉重的打击,很多江西人的饭碗被砸,这也是他们抵触大华民国的原因之一。万磊这一次来,就是要把这些破碎掉的饭碗和民心给补起来。

    第一招,自然是恢复生产,万磊在景德镇呆了好几天,视察了十几个官私窑场,并接见数十名当地出名的瓷匠,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陶瓷生产基地。

    要想让景德镇重新恢复生机,政府订单肯定不能少,万磊给那些优秀的瓷匠下了一些定单,华园和夏园所用瓷器中,四成将向景德镇定购。同时华远公司也作为青花瓷器的总代理商,收购质优青花瓷,转运到海外去获利。

    有政府采购,又有海商代销,如果这样景德镇都无法起死回生的话,那就只能怪当地人太窝囊了。

    五月初二,万磊结束景德镇的视察工作,坐船连夜赶到了武昌,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北平军传回来捷报,第四集团军第一军用热气球投炸药,掩护地面部队发动夜袭,连破都掌蛮盘踞的凌霄城和九丝绒,斩杀数千叛贼,并击杀多名部族首领。

    云贵高原上各个部族闻讯,都吓破了胆,纷纷望风而降,不敢再生顽抗之心,在短短的十几日内,北平军就占领了云贵高原大部,并集兵于大理地区,准备对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清剿灭。

    随着北平军的节节推进,万磊所主张的改土归流政策也开始推广开来,万磊在云贵高原上高了一个贵州省,下面分设十个府,并留兵分驻,甚至派兵进驻每一个部落山寨,实行最严厉的军管,对那些少数部族推行公民化教育,顺则优抚逆则重剿,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推进改土归流和公民化进程。

    五月初三,来自各个集团军的各级军官齐聚在武昌城,召开军委扩大会议,这一场会议之后,位于江南的第二集团军,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主力进行大规模调动,要在八月前,彻底地征服云南南部和广西西部地区,最终实现真正的统一。

第409章 全面整治(上)

    大华民国现有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天山南北,北至北冰原,南至南海诸岛,除了青藏高原暂时没有出兵征服,也约有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可谓不广袤。

    然而,万磊还是不满足于此,依旧绸缪着扩张扩张再扩张。当然,扩张主义可以有,穷兵黩武的事万磊是不干的,现在兵力有限,国民数量也有限,先以稳定现有领土为主。

    五月末,万磊终于结束了对江南的巡察,在汉阳乘坐火车,沿着新铺设的开汉线铁路返回北平。这一次为期三个多月的南巡让他对江南各地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这对以后如何施政也有很多益处。

    六月初二,休息了几日的万磊开始处理这几个月来堆积下来的政务,并听取行政院的汇报。其实这半年来,建设成果颇丰。不但开封到汉阳段铁路开通,汉阳与武昌之间的铁路大桥也在筹备之中。

    由于武昌长江大桥要在水中建起称重的十个桥墩,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恐怕难以修通。不过万磊也不急,反正武昌到南海的铁路现在正在测绘线路中,而江南河道丘陵多,没有两三年,武南铁路线就别想开通。

    两湖地区忙着修桥修路,浙江和江苏地区则忙于建立河港,特别是金陵城,那座原有的钢铁厂已经得到了修复和扩建,现已恢复了生产,所出产的钢铁也多用于铁路和桥梁建设。

    与江南的百废待兴相比,江北地区百业俱兴,各省的工农业都在蓬勃发展,所出产的粮棉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工业产品更是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海量的商品不只是倾销到了海外,也涌入了江南各省,创造了数以千万银元计的利税,百姓的生活也日见殷实,很多中产之家纷纷盖起了砖瓦房。

    “民政部派专员到各省计查户口,历时五个月,江北十省一区和江南六省的户口数已经查清,江北有六百五十一万余户,口约三千一百五十四万。江南有四百六十七万余户,口约两千八百六十五万余,合计约六千万,比之明洪武年间,少了约一千万人口。”铁铉给万磊递上一份由民政部送上来的文件,解释道。

    “兵连祸结这么多年,人口减少也是必然。不过江南还有云贵川三省的百姓未做统计,这三省最少也有两三百万人口,总体而言,人口损失并不算太多。”万磊淡然道,从燕军叛乱到大华民国定鼎,都过去近十年了,这十年来打打杀杀,人口损失是最正常不过了事了。

