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如今年年初i杂志一位评论员所说,‘约翰逊博士的每一篇论文,都像一座灯塔,给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迷茫中的化学、物理学指明了明确的方向,为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提到他,我们必然会首先他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的贡献,因为这些已经得到科学届的充分肯定,写进我们的教材,并切实地改变了大家对于物质的认知。这也正是他获得本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原因。

    “作为现今国际少有的百科全式的大科学家,约翰逊博士在诸多领域都有卓绝的建树。在粒子方面,他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丁教授等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中子、光子、正电子,是继电子之后最重大的发现。在元素方面,耶鲁大学元素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先后发现了氡、镥、镤等新元素,并利用他设计出粒子加速器,应用它提出核反应这种全新的反应模式,发现了遗失已久的锝元素。甚至他还独自提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反物质、超导性、宇宙大爆炸等诸多理论,极大丰富了科学的发展方向。

    “当然,约翰逊博士的贡献不仅仅如此。新式灯、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味精、无线广播,以及目前正在研制的电子计算机……他在改变我们观念的同时,也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有人称他是‘继牛顿爵士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评价。;

    “尽管约翰逊博士的成绩已经如此丰硕,但他从未停止思考的脚步。前不久,有报纸称他正在研究太阳,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研究方向啊!据我提前获得的消息,约翰逊博士今天演讲的内容,正是和太阳有关。这也是他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除了涉及元素、原子结构,还包括之前轰动一时的反物质、大爆炸宇宙理论。相信他的演讲,一定会让大家觉得不虚此行。

    “现在,让我们有请尊敬的约翰逊博士登台演讲!”

    孙元起在潮水般的掌声中慢步登了讲台,鞠躬之后说道:“首先,感谢大家来听我的演讲,也谢谢刚才那位先生的赞誉,他的褒扬之词让我诚惶诚恐。在这里,请允许我引用牛顿爵士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这句话也道出了我此际的心声。”话说孙元起确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那为啥牛顿也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呢?由此可见,牛顿同志确实是位穿越众。

    然后,孙元起开始步入正题:“人类居住的地球、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闪烁的星斗、若隐若现的银河、美丽的彗星,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尽管其外表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其内部是统一的,一切物质都含有相同的一些最简单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元素。

    “我们现在已知的元素不到百种,即便以后有所发现,也很难超过一百二十种。但元素之间可以有极其复杂的结合方式,自然界中如此生动的多样性,实质就是元素之间不同结合的体现。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正像英文的26个字母,既可以组成莎士比亚的不朽剧本,也可以孕育出拜伦和雪莱的优秀诗篇;乐谱的7个音符,既可以谱出巴赫和贝多芬的动人乐曲,也可以表现为质朴的乡村民谣。”

    “任何事物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想元素也不例外。那么元素从哪里来?如何变成现在这么多种类?以后又会不会消亡?这些就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天向大家演讲的内容。”

一五八、鹧鸪飞处又斜阳

    “我们周围一切的一切,脚下的泥土、手中的食物、呼吸的空气、连同我们自己,追根究底,都是来自这浩瀚宇宙和无数颗星星的贡献。世界是如此复杂,却又如此简单!”两个半小时之后,孙元起用这段话结束了自己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这时候,台下却是寂静一片,每个人都在用力消化刚才听到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信息熵实在太大,让他们思维有限停滞,在短时间内完全无法判定真伪,只能被动地接纳:原来,在宇宙大爆炸的几分钟内,合成了元素周期表的前两种元素氢和氦。在随后的星际演化过程中,通过热核聚变燃烧反应和中子俘获核反应等作用,又陆续造就了氢、氦以后直到原子序数为92的铀的所有重元素。至于未来,要么整个宇宙的重元素丰度不断提高,元素将永恒地生存下去;要么原子核将分解为组成它们的微粒,所有以前由核合成造就的元素被破坏殆尽,元素就此寿终正寝……

    不像以前,孙元起在提出奇思妙想的同时,还会给出相应的验证方案。这次只有一个天方夜谭的猜想,包括猜想太阳内发生的核反应,却避而不谈任何可能证明自己理论的实验。——事实上,构建一个证明相应理论的实验,和提出理论差不多,都是非常具有原创性、挑战性的工作。

    尽管如此,听众还是被这个奇妙的理论猜想所征服了:这可是在神话的上帝创世论之后,首个由科学家提出的关于宇宙形成、发展、消亡的完整理论。虽然有些骇人听闻,不过理论体系非常严谨,让人信服。如果能验证这个设想中的任意一哥部分,都足以让研究者声名鹊起吧!

