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看綧不错请帮助我们宣传推荐本站;感谢你的支持!你的每次分享和宣传都是我们高速首发的动力!
三〇四、治大国如烹鲜
“哦?愿闻高论!”孙元起非常好奇。
唐绍仪也不卖关子:“所谓治国,关键在一‘国,字。好比砍柴伐木,总要先知道砍什么样的木材,才好准备工具。如果是千寻铁松,你准备的是把柴刀,难免会无计可施;如果是连翘、黄杨之类的低矮灌木,你准备了宣花大斧,也未免大材小用。所以要想治国,先要明白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理想中的国家与现实中的国家主要差距在哪里?当前国家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
“眼下清帝刚刚逊位,南北和谈初成,国家政体尚未确定,好比一张白纸有待英雄豪杰涂抹。此时正是百年难遇的良机,一旦错过,则噬脐莫及!贤弟或许不信,愚兄就举李文忠公所言为例。李文忠公不避劳苦,不畏谤言,眼光卓越,手腕敏捷,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独任,国家倚为重轻,是大清享国三百年少有的社稷之臣!但他晚年曾自言,终生所为不过是一裱糊匠的营生。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同治以来虽然陆续平定发匪、回乱,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当时号称‘同光中兴,。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表象,大清经过康乾盛世之后一百多年的折腾,早已病入膏肓。好比是间破屋,由曾文正公、李文忠公等人东补西贴,居然成为窗明几净的干净屋子。如果遇到小风小雨,打破几个窟窿,随时加以补葺,还可勉强敷衍一段时日。如果遇到狂风暴雨,只能房倾屋颓,沦为丘墟。
“裱糊匠自然知道纸片下面是何等材料,也知道破屋随时有倾覆危险,却不敢越俎代庖替房屋主人拿主意,把屋子推倒重建。而且房屋主人对旧屋恋恋不舍总觉得还能支撑,心里也不愿随便拆建。裱糊匠只好听从房主的意见,尽力做些涂饰修补的活计,直到心力交瘁、油尽灯枯。这也是李文忠公晚年抑郁寡欢的原因。假如他要是生在立国之初必然可以垂范立极、百世沐恩,又何至于此?
“如今你我生逢其时,即便不能一言而决国家政体,至少可以否决许多不合时宜的建议,为国家后世造福。尤其是贤弟你,名声广布倾动朝野,一举一动天下瞩目只要提议建言,袁项城、孙逸仙也得虚心接纳,更应当认真思考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
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孙元起下意识就想起了后世的中国体制。
尽管有无数公知、精英抨击这种体制****,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人民权益受损等等等等,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所具有强大的威力!在这种体制下,改革开放三十年间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迅速超越法、英、德、日等国跃居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迅速摆脱了贫穷落后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青藏铁路通车,高铁网络营运。一个又一个壮举无不彰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指日可待!
清末民初,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科技落后世界难道和1948年、1978年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既然后世的事实证明体制可行,为什么不能把它移植到1912年?
唐绍仪见孙元起沉吟不语,便劝说道:“百熙,这几个问题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要把它们想通、想透,形成圆融自洽的体系架构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你也不用急于一时,反正时间还很充裕,不妨慢慢思量,争取形成既具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当下国情的治国理念。”
见孙元起点头,他又接着说道:“至于治国的‘治,字,就是把当前国家最紧要的几个问题排好顺序,让内阁诸人拿出可行性方案,集中全国力量加以贯彻实施。比如现在你认为完成行政统一、推行议会共和制、普及义务教育、整理财政、完善军备、铺设铁路等几项比较,但究竟哪一项先执行、哪一项后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调整执行情况?这些才是国家元首、地方长官需要认真考虑的。至于如何执行,那是下属们的职责所在,不必元首、长官事必躬亲。
唐绍仪所言听上去平实无奇,仔细琢磨起来却大有深意。比如现在孙元起执政四川,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四川建成什么样子,也没有认真考虑过理想中的四川与现实中的四川差距在哪里。至于四川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他想到了蠲免农民的赋税,想到了筹建工农业体系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却好像诗人写诗似的,遇到什么灵感就写什么,没有一个长期的通盘考虑。
杨度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智谋之士,他或许想过如何纵横捭阖让川陕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远交近攻来吞并周边弱小势力,甚至可能想过把孙元起推上大总统宝座。但他却对未来国家如何发展,如何改善民生、振兴实业,如何铸造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没有多加考虑。在他看来,只有政治、军事上的问题才算真正的大事,经济、文化、思想上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遇到了再解决也不迟。大概,这就是古代智谋之士与现代政治精英之间最根本区别吧?
