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大明朝的官爷就是这副德行,特别是战争时期,官军所过之处,吃拿卡要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个别心黑的,还会动刀子劫财劫色,甚至还会杀良冒功,总而言之,这帮小阎王实在是惹不起。
那小二不敢惹这两个军爷,很快,就把热茶灌好,包子包了一大包,争取早点送阎王离开。那两个军爷倒也讲些道义,只吃拿,不卡要。不过他们扬长而去之时,那家小店就开始关门了,因为刚才送出的那一大包包子是要命的东西。
那两个军爷还是一路飞奔,边跑还边啃着那些肉包。当然,由于拿得太多,他们两个吃撑死也吃不完,而他们见这些包子味道不错,所以留着当下顿或者是带给弟兄尝尝鲜。毕竟他们是刚从前线回来的,知道战区那边的粮食有多金贵。
不过,这两个军爷刚跑过几里地,就见一队锦衣卫迎面而来,并且直接就把他们给围住了。
“各位,我们是奉刘将军之命,给魏国公府送信的,这是通关文牒,请行个方便。”为道的军爷肯求道,毕竟他此次来京办的是私事而不是公事,如果真要追究起来,那也算是逃兵。而他也是知道锦衣卫的嚣张之处的,所以不敢得罪。
“我们知道你们是来送信的,都下马,把包袱打开,让我们看看。”为首的是一位锦衣卫千户,叫马得功,不是徐辉祖的人,甚至还跟徐辉祖有些私怨。
这事说来倒也话长,简单的说,就是在上一次评级晋升锦衣卫指挥佥事的时候,徐辉祖动用关系,安排了自己人升官,硬是把同样有资格升迁的马得功给挤了下去。
眼看到手的官位丢了,马得功心里当然一肚子气。若是在平时,他也不敢对徐辉祖怎么地,毕竟人家是公爵,动一动嘴就能要他的小命。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几天前谷王居然找到他,说让他去翻徐辉祖的老底,还承诺:只要把徐辉祖整倒,就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保举他当锦衣卫指挥使。
马得功不是傻子,知道王爷的大腿比公爷的粗,所以马上就抱住了,暗地里派人四处收集徐辉祖的罪证。只可惜,徐辉祖身上的把柄实在是太少,他一时间还真捉不住。
而就在刚才,马得功接到密报,说有两个人会给徐府送密信,而且是造反的密信。他突闻此讯自然是大喜,也不管这线报是怎么来的,真实性如何,就马上带人来拦截,所以就出现了此时这一幕。
“各位,我们是给徐府送信的,你们无权搜查。若是耽误了徐公爷的大事,你们脑袋全部搬家。”那送信的军爷道。
“呵呵,无权搜查?!我们现在杀了你们都行!识相的赶紧下马。”马得功哈俣大笑起来,有谷王为保,他的胆气自然就壮了几分,而且他也知道这两人是来办私事的,他就算把他们杀了,也可以说是斩杀逃兵,徐辉祖知道了这事也只能把气往肚子里咽。
“你们。。。”那个送信的军爷以手按刀,准备反抗,不过同行的另一人却按住了他的手,摇了摇头,他一皱眉,就跳下马,道:“搜吧,你们尽管搜,不过我们定会向公爷禀明此事。”
“禀明此事?等你们有命回去再说吧。”马得功一挥手,十几个锦衣卫一拥上前,开始乱搜,很快,就从一个军爷的身上搜出一封信,不过这封信只是刘将军给徐辉祖发的催饷信,虽然里面有很多牢骚,却没有谋反的言语。
马得功看完那信,不禁有些失望,正想着要不要杀人灭口,免得把这事传到徐辉祖的耳朵里,而就在这时,一个小锦衣卫校尉抢过一个军爷身上的那一包包子,倒在地上,一脚一个踩扁,而当他踩到第五个时,发现里面有一个蜡丸,他马上捡起来,送到马得功的手上。
“好啊,居然把密信藏在包子里,定是心里有鬼。来人啊,拿下!”马得功再一次大喜过望,而那两个送信的军爷更加傻眼,因为这些包子本是他们“白”拿的午餐,他们哪里知道它们里面还内有乾坤。
那两个军爷还没来得及解释,马得功就打开这个蜡丸,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白纸,满怀的希望又变成了失望。而那个“捡”到蜡丸的校尉却是大喜过望,低声在马得功的耳边道:“大人,您这一次立下大功了。”
“立下大功?什么功?”马得功拿着那张白纸,气就不打一处来,因为这一次行动失败,得到的线报是假的,现在恐怕只有杀人灭口,才能收拾这个烂摊子了。
“大人,既然是密信,那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这张白纸藏在蜡丸里,小的敢说,这里边定是内有乾坤。”那个小校尉还是喜道。
“内有乾坤?这明明就是一张白纸啊。”马得功还是不明白。
“大人,这表面上是一张白纸,实际上却是一封信,小的听说过一种药水,用它们在纸上写字,看起来像白纸一样,不过用米汤一泡,就会显字!”