    不过,有六千多万人口打底,这已经差不多够了,只要鼓励生育,十几年之后人口就会过亿,到时候就有更多的人口用于对外殖民了。而世界这么大,全部殖民下来,就算有个五六亿的华人都不算多的。

    “户口统计出来了,接下来是不是要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以便于对百姓进行有效的管理。”

    “嗯,是该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了,不过我们大华民国不同于明朝,我们可不能限制百姓的自由流动,而民众流动的过快,这也不利于管理,所以,我觉得户籍登记以个人为主,非以户口为主。”

    万磊顿了顿,又道:“我的打算是这样的,每一个公民出生,就有一个身份证号,年满十六岁的时候,就给发一个身份证牌,凭着身份证牌来确认身份,每个人不管到哪里,都要登记身份证,这样就便宜于管理了。”

    “身份证?”铁铉一皱眉,就道:“是不是像军队里给将士们发的军牌一样?”

    “差不多,身份证上记载个人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出身地,性别,出生时间等,一目了然。而公民每迁移到一地,就要在当地县乡一级民政局签证,民政局审查无误,就给发居住证,并进行登记,想要迁移,就要到民政局登计备案,再将居住证交回,这也不算太难办。”万磊道。

    “这个办法倒也不错,可以明白公民流动的去向,让一些流犯无处遁形,不过这个身份证十分重要,如果被伪照,那就会出很多问题。”

    “身份证是每一个公民身份的凭证,当然要能做到防伪。现在化学研究院已经成功地用电解法生产出了铝,我打算用铝与其他金属做成一种合金来刻制身份证。这种铝合金不易生产,民间自然也无法伪制。而且铝合金做成手镯套在每个公民的手臂上,终身携带不可脱下,想伪造也不可能。”

    “嗯,这样倒也不错,一人一个手镯,基本上也就没法伪造了,不过这种铝合金这么难制取,要发几千万个,恐怕要费很多资财。”

    “铝合金并不能制取,现在办厂,一年就能产上千吨,第一个身份证不过是一两重,一年就足够做出几亿个。”万磊淡然一笑,其实铝并不难生产,只要有电和电解炉,投入相应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地产出铝,再把铝与其他金属相混合,就是铝合金,一年产个千八百吨不成问题的。

    既然万磊都说没问题了,铁铉也就不再多说此事,两人又核对了一些财政上的收支情况,政务也就差不多交接完了。对于铁铉的能力,万磊是比较放心的,他打仗或许不行,不过搞行政还是有一套的,行政院在他的打理下,各部门都在有序地运作中,基本上不出什么岔子。

    大华民国建国之初,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官员相对比较廉洁,毕竟他们的官俸本来就比较高,再加上国家有各种反贪的政策法令,一般人还不敢以身试法,所以反腐工作倒也轻松。

    建国一年多来,大的贪污案件一件没有,小的官场违纪案件倒也有一些,不过万磊本着从宽的原则,尽量采取批评教育的办法,很少有被免职的,毕竟立国之初,法令当以缓和为主,峻法治国只会适得其反。

第410章 全面整治(中)

    所谓治大国如煮小鲜,在结束了对江南的巡察之后,万磊就少走动了,一心呆在北平城内陪妻儿,平时有空也会到崇道堂总部去看看,或者北平大学去讲课,小日子过得也算悠闲。

    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正常运转,平明也没万磊什么事,他也算是享受了一把“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的快感。不过万磊是不甘于无为而治的,这段时间里他一闲下来,就积极筹划着设立银行。

    银行,其实就是一个方便商人存兑款的商业机构,在发展成熟之后,也可以办贷款业务。不过现在银行业只是在起步阶段,存兑是主业,而且靠对存兑款收取手续费来盈利来维持经营的。

    正是因为处于发展初期,如何促使银行业生根发芽,并且蓬勃发展,这就是万磊最关切的问题。毕竟对于以工商业立国的大华民国来说,银行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如果银行业发展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那对工商业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当然,银行业作为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必要的管理还是要有的,不然银行盲目发展,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那危害就会像海啸一般影响到各个行业,所以必须谨慎。

    在构筑银行业,万磊一方面坚持银行允许私人经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金融的监管,中央政府设立兴华银行作为央行,管理和指导所有私营银行。而私营银行则要有足够的本金作为准备金,具备足够高的抗风险能力才能申请设立。

    而在万磊的大力支持下,七月初二,兴华银行正式成立,其主要功能除了金融监控之外,还从事货币和国债的发行,同时也主办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结算业务,以后地方的税款和中央给地方的拨款,都要经过兴华银行,在资金的调动上更加透明,也更加便捷。

