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四七 冰厂

    当然也有例外,疾病、生育、死丧都是可以通行的。像是后世小说《歧路灯》里就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赌徒夜赌回家,正好碰到县官巡夜,他便谎称是取药,那县官儿要过方子,再看看他金银花,又问了他是给谁拿药,那人得的是什么病,一眼便是看穿了,不过为人宽厚,并未说破而已。他花了五分银子买的一包子金银花,已经用了足足三遭了。

    向西出了广化寺街,便是德胜门内大街。

    这里是个近似于十字路口的格局,不过不太规则,南北向的这条大道,有点儿偏东北西南走向,而往东去的那条广化寺街,则是非常明显的偏东南,往积水潭那边去的,则又是偏西北了。

    夜色漆黑。

    因着是路口,因此这会儿也是已经上了栅栏,栅栏足有一丈高,上头都是削尖了的木头,别说一般人等闲是爬不上去,便是能爬上去,怕也是要小心给扎一个透明窟窿。

    栅栏上开的有一个三尺宽的门,这会儿门关着,还上了锁,一边的卡房里头有灯光透出来,里头还隐隐有人声传来,显然是有人在的。

    谢升这一行人动静儿可是不小,还没到栅栏那儿,卡房里头的人便是听见了,打着灯笼便出了来。

    那打灯笼的名唤作张饱实,或许当初他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盼着自家孩子以后能饱食终日,家里也是仓廪丰实。却没想到张饱实却是人如其名,长的很是饱满结实,身材不高,矮壮敦实。

    他正要开口说话,打眼儿这么一瞧,顿时便是吓了一跳。

    好家伙么,大晚上的,怎么一下子来了这许多人?又是舞刀又是弄棒的,还抬着轿子,这是要去干嘛?

    他是顺天府的衙役,干这一行儿得有三十多年了,从十四岁上接了老爹的班儿,一直干到现在四十八!这三十多年来,倒是有一大半儿时间晚上是守在这德胜门桥北卡房的。三十多年,一个多个日夜,见识了不知道多少。说句掏心窝子的实在话,别说是人了,便是鬼,他也撞见过几次。

    这北京城也是邪乎,靠着的什刹海和积水潭也都有点儿邪乎,传说当年元朝建造大都的时候,这整个北京城从高处往下看便是个八臂哪吒的造型,里头是有讲究的。

    他一眼便是瞧出来,这定然是有大户人家大晚上的有事儿出去,能有胆气这会儿这么大阵仗出去的,定然是非富即贵。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富贵,这等阵仗,可是大富大贵才能摆得出来的。

    他忽然心里打了个突,赶紧瞪大了眼睛往来的那些人脸上看去,借着灯笼的光,见来的那些人虽然面色严肃戒备,但一个个却并非是面容僵硬木然,眼珠子都不转一转的那等。而且胸口也是瞧得见起伏,看样子是能喘气儿的。

    看清楚了,他才是轻轻吁了口气,放下心来。

    没法子,实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不得他不小心。

    他记得很清楚,八年前的一个隆冬晚上,也是他和现在身边儿这位老伙计一块儿当值,结果来了一队人,也是抬着个轿子,大约有七八个。当初他没注意,事后想想才发现到处都是蹊跷。那些人一个个都带着斗篷兜帽,把面目遮的严严实实,看身形,一个个都特别的消瘦,除了打头儿那个之外,其它的那些,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打头儿的那人,说话也是声音嘶嘶的,似乎跟喉咙漏气儿也似。

    而且他们打的竟然是白灯笼!

    不过当时张饱实压根儿没注意到——他的全副心思都被手里那一块儿足有二两重的小银锭子给吸引了。

    那人告诉他们,他们是城南游家的,今日家里老太爷犯了执拗,非要去积水潭边儿上去寻个老友,这不,便是催着他们快些去了。张饱实当时给银子冲昏了头脑,对他来说,这二两银子可是不小的一笔钱款,闺女要出嫁了,正好打个银簪子,也是一份儿能打的出手的嫁妆。

    寒门小户人家嘛,哪里那许多讲究?

    于是他便是放行,只不过等那些人一过去,他便是心里一哆嗦,猛然察觉到了不对。

    积水潭边儿上偏僻得紧,除了稻田就是一处乱坟岗子,哪里有什么人家?

    等他再要去询问的时候,却发现也就是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方才那些人竟然都不见了。他察觉到了诡异,再也不敢多想,老老实实的在卡房里待到了天亮,准备等天亮之后再去探看。

    结果天亮之后,摊开手一看,吓得他差点儿一屁股坐地上。

    手里哪有什么银子?分明就是一块儿鸡骨头!

