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睿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睿宋史-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谌的三尺青锋停在张越的眉心,赵谌忽然将长剑收起,对张越深鞠一躬道:“张将军勿怪,时分战乱,不得不小心行事,刚才的一拳请速还,我吴秀绝不皱一下眉头。”

    张越站起,用拳骨擦去嘴角的鲜血,抱拳道:“此事倒是在下欠考虑了,受这点皮肉之苦也是活该,太子殿下不必自责。”

    赵谌怒道:“若是张将军如此看不起在下,那我只能认为张将军刚才一番言论都是谎言。”

    张越苦笑不得,只使了五分力,给了赵谌一拳,两人重新落座,张越急切道:“想必太子殿下已经相信了末将,那末将便开门见山,其实此时的秦凤军早已分裂成很多势力,别看表面看起来依然聚拢在一起,但其实内部早已四分五裂,只是现在军师独自撑着,但想必维持不了多久,若是秦凤军轰然倒地,被击败的金人定然会报灭国之仇,到时候宋地必然迎接来自吐蕃和西夏联军的进攻,而且绝对不会再给宋人机会,定然倾巢而出,集全国之兵攻伐宋地。”

    赵谌面露犹豫之色,赵谌也知道此时秦凤城早已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但此时的惩戒营赵谌同样走不开,而且在师父周侗,师兄岳飞的潜移默化之下,对宋朝廷颇有同情的意味,虽然张越以死劝谏,赵谌相信了冠玉自己身份,但要说现在一走了之,定然会让尊师和师兄失望,何况秦凤军远在天边,赵谌想要赶去,必然穿过金兵的重重防线,赵谌同样放不下手下的兵士。

    虽然赵谌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但对秦凤军并没有丝毫感情,这些记忆赵谌记不起来,自然不想离开,但张越的劝谏让赵谌无法开口拒绝,赵谌抱拳道:“张将军实不相瞒,我放不下手下这数万兵力,他们同样都是我的好兄弟,苏日安我知道了自己身为太子,但记忆之中除了短暂的细节之外,根本想不起任何东西,请张将军理解在下的苦衷。”

    张越有些错愕,但很快将自己的调整过来对赵谌道:“太子殿下不必在意,失忆的意外乃是天灾,但请太子殿下立刻手书一封,我好带回秦凤城安抚各方势力,太子殿下需在半年之内赶回秦凤城,否则定然会被怀疑,一些人也会按耐不住,当然还请太子殿下赐与在下信物,以此证明。”

    赵谌并未犹豫,将脖子上取下温玉递给张越道:“若是张将军认为我是太子殿下,我便给你临时专断之权,我定然在半年之内返回秦凤城。”

    张越虽然心中有些失望赵谌无法返回,但只要能将秦凤城中真正想要分裂的家伙引出,自然便有对付的办法,现在所有人都以赵谌身死为借口,欲夺权的,欲推翻南宋朝廷的,都是真假难辨,若是知道赵谌还活着的消息,若是还有轻举妄动,那便是真正需要除掉的祸害,真正想要维系秦凤军派系的一派便可以从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攻。

    张越也算放下了心,张越决定明日出发,便和赵谌诉说最近发生的一切,赵谌也得知了张越乃是太子赵谌,派到扬州主持吴家军操练的事务,但后来吴家对秦凤军的横插一脚让张越对吴家越来越反感,虽然吴志远以无尽的荣华富贵,千姿百态的各类美人诱惑张越留下为吴家效命,曾有吴家长老质疑是否有些太重视这‘武蛮子,’只得到吴志远郑重的回答,得张越如得十万雄师,堵住了所有质疑张越人的嘴。

    可惜张越对吴志远的盛情相邀提不起丝毫兴趣,要不是吴志远对张越不薄,此时秦凤城依然和吴家是合作关系的话,张越很有可能会带走大部分军队,这些军官都是张越一手提拔,若是张越一声令下,定然会誓死追随,其实很多时候,张越对吴家的压力远远大过进攻的金兵。