    而现在大华民国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兴华银行也要加大货币的发行量,预计每年要收发数十亿北平通宝,以便于民间商业流通。同时也要铸造数以亿计的银元,以作为大宗贸易的流通货币。

    当然,货币不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的,这得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现平衡,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当然,也不能少发,少发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同样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发多少货币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有专门的经济专家来研讨。

    不得不说,大华民国之大,人才之多,真是无才不有,只是缺少伯乐而已。万磊在行政学院用策论的形式选拔懂经济的人才,一下就找出了几十个,这些人多是原江南各地的生员。

    其中,一个叫周忱的更是有很多把精明的算盘,在经济、税收与金融等方面很有见地,甚至还总结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得出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决定国家是否富裕的结论,并指出国家若想富强,就必须农工商各业均衡发展,不可偏废的理论。

    这等高明的经济人才让万磊发现,自然是要重用的,他直接把周忱提为兴华银行的副行长,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和修正各项金融政策,享受四品官的待遇,每年有近千银元的官俸,可谓是位高权重了。

    而兴华银行的行长叫王文远,是一个资深的理财能手,长期担任华远公司副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华远公司帐目明细都十分干净,没有偷逃税款的行为出现,更没有克扣股东红利的情况出现,现在将他调任兴华银行,自然是要用到他理财的能力,把银行的帐目给做漂亮了,毕竟兴华银行作为央行,代理的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一个数字搞错了,那就是一大把钱啊,疏忽不得。

    在兴华银行成立的同时,万磊也牵头一些富商,成立第一家经营私人存兑业务的私营银行——兴业银行,这个银行预计股本一千万银元,总部设在北平,名省设立分行,各府设有支行,并在各省设立办事处,形成一个完善的银行网络。

    作为发起人之一,万磊斥资一万银元认购千分之一的股份,成为兴业银行的股东之一。一万银元对万磊来说算得上是巨款了,他当大总统一年有五千银元年俸。

    虽然万磊在各大小公司都有股份,一年的分红就有十几万银元,还有各种专利转让费。看起来收入很多,不过万磊本人却也是没有什么钱的,因为他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就拿北平大学来说,他就成立了一个助学资金,每年支出十五万银元奖励研究创新,专利转让所得也全部归为崇道堂作为研究经费。而大总统的年俸也是大部分用于华园的日常消费,一年根本就剩不下多少钱。

    万磊这种钱到手就花的习惯也深深地影响到了燕商会的大资本家们,那些家资巨万的家伙也是没有多少流动款的,他们一有盈余就拿来投资,不是用来扩大生产,就是拿来买股票买国债。

    其实,兴业银行只能面向那些中产之家吸纳小额存款,或者是从事转汇帐业务,不过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民间游资还是很多的。而随着民间商业的发展,转汇帐业务也会能有长足的发展,单单这一项,兴业银行一年的盈利就不会少。

    不过盈不盈利这倒是其次,关键是要服务工商业发展,兴业银行成立之后,商人就不用冒险拿着大堆的银元四处采购了,只要把钱存入银行,拿着银行给发出支票本,买什么就开一张支票就行,方便又安全。卖家拿到支票,在本地的银行办事点再把钱取出来,同样是方便又安全。

    而兴业银行会聘用专业的保安部队,其性质跟镖局一样,不但能自己押运银钱,还能承接贵重物品的押运业务,这同样也是便民的利举。相信兴业银行一旦开设,商业的发展就会更上一个大台阶。

第411章 全面整治(下)

    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北平城内人流如潮,因为全国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道教圣殿在北平城内建成开放,这座被命名为“护国崇道圣殿”的圣殿占地数亩,规模之大,比起夏园也是有过之而不及。

    护国崇道圣殿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高达五层的宫殿,周围还有十数座次一级的宫殿,呈众星拱月状。主体建筑号为元道堂,作为信徒礼拜和道士定期讲道之地,可容纳数千人。同时,元道堂内也设有图书馆,平时可以在此借阅读书。

    在元道堂四周,有很多小楼,专门供奉道教众神仙,如盘古圣祖(开天辟地),女娲圣母(大地之母),轩辕黄帝(人文始祖)等。这些大楼都采用宫殿式构造,看起来恢宏元比,内部装饰十分讲究,每一副壁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人步入其中,就宛如步入人文胜境。

    当然,单单是规模宏大还不能吸引这么多游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