    缓了缓神之后,他又去积水潭边儿上走了一圈儿,结果什么人家都没有。

    后来又是打听,城东哪里有什么游家,前一阵子倒是出了个稀罕事儿——城门边儿上不远处一处小树林里头,发现了一具死尸,当时发现的时候,竟然有一堆黄皮子正围着啃那死人肉。

    消息报上去,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很是进去杀了一通,据说打了不少黄皮子出来。

    张饱实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吓得足有好几个月神情恍惚。

    到了这份儿上,他要是还猜不出那天晚上那些‘人’是什么玩意儿来,那阵就白活了。

    张饱实事后想想,也是十分奇怪,他素日里乃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人,虽说贪财却不会见钱眼开到那等程度,而且主要是心细,许多事儿都能观察到,但是偏偏那天,诸多破绽他是一个都没瞧见。

    旁边老伙计显然也是想到了八年前那一茬儿,赶紧低声问道:“咋?”

    张饱实做了个让他安心的手势,迎了上去。

    前头打灯笼的那两个家丁凑过去低声跟他说了几句,张饱实悚然一惊,赶紧跪地磕头,饶是他见过了世面,这会儿也不由呐呐的说不出话来。

    老天爷啊!这可是吏部天官老爷!他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儿呢。

    谢升的家丁倒是有些客气,把他们扶起来,这才过了去。

    这得益于谢升日常的教导,谢升本身是个颇为低调的人,属于闷声发大财的那种。也是如此约束手下人,若是发现手下人打着自己的名号在外面招摇撞骗,横行霸道,那定然是要严惩不贷的。

    这会儿的积水潭,还是很偏僻的,周围很是荒凉,基本上一直到城墙,都没有什么人家居住。正是冬季,若是早些时候来,一眼望去,寒冰衰草,一片枯黄中伴着洁白,趁着西边儿的落日,就显得格外荒凉。

    甚至在积水潭的东岸还能看到残存的稻田,想来时节对的时候,还有人在这里种稻子。

    不过在积水潭旁边,却是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界儿。

    冰厂。

    在积水潭这块儿的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这就沟通了城内城外的水系,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

    而在积水潭的东南角,明中叶开凿的一条名为岔河的河道直直通到什刹海的前海,积水潭水由此流入什刹海,然后有向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什刹海后海,这便是所谓“银锭观山水倒流”之景。

    明朝冰厂,说白了就是冬天开采冰块保存,然后夏天时候拿出来卖,供给使用。明朝王鏊所修之《正德姑苏志》上有‘三伏市上卖凉冰’之语,可见最晚在正德朝,就已经有专业冰厂了。

    明朝的冰厂有两种,一种是皇家的,属于内监管理,专门供给皇家。一种是民间的,则是对外贩卖,不拘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有钱就成。

    属于内监的冰厂,由于供给的都是皇室后宫,是以就非常讲究,采冰的地点,乃是冬日里的玉泉山。

    玉泉山在北京城西北方向,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山不大,也不高,不过是纵深二里许,东西最宽处一里不到米,几十丈高而已。不过山不在高,灵秀就成,此山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一说。六峰连缀、逶迤南北,乃是西山东麓之支脉,在山之阳。此地泉水天下闻名,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称为玉泉。正所谓: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自明季之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乃是燕京八景之一。

    非但是夏日里用的冰,便是日常皇宫饮用之水,也都是从玉泉山运来。

    玉泉之水,甘冽醇厚。人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实则不然: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皇家的冰厂这般讲究,民间的就差了许多。这会儿北京城最大的冰厂就在这积水潭边儿上,好大一片房子,一眼瞧去,怕是几十间是有的,里面还有一个极大的院子。现如今虽然是晚上,但这里却是十分之热闹,院子里里外外都是打了不少灯笼,把这里照的一片亮堂。大门敞开着,不断有人人进进出出,他们大声的说话嚷嚷着,人声鼎沸,很是吵闹。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五四八 好买卖

    也得亏他们除了旁边儿的乱葬岗子之外也没什么邻居,若不然定然是要扰民的了。

    若是仔细看的话,便是能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手里抬着一个跟担架也似的东西,乃是两根粗大的竹竿,中间担着一个布兜子,那布兜子上,都是放了一块儿十分硕大的冰。

    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时节,冰厂之人于积水潭中取冰,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于市中贩卖。寻常人家或买一尺见方,三五斤重,大户人家则是直接一车一车的要,那都是有冰厂专门派人去送的。

    现在已经是冬天的尾巴,温度逐渐升高,白天冰层已经冻得不那么结实,若是上去的人多了,说不得会有危险。

    是以冰厂的人,都是趁着晚上冻得结实了,抓紧时间采冰储存,也算是和时间赛跑了。

    从积水潭边儿上一直到冰厂大门口,一条修建的很是平整的土路通过去,上面人来人往。还有那穿着绸缎衣服,管事儿一般的人物,站在旁边大声吆喝着。

    远远的瞧见一行人抬着肩舆过来,那冰厂的人便是都瞧见了。一看就知道,这定然是大东家过来了,除了他,哪个有这般大的阵仗?这么大的威势?