    张越带领数百精锐,星夜兼程赶往建康,预谋在宋军攻城时作为内应,刚好适逢伪齐征兵,张越带领数百兵士分批次逐渐全部渗透进了伪齐的军队,很快张越便锋芒毕露,数立战功,成为典军校尉,并在赵谌进攻建康城时,突然倒戈,拿下了建康城门,为此赵谌还起身向张越拜谢。

    第二日一早赵谌,赵谌十里相送,将张越一行人送至渡口之边,从长江之上可以更快的到达秦凤城,赵谌骑在马上久久不语,知道的越多,压力就愈发的大,背负的责任也就越多。(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密旨

    张越虽然离开,但赵谌同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在平州之地有一支强大的援军,便是由安亦奇统领的大军,此时早已兵强马壮,虽然不及秦凤城,但也有近七万步兵,两万骑兵,对朝廷的威胁极大,但其积极抗金,一时之间宋庭也不好清剿,。

    宋庭常常卸磨杀驴,安亦奇早晚与朝廷必有一战,而且在秦凤城出现动乱之后,安亦奇既不勤王也不发表意见,只是闷头发展,很多秦凤城的老人都质疑安亦奇想要拥兵自重,想要断安亦奇的粮草供给,但得到消息的安亦奇很快将原先赵谌供给的全部粮草两倍送回,似乎要和秦凤城划清界限,但此时的安亦奇早已御医丰满,根本动不得,只恩呢该听之任之,而赵谌却若有所思,因为安亦奇如此做很聪明也是最明智的。

    置身事外却能运筹帷幄,控制全局,既可以不被所扰,又可以随时回军定乾坤,可谓高明,只是不知道此人立场如何,倒是不好判断,不过此人绝不可能投金,只要能确认这点便可。

    赵谌送走了张越,后方赶来的百姓逐渐进入了建康,建康城池之中粮草充足,提供大军和百姓的供给绰绰有余,包括春季耕种的种子都十分充裕,赵谌攻占建康之后,极力完善建康城防和百姓民生,赵谌对于建康的原住民一视同仁,同样照顾有加,赵谌的举措很快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敬重,其实很多时候百姓只是找一条活路,如此简单的希望在战乱之中却很难实现。

    数天之后,赵谌并未收到金兵出兵建康的消息,却等来了朝廷宣旨的使团,赵谌单膝跪地,将赵构的从海上颁布而来的圣旨接下,圣旨的内容并不隐晦。高调的夸赞了赵谌,也就是现在化名吴秀的赵谌,表彰其在攻打建康时所做的贡献,升赵谌为伏威将军,惩罚则是不疼不痒的罚赵谌两年俸禄,乃是惩罚赵谌滥杀无辜,少了大宋悲天悯人之情怀,有失大宋天朝之风采,赵谌不降反升,很快引起了朝中不少人的注意。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将领,一时之间成了南宋朝廷之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倒是大出很多人的意料。

    其实细细思量之下,赵构的那些心思也不难猜测,金兵已经巩固了大量的宋土,有不少金人部落提议将一位皇帝送回宋地,引起宋地派系之间的争斗,能潜移默化的消耗宋人的势力,让宋人自相残杀。而赵谌俘虏的一万的俘虏,金人必然会用一位皇帝换取这一万余百姓的性命,大师后赵构的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可就坐不稳,赵构在获得前线宋军大破金兵。夺下建康之时,没有丝毫喜色,虽然在朝堂之上和颜悦色的赞许了几句,但返回住处之后。摔了不少器物。

    而赵谌倒好,将一万余金兵家眷悉数屠戮殆尽,如此一来便绝了金人送还皇帝的企图。赵构坐稳了江山,自然对赵构颇为器重,加上赵谌此人颇为鲁莽不通事实,容易得罪人,这样的人不会结党营私,若是有一天赵谌离开了朝廷,便是一无是处,所有的人都会争抢着拿下赵谌的人头,这也是赵构对失去先前记忆,现在化名吴秀的赵谌一升再升的原因,但若是赵构知道此人乃是幸福大患赵谌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

