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将于本年11月31日在伦敦皮卡迪里的burlington house举行,望您准时光临。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威廉姆?哈根斯爵士敬上
22。09。1904
“科普利奖?戴维奖?”自信对科学界还是小有了解的孙元起,貌似从来没有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两个奖项。可是孙元起没听过,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听过。听孙元起这一嘀咕,周围的同事顿时大声欢呼起来:
“哇是科普利奖啊”
“还有戴维奖”
“快快快点找香槟酒来”
这一刻,孙元起发觉自己真的是小白了。随手抓住身边的某个人,低声问道:“这两个奖都是什么来头?”
某人似乎很乐意为孙元起解答这个问题,滔滔不绝地解释道:“先说戴维奖。他是以无机化学之父汉弗里?戴维的名字来命名的,由英国皇家学会设立,以表彰那些在任一化学分支下有卓越、重要新发现的科学家。自从1877年首次颁发以来,每年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这个奖项是现今化学界的最高荣誉,好像去年的获奖者是居里夫妇呢”…;
它居然是化学界的最高荣誉?难道化学界的最高荣誉不是诺贝尔化学奖?孙元起开始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惭愧。
事实上,戴维奖确实是化学界的一面旗帜,很多获奖者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门捷列夫,比如上面刚提到的两次诺贝尔获奖者居里夫人、鲍林。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位是诺贝尔奖的得主。在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的前四十年里,更是一大半得主都曾获过戴维奖
那人继续说道:“如果说戴维奖还只是局限在化学领域,那么科普利奖就是所有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奖要知道,科普利奖章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奖之一它是以皇家学会的高级会员戈弗里?科普利爵士的遗赠设立的,在1731年首次颁发,以后每年颁发一次,授予那些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或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不论任何学科。它对获奖者的国籍种族、获奖项目完成的时间都没有限制,并且同一学者可以因不同成果而多次获奖。以约翰逊教授您的成绩,没准儿以后还能再获得几次”
孙元起连忙对他的褒扬表示感谢。
比诺贝尔奖早170年的科普利奖,在二十世纪初的赫赫声名绝对是无与伦比、无人可及。在他的获奖者中,诺贝尔奖得主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了,因为牛人实在是一抓一大把,像达尔文、焦耳、赫胥黎、爱因斯坦、卡文迪许,以及时下享誉全球的残疾人科学家——霍金。
既然临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孙元起的回国计划自然泡汤。只有让薇拉等人先行回去,自己到英国,再取道地中海、印度洋,等到家的时候,恐怕都得是元旦了。
长话短说。在1904年十月上旬,孙元起从波士顿出发,二十天后抵达了伦敦,英国皇家学会自有人在码头等待。随后,学会在旅馆举行了一个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会。已经八十高龄的学会会长哈根斯爵士亲临会场,这让孙元起倍感荣幸。
因为中国在清末还没有正式的科学组织,自然无法和英国皇家学会签署互访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皇家学会的规定,他们会资助来访科学家的生活费,但研究访问的时间不能少于14天,也不得超过3个月。席间,这位天体光谱学的奠基人就向孙元起郑重建议,希望回国后,积极促成中国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使得双方学者以后的交流更加顺畅便利。
孙元起有些心动:在中国成立一个这样的组织,确实可以拉近国内同行的距离,也便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对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现在叔祖孙家鼐大人是学务大臣,掌管教育这一块,这个大好良机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见孙元起同意,哈根斯又详细介绍了英国关于研究人员互访、交换留学生的一些做法,供孙元起参考,以便将来接轨时不出现问题。
说了一会,又谈起未来一段时间的安排。既然是定义为研究访问,孙元起自然要到各个大学、研究所、实验室走走。此外,还要应英国皇家学会之邀,做一场学术报告。
做什么内容的报告呢?这让孙元起花费了一番心思。
化学反应原理?这些知识已经写进大学教材,变得众所周知,自己拿来炒冷饭,似乎有些不厚道
原子结构?光电效应?这些东西很多都没有被学界承认,在保守的英伦大庭广众地宣传,似乎不太合时宜吧
量子力学?别说听懂听不懂,就是看到这个名字,估计人家都不愿来。
相对论?回旋粒子加速器?算了,别激发他们灵感,让造出大杀器来