    大东家的底细,除了那些心腹的管事儿之外,没多少人只知道,他们只知道这位东家定然是身份尊贵的,而且对冰厂的生意很是上心,隔三岔五的就来瞧瞧看看。他们都是谢升建了冰厂之后,从外地招募过来的帮工,需要花费的工钱少,而且也吃苦耐好的紧。他们刚来北京场时间不长,若是像张饱实那等老油子,说不得猜也能猜出来这位东家是谁了。

    赶紧便有人去报告,很快,几个管事儿的便是快步迎了上来。

    离着肩舆还有十来步远呢,便是跪地磕头,齐声道:“见过老爷。”

    却是一口的山东德州口音。

    谢升本来在肩舆上一直眯着眼打瞌睡,似乎就要睡着了一般,这会儿却是精神奕奕,笑眯眯很是和气的摆摆手:“起来吧,都起来,自家人嘛,这么多礼干啥?”

    几个人闻言道了谢才敢起来。

    他们都是谢升的家里人出身,不过倒是算不上家生子。

    谢升家本来也是德州的士绅望族,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儿就已经没落,父亲早死,母亲辛辛苦苦一手把他兄弟俩拉扯大,也是含辛茹苦。其实谢升现在虽然煊赫,但是在他的前半辈子,三十岁之前,差不多也就是中举人之前,还是颇为落魄的。当时中了秀才之后,屡试不第,也不过是每个月领着朝廷发给的禄米过活,撑死就是一般人家的水准,也就饿不死而已。当时身边伺候的,也就是现如今的梁管事一个而已。

    不过后来发达之后,也是深感手头无人,做事不便,因此又是收了许多当初的老家人回来。反正主家跟仆家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当初谢家实在是养不起了,因此的把他们遣散了而已。

    情分还是在的,而且也信得过。

    为首的那人名唤作赵栋広,五十来岁,穿着一身青缎子长衫,颇为的斯文秀气,乃是这冰厂的总管事。

    说起来,这位出身也算不凡,乃是德州府城外苏禄王墓那块儿的一个士绅人家出身,祖上在正德年间也是中过举人的,很是发达了一阵儿,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儿,已经是没落。他年轻的时候还中了秀才,一度也被乡人认为是能成大器的,但是从二十岁一直考到五十岁,还是个秀才。

    像是他这样的例子在大明朝太多了,简直是多不胜数。少时颇有才名,很年轻就中了秀才,在当地出了名,都目之为神童,认为日后必定飞黄腾达——结果一次次名落孙山,而当初的艳羡也变成了冷嘲热讽。在这种情况下,那屡试不第之人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在乎,越来越急躁,考试的水平不提反落,也就越不容易中。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反应能力等各方面,都会退步。

    是以若是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不能高中的话,以后能中的几率也就比较小了。

    不过这老头儿生了个好闺女,长的很是秀丽端庄,在那一片很有些芳名。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便是长得再漂亮也少有人能见到。既然能有这般名气,说明便不是一般的漂亮了。

    于是便给谢升的二弟谢陛给看上了。

    谢陛也有着秀才功名,也是屡试不第,很是不得志。在谢升中举人中秀才之前,他这个二弟也是落魄的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谢升中了进士,当了京官儿之后,这地位立刻便不一样了,谢陛也是随之水涨船高。

    所以尽管他当时已经三十有七,并且家中还有一妻一妾,但当他向赵栋広提亲的时候,赵栋広几乎是没多想便立刻答应了下来。虽说把女儿嫁给别人做小是谁都不愿意的事儿,但也得看对象是谁才成、

    能攀上谢家这门亲戚,还不知道日后能得多少好处!再说了,老夫少妻的,谢陛的那一妻一妾又都没什么姿色,自家女儿嫁过去说不得就得好生宠爱才是。

    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赵栋広的这项投资很不错,自从和谢家攀上了关系之后,日子立刻好过起来。谢陛很是宠爱自己这位如夫人,花钱上从来不吝啬,更是时常带着夫人回娘家,每次回去,便是大箱小笼的往家里带,都不知道多少财物。

    别的不说,光这个就能让赵家的日子宽绰起来。

    后来谢升官越做越大,京里京外也都是有了自己的生意,总得需要人打理,便把赵栋広给找了过来,一开始只是在一家当铺里头当了个掌柜,后来慢慢的经验积累,能力也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