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4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少两银子一石?”董策问道。

    “八两!”李可受比划了一下:“我方才叫人去问了,那几家粮店,都是八两,理当是之前已经商量好了。”

    “八两?这也太高了!”董策拧着眉头,右手把腰间挂着的哥萨克骑兵刀接下来,在地上轻轻敲了两下,淡淡道:“这些奸商,当真是不像话!”

    磐石堡是他一点儿一点儿打造出来的,当初为了采买粮食,也很是关心过一段时间的物价,在他印象中,去年最贵的时候,粮价是四两银子一石。其实这个价格就已经是极高了,正常来说,一两银子买一石粮食,这个价格应该差不多。而在某些太平盛世之时,粮价更是低的吓人,像是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才五文钱,而在青州地面上,一斗米才三文。如此算下来,一石米也就是几十文钱而已。

    现在崇祯年间的粮价,自然是极不正常的。

    四两银子一石已经是天价了,而现在,这里的粮商竟然更是把粮价提到了八两银子一石。

    简直是丧心病狂。

    董策沉吟片刻,忽然一击掌,道:“成了,咱们就拿他们来下手!”

    “拿他们下手?”李可受瞧着董策,沉声道:“有没有把握?”

    “没问题。”董策沉声说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这些粮商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大明朝,按照朝廷律例,这种行为也是要受到官府打击的,问题只是有没有人管而已。而刘若宰,对于这种行为,也是深恶痛绝的。自己有的放矢,有充分的理由去打压这些粮商,而自己的这种行为,刘若宰知道了之后,只会赞赏,绝对不会怪罪。

    其实董策也知道李可受为什么来找自己,李可受现在是代理知县,他想打击粮商,也是能做到的,而且以李可受的脾气,打击粮商这种事,他也绝对不会退让。但他现在并非是此地的最高官员,刘若宰才是。所以不可避免的,李可受要顾忌刘若宰的感受。他来这儿,其实是有点儿探风头的意思。毕竟论起对刘若宰的了解来,他是绝对比不上董策的。

    他和董策两人心领神会,都明白对方的意思,既然现下董策说了没问题,那他也就安心了。

    “对了,这事儿,你上报给兵备道刘大人了吗?”董策忽然问道。

    “没,我哪儿敢呐!”李可受苦笑道:“这等事情都结局不好,岂不是显得我太无能?”

    “没上报就对了。”董策嘿然一笑:“这事儿,咱们俩给办妥了就成了,不用去麻烦刘大人。”

    董策其实跟李可受打的是一个主意,生怕报上去之后,显得自己办事不力。现下正是刘若宰大力提携自己的时候,可不能给老大人留下这等印象。

    “董老弟,这事儿,你就不要出面了,我来办吧!”李可受笑道:“像是杨家那等大户,才值得你动手。现下咱们这儿,掌控粮店的是其他两家,我倒还是惹得起的。”

    董策知道他这么说是生怕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他倒是也不争,只是笑着点头:“成。”

    “不过还有个事儿得你帮忙才成。”李可受道:“我手下那些衙役,都是本乡本土的,我不怕得罪人,他们却怕。畏手畏脚的,只怕到时候做起事来也不利索。”

    董策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要多少人?”

    “十个就够了!”

    “我多给你几个,也好壮壮声势。”董策吩咐白忠旗,让他去通知耶律斡里和带着他那一都的人来这边。

    这几日没仗打,也没法子教训人,耶律斡里和早就浑身痒痒,恨不能跟人赶紧打一架。一接到白忠旗的通知,兴奋的差点儿跳起来。董策让他去,可见肯定又要收拾人了。

    “嘿嘿,老子的拳头早就痒痒了!”

    耶律斡里和发出一声兴奋的吼叫,哈哈狂笑声中,带着人下了城墙,一路打马狂奔过来。

    董策吩咐了他几句,便是让跟着李可受一起去了。

    大伙儿骑着马簇拥着李可受往粮店的方向而去,一边走,李可受一边跟耶律斡里和嘱咐这一次行动需要注意的那些东西。毕竟不是自己的下属,李可受都是用商量的语气来跟他说话,耶律斡里和大大咧咧笑道:“嗨,大人,您的跟俺们家老爷交好,跟俺也不用客气,有什么在,直接吩咐下来就成,咱们肯定照办。”

    他这话说的爽快,李可受也就不矫情了,便把待会儿要做的事情给吩咐了一边,耶律斡里和听的连连点头,眼中冒着凶光嘿嘿一笑:“您就放心,这个事情,我最拿手!”说话间,便是到了一处粮店前头。这处粮店位于县衙不远处,占了好大的一处店面,瞧着只怕横宽足足有三四间店面那般大小,地段儿也是极好,很是显眼,站在这条大街上一瞧,准能看见那悬挂的高高的大招牌:毛记粮铺。

    '关注微信〃和阅读〃,回复〃免费〃全站0元看'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08章 七六七 父子