想来想去,终于圈定一个题目:反物质。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呢?孙元起是基于如下考虑:首先,这个概念孙元起和张贻惠刚提出不久,很有新意。其次,在宇宙射线中很容易就发现正电子,而人类现在认识到的三种粒子正好就有电子——其余两个是中子和光子——这样,就会给反物质的说法带来有力佐证。第三,这可以为质能方程提供一个“用武之地”,当然,前提是找到反物质。最后一点,就是可以让英国部分核物理方向的科学家把兴趣转向寻找反物质,避免他们心思偏向不该偏的方向。要知道,在一百年后,大家还没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反物质的任何迹象
就在孙元起在旅馆精心准备这场报告会的时候,门房递来一张中文拜帖。
在遥远的英伦忽然看到熟悉的方块字,心里顿时生出“他乡遇故知”的欣喜,连忙打开看,只见落款上写着:
后学李复几。
。,
九十、有人花底祝长生
”氵圣民?“孙元起觉得这个称呼有些怪异,想了下才明白,他居然和太祖大弟、高宗
同一名讳!当下也说道,”那你也别叫我孙先生了,我字百熙。你就叫我百熙
得了。“
”hi。”李复几接过茶杯,在沙发上欠身而坐,”我1901年由南洋公学选派,来欧洲
留学,期限四年。
同行的还有学政治的曾宗鉴、胡振平,学商务的赵兴昌。我们先进入国王学院学习
英语,随后各自分开。我是到芬斯伯里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又到伦敦机械工程师研
究所实习一年,如今再伦敦大学专习机械工程已经毕业在即。正好看到学校贴出的
海报,说是您近期会有学术报告。我便向学校和皇家学会打听,得知您的住址。这
次冒昧来访,打扰您的工作,实在是抱歉!“
孙元起不以为意;摆了摆手:”没事没事。我也是瞎忙乎,没什么正经事儿。那,你
还打算继续深
造么?”
李复几点点头:”是的;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便想呈请延展两年;留在欧洲继续
学习。现在
我正在等南洋公学督办盛先生、提调兼总理张先生的消息。不知道他们会如何答复
呢!“
孙元起眨了眨眼睛:”那你打算继续研究机械工程中的哪一块?”
李复几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我此时还没有考虑那么多。“
”那我能提个建议么?”孙元起试探着问。
李复几连忙说道:”孙先生您是著名的料学家,能够得到您的指点是我的荣幸!请讲
,请讲。“
孙元起细声解释道:”我们中国人向来喜欢说学以致用;尤其是在现在;国势颓败
、生民凋敝,我们所学就更要注重实用性。我以前没有太注意这些,现在才发觉;正
在改。你要吸取我的前车之鉴;早些关注机械工程中对国家最具价值的部分。
”在我看来,中国与国外在机械工程方面差距最大的,就是发动机设计制造。要知道
,发动机是船只舰艇的心脏,关系匪浅。而我国国门就是被英法等列强的坚船利炮
所打开的,如果不能在这上面有所突破,那么我们辽阔的海疆终将归于他人。所以
,我建议你学习发动机的设计制造。“
看李复几在默默地思索,孙元起又道:”如果你学习发动机,并且毕业后愿意到我们
经世大学工作;你在欧洲的学习生活经费,我们全额支付!“
李复几思忖半天,也没有立马答应,只说回去再想想。
过了几日,李复几再次来访,给出了一个让孙元起喜忧参半的答案:喜的是他答应
学习发动机,多少能为未来中国机械工业和兵器工业发展,提供一些助力:忧的是
南洋公学来信,认为他才品甚有志向学,自应展长学期方能造就成才,以备回华效
用;同意延期至1907年6月;年供经费180英镑。也就是说,李复几毕业后,不太可
能到经世大学工作。
怀着略有失落的心情,孙元起迎来了 11月30日。这一天,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皮卡
迪里的burlington house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决定增选孙元起为英国皇家
学会外籍会员。
在接受料普利奖、戴维奖之后。孙元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题目很简单;就叫:反物
质。
演说从宇宙身寸线的发现说起:”在去年;卢瑟福教授在运用游离室观测放身寸性时发现
即便小心地把所有的放身寸源移走。在验电器中;每立方厘米内每秒钟还是会有大约十
对离子不断产生。如果用铁和铅把验电器完全屏蔽起来,那么离子的产生几乎可减
少3/10。卢瑟福为此专门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可能是某种贯穿力极强、类似于y身寸
线的某种辐身寸从外面身寸进验电器。从而激发出二次放身寸性。
”今年七八月份,我在加拿大见到卢瑟福教授,他向我提到了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
这种身寸线来自宇宙,穿越大气层后来到地球;进而影晌实验,产生游离室的电离现象
。研究这种宇宙身寸线,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宇宙的组成,乃至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在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中,宇宙身寸线的研究占有一定的地位,很多新粒子都是首先在;
宇宙身寸线中发现的。比如正电子、μ介子、π介子等。在高能加速器未出现以前,
人们只有靠天然的源泉进行研究,而宇宙身寸线就是理想的观测对象,它具有高能星
、低强度的特点,很便于观测。所以它一经发现,就成为人们竞相研究的对象。
孙元起现在所说,就是引导英国科学家放弃研究高能加速器,转而认真观测宇宙身寸
线,默默无闻地为科学发展做贡献。
转而。孙元起又推销他的反物质观念:“现在,我们已经发现原子至少是由电子、
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其中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也就是说,原子内肯定还有一
种微粒带有相应的正电荷,使得整个原子保持稳定。这时候或许就会有人想。世界
上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物质,是电子带正电、另外一种粒子带负电、再加上反中子构
成的呢?
