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最后便是轻笑一声,李可受也是跟着笑。有了在城中的这一番交情,两个人关系也是颇为不错,若不然刘若宰也不可能跟他开这种玩笑,他向来是一个很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人。

    李可受笑道:“那下官这便回去了,预祝大人,马到功成!”

    虽然刘若宰没透露要去甘肃镇做什么,但李可受也知道肯定是去做一件大事,反正说这种吉利话肯定是不会得罪人的。

    而后两人又说了几句,李可受便去跟那些将官们一一告辞。

    董策是最后一个,当然,大伙都知道两人交情不一般,人家留到最后肯定是有很多话要说,跟你这儿不过是客气几句而已。

    两人策马走到一边,见离着大伙儿已经有一段距离,确保别人听不到两人对话之后,董策方才低声道:“李兄,我那些东西你可一定要帮我照看好了,万万不敢出差错啊!若不然,被那俩人知道了,咱们俩都得倒霉!”

    “当然,老弟放心,到时候,里头什么东西都少不了。”李可受低低一笑:“我明白其中利害。”

    他当然明白,现在他跟董策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杨府被屠灭的那事儿,他也有所参与,而董策也从得到的好处中,足足分润给他万两白银!这事儿一旦捅出去,俩人都得完蛋!

    董策提了一下,便不再多说,只是去扯些闲话,聊点轻松的话题。对李可受,他是很放心的,知道说一句就已经足够。

    从杨府中得到的那些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玉器首饰等东西,足足有十几辆大车之多,董策自然是没法子带着走,毕竟他如果要把这些大车出来带出来放在队伍中,那任是谁都能一眼看出来,他是在城中得了诺大的好处。刘若宰也不是瞎子,自然可以看到,到时候仔细一盘查,董策杀了杨府上上下下,然后一把火烧掉杨府的事情,可就瞒不住了。

    所以这些东西当初他是悄悄的运进自家的驻地,由于生怕窦七水的人发现这些大车走漏风声,甚至在那一日,他还以别的借口把窦七水以及他手下的家丁都给安排到了另外一处居住。

    而后又悄悄地运出来,放在李可受安排的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两人都不是什么婆婆妈妈的人,说了一阵之后,董策便回到队伍之中。而后,李可受又郑重的再次向刘若宰告辞,带着他的人回城。

    等他走了,刘若宰下马,回到马车之中,沉声道:“出发!”

    队伍向西,不断前行。当日傍晚时分,抵达白水,便宿在在白水城中。

    第二日一大早,继续前行,两日之后,过马栏山,抵达同官。

    又三日之后,抵达邠州,而后从邠州去往泾州,到了泾州,就已经出了西安府的地面,到达了平凉府。

    从泾州,一路向西北而行,过平凉府,进入巩昌府,而后又进入临洮府,到了此地可以说就已经到了西北边陲。从这里再往西,就是朵甘思宣慰司,也就是后世的青海西藏一带。由此往北,则是陕西行都司,也就是后世的甘肃,当然并不是甘肃的全部。

    在元朝的时候还有甘肃行省,只不过等到大明建国,甘肃行省便被撤销,陕西,甘肃一带,通通并入陕西布政使司。而甘肃地面,则是设立陕西行都司进行管理。

    行都司,也就是行都指挥使司,而一看到都指挥使司这几个字,就知道,这里实行的,不是一般的民事管辖,而是军事管辖。

    崇祯八年五月十四,队伍终于抵达了陕西行都司西宁卫,也就是后世的的青海西宁。

    于西宁卫修整一日之后,继续前行,过永昌卫,过山丹卫,抵达甘州五卫。甘州五卫,是整个陕西行都司的核心区域。一开始的时候这里设立的是陕西行都司,而到了后来,则是又设立了甘肃镇,为边关重镇之一。

    不过陕西行都司并没有被废除,都指挥使司管理卫所,而甘肃镇则是管理实际在编的兵丁,以及负责具体该如何打仗,两者之功能虽说略有重叠,但整体来说还是泾渭分明,各自管着各自的那一摊子。

    甘肃镇和陕西行都司的治所,都在甘州,也就是后世的张掖。到了甘州,刘若宰可不敢直接大摇大摆的过去,这甘州城中还有好几个大人物,是需要他去拜访的。

    比如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王都指挥使,比如甘肃巡抚白贻清,还有甘肃镇总兵,刘大器。

    只不过等抵达甘州城的时候,却是没见着这三位大人,一问之下,方才知道原来这三位早在一个月之前就都已经赶到肃州卫去了。

    于是刘若宰又带人急匆匆地赶往肃州卫,过高台所,终于抵达肃州卫地面。而此行的终极目的地,嘉峪关外大草滩,就在肃州卫的西北边缘之外。

    肃州卫其实就是后世的酒泉市。在崇祯年间,这里是大明朝最西北的一个角落。本来并非如此,在大明朝刚刚建国的时候,在肃州卫以西,还有赤斤蒙古卫,有沙洲卫,有安定卫,还有哈密卫等,从哈密卫往西才是亦力把里。

