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得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蔬菜、肉蛋、水果……这才是单单吃的。喝水,总不能直接和河里水吧?得建个自来水厂,还要铺设自来水管道,建个开水房,一方面提供开水,一方面给浴室提供热水。总不能大冬天的,让学生为洗个澡还专门跑到城里吧?再说厕所问题,每个有人的地方,都得建厕所。这厕所清洁问题、废水排放问题,都得有人专门负责。最后说睡,可不是光光有间屋子,有个床铺的问题。睡觉的宿舍,总得考虑冬天供暖、夏天防暑吧?不能天一黑就上床睡觉呀,宿舍里还得有电灯、桌椅。说到电灯,还得想法子发电,这是大问题……”;

    孙元起掰着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到最后,自己都有些信心不足:离开学只有两三个月,自己身上只有八万多美金、一万两银票,这学校能建的起来么?怪不得很多大学的老校址都在市区里面,原来可以省掉很多麻烦,至少洗澡、住宿、吃饭可以跑到学校外面解决。

    一两百米高的小山,说话间就爬到了山顶。说是山顶,其实不过是个小平台,由此往后,山峰渐渐高峻。按照地契,那片连绵的峰峦都在孙元起的名下。将来大学人气旺了,可以把宿舍之类往后山移,顺带着扩大校园面积。现在却是不行,毕竟安全第一。

    小山顶这块平坦的坡地,不是很大。孙元起琢磨着:以后图书馆建在这儿,如何?

    站在山顶四处打量:前面是道亮晶晶的小河,以后那里将有一道巍峨的校门,一座宽阔的桥梁;然后沿河坡地上,有平坦的操场,还有完善的体育馆,容纳数百人的讲堂……想到这里,孙元起心潮澎湃,是的,我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学子们的命运,也改变中国的命运,影响世界发展的脚步!对此,我应该不惧任何艰险困阻!

    从山上回到城里,嘱咐老赵过几天领着那帮义和团的人,带着干粮,到山脚下安营扎寨,专心平整土地。老赵和那些人都没有二话:来了这么久,东家一直好吃好喝地供着,如今就交代给自己这么件活儿,有什么好抱怨的?

    次日天还没亮,老赵就带着一帮人准备干粮的准备干粮,准备干活工具的准备工具。都是农村出来的,干这活儿是好手。第三天,一行人带足干粮、锅碗瓢盆,就出城了。孙元起怕他们找不着干活的地儿,特意把平整的地点、平整成什么样告诉周宗武,让他与老赵同去。

    安顿好了这码子事儿,孙元起给美国的耶鲁、mit写信,主旨有三个:

    一是安顿军心。给每个实验室寄去一份研究计划书:给耶鲁的计划是从镱土中分离出原子序数71的新元素镥(lu)。1878年,瑞士化学家j。c。g。马里尼亚克从铒土中分离出镱的氧化物,称之为镱土。直到1907-1908年,奥地利的韦尔斯拔和法国的于尔班才指出镱土是氧化镥和氧化镱的混合物,并分别从镱土中发现镥。镥也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稀土元素。孙元起在心中没有说得那么直白,只说根据元素周期表及其他理论推测,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未知的稀土元素,极有可能蕴藏在从磷镱矿和黑稀金矿分离出的镱土中。至于如何分离,交给耶鲁元素实验室的同事就可以了,能进实验室的都不是笨人。给mit的计划,是发明四极管、五级管,以及高频信号发生装置、接受所需的检波器。

    二是拖延时间。告诉两所大学,现在中国与八国联军的和议还没有达成,估计还要一段时间,你们现在派人过来不安全。为了你们的人身安全,你们过完圣诞、元旦再来吧,到时候大家的活儿忙完课,我和你们一起回美国,如何?

    三是请求支援。我如今正在为实验室的前期筹备而努力工作,可是人手不够,能不能先给我派几个助手?助手最好是理工科的博士、硕士。

    当然,就第三个主旨,还给加拿大的卢瑟福先生写了信。

    接下来,该在报纸上刊登招生简章了。毕竟已经七月了,八月份考试,总得给人一段报名、复习的时间吧?