    这毛记粮铺,是整个县城中最大的一处粮铺,规模最大,人最多,存的粮食也最大,俨然有全城粮铺之首的样子,在全城的所有粮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的一些小粮铺,几乎都是等着他家开门了,把今日粮价的牌子挂出来了,这才跟着开门。这毛记粮铺里头的粮食卖多少钱,他们就跟着卖多少钱,俨然是价格之风向标。

    同时,毛家也是澄城县数得着的大地主之一,家中有田地三千余亩,每年打下来的粮食满囤满仓,使得粮铺里头打的粮食可以得到充分的供应。

    要打就打最大的,如此才好威慑众人,这毛家粮铺,就是李可受要下手的对象。

    此时的毛家粮铺,毫无疑问是整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所在。闯军围城,人心惶惶,万业萧条。那些素日里爱呼朋唤友一起喝酒的,这会儿都没兴致了,那些爱眠花宿柳,整日价沉湎于花街柳巷的,这会儿也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是以酒楼妓寨之类的生意,变差了许多。但惟独粮铺的生意,却是变得只好不差。

    再怎么人心惶惶,也得吃粮食啊!要不然闯军还没打进来,倒是自己把自己先给饿死了。

    闯军围城,日子已经不算很短了。

    在大明朝,太平盛世时候的光景,城内百姓买粮食,一般是只买一两日吃的,再多些,顶多也不过就是三五日的口粮。因为太平盛世之下,粮价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化,老百姓也不用担心什么。但到了崇祯年,一切都不同了,粮价经常会变,而且降价的时候少,涨价的时候多。老百姓的习惯也改了,以前最多买三五日的口粮,现在却是动辄买上半个月的,倒不是他们不想买更多,而是人家粮铺不卖给那么多。很多粮铺都多了一条规矩:一个人只能买一定量的粮食,多了不卖。因为这些粮商也说不上什么时候涨价,若是涨价前卖出去的多了,岂不是就相当于亏本了?

    到了这会儿,崇祯八年,粮价飞涨到了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不过城市中的百姓,跟城外的农民比起来,受的剥削也少点儿,挣得银钱也相对多一些,是以倒还是能够勉强挣扎求生。

    闯军刚围城没两日,城内就有百姓家里的粮食吃光了,而那会儿粮铺又没开门,只好四处亲戚朋友借些粮食度日。等了两日,眼见得闯军似乎也没什么动静儿,城内的粮铺也准备开业了,结果没想到,本来第二日准备开业的,结果前一晚闯贼就杀了进来,乱军已经杀到了距离这毛记粮铺不足十几丈的所在,可是把这东家给吓得够呛。

    于是,本来说好的开业又不开了。

    这会儿,城内不少百姓都已经家中无存粮,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不少百姓都到县衙这里来找李可受,还是李可受亲自去毛家拜访,毛家才重开了粮铺。

    只是虽然开业了,毛家做的这事儿却是不大地道。

    第一日,粮食还是跟闯军到来之前一个价儿,三两九钱一石,但到了第二日,就涨到了五两,第三日,涨到了六两,而后一日一张,到了今日,竟然已经涨到了八两!

    李可受本来还不知道这个,今日得知粮库中粮食告罄,他吩咐人出来买粮的时候才知道粮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真真是瞠目结舌,因为他事先完全没得到信儿。

    不但是毛记粮铺涨了,所有的粮铺都跟着涨到了这个价。

    这等行为,实际上已经是犯了忌讳,不但是对百姓的荼毒剥削,更是对官府的极大不尊重——因为他们事前没有跟李可受商量过。而现在在澄城县,李可受代表的,就是官府。他们没有跟李可受商量,就是对官府的不尊重,就是藐视官府的权威。

    民以食为天,一般在地方上,能开的了粮店这种店面,做的了这等生意的,基本都是背后有权有势,跟当地的官府也都多有交集。而是粮食涨价这等大事,多半都要事先和当地官府商议的,但现在,这些粮商没这么做。

    当然,他们之所以不跟李可受商量,可能也是因为清楚李可受的为人,知道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既然这样,还不如干脆绕过他,直接把这件事儿给做下来再说。

    他们当然之大这样做李可受会很恼火,但也不太放在心上,若是章承的话,他们不会这样做,因为章承是父母官,有的是手段收拾他们,而李可受,现在他们还不放在眼里。不过是一个暂代知县的区区主薄而已,能掀得起什么风浪来?

    说白了,还是李可受没压住他们。

    若是他们老老实实的做生意,李可受也就咬着牙买粮了,但他们现在弄这些,已经是把李可受给彻底激怒,准备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

    虽然粮价都已经腾贵到了这种程度,但买粮的人却还是极多。只见粮店门口黑压压的,挤了一大片人,这还是挤在外面进不去的,在店里面的还不知道有多少。打眼一瞧,店里店外,上百人总是有的。