“啊,还有这等事,快,快却弄些米汤来。”马得功死了心又活了过来,“小德子,这事如果真如你所说,你就是立有大功,大哥绝不亏待你。”
“小的谢大人栽培,不过您别急着让它显字,您应该把它带回去,在众人面前让它显字,这方可当成明证。”那个叫小德子的忙道。
“哦,这也是,如果现在就显字了,说不定那些人会说这是我伪造的。”马得功不是傻子,他眼珠子一转,就道:“小德子,你肯定这信是用药水写的?用米汤肯定能让它显字?”
“肯定,一百个肯定,大人如果不信,可以用米汤滴在边上,定能看到有蓝黑色的字。”那个小校尉拍胸脯道。
“好,我就信你。来人啊,把这两个奸细带上,咱们回城,去谷王府!”马得功将那蜡丸和“密信”往怀里一塞,就打马快行,他身后传来那两个军爷不停地叫着的“冤枉”声,不过那些锦衣卫可不管这些,早已经把他们捆上,然后把嘴给封死了。
马得功一行数十人飞奔进城,直接就往谷王府而去。他之所以先去谷王府,主要是为了邀功请赏,同时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毕竟谷王才是他的后台。
谷王一听说了这事,就让人拿来米汤,往信的边角上滴了几滴,果然见到有字显现,他更是大喜,把这纸“密信”往怀里一塞,就道:“来人啊,备马,本王要进宫面圣。”
第300章 辅路(七)
建文帝行宫中,一张满是蓝紫色的字的纸呈到建文帝的面前,字迹虽然有些模糊潦草,不过大体意思还是轻易看明白:北边来的五万贯铜钱已经运到,已发给众将士。
建文帝看完之后,脸色顿变,他自己是知道的,这五万贯钱不是他发的,因为朝廷很长时间不铸钱了,户部根本就没有铜钱可发,宝钞倒是有不少,不过那些玩艺儿已经跟废纸差不多,当兵的可不傻,只是一个劲地催要粮食和银子。
既然这些铜钱不是朝廷发的,来源就有问题了。北边来的?建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平,而万磊那一副“奸恶”的面容再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回荡。
如果北平那边真的送钱过来,建文帝再傻,也不会认为这些钱是北平军在给平叛大军的友好募捐。如果这事是真的,那徐辉祖与北平军之间,那就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
一想到这一层,建文帝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知道:朝廷现在为数不多可以调动的军队,都在徐辉祖的控制之下,如果这个时候徐辉祖充为北平军的内应,那他不只是皇位难保,只怕是连江山也要易主了。
“这密信从何得来?”建文帝正了正神,冲谷王问道。他虽然担心徐辉祖拥兵造反,不过他不相信徐辉祖会反,徐辉祖一向忠心耿耿,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能仅凭一纸密信就定罪。要先弄清密信的来源,省得被人挑拨离间了。
“马千户突得密报,言及朝廷中有人私通外将,马千户知道事情重大,是以带人出城拦截,果从两私兵身上搜出此物。经审问,那两私兵自承是中军左都督刘贞部下,来金陵是要给魏国公送信。”谷王面无表情地说道。
中军左都督刘贞,正一品,负责掌京师河南都司中都留守司军务,可以说是最高级别的武将了。此次他受命充为平叛副将军,与新派去平叛的耿炳文一起镇抚新定的湖广,可谓是位高权重,手上还有十几万军队。
