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年代,方形还是圆形都是有讲究的,方形的门墩多为文官使用,圆形的门墩多为武官使用。其中出处,董策不大明了,可能那些工匠们会知道。
在这方面,讲究的国人自然不会出低级错误,董策瞧了一眼,这家门口是抱鼓石,看来是给武将系统的一位分的。抱鼓石高约三尺,下面乃是须弥座,整个须弥座乃是祥云的形状,上面雕刻出了水中莲叶,意为‘并蒂同心’,代表着夫妻美满,很是吉利。
抱鼓也就是一个竖立着的鼓,在鼓面和鼓的侧面都雕刻有莲花,而在莲花之间,则是各种吉祥纹样。有一只蝙蝠在一个铜钱的钱眼儿里头的图案,这叫做福在眼前;有雕刻有麦穗儿,瓶子,鹌鹑的一组图案,意味着岁岁平安;还有蝙蝠,鹿,野兽,意味着福禄寿;还有五个形态各异的狮子在嬉戏玩耍,意味着五世同居。
整个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门墩不过是其一部分,可见工艺所在。
怕是这一个门枕石,就价格不菲。
进了大门,迎面也是一堵影壁,这影壁乘坐内影壁,不为了别的,纯粹就为了好看,因为如果在这里不设影壁的话,进了大门看到的也是东厢房的山墙,而不会窥测到内院的情况。
这内影壁比之外面那个就要小了许多,只有一丈宽,八尺高,也不是独立影壁,而是镶嵌在东厢房盝顶的山墙上。在这里用的是独立影壁的院子也有,但是那院子得大才成,至少进了大门之后这空间,得比现在这个深上八尺到一丈,若不然的话徒然给人感觉局促,并不舒服。
在内影壁上,镶嵌着雕刻有松竹的砖雕,倒是颇为的雅致。
进了大门门房,这内影壁前面的这片空间,便是前院儿,由东墙西墙、南侧的街门、倒座房、北侧的垂花门和游廊共同围成。前院儿空间不大,也就是相当于后宅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小。
往左一拐,便是倒座房。倒座房乃是整个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其檐墙临外,因此一般不向南开窗。是故门窗都向北,采光便很是不好。一般来说,其最东为私塾,最西为厕所,其间的房子一般为仆人居住。
讲究的人家还有屏门——进入大门后影壁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一道屏门,向东通向“塾”的小院,向西通往有倒座房的外院。不过这里若是设置屏门,那就纯属多余了,还是那句话,没有那么大空间。
瞧了一眼这前院儿,便是抬步往垂花门行去。这垂花门又称二门,开在内外院之间的隔墙上,其位置乃是位于院落正南正北的中轴线上。大户人家的女眷,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的便是不迈垂花门。
垂花门的外檐柱不是从地上立起的,而是悬在中柱的横木上,乃是垂柱,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是故称之为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即门外为清水脊式,门内为卷棚式。垂花门,门有两道,一道在中柱位置上,这扇门白天开启,夜间关闭;另一道则是屏门,在内檐柱位置上,平时关闭,起到隔绝内院视线的作用。
垂花门进入内院是,并非是通过屏门,而是进了相当于第一道的大门之后,通过垂花门两侧内檐柱与中柱之间进入,与抄手游廊衔接,通过抄手游廊进入内院。
进了内院儿,乃是一片相当宽敞的空间,被四周的房子包起来的这片空间南北长约两丈三尺,东西阔约一丈五尺。在西侧的厢房前头,开了一小块儿空地,四周拿一圈儿砖围着,里面种了一棵树苗。
董策扫了一眼,要比自己那院子小了不少,也就是只有四分之一大,而且正房厢房门口都没有廊子。房屋的高度,轩敞程度,大小,都是低了两个级别。
正房三间,高大宽敞,坐北朝南,乃是一家之主的居所。正房的明间即中间一间称为堂屋,也称为中堂,三开间的正房堂屋两侧是卧室和书房,作为正房,最大的好处除了空间大,装修奢华之外应该就是冬天太阳能够照进屋里,是故冬暖夏凉。董策进去瞧了瞧,这房子进深相当可以,差不多有东西三米半宽,南北接近七米深,面积很是阔大。通常在明间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两旁设两把椅子,在墙上挂着一幅画和两副条幅,或挂四幅中堂画。不过这会儿里头自然是什么都没有。院子两侧,便是东西厢房,一般来说,这里乃是晚辈们的住房,东西都是三间。不过虽然间数一样多,但地位却不一样。男左女右,文左武右,男尊女卑,文尊武卑,而若是站在正房前头,则正好是左手边为东,右手边为西。是以理所当然的,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一般来说,东厢房住长子长媳,是以在建筑上东西厢房的高度有着细微的差别,就拿这里来说,东厢房比西厢房高二寸。不过这差别太过细微,因此很难用肉眼看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三 取枪
事实上,其实西厢房住着比东厢房舒服,尤其是在山陕地区,冬冷夏热,东厢房夏季西晒,热的要死,而冬季则是直接受到西北冷风吹袭,冷的跟冰窟也似,其实不宜居住…像是有些人少的户家,便住在西厢房,而东厢房则是拿来存储粮物,或作厨房、马厩。
这几间厢房,也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中间那屋有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
正房两侧,还各有一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乃是耳房。
这四合院乃是三间正房,每侧一间耳房而格局,两侧共两间,称之为“三正两耳”。如果院子狭长,厢房通常也会有耳房,但这里没有。耳房前头也有一片小小的空间,而通过去的没有道路,乃是厢房和正房之间的夹空儿,若是讲究些的,修的有游廊通过去。
比之更大一些的四合院,这里还少了后罩房。也就是最里一进院子,靠近院落边界的房子,通常是主人的女儿居住。后罩房和正房朝向一致,坐北朝南,其间数一般是和倒座房相同,以尽量填满住宅基地的宽度。后罩房的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其房屋尺度及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一遍看完,董策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这房子,足够一家三辈儿人很是舒坦的生活起居了,而且若是等条件好了,再养上几个仆役也是完全能够容纳的。这四合院不算是很小的那种,一般来说,便是中等地主,有级别的七八品官员,也不过就是这么一个院子了。若是放在京中,那些没有什么油水儿的差事职司,则便是四五品的官员也未必能置办上这么一个院子。
这些手下跟了自己这许久,尽心尽力做事,有这么一座宅子,便也算是不亏。
董策问道:“这一套宅子算下来,大约要多少银钱?”
