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武库都没在里头找见。

    究其原因,盖因现在九边大军,基本上都是各守其土,少有奔波去外地作战的,所以野战较少,自然就对帐篷这等物资没什么需求。而一旦调往外地和建奴及流作战,路上多半都是寻个荒废的村镇入住,有些军纪差的,直接找个村子先烧杀抢掠一番,住处自然就有了。

    那就只好先委屈士兵们了。

    搭帐篷自然是要比窝棚省事儿的多,只需要把地面略平整一下,然后把帐篷假设上就好,整个过程最多也就是一刻钟的时间。但建造窝棚的话,从寻找建筑材料到最后建好,就得大半个时辰。再生火做饭,最后吃饱就不知道要多晚了。

    不过好在,长河口距离虎头山寨已经很近,而带的粮食也足够,明日时间并不紧迫,可以晚起一点儿。

    董策策马站在土丘上,望着下面正自忙忙碌碌做事干活儿的士卒们,心里暗暗想着,等腾出空来,无论如何要先打造一支辎重车队,现在这样儿,实在是寒酸,而且士卒们的负担非常重。

    他瞧了一眼北边儿那隐约可见的绵延群山,深深的吸了口气,笑道:“走,先把战马伺候好了去。”

    说着便是下了土丘,往河边行去,打算在河边饮马,喂些饲料。

    众家丁忙不迭的跟上,这会儿他身边的家丁约莫还有二十来个。之前放在外围的那些探哨都已经撤了回来,让他们留在身边警戒,然后换了一批家丁撒出去。

    毕竟在外探哨是一件挺辛苦的事儿,总得轮替才是。

    一共有九组十八个人,其中六组在附近十里之内的各个方向游走戒备,而另外三组,则是往虎头山寨方向而去,打探消息,观察敌人踪迹。

    ……

    用了小半个时辰,出去伐木的人都回来了,而这会儿,石进已经给他们划分好了各自营房的位置。

    营地紧贴着土丘脚底下的那里,是董策及家丁们的宿营所在,他们是不需要营帐的。

    每个杀手队一座营帐,营帐的规格约莫有六尺宽,一丈五尺长,很狭窄,很逼仄,也很矮小,但在外行军打仗,还有什么瞎讲究的?这营帐说白了也就是个睡觉的地儿而已,只要能容开就成,这会儿天气还冷,大伙儿挤一挤反而更暖和。

    每座营帐之间距离为十三步,如此一来,建好了三十座营帐之后,最外围的营帐距离环绕营地的壕沟和河流,也还有一段距离。

    这会儿天色已经黑了,营地里头点起了无数火把,照的里外都是通透。

    至于夜盲症什么的——磐石堡军兵吃肉多,平时吃谷物吃粗粮也不少,鱼、蛋、豆子、干菜之类,也是全活,因此夜盲症的很少。

    士兵们把砍下来的木头都***地面,这些都是选取的小树或者大树上比较合适的大枝杈子,大约七八尺长,手臂粗细,比较直挺。地上挖的洞一共有八个,这些木头被砸了进去,很快便是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四个角儿上各自有一根木头,而四条边的中点位置,也是各有一根木头。

    然后便是把随身携带的粗布都要拿出来——按照磐石堡规定的条例,行军时候,每人携带粗布十,毡布五尺,这也给士卒们造成了相当沉重的负担,其实如果有辎重队的话,这些东西完全是可以辎重队的大车来装载的。

    郑发奎指挥着众人把粗布绕着棍子围了两层,相当于是贴着木棍内部一层,贴着木棍外部一层,如此两层一兜,往里头一站,顿时外面那一阵阵的冷风就被削减了许多。然后又在营帐的中间儿竖了一根木棍,木棍的顶部和其他木棍的顶部都用稍小一些的树枝连起来,形成了如同车轮上的辐条一般的网络,然后又在上头蒙了一层布。