    说到招生简章,可学校现在连名字都没有呢!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得有个拉风一点名字。牛津、剑桥、普林斯顿?这都是花名儿,在中国没法用。国内,最牛的当然数清华,关键这个“清”、“华”都是国号,咱这个私立学校哪敢沾这个腥?别狐狸没逮着,惹了一身骚。那北京大学?“北京”是国都的名字,也不敢乱用。那么复旦?震旦大学还不知道有没有,复啥“旦”啊?;

    想来想去,没有合适的。突然,想起自己在《science》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上面好像有个校名。连忙从书架上翻到那期杂志,果然有个奇怪的名字:“nationalkingshimuniversity”。

    自己的这所学校,那完全是私立的,所以“national”一词就不用加了。“kingshim”本来是“京师”的音译,如今京师大学堂有了别的英文名称,似乎不会再这么翻译,并且此时京师大学堂已经破产歇业,关门大吉了,也没那多忌讳。“kingshim”,汉语中写成什么呢?“京师”,那犯忌讳。“今世”?“金石”?“惊世”?“进士”?“警世”?“金狮”?“近世”?……“经世”,这个名字不错,经世致用,符合中国人对于读书的期待。

    孙元起铺开纸张,开始撰写《经世大学招生简章》:

    经世大学(kingshimuniversity)是一所以经世致用、强国利民为宗旨,以培养学术科研人才及其他学堂教学师资、企事业技术力量为中心的综合性大学。前身为耶鲁大学博士孙元起教授创立于1898年的物理传习所。

    新成立的经世大学,在教育体制上是一所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相对完整的学校,将包括附属初等小学堂、三年制高等小学堂、三年制初等中学堂、三年制高等中学堂。高等教育,又分四年制本科教育、三年制硕士教育和三年制博士教育。

    新建立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将设立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文学院分中国语言与文学系、外国语言与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教育系等专业;理学院分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理学系、生物学系等;工学院分电子学系、化学工程系、核工程系、地质学系、机械工程系等;医学院分西医系、中医系、药物系等。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立研究院和国学院。本科阶段是负责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生阶段将是负责学生的科研创新。其中研究院,主要包括理、工、医、药等学科。国学院则是专门负责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经学、史学、文学等。

    因为学校初创,加以与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即,所以在今年(光绪二十七年,西元1901年)八月首先开设理学院、工学院、研究院。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工学院电子学系,研究院相应学科的研究专业,同时面向全国招生。

    一、招生人数

    1、理学院:数学系5人、物理学系8人、化学系5人;工学院:电子学系8人。研究生院:数学专业1人、物理学专业3人、化学专业2人;电子学专业3人。合计35人。

    2、此人数仅供参考。具体人数根据报考人员成绩优劣进行调整。

    3、大学欢迎外来学生的旁听、借读,旁听学生可以参加下一届入学考试;亦可以参加旁听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合格证明,该专业主干学科全部合格者给予学校肄业证明,但不授予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二、报考条件

    1、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如鸦片、赌博、酗酒等

    2、学问精粹,有志于科研;

    3、相应学力应达到高等中学水平(具体标准,参见商务印书馆高等中学教科书

    4、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同治十年正月以后出生者)。

    三、报名

    1、报考人员需达到相应报考条件,如有弄虚作假者,取消报考资格。

    2、报考人员认真填写本《招生简章》后所附《报名表》,剪下后寄送至京城知秋胡同3号院经世大学筹备委员会;

    3、报名截止日为光绪二十七年农历六月廿一日(西历1901年8月5日),以邮戳为准。

    四、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

    2、考试时间暂定为光绪二十七年农历六月初二、初三日(西历1901年8月15、16日

    3、考场设于在北京、上海两地,各地学子根据《报名表》上所填地点参加考试,具体考场地点,另行通知;;

    4、报考人员于考试前一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一日,西历1901年8月14日)到相应考场领取准考证,次日凭证参加考试。

    5、考试科目为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六门,其中生物、英语两门的成绩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考试内容见《高等中学教科书》(孙元起编撰,商务印书馆印行)。

    五、学习年限

    理学院、工学院均为四年,毕业后给予毕业证书,并酌情授予学士学位。研究生院为三年,毕业后给予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

    六、学费

    学校对所有学生免除学费,并根据成绩优秀程度,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七、住宿

    学校负责解决住宿。

    八、咨询

    ……

    这则广告就登在七月份第二个星期的《字林西报》、《文汇报》、《中外日报》、《国闻报》等国内报纸上,足足一个整版。这足足花费了孙元起四、五百两银子。

    物理传习所的学生倒是得了近水楼台之便。孙元起站在院子里一吆喝:“有报考新学校的,来我这儿领《报名表》。”

    呼啦啦,一二十人都围过来:“我!”“给我一张!”“我也要一张!”“还有我”……

    孙元起看着桌子上一摞近二十张报名表,尽是物理传习所的,心想:这次招考35人,不会一半以上都是自己手下的学生吧?这不是学缘上的近亲繁殖么!

