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凯申当年被后人诟病不已的计策是先对日妥协、全力剿共,然后在削平逆粤、抵御外侮,其实是很有见地的。可惜他没有善始善终,为形势所迫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果在“攘外”成功不久,自己也被昆仑同志攘到外面的小岛上去了。

    杨度笑道:“不错,正是攘外必先安内。所谓‘长痒不如短痛’,我们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些后顾之忧。至于如何处理,请他们进来之后,百熙你听我说话便是。”

    孙元起点点头,吩咐门卫道:“去把四位客人请进来吧!”

    杨度站起身:“百熙,我们也出去迎接一下吧!打一巴掌之前,总要先给个甜枣吃不是?”

    孙元起带着杨度、章士钊迎出门外,远远看见蒲殿俊一行四人,拱手大声说道:“蒲议长、罗议长、尹总办、张学监,四位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蒲殿俊等人急忙快走几步,正欲依礼下跪参见,却看见孙元起刚剃不久的寸头,惊愕之下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总督大人居然如此支持革命,属下不知是应该给大人鞠个躬,还是依照西洋礼节行握手礼?”

    孙元起笑着牵过蒲殿俊的双手:“蒲议长何须客气!你我年岁相仿,不妨以兄弟相称,何须拘泥虚礼?来来来,诸位屋里请!”

    奉上茶水之后,孙元起又主动告罪道:“前些日子孙某有些要事处理,对诸位难免有怠慢之处,还请恕罪。今天就以茶代酒,向四位巴蜀贤达俊彦陪个不是!”

    蒲殿俊等人连忙起身:“不敢当、不敢当!蒲某等不知轻重缓急,三番五次冒昧来访,应该先向大人赔罪才是。属下得知清廷不顾天下物议悍然围攻经世大学,也是义愤填膺,曾在报纸上大声疾呼,号召各省咨议局同仁致电摄政王,要求立即息兵弭和。不意大人前日突然派出飞机胁迫皇宫,迫使清廷主动退去,经世大学安然无恙,真是可喜可贺!所以我等不揣冒昧,特地登门庆贺。”

    孙元起道:“诸位真是有心了!孙某才疏学浅,初临贵地,以后少不得要借重诸位乡贤,到时候还望不吝赐教!”

    罗纶冷冷地说道:“孙大人学问深邃,蜚声海内外,尤其是著书立说、创立学校,功在千秋。只是此番主政四川,厘军治民,察官举吏,不知准备施行何等仁政,惠及巴蜀万千齐民?”

    罗纶这句话似褒实贬,明里暗里讥讽孙元起只懂教育,不懂政事。杨度顺势接过话头:“我家大人下车伊始,人地生疏,至于如何施政,正想向诸位请教!”。。)

二八一、恶竹应须斩万竿(中)

    。杨度这番话可谓有的放矢,虽然表面上是问他们四个人的意见,其实更是问他们背后几种势力的意图:

    蒲殿俊罗纶出任四川咨议局议长副议长,自然代表着四川士绅前不久,蒲殿俊还以咨议局和川汉铁路公司为基础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自己担任会长,罗纶担任副会长由此更可以看见两人的成sè;文字首发/文字首发

    尹昌衡担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是新军中的头面人物此外,他还挂出“大汉公”的香堂招牌,自封大汉公的舵把子他曾前往成都各街的公口码头拜访,各公口码头都为他“挂红进酒”也就是说,他还是袍哥中的瓢把子;

    张培爵名义上是二八一恶竹应须斩万竿chong

    qing府中学学监,其实还是同盟会chong

    qing支部的核心,代表着革命党在四川的声音

    如果没有孙元起的横空出世,这四个人都将是巴蜀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

    蒲殿俊将在1911年11月27

    i到12月8

    i之间出任“大汉四川军zhèng

    fu”都督;

    尹昌衡在1911年12月8

    i之后继任都督年3月,成渝两军zhèng

    fu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他继续担任都督;

    张培爵在1911年11月22

    ichong

    qing起义成功后,被推举为chong

    qing蜀军zhèng

    fu都督成渝两军zhèng

    fu合并后,他改任任四川军zhèng

    fu副都督;

    至于罗纶,先是在蒲殿俊zhèng

    fu担任招抚局长,尹昌衡上台后又任四川军zhèng

    fu副都督兼安护局长成渝两地军zhèng

    fu合并,他的官职是军事参议院院长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四川省省长副省长!

    蒲殿俊客气地说道:“请教之辞实在愧不敢当至于如何施政,唯在总督大人裁夺,属下也不敢越俎代庖!只是蒲某忝为四川咨议局议长,有些愚见想芹二八一恶竹应须斩万竿献于前,请大人加以采择”

    孙元起道:“蒲议长请讲!”