    只是,百年沧桑,大明朝的领土不断被蚕食。现在,大明朝早就已经失去了对肃州卫以西地盘的控制权。

    此地为大月氏故地,汉之酒泉郡。

    这里靠近沙漠,本就气候干旱,而到了大明末年,由于小冰河时代的降临,更是连年大旱,雨水稀少。在这种气候下农业自然不可能多么的繁盛发达,董策本来以为这里会相当之贫困穷苦,但事实却是出乎他所预料。

    一路走来,董策细心观察,发现虽然这里农田凋敝,农业破败,已经到了近乎崩溃的程度,但其实地方上并不穷困。

    因为这里的商业实在是太发达。

    走不了多远就能碰到一座城镇,城镇的规模都不小,怎么说也有数百上千户居住。而镇上市面非常繁华,店铺众多,行商来往,商业非常发达。城镇中的居民,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能体现出来此地是颇为富裕的。

    除了这些数量众多的商业城镇之外,这一路走来,给董策另外一个特别深的印象就是:商旅特别特别的多。

    他们沿着官道,一路向西北而行,用不了多一会儿就能碰到一队商旅,规模或大或小。小的不过是三两个人,外加几匹用来驮运货物的马而已。而大的商队规模则是相当骇人,人数往往超过一百,赶着几十辆大车,大车之上的货物堆积得跟小山一样。从官道上过去,就会从在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痕迹。而像是这等规模的商队,一天总能碰上那么一两拨。这带给了众人,相当大的震撼。他们中的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多的商队。就连刘若宰都是啧啧称奇,他是安庆人,安庆紧靠着长江,来往的商船如过江之鲫,从不断绝,商业十分发达,是从小就见识过繁华景象的。而刘若宰中了进士做了官之后,更是去了不少地方,可说是见惯了大场面。但他还是感觉,似乎从甘州往西,这一块儿的商业发达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江南地区,这个发现让他非常惊诧。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31章 七九零 肃州卫

    在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当真是极度繁荣。但董策却还不知道,大明朝西北边陲的陆地贸易也这么发达。

    在他印象中,感觉陆上丝绸之路似乎早就已经断了。

    等抵达肃州卫城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初八了。

    在董策原来的那个时空,崇祯八年三月,多尔衮就已经收服了囊囊福晋及其手下的一千五百户牧民。四月,收服了苏泰福晋以及林丹汗的儿子额哲。

    不过,现在他们可没有这么幸运。范家运往归化城的那些粮草,被董策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而出了这件事之后,范家甚至还不知道。多尔衮虽然已经抵达了归化城,但由于没有粮食,根本就无法继续前行,只好留在当地,而后派人回国禀报皇太极,询问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毕竟滋事体大,他也不敢一人擅自决定,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板子都打到他一个人头上。

    离着城池还有一段距离,刘若宰便不断派出人手去,到城中报信儿。在距离城池还有五里的时候,董策便已经瞧见,远处有烟尘腾空而起,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向这边不断接近。

    等到队伍离得近一些,董策便看到,这一行人几乎全是骑兵,足足有数百人之多。

    而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则是三个人。

    在这三个人前面,有骑兵手中举着认旗,有的手中则是举着官牌。距离还是有些远,董策看不大真切他们三个的长相。他们身前那些人手中举着的认旗和官牌上面的字从这个距离上看也比较模糊,根本瞧不出来写的是什么。

    但董策猜也能猜出来,这三人既然被众人簇拥在其中,那么理当就是此间地位最高的三个人了。不消说,自然就是甘肃巡抚,甘肃镇总兵,以及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了。

    见到这三人,刘若宰赶紧下令队伍停下来,而对面看到之后,也是让队伍停了下来,两支队伍中间隔着大约有十几丈的距离。

    刘若宰从马车中钻出来,翻身上了一匹马,而后带着董策等人向前行去。

    在距离那三位大人大约还有三丈远的地方,刘若宰翻身下马,快步向前走去。董策等人自然也是纷纷下马跟在他身后。

    而对面三人见到刘若宰下马之后,也是下马向前来迎接。

    这次离的近了,董策也看得真切了。三人中走在中间那一人,身材高瘦,约莫四十余岁,长相颇为俊朗,他身穿四品文官袍服。他左手边那个,大约五十余岁,身量不高,长得却挺胖,一张脸圆圆团团的,看起来倒像是个富家翁,脸上也挂着很和善的笑。只是他的长相和神情,却跟他身上穿的衣服不搭,此人穿的,赫然是正二品武官的袍服。而站在右边那人,却没有穿官袍,而是一身铁甲。此人也是四十岁上下,身材雄壮,长相却是颇为丑陋,而且在她的左脸和右脸上,各自有一个指甲大小的白班,让人看了就更感觉颇为怪异。