    如此一来,一座简易的营房便搭建完毕了。

    从伐木到建好,用时不超过一个时辰,工程量小,拆卸也方便,而效果确实不错,除非是下雨下雪,否则躲在里面还是很舒坦的。

    只是有一点,都是木头和粗布建成的,因此特别的怕火,哪怕是一点儿火星子溅上去,也是很容易就引起一场火灾。

    建好营房之后,士卒们都把各自的毡布铺在里面,地面已经被平整过了,十二个人的毡布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相当舒适的地铺。虽然直接睡在地面上对身体并不好,但还是那句话,事急从权,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对于军人来说,吃冰卧雪都是寻常,打个地铺只是小事儿而已。蒋老三和杨二顿时便铺了上去,趴在上头就不想起来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零六 示好

    蒋老三两人都没想到郑发奎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都是怔住了。蒋老三呆呆的看着他,嘴唇动了动,却是什么话都没说出来。

    郑发奎笑了笑,摆摆手,带着其他人都出去了。

    等这些都收拾完的时候,那两条分别位于营地北边儿和南边儿的壕沟也都已经挖好了。

    两条壕沟分别从土丘的北边儿和南边儿通向河流,把这片区域给保护了起来,壕沟宽约五尺,深约三尺,在壕沟后面还用挖出来的泥土建造了一堵四尺高的土墙。壕沟里头并没有水,不要小看这道看似挺浅的壕沟,有了它的存在,敌人——尤其是骑兵——想要趁夜色袭击,就会变得相当困难。而一旦敌人下马步战,在进入了壕沟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高达七尺的障碍——而且在土墙后面,还有锋锐的武器攒刺过来。

    只在南边儿的壕沟上架设了一道临时的用粗木钉成的吊桥,以作通行之用,都睡下之后还是要撤掉的。

    非但是挖好了壕沟,在南边儿那条壕沟北边儿大约五六步远的所在,还挖了一个大坑——这是茅厕。

    若是每个杀手队都配一个厕所,工程量不小,而且也完全没必要,一个营地一个大茅坑就成了。只不过上茅厕,都得在睡觉前,睡觉之后再上茅厕的话,就得很麻烦。按照磐石堡的规定,得队正带着,报给巡夜的兵士队长,然后由一名巡夜的兵士陪着才成。

    所有的都已经完成,石进下令现在可以埋锅造饭。

    士卒们几乎要欢呼起来,他们肚子都快饿扁了。

    做饭是火兵的事儿,但磐石堡的军兵都是新兵,还没有根深蒂固的就认为这是火兵理所应当干的活儿,是以都帮了把手。

    王土根端着铁锅去了河边盛水,剩下的人便在地上挖了个坑,正好可以容把锅蹲在上头,然后又在旁边挖了一个通到大洞里面,往里头塞柴火的小洞。挖好之后,边将方才砍下来的那些柴火都放进去,打着火,很快,火焰便是腾了起来。

    没多一会儿,王土根也回来了,大半锅的水,不算多么清澈,但总是能凑活着看过眼。

    铁锅稳稳的蹲在坑上,下面火苗舔舐着锅底,燃烧的树枝发出荜拨荜拨的声音。很快,锅里的水便是烧开了,郑发奎向大伙儿笑笑:“咱们里头还有俩受伤的呢,这锅水,得让他们清洗伤口,弟兄们,咱就先忍忍,咋样?”

    大伙儿自然都是没什么说的,蒋老三和杨二素日里虽然人缘儿不怎么好,但也算不上可恶,毕竟都是一个杀手队的,这会儿自然是应该互相扶持。再说了,跟他们素来不睦的队正都主动说要帮着他们,这会儿你跳出来反对,不是平白得罪人么?

    何苦来哉?