    听众们甚至会想:这位约翰逊博士的脑袋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啊?为什么他总是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发人深思的神奇理论呢?开始,先是给孙元起翻译的那位化学教授鼓掌,紧接着稀稀落落的掌声在学术报告厅内次第响起,最后汇成一片,像春潮一般四处激荡开去。

    暖场的主持人此时再次出现在台前:“非常感谢约翰逊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尽管我是位虔诚的嫉妒教徒,但在眼下,我却被他的精妙理论深深折服,开始相信宇宙本初只是一个炽热却高度密集的点。”

    孙元起连忙说道:“大爆炸宇宙理论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并不涉及任何的宗教信仰。如果刚才言语之间有所冒犯,还请大家恕罪。事实上,这个宇宙理论也是我最近刚完成大纲的构建,具体细节还有待商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会对它陆续完善。在此,也希望大家能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对它提出批评和建议,敝人将不胜感激!”

    在他本心里,其实是更多的欧美科学家加入这项研究,从而彻底走上一条不归路。至于自己:中国还有那么多重要的活儿要干,这修修补补的工作就不用劳烦我了吧?

    提出批评和建议?在座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刚听完讲座,还没弄明白讲座的内容,怎么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于是在一片祥和中,孙元起的演讲顺利结束。

    回到住处,有些兴奋的孙元起喝了点绝对伏特加,这可是享誉全球的瑞典名酒。在酒精的刺激下,他才思泉涌,挥笔写就一篇“花团锦簇“的获奖感言:

    “余本布衣,借读于西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谓之文也?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耳。十室之邑,必有聪明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运也。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余自沪上舟行适斯德哥尔摩。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余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萎靡如牛马走,局促如辕下驹,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读了一遍,自己还颇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昨天旅途劳累,还熬夜写了演讲稿,加上今日又是演讲、又是喝酒,困倦非常。见文稿写就,连衣服都没脱,一头扎进被窝里,睡了个天昏地暗、死去活来。

    正睡得嗨皮的时候,就听有人敲门。最初想置之不理,结果敲门者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隔个一两分钟就敲上一回,弄得孙元起不胜其烦,只好愤愤然起床开门。

    打开门,就看见几位衣冠楚楚的绅士一脸肃穆地站在门口,黑色燕尾服上的白色雏菊非常打眼。为首那人孙元起认得,正是瑞典著名科学家阿伦尼乌斯。见面之后,他便低声说道:“非常抱歉,约翰逊博士,我们打扰了您的休息。只是临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不得不如此。还望原谅!”

    白色菊花表示哀悼,这种寓意在后世东西方通行,加上来访者表情如此,顿时让孙元起心里“咯噔”一声。刚才还有些迷迷瞪瞪的睡意,此刻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下有些害怕地问道:“请问,发生了什么事?”

    你当孙元起看到白花,心中想到什么?他居然首先想到叔祖父孙家鼐!

    自从前一两年,老大人的身体便不是太好,隔三差五请假在家养病。上一次见的时候,老大人虽然还算矍铄,但总给人中气不足的感觉。俗话说,人生有四大靠不住——春寒,秋暖,老健,君宠——老健居其一,就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老年人身体再好,稍微一点不适,就有可能驾鹤西去。老大人如今已是八十一岁高龄,怎么能不让人胡思乱想?

    “我们尊敬的奥斯卡二世国王陛下,在昨天晚间荣归天父的怀抱。现由王储殿下继位,是为古斯塔夫五世。鉴于目前处在国丧期内,全国禁止一切宴乐婚嫁,以示哀悼。所以我很抱歉地通知您,原定明天下午举行的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已被取消。”阿伦尼乌斯说罢,数人一起朝孙元起鞠躬致歉。

    原来不是来自国内的消息!孙元起松了一口气,郑重地说道:“惊闻奥斯卡二世国王陛下辞世,在下不胜震悼,请诸位向古斯塔夫五世国王陛下转达敝人最诚挚的问候,并请国王陛下节哀顺变!”

    “谢谢,在下一定转达!”那些人又鞠了一躬。

    接着,阿伦尼乌斯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个小盒子,打开之后,里面躺着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章。然后递给孙元起:“约翰逊博士,这是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颁予您的金质奖章!”