    宣布圣旨的公公严肃的宣读之后,对赵谌送上的元宝来者不拒,表情转暖对附耳对赵谌低于道:“皇上另外还有密旨,请吴将军屏退左右。”

    赵谌依言而行,此时其实是做给皇帝看的,赵谌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带回,赵构很快便会对赵谌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所以皇帝身边的近卫之人,尽量不要得罪,否则都是麻烦。

    宦官品着香茶,并不着急赵谌对密旨的仔细阅读,赵谌的金元宝还是很够份量的,赵谌看完密旨之后虽然心中有些不悦,但脸上不动声色,疑问道:“密旨的内容末将大致可以读懂,但很多细节末将实在无法理解,还请方公公指教。”

    方公公其实早已对密旨内容了然于胸,赵构的话语极为谨慎,从另一个方面将就是有些词不达意,十分模糊,方公公还有为赵谌解惑的使命,但至于赵谌上不上道就看赵谌自己了,其实反过来说若是将来除了问题,赵构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让其他人背黑锅,不必牵连其中,这一向是帝王善使的手段。

    方公公微笑道:“吴将军客气了,指教不敢当,洒家也就直言不讳了,杜充狗贼叛变,大宋劲旅此时如同一盘散沙,很多各自为战,其中一些倒是颇有成效,皇上明察秋毫,将来自然会论功行赏,但却有一些人居心叵测,借助抗金的名义从各处征召兵士,其实有各地称王的野心,而其中尤其是岳家军发展太过迅速,从当年的不足两万人,现在却有近十万精锐,战斗力之强,逐渐成为了朝廷心腹大患,皇帝要将军以伏威将军之职,成为监军,前去岳家军,当然惩戒营的兵士可以一并带往,只是到了岳家军吴将军该做什么,洒家便不必多言了吧。”

    赵谌自然是一听便明白方公公言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同样老奸巨猾的方公公在无形之中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若是将来有功,其人有提点之恩,统筹之勤,但若是搞砸了,方公公也可以说赵谌是曲解了朝廷的意思,可谓是明哲保身,但赵谌哪里会让方公公如此轻易脱身,何况若是此时表现的了然于胸,定然会给赵构以精明强干的影响,宋庭之中在皇帝心里,留下这种影响的将领大多不得好死,赵谌满脸疑惑,略带急切的问道:“方公公还请名言,末将实在是一头雾水。”

    方公公若有所思的看着赵谌,赵谌眼神清澈并无丝毫躲闪的样子,看来的确不太明白方公公的话,方公公心中有些郁闷,和笨人说话的确费劲,但这样的人用着倒也放心,方公公总算放松了警惕,对赵谌道:“吴将军,其实皇上希望将军尽可能的别让岳家军取得胜利,若是有收敛民心的机会,希望都是惩戒营去做这些事,减少岳家军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且不可让岳家军凝成一团,吴将军要尽力从中作梗,只要将军做到,待金人北退之后,当居首功,到时候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吴将军可明白。”

    赵谌早已料到方公公会如此说,只是没想到金兵未退,现在却要拆自己人的台,这皇帝当得的确有意思,着难道就是尊师希望去保留,去为之死战的朝廷?赵谌脸上满是恍然的意思,起身对方公公拜谢道:“多谢方公公指点,这点薄礼不成敬意,赵谌将早已准备好的五十万两银票恭敬的递给方公公。”

    方公公虽然并不缺少钱财,但像赵谌这般财大气粗的倒是不多,眼神之中对赵谌也是颇为赞誉,想必为赵谌美言几句乃是必然,赵谌将宣读圣旨的使团送走之后,赵谌立刻着手整备惩戒营,此时的惩戒营兵士以赵谌唯首是瞻,几乎言听计从,赵谌的军令此时在健康城中可是比圣旨还有用。