其实,早在明朝初年,就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总制天下兵马。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胡惟庸罢丞相的同时,也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分领天下兵马。
而负责京师的驻军与防务的,就是中军都督府,如果这封密信真是出自刘贞之手,那。。。
“齐爱卿以为如何?”建文帝眉头皱得老高,向站在一旁的兵部尚书齐泰看去。
“臣以为,此事必有内情,当严查。”齐泰道。
“陛下,魏国公忠心体国,有社稷再造之功。此事虽涉及之,切不可轻率定罪,免绝天下人之望。”同站在一旁的方孝孺忙道。
“皇上,此事牵涉重大,当特事物办,免得走露了风声,难保那些乱臣贼子不狗急而跳墙。”谷王却道。
建文帝看了看谷王,又看向方齐黄等人,见除了方孝孺之外,大多都默然,显然是支持严查严办的。他闭目沉思了一会,就下令道:“传旨,召魏国公入见,调一百锦衣卫前往魏国公府护卫,闲杂人等皆不可出入。”
“魏国公有社稷功,请陛下三思而后行。”方孝孺还劝。
“爱卿不必担心,朕请魏国公入见,并无他意。”建文帝一挥手,又对锦衣卫指挥使何清下令道:“派人星夜并往武昌,彻查此事。”
“属下领命。”现任锦衣卫指挥使何清并不是徐辉祖的人,他只效忠于建文帝。这一点,建文帝自己也是清楚的,不然也不会让他居此重职,并担些重任。
先把徐辉祖稳住,再派人去细查这密信一案,建文帝为自己的周密计划而暗暗得意,而在场的众人见了,也不再多说,黄子澄等人还暗暗感叹:经此变乱,皇上也变得沉稳睿智了许多。
然而,建文帝所不知道的是,这封密信只不过是连环计只的第一环,而他已经入计了。
+++000+++武昌城,平叛军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平叛大将军耿炳文早已带数万军队深入荆襄一带,虽然叛军主力已经被击溃,不过残部退入了荆襄一带。
其实,早在洪武末年,就有很多百姓不堪徭役盘剥,背井离乡流窜到深山老林中当起了流民。其中以逃进荆襄山区为最,因为那是陕西四川湖广的交界处,谷阻山深,人烟稀少,朝廷对那里的控制力不足,以至于有很多流民迁入成为棚民。
所谓的棚民,就是千百为群,流徒不定,开垦荒地,伐木为棚的流民。荆襄山区水土肥美,又没有徭役剥削,是为世外桃源。不过在明朝廷的眼中,这里就是盗贼渊薮之地,朝廷是不会允许国内出现这样的国中之国的,所以派大军深入,尽数剿灭之。
剿匪之事与刘贞无关,他作为平叛副将军,主要任务是筹饷。这是一个苦差事,因湖广和江西一带已经被叛军搜刮过一遍了,官军进入的时候,已经是十室九空,一穷二白,想自筹军饷是不可能的,而朝廷方面迟迟不给拨发粮饷,平叛军早已陷入了无粮无饷的困境之中,更别说赈抚受兵灾之苦的百姓了。
正当刘贞为粮饷而头疼之际,一个穿着粗布青衣,自号米员外的中年男子取水道来到了武昌城,并且登门说要拜访刘贞。由于他出手绰阔,看门的也不敢怠慢,马上把拜帖送了进去。
其实在明朝,商人的地位是十分低的,特别是那种四处贩运货物的商人,更是归为贱民一类,不但不能穿绫罗绸缎,子孙后代也不能参加科举谋取仕途,所以,大部分商人往往会买地当大地主,归为民籍。
当然,也是有少部分商人比较特立独行,他们就是爱经商爱逐利,所以在朝廷律法的重重管制之下,他们还是“堂堂正正”地当商人,大有我是商人我光荣之意。而这位米员外就是其中之一,别看他穿着粗布青衣,要论起家财来,说不定王公贵族都比不上。
大财主上门求见,刘贞虽然自视清高,却也不敢太过摆谱,因为米员外的拜帖中就明说是来送钱的,而刘贞因为粮饷一事早就焦头烂额了,对孔方兄是又爱又恨,一听到有人来送钱,那就是两眼直放青光。
米员外真的是来送钱的,这不,他刚奉承了刘都督几句,就开门见山:“听说军队缺饷,将士领不到军饷,不知可有此事?”