“林林总总都加起来的话,五十两上下。”李贵显然是心里有数,很快便道。
董策点点头,沉吟片刻,道:“你去把高大年和孙武木叫来。”
“是。”李贵应了一声,转身便去,没多一会儿,便是带着两人回来。
董策有些日子没见他们,却见两人都胖了不少,明显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错。身上也穿着的簇新的衣服,只是上头有些泥灰,可能是因为跟那些工匠在一块儿蹭的。
两人见了董策都是跪下磕头:“见过大人。”
“起来吧。”董策摆摆手:“这次叫你们过来,是有事要吩咐。”
他看向李贵道:“也就是说,一千两银子的预算,还能剩下二百多两是吧?”
李贵点头称是。
董策点点头,冲着孙武木二人道:“等这些四合院儿都完工之后,你们便带着那些泥瓦匠一干人,给本官建造这么一个处所。”
“就在这儿建。”他沉吟片刻,指了指这片官员宅邸区西边儿的那大片空地,这片空地向北一直道内城北城墙,向西则是到守备衙,面积相当扩大。
“不需要多么精致,只要坚固结实,住着舒服就成。整个样子,类似于一个大四合院儿,里头要有家丁们的住房,要有马厩,以及一干配套的措施。多了本官不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就成。家丁们的住处,最差要跟这些四合院里头的厢房一个规格,要住着舒服,见光通风,最多只能住四个人,这个大院儿里头,嗯,就叫家丁营吧。家丁营的规格,至少也要能够容纳二百家丁,二百匹马,明白了么?”
孙武木和高大年对视一眼,点点头道:“小的明白。”
两人小声合计了一通,孙武木道:“老爷,小的二人算了算,建造这么一处家丁营,便是最少,也得三百两银子上下。若是再少,怕就捉襟见肘了。”
“三百两银子?”董策看着他们,沉声问道:“多久能建好?”
“最多一个半月,往少了说,一个月也差不多。”
“好,那就三百两,本官也不让你们一个月了,四十日吧!”董策看着他们两个:“只要是按时完成,本官升你们二人做三级工匠!”
“小的谢大人恩赏!”两人自然都知道三级工匠意味着什么,都是喜出望外,赶紧磕头道谢。
董策笑呵呵的摆摆手,便是转身离开,带着人去了武库。
营建家丁营,并非是他突发奇想,他心中早就有这个思量了。现如今家丁都住在府中前院儿,终归是有诸多不便,而且人多房子少,他看着都觉得那些家丁们住着挺难受的。是有必要给家丁们修建一座他们在磐石堡的基地了。
以后家丁们大都会迁到这磐石堡家丁营中,而安乡墩,则是会作为训练基地存在。
到了仓库,董策在刘大库和苏大成的陪同下去了武库区。
磐石堡发展到现在,规模越来越大,物资也越来越丰富充盈,仓库早就由一个小小的单体仓库变成了一大片仓库区。就是一片片不大的院落,有的院子里面存的是金银,有的是粮食,有的是不好出手的珠宝首饰,有的是棉花……
而毫无疑问,规模最大的那个院子,便是仓库的武库区。
一个面积很大的四合院,正房厢房里头存的都是各色各样的武器甲胄,董策或是买来,或是要来,或是有一些什么其他不光彩手段的来的那些心爱家当全都存在此间。苏大成和刘大库对这里也很是重视,常年派两个库丁守在这里。库丁配的都有竹哨,只要是一有情况便吹哨子,援兵转眼的功夫就能到。
到了这儿,刘大库带着两个库丁进去,很快便是把董策要的东西给搬了出来。
其实昨儿个刚刚入库,放在哪都记得清清楚楚,省的找了,自然也就格外的快一些。
库丁们哼哼悠悠的抬出来一个大木头匣子,跟个小一号,长一截,薄一半儿的棺材也似,足有一丈长,五尺宽,却只有一尺来高。
这木头匣子显然是刚刚打造出来没多久,一看木头的颜色都是簇新的浅白色,甚至表面一些木刺儿还没有磨平,毛毛扎扎的,显得很是粗糙。库丁们把箱子重重的放在地上,只听到砰的一声,同时里面传来金属的碰撞声,似乎是里面什么东西磕到了一样。
董策立刻皱了皱眉,神色间有些不悦。
刘大库在一边察言观色,顿时心里一哆嗦,立刻便是快步上前,穿着上好头层牛皮大靴子的脚便是狠狠的向着那几个库丁踹去,那库丁又是猝不及防又是不敢反抗,而刘大库却是身宽体肥,几脚下去便是把这几个库丁都给踹翻在地上。他兀自不肯罢休,还是一脚脚狠狠的踹过去,口中骂道:“你们这个杀千刀的穷骨头,手都打鸡摆子么?连个箱子都搬不好?知道里面是多贵重的东西,还敢往地上摔?!你娘的,老子今日打死你们这些贼厮鸟!”