    又过几天,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詹大牛的回信,时间已经七月中旬。

    孙元起一脸虔诚,恭敬地打开了来信。果然,人家极具大牛风范,先褒扬了自己这个年轻有为的小学弟;紧接着,又说愧为学长,一事无成;最后,才勉强推荐了一中一外两家自己认为不错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希望孙元起自己拿主意。端的是滴水不漏。

    在外国那家,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了。不过既然是詹大牛推荐的,孙元起还是给那家位于波士顿的设计所写了封信,希望他们能亲自到中国,给自己设计大学的远景规划和整体布局。这些都是长远的活儿,不着急于一时。

    中国那个叫诚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其实是外国人在中国开的,据詹大牛说,质量、信誉绝对靠得住。事务所在上海。孙元起又写了封信,请他们来给自己设计、建设眼下着急要用的讲堂、图书馆、学校大门、桥梁等。毕竟还有两个月左右就要开学了。

    不知道是扬克·约翰逊这个名字威力大,还是手里的美金魔力大,诚固建筑设计事务所很快到了北京,结合孙元起的意见,开始设计、建筑那几个要紧的项目。

    从七月到八月,孙元起除了有关考试一些事情在城里处理,其他日子都是留在城外的建筑工地上,白天和设计师讨论方案,监督工人施工,晚上还要翻译、编写大学的教材:总不能等学生来了,整天跟他们空口说白话吧?

    自打在准备回国筹办大学,孙元起就一直在编译教材。如今便要编译好的教材,直接发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以“商务·经世大学教科书系列”为丛书名,开始出版。作为回报,商务印书馆也同意提供场地,作为经世大学入学考试上海考点的考场。事实上,商务印书馆不仅作为考点,考试试卷也是在那里印的,甚至考试的监考老师都是商务印书馆的职员。没办法,谁让孙元起就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呢?

    试卷倒是孙元起自己操刀的,前世都是别人拿试卷虐自己,现在,也该轮着自己用试卷来虐别人了!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题,都是高中的知识,考本科的学生做这个就可以了;第二部分是附加题,则是大学里的知识,如果谁觉得自己长个牛头,可以在做完第一部分后,再尝试这一部分。第二部分是为录取研究生时准备的。

    出试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都没问题,关键难在国语上了。这年头,难道还考拼音、语法么?身边又没个人问去,只好出两大题:第一题,默写《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节;第二题,就“科技发展对于人类之利弊”作文章一篇,文体不限,至少800字。哈哈,古代版话题作文!

三十一、戏看儿为灞上军

    在考试前,孙元起总共收到156份《报名表》,这个数字给人不痛不痒、温吞水的感觉:如果说学校好,也没有出现万人空巷、一拥而上的局面;若说不好,也没有门可罗雀,小猫三两只的样子。只好自己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等学校建起来,名声大了,那时候定然会出现后世千军万马考经世的局面!

    在这份报名表中,孙元起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胡勋、曾广锡、左功先、李国秉。特地留意了一下,胡勋报的是化学系,曾广锡、左功先是物理学系,李国秉报的却是电子学系。胡勋的报名表上,年龄一栏是24岁,孙元起心想:满脸胡髭,都老成那样了,怎么可能才24岁呢?当下也不去管他。

    设在北京的考场就是物理传习所,不知是庚子国变的影响,还是风气不及南方开放,加上孙元起的学生,才四五十人。看看籍贯,倒是直隶的居多。

    上海的考卷,是由商务印书馆专门派人送来。来的人孙元起认识,就是打了几次交道的石蕴玉。这次前来,他肩负着三项目的:第一,当然是押送考卷;第二,是送来样书,请孙元起审阅,以便开始印刷。样书包括在上海的讲稿《学校学制初拟》,新编译的《普通物理学》、《工科数学分析基础》、《电子线路》,以及早先的著述《化学原理》、《无线通信系统概述》,最后四种都被冠以“‘商务·经世’大学教科书系列”的名称。第三,则是考察经世大学的建设情况。之前在上海的时候,夏瑞芳可是答应捐赠一笔钱的。

    已经考完试,孙元起的学生都被带到了新校区,负责对学校建设提意见、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为荒山增添一点人气。有了年青人的欢声笑语,再加上轰轰烈烈的施工场地,顿时没有了原先的荒凉。

    孙元起和石蕴玉跟着运送食品的马车,前往新校区。一直忙着考试的事情,孙元起已经好几天没有过去了。也许因为前往新校区的车辆比较多,这条道上布满了车辙。驾车的也是轻车熟路,一个时辰后,便到了河边。这已经与两个月前大变样了:

    从官路下来,是一条宽广的混凝土大道,两侧是从山上移植下来的小松树。顺着路走不远,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心是草坪,只是稍微培点土、浇点水,野草便蓬蓬勃勃地长起来。草地上面摆着四块已经雕整好平面的大石头。孙元起向石蕴玉介绍自己的计划:“等叔祖孙寿州老大人从西安回来,便请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