半晌之后,孙元起才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看孙元起有些愕然,唐绍仪接着解释道:“百熙,你觉得国家元首应该如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还是一步十计,翻云覆雨?不是,都不是!作为国家元首,首先应该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让文臣武将倾心服膺,乐意效死。就像《水浒传》中的宋公明,论出身,他不过是个押司,远不及后周皇室苗裔的小旋风柴进;论长相,他面黑身矮,远不及仪表天然磊落的浪子燕青。论计谋,他不及吴用、朱武;论功夫,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倒数。为什么天下豪杰见到就纳头便拜,推他为梁山首领?别无他,人格魅力而已!
“其次应该知人善用。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个青皮流氓,为何能得天下?就是因为他知人善用。韩信不过是项羽逃将、当斩连敖,结果在萧何力荐之下,刘邦就敢具礼拜他为大将。所以韩信自诩善于将兵,而夸他善于将将。再如汉昭烈帝刘备,也是知人善用成就帝业,他先在涿郡便与贩枣关羽、卖肉张飞义结金兰,后在新野三顾茅庐拜请乡野村夫诸葛孔明出任军师,所以他能从贩履织席之辈,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
“第三应该勇于取舍决断。像愚兄刚才所举的宋公明、刘邦、刘备三人,在关键时刻都是舍得向妻儿老小动手的狠辣之辈。当然,现在政治逐渐开明,议会即将召开,想来以后不会出现祸及家人的惨剧。不过在处理各项政务的时候,勇于取舍决断依然是政治家必备的素质之一。”
孙元起心中碎碎念道:以后不会出现祸及家人的惨剧?哼哼,想来你是不知道太祖爷的人生际遇吧!太祖爷为了革命,先后牺牲一位妻子、两个兄弟、三名子侄。——不过这也证明他说得没错,政治家果然要勇于取舍决断,关键时刻舍得妻儿老小!
唐绍仪当然不知道孙元起心中所想,仍继续说道:“要想成为国家元首,自然不止以上三点要求,不过这三条是最根本的,其他条件与之相比都等而下之。百熙贤弟从教有年,化育天下学子,被青年尊为‘当代圣人,,这人格魅力自然是有的。新中国党刚成立就有三名总长、四名都督、六名协统,也足以证明。
“至于知人善用,贤弟也不输于袁项城、孙逸仙。别的不说,就说你选派出国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数十名学生中,有一名都督、五名协统、标统无数这一点,别人就要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勇于取舍决断,贤弟在陕西、山西同时举事,派飞机轰炸紫禁城,早已播诸众口,毋庸愚兄赘言。
“从这三点上看,贤弟很有成为国家元首的潜质!”
孙元起顿时羞赧无地:“唐兄实在是谬赞了,小弟实在是——”
唐绍仪仲手止住孙元起的言语:“贤弟不必过谦,愚兄心中有数!”
孙元起心道:你心中有个屁数啊?有个鸡嗉、鸭嗉还差不多!
唐绍仪突然问道:“贤弟高论中,愚兄还有一点颇为不解,那就是极力主张开明**。按说贤弟在美利坚留学多年,浸染日久,应该比较倾向民主共和制才是,为何反而主张开明**呢?还请贤弟为我解惑。”
!
三〇五、眼见仙丹求不得
,孙元起心道:我能说我没在美国留学过么?
当然,这话是说不出口的孙元起斟酌了片刻,答道:“诚如仁兄所言,美国政治体制堪称典范,值得世界各国取法,中国也不例外但取法不等于移植,我们首先必须要考虑到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异比如地理形势,美国地广人犀民众不用的水旱饥馑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形成两道天然屏障;北方是温驯的加拿大,南方是怯懦的墨西哥,国内的敌对势力主要是战斗力不足为5的印第安人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不用的外敌侵扰,可以安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讨论民主“而我们中国呢?北方沙俄已经攫取我大片领土,现在又对新疆内外蒙东三省垂涎三尺日本狼子野心,十多年前割我台澎诸岛,又讹诈两亿两白银,让他们胃口大开,只怕以后会更加贪婪西南则有英法窥伺西藏云南国境四周,强敌环伺!在国内,中央微弱,各省独立,战乱频仍,水旱相继,饥馑不断,民不聊生,哪有闲心去考虑什么民主自由?
“借用仁兄刚才的教诲,我们国家当下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尽快实现国富民强,内除割据,外御强敌,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于国家体制是民主共和,还是开明**,不过是仁兄所说的‘治’字而已只要有效,何必分辨它根源何处?如果我们不顾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盲目移植美国政治体制,无异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结果只能是自寻死路!”