    蒲殿俊道:“各省设立咨议局乃是清廷预备立宪的重大举措之一光绪三十四年七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限令各省在一年之内一律成立咨议局由于德宗景皇帝孝钦太后先后宾天,我四川咨议局在宣统元年十月十四

    i才得以成立自成立以来,局中同仁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可谓尽心尽责尤其是清廷推行干路国有政策以图出卖路权之后,我省咨议局奋起抗争,成为全国革命之先声,最终导致清廷分崩离析,汉家河山得以光复

    “既然清廷覆亡在即,那么预备立宪也将成为明

    i黄花如果咨议局再沿用之前的名号就有些不伦不类蒲某听闻革命成功之后国家将采用共和政体,孙中山先生在《同盟会成立宣言》中又曾提及‘议会’之名,所以不揣简陋,想请总督大人俯允将咨议局改名议会,让属下等名正言顺,再为蜀中父老略尽绵薄之力”

    杨度冷笑出声:“蒲议长,只怕你是居心叵测吧?清廷颁布的《各省咨议局章程》中明文规定,咨议局是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也就是说咨议局的设置只是为各省zhèng

    fu提供zhèng

    fu相关意见的舆论机构,各督抚州道对于咨议局的意见可以裁度施行,不必一定要遵循咨议局的决定

    “而且按照宪政编查馆的规定督抚对咨议局公文用‘札行’,司道以下用‘照会’;反过来,咨议局对各督抚司道均要用‘呈文’由此可见咨议局只是个顾问xing质的机构,并无太多实权而议会呢?

    “众所周知,在西方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仅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除法律,还可以通过审议财政法案的方式对zhèng

    fu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实施监督甚至可以采用弹劾质询不信任投票等形式对zhèng

    fu机关各种公务活动进行监督换句话说,如果咨议局改成议会,你们就可以合法地否决我家大人发布的命令预算和人事任免如此事关重大,蒲议长居然用轻飘飘的几句话提出,究竟是何等居心?”

    见杨度揭穿了自己的用心,蒲殿俊顿时有些语塞

    坐在蒲殿俊旁边的罗纶此时说道:“蒲议长能有什么居心?即便有心也是一片公忠体国之心!共和革命成功以后,各级zhèng

    fu实行议会制乃是大势所趋我们四川率先垂范将咨议局改成议会,又有何不可?你们别头上剃掉了满清的辫子,脑袋里还装着满清的**,时刻不忘以一人治巴蜀以巴蜀奉一人!”

    杨度也反唇相讥道:“我们是不是**,以后自可见分晓只是某些人以共和之名行夺权之实,现在就昭然若揭!”

    孙元起见场面有些白热化,急忙和稀泥道:“咨议局改成议会兹事体大,一时半会儿难以得出定论,不妨先行搁置,等以后再议”

    章士钊也边上拉偏架:“如今国家尚未成立政体尚未确定,我们在这里谈论有如雁未获而争烹燔,有何意义?而且古有明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所以治理四川一动不如一静咨议局改成议会之事,不如等别的省份推行以后,我们再伺机而动不迟!”

    蒲殿俊提议将咨议局改成议会不过是一次稳赚不赔的赌博,如果侥幸成功,自然回报丰厚;如果失败,对他自身也没有多大损失见诡计被人识破,蒲殿俊知道再无成功消,急忙转移话题道:“蒲某此次和罗副议长联袂前来,还有一件要事,就是和总督大人商议处理川汉铁路后继事宜”

    川汉铁路就是保路运动的导火索关于川汉铁路,需要交代一下背景

    四川南有云贵高原,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四面为山川包围,出川道路是困扰四川人几千年的大难题作为半个四川人,李白对此深有感触,于是挥毫写下了《蜀道难》的诗篇商周以来,陕西关中一带是中国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四川和陕西之间就有了著名的金牛道

    随着时代变迁,陕西河南一带逐渐衰落,政治中心挪到了遥远的幽燕之地,而经济中心则向长江中下游转移四川与湖北江苏等地联系越来越紧密,礁石密布的三峡水道以及崎岖婉转的山间小路都渐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就迫切需要修建一条更便捷的东下之路在火车铁路大行其道的二十世纪初,开始有人提出了“川汉铁路”这个设想

    顾名思义,川汉铁路就是从四川成都到湖北汉口但在修建的时候却分为两段:四川段从成都到宜昌,湖北段则从宜昌到汉口年1月,四川总督锡良奏准设立“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开始筹划修建川汉铁路四川段年7月,公司改官绅合办年3月再改为商办,正式名称为“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年12月10

    i川汉铁路四川段在宜昌府正式开工

    保路运动争夺的路权也就是川汉铁路的四川段,其实刚刚动工不久,通车还遥遥无期川汉铁路在此时更像是“概念股”

    孙元起听到蒲殿俊提及川汉铁路问题,大度地摆摆手:“既然川汉铁路已经改由商办,那从今以后zhèng

    fu不再插手,也不再提什么‘干路国有’,你们只管去修好了!修好了也有你们全权经营,zhèng

    fu绝不多加干涉!”

    倒不是孙元起不懂“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而是严重怀疑眼皮大肚皮小的四川士绅根本没本事啃下这条川汉铁路!