    董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既然到了人家的地面,自然要对这里有一番了解,早在过来之前,董策就已经打听的清楚了。因此此时一看那三人的打扮,便知道他们是谁。

    中间的那四品文官,便是甘肃巡抚白贻清。他的本职是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的文官。他左手边那个,则是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王武略,都指挥使,乃是堂堂正二品武官。至于白贻清右手边那个,则是甘肃总兵刘大器。

    刘若宰快走两步,走到白贻清面前,作势就要跪下。那自然是做个样子,甘肃巡抚虽然品级比他高,但这一次,这个行动主事儿的人是他,而且他身负皇命而来,隐隐然有一点儿钦差的意思,可说是地位超然。

    白贻清又怎么敢让他跪自己?

    还没等刘若宰跪下,白贻清便是牢牢的抓住了他的胳膊,笑道:“刘大人,免礼,免礼,你这是要折煞老夫啊!”

    刘若宰坚持要跪,白贻清却是坚持不让他跪,两个人僵持了半天,把样子做足了,刘若宰这才挺直了身子,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然后,他又向王武略见礼,王武略终归是正二品的武官,品级比他高了太多,虽说刘若宰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不过面子上终归是要过得去。

    “哈哈,刘将军,久仰久仰!”

    和王武略说了几句后,刘若宰又转头看向刘大器,笑吟吟道。

    他本来对武将素来是不假辞色的,只不过这一次的差事,很大可能要动用甘肃镇的军兵。刘大器这个甘肃镇总兵是绝对绕不过他去的,在这事儿上,只怕还要他多多帮忙才是,所以刘若宰这会儿对他也非常客气。

    在这种场合,根本就没有董策等人说话的份儿,他们也就老老实实的在后面跟着,瞧着。刘若宰又和他们三个,寒暄了几句之后,白贻清便是笑道:“得知刘大人即将到来,我等已在城中备下酒席,刘大人,咱们这就过去吧!”

    刘若宰自然是点头应是,只是他忽然回过头,指着董策道:“白大人,下关,带他一起去,不知可否?”

    董策见刘若宰指着自己说了这么一句话,顿时心中十分诧异,只不过诧异之后,涌起的便是浓浓的感激之情。他知道,刘若宰这是故意在众人面前给自己长脸,表达对自己的器重之意,也是为了让别人更加重视自己。而带着自己出席这种场合,毫无疑问,会给自己一个结识更多大人物的机会,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有相当大的帮助。

    董策心中暗叹了口气:老大人,当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白贻清等人也都向董策看了过来,他们方才都没有注意到董策,但现在听刘若宰这么一说,心里都清楚了,这个年轻人,只怕是刘若宰极为看重的。

    “当然可以。”深深的看了董策一眼,白贻清笑道。

    王武略,刘大器两人都是武将,白贻清虽说是文官,但他却是一直和军队打交道的。在担当甘肃巡抚之前,他的职位是西宁兵备道,也是久在军中,是以他的骑术其实非常好。这次既不是坐轿也不是乘马车过来,而是骑马过来。

    又说了几句之后,刘若宰和他们三人便都是翻身上马,并肩而行。董策则是很自觉的策马跟在后面,而像田实、谢鼎坤及那些家丁,自然有人带着他们先去安顿。董策刚才在一边瞧着,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王武略这个武将,上马的时候竟然是气喘吁吁的,上个马都很费劲,还不如白贻清这个文官。可见这位王都指挥使大人,只怕这辈子是没怎么打过仗的。想想也是,现在各地卫所,都已经败落的不成样子,他们这些都指挥使,卫指挥使之类管着卫所的官员,一个个与其说是武将,倒不如说是商人,或者是大地主。昔日的卫所军户都成了他们的佃户,或是店里面打杂的,做事的,而他们手中拥有大量的田地,不少人更是有很多店铺,生意做的很是红火。从山西到肃州卫,这一路过来,这种情况董策见得多了。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32章 七九一 宴席

    他们说话董策自然是没有资格掺和,他也不会这样自讨没趣儿。他的眼睛一直在打量着那些骑兵,此次护卫白贻清等三人的骑兵,人数大约在三百左右。他们一个个神情彪悍,动作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控马娴熟。从这些方面大致就可以推算出他们的战斗力。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透着一股子凌厉的杀气,只有上过战场,杀过人而且杀的人不少的老兵,身上才会有这种气息。

    在董策看来,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精兵,只怕不比自己手底下的家丁差多少。而且他们就在西北边陲,只怕战斗经验要更加的丰富。他们的装备也是颇为的精良,胯下都是良驹,身上多半都披着棉甲,还有一部分披着铁甲。手中武器却并不统一,多数人用的是腰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什么样都有。

    董策暗自揣测,不知道肃州卫这样的精锐还有多少?

    队伍缓缓前行,不多时,便到达了肃州卫城下。身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