    有些穿着黑衣服的店伙计在屋檐下头站着,手里都拿着棍子,眼神凶狠的瞧着那些拥堵的人,不过他们不是维持秩序的,而是在这里防止有人抢粮食。

    抢粮这种事儿,以前没少发生过。

    外头墙上挂着牌子,上面标注着各种粮食的价格,上头的一个个字,就像是利刃一般,刺得人眼睛疼,让人看了一眼之后,便转过头去不敢再看。

    粮铺前头人已经够多了,而且现在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一开始的时候,对于粮铺价格上涨,百姓也是非常愤怒,但人家粮铺根本就不在乎,直接就放出话来了:爱买不买,现在不买,以后更贵。闯贼一日不撤,这涨价就一日不会停。

    有的人不信邪,去了别的店铺看,结果发现也是一样的价格。

    只是价格实在是太贵,不少人终究是舍不得买,便回家捱着,只是每日都来看看价格,但来一次,心里的慌乱就增加几分——正如那粮铺里的人说的,只见涨价,不见降价。不少人捱了一日就捱不下去了,再怎么能撑的人,也就只能撑到今日了。当看到粮价已经涨到八两银子的时候,他们再也抗不下去了,都纷纷涌到粮店里来,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生怕买的晚了,明日还要花更多的银子。

    所以今天,是这粮铺恢复营业这些日子以来,人最多的一日。

    “这些贱民!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

    一个声音淡淡响起,内里满满的都是不屑和轻蔑。这里是粮铺的二楼。粮铺所在,乃是毛家的西墙,毛家倒也是颇有头脑的,将临街的西墙都给拆了,然后在原来的地址上建成了一片足足有七八丈长的二层楼宇,然后又把这片楼宇后面那一片空地划出来,从南至北,每隔两丈或是三丈就建造一堵东西向的墙壁,于是就把这片楼宇给划成了三座前面是临街楼房,后面自带一个院子的小院儿,其中最靠南的那个一座院子充当粮店,另外那两个院子则是出租。

    '关注微信〃和阅读〃,回复〃免费〃全站0元看'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09章 七六八 少年

    最主要的是,这院子,这房子,几十年都不会倒塌,只要是院子在,那钱就不会断。这是长久的进项,细水长流之下,积攒起来也是惊人。

    北边儿的两个院子,临街都是两间店面的宽度,而毛记粮铺却是足足占了四间。下面这四间打通了,从南往北,一溜儿极长极高的棕红色大柜台,买粮的人站在柜台前头,人还赶不上柜台高,得仰着脑袋抬着脸才能看到柜台后头的人。

    粮铺的伙计们站在柜台后面,他们站得位置比外头的人要高得多,可以居高临下的打量着外面买粮的人,居高临下天然会带来一种优越感。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或是脸色难看,爱答不理的问外面的人要什么,柜台外的人说了,他们便是直接报出价格来。若是外面的人对价格有什么意义,只要是敢嘟囔出声儿来,立刻就会是一句冷冰冰的话从他们嘴里冒出来:“不乐意买就滚,有的是人想买。”

    外头的人多半就不敢说什么了,老老实实的交了银子,伙计们手脚麻利,速度极快的称好重量,该找钱的找钱,而后接过那买粮人手里的布带,从他们身后的米缸里,称量出粮食来,过了秤,就往外头一扔。

    至于布袋的重量,当然要算的粮食重量里头去了。而缺斤短两之类的事儿,更是层出不穷。

    这些人都是做了许多年的老伙计了,别看脸难看,但手脚还真是麻利,速度很快。店里面的人不断的进进出出,粮铺也流水般的往里头收银子。

    这一日下来,不知道有多少进项。

    说是粮铺,其实不是只做的粮食买卖,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粮铺里都是有卖的。四大间宽阔的店面里,大约有一间半宽度的柜台是卖粮食的,剩下的,则都是卖油盐酱醋。这些东西,利润更加丰厚。

    在粮铺后面的院子里,一溜儿的平房,那是仓库。粮铺的二层,也是仓库,不过这里面储存的是一些易受潮的货物,毕竟是二层,离地比较高,地里的潮气不容易泛上来。二楼还有一角儿,紧挨着一楼上来的楼梯,是一个单独辟出来的小房间,内里有桌有床,却是这粮铺掌柜办公休息的所在。有时候有些重要的客官——比如那些大宗采买的人——过来,这里就会充当会客室,和客人喝茶聊天儿谈生意。

    此时,在二楼,两个人站在窗边。窗户开了一条拳头宽的缝隙,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况。两个人,一中年一少年,那中年人约莫四十岁上下,身材高瘦,三角眼,薄嘴唇。年轻人不过才十七八岁的样子,上唇刚刚长出来一层青色的绒毛,他脸上满满的都是倨傲,瞧着下面的人群,眼神中都是不屑和轻蔑。

    方才那句话,就是出自他的口中。

    中年人侧过头来,瞪了他一眼,沉声道:“谨言慎行,教给你的东西,都忘了吗?”

    少年人明显很不服气,却不敢跟自己父亲顶嘴,只得老老实实应了声是。

    “你这样下去,就这一张嘴,便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家里的产业,现下最重要的有两处,一处是粮铺,一处是城外的庄子。瞧你现在这样儿,让我怎么放心把粮铺教给你?”

    中年人低声训斥道。

    少年唯唯诺诺,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