”去年年末,我们中国有一位叫做张贻惠的学生首先提出了这个观点。我仔细想了很
久;认为宇宙中应该存在这种物质。它与我们地球上存在的物质相反,所以可称之为
反物质。物质和反物质能否共存?这是一个问题。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湮灭。
即正负中和,质星转化巨大的能星。而且,能星应该遵循我在《光电效应:从现象
到本质》一文中提到的质能方程“
这纯粹是谈空说幻,台下坐着的正统科学家听到此处,已经开始31动,要不是英伦
习俗要求他们时刻保持绅士风度,估计他们已经要退场或者发问反驳了。
孙元起最终抛出他的诱饵:”综合上两个猜想,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宇宙存在反
物质,那么宇宙身寸线中就应该存在一定的与地球已知粒子相反的反粒子。这个推论
能否用实验加以证明呢?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为此,在从波士顿来伦敦的船上,
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孙元起所说的方案,就是安德逊1932年发现正电子的装置:先把云室置于磁场中,
粒子进入云室就会根据自身带电的性质分开方向:在云室中安有几块金属板,让粒
子穿过金属板,进而区别它的能星。经过长时间大星的观察,就能在照片中发现一
条奇特的径迹,它与电子的径迹相似,却又具相反的方向。这;就是正电子。
孙元起说完,台下一片寂静^
在这些科学家看来,孙元起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所言一无是处。可是要反驳;这处
处都是猜想的演讲,又无法用现有的知识来证明。不过好在孙元起给出了一个可以
迅速验证的方案:如果实验没有成功,那不就表明他在乱讲么?如果能亲手戳破这
个号称”本世纪初最伟大的青年料学家”的妄想,弄他一个难堪,想来也是件很有面
子的事儿吧?
于是,台下很多料学家心中跃跃欲试,只等仪式结束就回实验室准备。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
是我最大的动力。)
/九十、有人huā底祝长生
李复几;这是一个险些被历史遗忘的名字,也是一个注定应该被人记起的名字。这位和孙元起算是小同乡的男子,1901年7月毕业于南洋公学,随即受学校派遣留学
欧洲,在芬斯伯里学院、伦敦大学学xi机械工程。1906年进入波恩皇家大学;师从凯
瑟尔进行光谱学研究。1907年,以一篇题为《关于勒纳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
验研究》的论文荣获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囯有史以来第一位物理学博士
学成归囯后,李复几积极参与南洋公学电机料的创立,开启了中囯电气工程的高
教肓。当时的中囯积贫积弱,不可能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导致他的
学术
生命绚烂而短暂,在回囯后再没能进行物理学的学术研究。
1910年,他离开学校,先后在汉冶萍公司、汉口工巡处、四川盐务管理ju等部门
作,担任过jiāng南船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京汉铁路等大型项目的工程师,为
囯工业的近代化贡献所学。这位物理学博士曰常从事的是普通技术工作,但他并没
有放弃过学术研究的念头。1923年,他负责的京汉铁路桥梁工程即将完工,曾向上
级申请出洋考察学术,结果被拒绝。
李复几晚年经济拮据,为了延迟退休,r好隐瞒s岁。逝世前夕;甚至还兼任中学的英
文教员。据其子女回忆,他晚年精神状态不jiā,工作之余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这
也不难理解:一个堂堂的名校博士,最后沦落如斯;个中辛酸却向何人说道?想来k只能默默无言,自我况味吧!
九十一、红紫春来独擅场
写书不易,请到支持作者,感谢有你
随后,在英国呆满一个月的孙元起,应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
等国科学院、大学的邀请,开始周游欧洲各国。孙元起前脚刚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