    很快赵谌升为伏威将军的圣旨便传播开来,众多亲近赵谌的兵士自然颇为激动,在酒馆之中为赵谌干杯庆祝,赵谌知道很快建康便会被新来的宋军接手,而赵谌在城中留下了三千兵力,这些兵士采用屯兵之法,其实这支武装最大的作用乃是抑制和监视后来的宋军是否会善待百姓,其实在赵谌心中建康已经是囊中之物,乃是修身立命的大本营,赵谌绝不会将此地让出,不论是朝廷还是金人,想要拿下建康,必须将城下的护城河用鲜血染红。

    而与此同时,正在全力发展的岳家军,经历了多次与金人的死战,部队的战斗力早已炉火纯青,尤其其中组建的背嵬军,战斗力之强世所罕见,对金人作战经验丰富,几乎可以和金人一对一对抗,且能战而胜之,且岳家军踏白军,选锋军等十二支劲旅,让岳家军成为了当时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部队。

    岳家军以朝廷拨隶为主,加上牛皋、董先等归正曾在金或伪齐任职,后归宋将卒,后陆续收编杨幺等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可谓是世代忠烈,一脉相承。

    而赵谌在半月后,带领众多兵力朝着岳家军驻地开赴而去,赵谌会如何处理和岳家军的关系,如何完成赵构的密旨,一切都是未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新军

    数月之前赵构把岳飞召回首都,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锦旗赏赐给他,还要在京城为他建造府邸,岳飞很是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把赵构当做知己,从此立志要报效国家,荡平金寇,岳飞返回战场前,宋高宗在宴会厅中大摆筵席,与一众文武尽欢,岳飞得到殊荣,坐在赵构不远的下手,只需微微偏侧,便可以和赵构对话,赵构对岳飞可谓是恩宠有加。

    宴会之上,赵构一副君子气度,谈笑之间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岳飞自然也是陪同在座,红装彩绫,歌舞升平,大厅之中的舞女舞步妙曼,令人耳目一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构来到岳飞身边举杯微笑着道:“岳将军乃是国之栋梁,寡人托大,岳将军可以以大哥相称,别远了距离,徒增隔阂。”

    岳飞道:“皇上厚爱,末将深感于内,前线誓死作战,收复失地,还我浩土,乃是作为臣子的本份,君臣礼仪,末将不敢逾越。”

    赵构微微一笑,对岳飞的表态较为满意,若是岳飞满心欢喜的和赵构称兄道弟,绝对是死路一条,赵构忽然道:“说起唐代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人,寡人觉得二人的抉择实在很有意思,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见风驶舵,及时上缴兵权,结果世代庇荫皇恩,子孙荣耀有加,而李光弼却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遣,结果众亲叛离,老境凄凉,最终郁郁而终,实在是有趣,有趣。”赵构微微抿了一口酒,颇含深意的看着岳飞。

    岳飞对这段历史十分熟悉,但岳飞自信自己一心为国。碧血赤胆,完全没有理解赵构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岳飞抱拳道:“抉择不同,秉承的理念便不同,岳飞非当局之人,不明其中原由,二人的抉择,末将作为后人不便妄自品论,末将只愿保家卫国,收复失土。迎回二帝。”

    赵构虽然脸上笑脸盈盈,但其实在内心之中早已怒火中烧,赵构对岳飞的态度满是愤恨,赵构摆手道:“岳将军不必紧张,将军赤胆忠心,天日昭昭,寡人自然是明白的,不知岳将军觉得我大宋朝廷,还需哪些不足?”

    赵构看岳飞颇有些欲言又止。鼓励道:“岳将军不必拘束,此乃私下商论,岳将军可以知无不言,寡人绝不怪罪。”

    岳飞的确对赵构颇为佩服。当做兄弟一般,但尊下有别,岳飞虽然不善人际,但还是能很清楚的认识到此点。岳飞斟酌了一番,抱拳道:“金兵常年入侵,百姓多有苦难。请皇上减免各地赋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兵士多有死伤,家眷无法赡养,请皇上给予兵士更多的待遇。”

    赵构暗道:“好你个岳飞,现在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