    郑发奎取了五尺粗布扔到锅里,把锅端了进去,蒋老三和杨二听见动静,都是回过头来。

    “来,洗洗伤口吧。包裹的布我也给你们拿进来了。”郑发奎笑道。

    瞧着他,蒋老三讷讷道:“老郑,俺,俺……”

    想到自己之前有事儿没事儿的总跟郑发奎作对,这会儿人家却是这么对自己,他心里就是说不出的滋味儿。

    杨二更是都不敢看郑发奎了,趴在毡子上,一抽一抽的,低声哭泣。

    “嗨,说那些没用的作甚。”

    郑发奎笑了笑:“我先出去,你们弄,弄好了招呼一声就成。”

    他看着蒋老三和杨二,面色肃然道:“甭管你们怎么看我,咱们都是一个杀手队的兄弟。上了战场,是要交付生死的,你们出了事儿,我不能不管。”

    说完,便是转身出去。

    蒋老三瞧着他的背影,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以他对郑发奎的了解,郑发奎今日的举动,只怕并非是内心情愿的,还是做给别人看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无论如何,哪怕这是郑发奎假装出来的,但人家这件事儿做的实在是漂亮。便是他蒋老三,也是心服口服!

    这老郑,真真天生是当官儿的材料!

    大伙儿等的时间倒是不长,也就是一盏茶左右,想来他们不好意思让大伙儿都饿着肚子等着。

    端进去一锅清水,出来的时候是一锅血水,大伙儿瞧着心里头都是有点儿……

    王土根又去端了一锅水回来,这会儿别的杀手队都已经开始吃饭了,营地上空弥散的香气让大伙儿忍不住一个劲儿的咽口水。

    水很快烧开了,郑发奎向王土根道:“取二斤肉干吧,咱们也不知道要在野地里呆几日,还是省着点儿吃。”

    “是。”

    王土根应了一声,把那一袋子肉干拿出来,用自己的铁碗盔舀了满满一大碗,掂量了一番,又倒回去一小点儿,而后把剩下的倒进锅里。

    大伙儿都围坐在铁锅旁边,瞧着下面的火焰,安安静静的,谁都没有说话。一股香气逐渐传来,勾引了大伙儿肚子里的馋虫,不知道是谁肚子咕咕叫了两声,惹得大伙儿都是露出笑意。

    香味儿越来越浓厚了,锅里面已经是变成了一锅浓稠的肉汤,颜色不怎么好看,但香味儿绝对是让人食指大动。

    “成了,都开动来吧!”

    郑发奎说了一句,把铁碗拿出来,第一个上前,用勺子舀了差不多大半碗的肉汤。

    作为队正,他是有这个权力的,而且按照规矩,也是该他第一个来。

    大伙儿纷纷开动,把肉汤舀出来盛在碗里,然后把大饼掰碎了扔进去泡着,大饼充分的吸收了水分,很快便是膨胀松软起来。郑发奎饿得狠了,也顾不得烫,用筷子夹了一大口放进嘴里,然后又是凑到碗边儿上喝了一大口,肉汤滚烫,烫的他舌头一麻,如同一道火线一般顺着咽喉食道,一直抵达肚子里,虽然烫,但那种肚子里面进了热乎乎的饭食的感觉,却是让人舒坦无比。

    此刻在他们眼中,肉汤是如此的美味可口,一个个大口大口喝汤吃饼,时不时发出一阵给烫的吸气儿的声音,但却都没人停下来。

    几乎是一口气儿扒拉了大半碗,肚子里垫了东西,没有那种心慌慌的感觉了,郑发奎才抬起头来舒坦的叹了口气。

    “来,咱们大伙儿都把碗给添满了吧。”郑发奎先给自己舀了两勺,把碗盛满了,然后跟大伙儿道:“里头还有两位呢,都盛满了手里的碗,剩下的给他们端进去。”

    “成……”

    众人纷纷道。

    等到大伙儿都盛满了,郑发奎拿了几张大饼,掰碎了直接扔到锅里,冲着赵水生道:“水生,你给他们端进去吧!”

    “我?”