    早在入川之前,孙元起就在地图上比划过川汉铁路的走向,心中暗暗惊讶:这基本上等于后来的成渝铁路渝万城际铁路宜万铁路等三条线路的总和!川汉铁路四川段是前两段,但中学历史课本上明明白白写着,成渝铁路于1952年修成通车为此,太祖爷还亲笔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难道四川士绅还能逆天不成?

    杨度又补充道:“刚才蒲议长已说过,清廷覆亡在即,共和zhèng

    fu指

    i可待,我家大人初临四川,决定与民更始,各项苛捐杂税一体戒绝,并蠲免四川军民明年全部赋税,后年减半征收,第三年才全额征收以前修建川汉铁路是通过‘田亩加赋’的办法筹集资金,现在既然改由商办,而且清理捐税,那么就烦请该公司自行解决股本问题,不得再以官府名义强行摊派,违者严惩不贷!”

    川汉铁路四川段近1000公里,修建需要大量资金此前是通过“田亩加赋”向四川人民强行摊派费用,全川7000万人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是川汉铁路的“原始股民”杨度这招“清理捐税”,对于本来就亏空300万两白银的川汉铁路公司无异于釜底抽薪!

二八一、恶竹应须斩万竿(下)

    果然,蒲殿俊、罗纶二人听罢脸色大变。。

    蒲殿俊急忙说道:“大人,蜀中四面环山,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谚语。尤其是东下,长江水道夏季冰雪消融,江水暴涨,滂沱横溢,行舟每有倾覆漂没之险;冬日冰雪封山,江水枯竭,礁石露出,行舟又有触礁毁船之虞。而陆路则需要翻越大巴山,道路崎岖险峻,难以输运重物。修建川汉铁路乃是大势所趋。

    “铁路修通之后,不仅可以使得以后出川不再受制,而且加强四川与湖北乃至湘、赣、苏、皖等地的交流,乃是大有益于巴蜀民众的好事情。孙逸仙先生在宣扬革命精神时候,也经常讲到以后国家官员上自总统、下至职员,都要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大人初临四川,万众翘首,正当除旧布新,为百姓谋福祉。当此之时,不妨以兴办川汉铁路为施政后第一件要事,让川中士绅百姓感受大人惠民爱民之心!”

    杨度微微一笑:“蒲议长,我家大人已经说过,川汉铁路既已改由商办,以后政府不再插手。如果我家大人在把兴办川汉铁路作为施政后第一件事,那这条铁路究竟是商办?官办?还是官绅合办?”

    “……”这种关乎川汉铁路公司根本的问题,蒲殿俊自然无法回答。

    杨度又道:“如蒲议长刚才所言,既然此事大有益于川中士绅百姓,想来他们必定踊跃参股,又何必以官府名义强行摊派呢?”

    蒲殿俊苦笑道:“想来皙子先生应该读过《史记》中《商君列传》一篇吧?所谓‘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这几句商鞅劝说秦孝公的名言,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川中百姓不愿主动参股的根本原因。”

    蒲殿俊说的大体没错,虽然川中士绅积极推动修建巴蜀铁路是为了谋求私利,但在客观上却真的大有益于巴蜀民众。只是这种好处是长期的、隐形的。或许对于一辈子都难得走出一次县城的普通平头百姓来说,顶多就是洋火、煤油这些舶来品种类更多些、价格更低些。相比之下,每年在田赋外另外加收的捐税却是非常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所以对于小农意识强烈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不愿意参股什么川汉铁路。在他们心目中。川汉铁路和种地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杨度却道:“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川中百姓不愿主动参股,那么各地各级咨议局就应当积极劝说晓谕,使他们知道修建川汉铁路的重大意义,而不是直接强行加派。现在已经是民主开明的新社会。风气日新,民智渐开,相信各位士绅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来川中百姓还是会主动参股的!”

    蒲殿俊、罗纶二人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孙元起又问尹昌衡、张培爵道:“硕权、列五,你们二位今天到访,不知有何指教?”

    尹昌衡先答道:“回禀总督大人,我四川省陆军小学堂遵照清廷光绪三十一年(1905)颁布的《陆军小学堂章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成都北校场创立。每年招收一百名15岁~18岁青年入学。学制三年,毕业后升入南京或西安陆军中学。清廷本欲借此培养忠君尚武的各级官兵,不意最后却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此次保路运动兴起。我陆军小学堂学员与有力焉!

    “如今清廷覆亡指日可待,陆军小学堂尚有第四、五期学员尚未毕业,如果继续开办,以后毕业学生将升到何处学习?学堂所需弹药粮饷、人员开支是否仍由总督府照旧拨付?如果停办的话,那么未毕业学员将如何遣散?标下不敢自专,特来请教大人该如何处置。”

    尹昌衡是川人中少有的高个子,看上去满脸斯文气。但在真实历史中,他却是个敢于把末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开刀问斩的猛人。赵尔丰虽然在应对保路运动上有些过错,但他在处理滇、藏两省边务上是做出丰功伟绩的,尹昌衡一半为了自己立威、一半为了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