沉重的牛皮靴子踹下去,那库丁只穿着小衣的身上便是一个显眼的大脚印儿,夹杂着库丁们求饶惨叫的哭喊声。
而一边的苏大成还没醒过怎么回事儿来,呆呆的看着刘大库,不知道他为何忽然暴怒。
董策看了他一眼,暗自摇头。这苏大成比起来刘大库来,论眼力见儿,甚至是论起管理仓库的能力经验,都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但是也有个好处——也是刘大库永远都替代不了的一个好处——他是跟着自己起于寒微的老人,忠心耿耿,忠诚度上完全没有问题。刘大库具体干活儿,他来监督,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罢了,罢了。”董策摆摆手,道:“他们也是无心之失,别打了,都起来吧。”
“是!”刘大库脸上的暴戾凶狠立刻不见了,低眉顺眼儿的向董策哈了哈腰恭敬的应了声是。一转过头去,立刻又是变得凶神恶煞一般:“你们这几个贱种,还不赶紧谢过大人的恩德!”
他人情通达,自然是很清楚,在这个时候,好人一定要上官来做,这个唱白脸儿的,自然是能是自己了。如此上官即出了气,又不用自个儿做恶人,还能顺便让下面的人对他感恩戴德。
几个库丁忙不迭的向董策磕头谢过,董策摆摆手,打发他们出去了。不过他的脸色,终归是稍稍好看了一些。
苏大成这会儿才醒过神来,看了董策一眼,再看看刘大库,神色间有些尴尬。他本就拙于言辞,虽说这些日子强了许多但也不知道这会儿该说什么,便干脆闭口不语。董策却没心情管他,而是摸出一把钥匙来递给身旁的董勇振,示意他去打开箱子。箱子上上了一把大铜锁,锁鼻子锁扣都很是结实粗壮,看样子等闲百八十斤力气是绝对扭不开的。董勇振接了钥匙,上前把铜锁打开,掀开箱子盖。这箱子的箱板儿箱盖儿都足有两寸来厚,看样子若是没钥匙,想要打开是要很费一番力气的。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四七四 漂亮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人来偷的话,他们就只有一个选择——要么连着箱子搬走,要么就放弃,反正没太大可能把里面的东西搬走一部分。d…m
箱子底部铺着厚厚的毡子,上面正自躺着四杆硕大无比,似乎放大了数倍的鸟铳一样的大枪。
正是昨日董策从赵满仓那里得来的四杆大抬枪。
只不过这抬枪比起昨日来,可是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昨日董策被赵满仓带到仓库里面,从角落里把这大抬枪寻到的时候,它们身上满是灰尘,甚至还生了不少蜘蛛罗网。枪杆子上,木质的枪柄上,一切零部件上面,全部都是厚厚的灰土,跟在地里买了许多年一样。而且有的地方灰土都结了壳,是那种黄褐色的颜色,正是铁块在地里被水土侵蚀生了锈的痕迹。董策看了看枪口,四杆大抬枪里头有两杆枪口里面都已籍,却是寻不到有过批量铸造大抬杆枪的记录,但是他可以断定的是,肯定不可能只铸造了这些。因为大抬枪这种武器,便是大同镇也是无法铸造的,只有京师里头才有这技艺,这能力。所以一定是京中铸造,而京中铸造的话,那就肯定不是大同镇某个高官一时心血来潮的个人行为,而应该是出自于工部的授意——那就更不可能开工一次,只铸造这么点儿了。
成本未免太高。
所以根据董策的判断,当初应该是铸造了一批相当数量的大抬枪,分发到了大同镇或者是还有其他镇的一些军堡,他去年从安乡墩中找出来的那一杆大抬枪理当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