    赵水生指了指自己,有些诧异。

    “嗯。”郑发奎点点头。

    赵水生也不笨,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作为最支持郑发奎的一个人,赵水生向来瞧不起蒋老三和杨二,一直跟他们关系很差。郑发奎如此,自然是有让他们缓和一下的意思……赵水生点点头,端着锅进去了。……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六零七 安抚

    到了亥时,也就是晚上九点,尖锐的哨声响起…几个家丁策马在营中奔走,吹三声口中的竹哨,接着就大喊一句:“一盏茶之内,全部入营房睡觉。要上茅厕的赶紧,睡觉之后。一律不准出本队营房!”

    有的吃得慢的赶紧便加快了速度,三两口扒拉完,把大锅和铁碗筷子什么的都收起来,然后把用过的炭火都用土给埋起来,埋得一丝空隙都露不出来,还用脚给踩结实了。为了避免晚上走水,必须要小心再小心。

    还有一堆人,着急火燎的上茅厕,就见得大坑边儿上,有站着的有蹲着的,不一而足。一股难闻的味儿飘散开来,不过这个季节,多刮北风,是以这股味儿很快就被北风给吹散了,而茅厕位于整个营地的偏南边儿,再往南就是壕沟。因此并没有熏到其他人——扎营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

    差不多一盏茶时间后,所有人都已经钻到了自己的营房里面了,营地里头变得静悄悄的。

    石进和周仲两人亲自清点人数,一个营房一个营房的走,确保所有人都在。

    走了一圈儿,查完了人数之后,石进周仲亲自布置巡夜的情况。

    点了四个杀手队,作为今晚上巡夜的队伍。每个杀手队巡夜一个时辰,这个杀手队会被分为四个小队,三人一个小队,以交叉的姿态巡逻,相互之间的路线是交叉的,要确保大约每隔一柱香的时间就会和另外一个小队撞见一次。

    等到了时辰之后,派一个人去下一个负责巡逻的杀手队的营帐叫他们起来,剩下的人继续巡逻,直到第二个杀手队做好准备,再行交接。

    营地中的灯火大部分都熄灭了,就算是点着的火把,距离每座营帐也都有相当的距离。

    整个营地很快就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已经安然睡下,只有巡夜的士卒脚步声传来。

    而在西边,靠着土丘的所在,是董策的家丁队休息的场所。

    周围打了一圈儿栅栏,既是和磐石堡步军的营地隔开,也是可以作为防备。其中甚至还有一层很残酷的意味——万一碰到大股人马冲营,冲垮了步军的营地,这道栅栏至少可以阻拦那些被冲散的溃兵,可以给家丁队争取时间来撤退……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方圆十里之内,董策下了不少的探哨,正如一张大网,如果有大队人马过来的话,无论是步军还是马队,断然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的。

    土丘之上,董策也安排了两个人轮流放哨,又加了一层保险。

    再说了,周围这片区域,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势力。

    家丁队并没有营帐,还是跟之前那次随同董策袭杀范家商队那般,先是寻一个背风处烧火吃饭,然后在方才烧火的位置,铺上毡子,不解衣,不卸甲,酣然入睡。身边就是战马陪伴,倒也是暖呼呼的,睡得安心。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一旦遭遇危急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家丁们也都已经睡下,董策却还未曾,他盘膝坐在毡子上,那匹枣红色的辽东雄骏侧躺在边儿上,董策后背靠着它。也不知道这个老伙计到底睡着了没有,肚皮一鼓一缩的。

    董策眯着眼睛瞧着那漫天灿烂星辰,把明日要做的各种事又思量了一遍,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来,这才长身而起。

    董勇振就在他旁边不远处站着,衣甲完整,手摁在哥萨克骑兵刀上,董策睡前,他是绝对不会睡的。

    “走吧,四处溜达看看。”

    董策笑道。

    一日行军,马上奔波,他身体也有些疲倦,但精神却是出奇的好,一点儿睡意都没有。

    “是。”

    董勇振轻声问道:“老爷,要不要再叫几个弟兄?”

    “不用。”董策摆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