“唉,朝廷连连争战,钱粮吃紧。”刘贞叹了一口气,他堂堂一品大员,当然不会低声下气地求人,特别是商人这种贱民,不过形势比人强,他的语气之中更多的是无奈,因为再不给发粮饷,说不定前线的将士会把他给撕了。
“国难当前,谁也难以独善其身,鄙人倒也有些资财,愿意捐资五万贯,以燃眉之急。”米员外倒也爽快,一开口就给五万贯钱,这可是五千万铜钱啊,即便是在湖广,这五万贯钱最少也能换到两万石粮食了。
刘贞一听到有五万贯钱,脸皮都不禁跳动起了,他身为朝廷正一品大员,年俸也不过千石而已,这米员外一开口就给了他几十年不吃不喝都攒不到的钱,他高兴之余,心里不免有些发慌,天下没有白掉下的馅饼,人家送这么多钱,肯定要有所求。
“米员外肯出资助军,果然深明大义,本官佩服,只是不知。。。”刘贞欲言又止,他可是官场中人,知道官场那些钱权交易的潜规则,知道对方不会不加一些附加条件就白送钱。
“刘大人,鄙人还真有一事想求。”果然,米员外也不是什么大善人,“鄙人想从湖广贩运些药材木材白铅等物,还望大人给条财路。鄙人不会让大人为难,绝不挟带违禁物,而且船行北上之时,还会运来粮食,平价出售,以解民困。”
原来是花钱买路的,刘贞心底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要知道,朝廷对商人的管理是很严的,出行要有路引,不然会被当作流民捉去充军的。而且湖广刚刚经历兵灾,兵慌马乱的,如果没有官军作为护身符,商人根本就不敢出入。
而这位米员外果然精明无比,一来就给官军送钱,其实是为以后大发战争财辅路。刘贞一想到这一层,反而安心了:“这并无不可,只是这五万贯钱何时能送到?”
“现已运到江边,请大人前去接收。”那米员外果然非常会做人,一拱手,手上就多了一叠纸,偷偷地塞给了刘贞,刘贞只是瞧了一眼,原来是一张银票,一千两之多,他知这是给自己的“好处费”,所以忙不迭地收进了衣兜里。
然而,暗暗心喜的刘贞没有发现,米员外的眼角中显过一丝冷笑。而他更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大踏步地向鬼门关而去了,而那张银票,将是送他去阎王殿报告的通行证。
第301章 辅路(八)
一下“筹到”了五万贯饷钱,还有一千两的好处费,刘贞心里那个美啊。当然,他不敢贪下这笔钱,所以送走了米员外之后,就让师爷帮忙给朝廷写奏章,奏明此事的同时,随便说一下自己的镇抚成就。
然而,刘贞的奏章还没送出城,就有一队锦衣卫直闯进武昌城,且二话不说就把刘贞所在的官衙给围了个水泄不通。看到如此架势,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