    接着又递过一个皮革封面的大本子,打开看时,却是精致的获奖证书:用印刷体写着获奖人贡献、姓名以及所获奖项,最下面是老国王在几天前写下的墨迹。在证书的一角,别着奖金的支票。

    阿伦尼乌斯一行负责的可不单单是孙元起,颁奖之后,马上告辞赶到别处,去给“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的法国科学家拉维伦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测量光速”的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颁发物理学奖,以及给英国作家吉卜林颁发文学奖。

    他们走后,孙元起关上门,坐回床上,独自把玩刚到手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奖章约半斤重,直径达两寸,正面是栩栩如生的诺贝尔浮雕像,背后的场面则多少有点少儿不宜:女神伊希斯从云中浮现,圣母握着象征财富和科学智慧的号角,轻轻拉开女神的面纱,露出她冷峻的面容;当然,露出的不仅仅是脸部,两人圆锥状的胸部也没有半丝遮拦,让人一览无余;在浮雕的最下方,雕刻着孙元起的英文名字yorkjohnson。这让孙元起有些遗憾,如果换成中文的三个字,应该会更好吧?令孙元起感到遗憾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他准备穿着长衫,在现场显摆一番文言文,好让鬼佬们见识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的梦想也彻底破灭。而这个不正式的颁奖仪式,好比轰轰烈烈的恋爱后,迎来的只是一场敷衍草率的婚礼,更让人难以忍受。

    然而,瑞典1809年通过的宪法,对君主权力作了明确限制,从此王权直线下降。时至今日,只有一点外交权罢了,出席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并授奖,是瑞典国王及王后为数不多的露脸机会。如今国王死了亲爹,连这不多的露脸机会都丧失了,你还能要求人家怎样?

    好在15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足以抚平获奖者的暂时不快,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即便折合成白银,也有近六万两。

    此间事情已毕,加上丹麦、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等科学研究机构纷至沓来的邀请函,孙元起不愿在瑞典久留,准备按照顺序,来一次欧洲各国游。还没走到德国,就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加急电报:扬克•;约翰逊博士,非常荣幸地通知您,经英国皇家学会理事会评定,您因发现物体在低温下具有超导电性,荣获1907年度科普利奖章。

    颁奖仪式将于本年12月18日在伦敦皮卡迪里的burlingtonhouse举行,望您准时光临。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瑞利勋爵敬上

    10。12。1907

一五九、愁听黄莺唤友声

    �这封突如其来的电报,彻底打乱了孙元起原先想好的行程安排。在德国进行短暂的学术交流后,没再前往荷兰、比利时、法国,而是从汉堡直接登上驶向伦敦的客轮,并于12月16日晚间抵达英国。

    孙元起走下轮船已经是薄暮时分。尽管一别三年,伦敦和上次来时并无二致,潮湿厚重的雾气依旧深锁着这座帝国的心脏。伦敦的冬日并不太冷,甚至很少结冰,可这种枯枯糊糊、不雨不睛的天气更令人讨厌,反倒不如北京睛朗干冷的天气显得可爱。

    英国皇家学会先已经接到孙元起的电报,此际便有人在码头上等候。接到之后,用马车直接把孙元起送到旅馆,并且告知:鉴于今天天色已晚,皇家学会没有安排特别的活动:明天下午,会长瑞利勋爵将亲自前来拜访。

    旅途劳倦的孙元起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胡乱吃了几口晚饭,喝上一杯热牛奶,便在熊熊燃烧的壁炉旁酣然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又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浑身疲倦顿时散去,直觉得神清气爽。

    吃完早点,便独自呆在屋里,把前几天在斯德哥尔磨大学的演讲稿略事修改,准备在明日举行的科普利奖颁奖仪式上宣读。将近午时,有人敲响房门。孙元起初以为是送午餐的,没有在意,伏案挥笔如故,只是随口应道:“请进!”。

    房门推开,侍应生轻声地说道:“尊敬的先生,外面有些人想拜访您,您看?”。

    孙元起这才搁下笔:“都有谁?”。

    “有很多!这是他们的名片。”。侍应生走近几步,递过一大沓名片。

    大致翻看了一下,有《泰晤士报》的记者、有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师、也有某某男爵夫人…………在这一大堆精致的名片中,用饭店便签纸直接写上“李复几”。”俞同奎”。六个汉字的名片最为惹眼。孙元起一笑,便抽出这张纸,对侍应生说道:“麻烦你请这张名片上的两位先生进来。至于其他人,请你转告他们,就说今、明两天敞人实在太忙,如果他们不嫌弃,可以后天过来!”。

    “能为您效劳,是我的荣幸!…”侍应生恭敬地答道,然后接过那张便签纸,退出了房间。

    几分钟后,房门再次响起。这回孙元起没有托大,赶紧起身开门”就看见侍应生领着李复几和另外一位中国人站在门口,想来他便是俞同奎了。

    “请进,请进!”。孙元起连忙招呼道。

    进屋之后,李复几随意找了个凳子坐下,俞同奎却恭谨地立在一旁。

    孙元起见他面相似乎比自己还大此”便笑道:“您是俞兄吧?不必客气,随便坐!我来给你们沏杯红茶。”。

    俞同奎赶紧鞠了个躬:“先生折煞后学了!学生俞同奎,字星枢,福建阂侯人。光绪二十八年冬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三十年来英吉利游学,以至于今。在校期间,先生乃是学堂的副总教习,学生如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