唐绍仪顿时大摇其头:“贤弟所言差矣!诚然,现在国弱民贫百废待兴各省独立民不聊生,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正是规划国家未来政体的最佳良机,这就叫‘因民之困’所谓‘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我们要乘此良机,为中国拟定最民主最有发展潜力的政治制度使数百年后的贤才志士再无李文忠公的遗憾为了这个目的,即便国家在短期内有所损失,从长远来看也是非常值得的!
“再者,权力如老虎,易放难收,我们应该在它幼小初萌的时候便关进笼子里,教它尊重议会恪守宪政,确保在国民的监督和制约运行,不敢稍有逾越而不应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或者激于一时气愤把它放出笼柙饱餐血肉,这只会让它凶性大发一旦吃不饱或者对主人不满或者没有发泄对象它便会不分青红皂白择人而噬的!”'重生之大科学家'首发重生之大科学家3
孙元起皱眉问道:“在唐兄看来,我们应该要民主还是要富强?”
唐绍仪一愣:“这两者并不矛盾吧?这不应该是一个单选题吧?”
“假如只能二选一呢?”
“这……”
孙元起不管唐绍仪的答案,卦说道:“民主与富强或许并不矛盾,但纵观全球各国,所有后进国家进步到发达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时期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参政的热情,使得决策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但它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有它自身的弱点比如民众易受情绪左右政权不稳定决策滞后反精英崇大众倾向等
“当然,这些弊端对于一个稳定富强的发达国家来说或许并无多大碍,顶多是让发展速度滞后一点;但对于贫穷落后的国家而言,却不啻于一剂断肠毒药!它会削弱中央权威,架空国家元首,做起事来处处掣肘,从而使得国家陷入民主泥沼再难脱身所以世界上先富强而后民主的国家比比皆是先民主而后富强的国家却从来没有!这便是我极力主张开明**的根本原因”
在二十一世纪陷入民主泥沼最有名的国家,当属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以及东南亚民主样板菲律宾,故而孙元起对此颇有体会
唐绍仪道:“既然我们知道民主存在这些弊端,那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便是何必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呢?”
孙元起笑道:“这些弊端是民主的胎里铂真要把这些弊端全部纠正了,那改过的民主还是民主么?而且纠正这些弊端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教育,通过教育让全国民众认清国家当前形势,了解自身应尽的义务,学会行使应享的权利现在全国四万万人中,识字者不足百分之十,等民众掌握民主,这需要五年十年?还是三十年五十年?国家能一直这么等下去么?
“其实,我所主张的开明**与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并无太大差异最突出的差别在于,在美国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共同把持参众两院,而我消的是由一个各个阶层精英人士构成的政党把持两院,不仅要把斗争局限在议会内部,而且还要局限在政党内部,从而避免政权频繁更迭带来的国家动荡此外,国家元首也是由政党内部推熏而不是拉票竞熏从而避免智商不足一百的演说家当选……”
当下,孙元起把后世的国家架构向唐绍仪大致描述了一遍
等他说完,唐绍仪沉吟道:“如此虽然可以重树中央权威,有利政策施行,但架空议会独操权柄,只怕是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吧?纵使以后国家富强,对于普通民众又有何益处?”
孙元起敷衍道:“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国家富强了,民众自然也会从中受益至于民主这个问题,等国家富强以后再讨论不迟,或许等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时,执政党会分裂成两个政党呢?那岂不是直接就实现仁兄所消的美国民主共和体制?”
对于孙元起这个天马行空的臆想,唐绍仪自然难以赞同两人又论说一番,眼看天色渐渐昏黄,已到掌灯时分,唐绍仪起身告辞临出门前,他回头语重心长地劝道:“贤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孙元起答道:“河鱼腹烂,不求活水,尚思化龙;书生垂死,不问良医,犹念报国虽然其心可嘉,未免失之迂阔!”
随后的一两天里,唐绍仪有空就过来找孙元起商谈,总消他能放弃开明**,改投到民主共和的怀抱中来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世界上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唐绍仪或许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却绝对算不上个合格的老师孙元起则恰恰相反,凭借着当了十多年老师的教学技巧,居然让唐绍仪对民主共和制度开始有些不自信,转而对开明**大感兴趣
孙元起通过与唐绍仪不断的交谈驳难,再加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理解,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这套政治思想体系在未来几年里不仅成为新中国党的指导理论,也对之后的民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史书上把孙元起与唐绍仪的舟中谈话称作“孙唐会谈”因为谈话的时候轮船正在黄合行驶,所以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