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三丰-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金轮法王原本不是这么不济,只因他今日与郭靖拼斗数个时辰,内力几乎耗尽,此时的功力不及原本的十一,因此这下吃了大亏。

两个最为依赖的高手被对方一击而败,蒙古大汗暗道不好,一提马缰,纵骑急驰。他胯下这匹坐骑乃是蒙古万中选一的良驹,龙背鸟颈,骨挺筋健,嘶吼似雷,奔驰若风,名为“飞云骓”和郭靖当年的“汗血宝马”不相上下。此刻鞍上负了大汗,四蹄翻飞,径向空旷处疾驰。杨过展开轻功,在后追去。蒙古军数百骑在杨过身后急赶,君宝等百十人又在蒙军骑兵后追赶。

两军见了这等情势,登时都忘了交战,万目齐注,同声呐喊。杨过见大汗单骑逃遁,心下大喜,提足真气,暗想你跑得再快,也要教我赶上了。那知道这“飞云骓”是非同小可,后蹄只在地下微微一撑,便蹿出了数丈。杨过提气急追,反而和大汗越来越远了。他弯腰在地下拾起一根长矛,奋力往蒙哥背心掷去。眼见那长矛犹似流星赶月般飞去,两军瞧得真切,人人目瞪口呆,忘了呼吸。只见那飞云骓猛地里向前一冲,长矛距大汗背心约有尺许,力尽坠地。

宋军大叫:“啊哟!可惜!”

蒙古军齐呼:“万岁!”

这时君宝,郭靖等人相距均远,只有空自焦急,却那里使得出一分力气去助杨过?蒙古兵将千千万万,也只有呐喊助威,枉有尽忠效死之心,又怎赶得上飞云骓的脚力?

蒙哥在马背上回头一望,见将杨过越抛越远,心下放宽,纵马向西首一个万人队驰去。那万人队齐声发喊,迎了上来,只要两下里一会合,杨过本领再高,也伤不着大汗了。

杨过眼见功败垂成,好生沮丧,突然间心念一动:“长矛大重难以及远,何不用石子?”拾起两旁枚石子,运功掷了出去。但听得嗤嗤声响,两粒石子都击在飞云骓的臀上。那马吃痛,一声长嘶,前足提起,人立起来。蒙哥虽贵为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大汗,但自幼弓马娴熟,曾跟随祖父成吉思汗、父亲拖雷数次出征,于拔都西征欧洲之役中,他更建立殊勋,毕生长于马背之上、刀枪之中,这时变出非常,却并不慌乱,挽雕弓、搭长箭,双腿紧紧夹住马腹,回身向杨过便是一箭。

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折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

蒙古兵将见大汗落马,无不惊惶,四面八方抢了过来。郭靖大呼号令,乘势冲杀,城内宋军开城尽数杀出。蒙古军军心已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一路上抛旗投枪,溃不成军,纷纷向北奔逃。

第十九章 奏凯歌 宜将剩勇追穷寇

请支持!

---------

自蒙古和大宋交锋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败,且一国之主丧于城下,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更是令蒙军军心涣散,毫无战意,被宋军追击数十里,方才由几位素有权势的万夫长重整残兵败将,往南阳方向败退而去。

却说郭靖、杨过分别率领众军、众英雄追杀蒙军,肃清残敌,直杀到秋月中天,方才告一段落。最后留下数千士兵清理战场不提,却说郭靖杨过众人一路高唱凯歌而还。

宋军大胜的消息早已经传遍襄阳,此时但见城的男女老幼,早已列队在城外相迎,见他们归来,顿时一阵欢呼,又吹又打,锣鼓喧天,热闹之极。众百姓拥在道路两侧,慷慨陈列酒浆香烛,慰劳得胜将士。

郭靖携着杨过之手,拿起百姓呈上来的一杯美酒,转敬杨过,说道:“过儿,你今日立此大功,天下扬名固不待言,合城军民,无不重感恩德。”

望着山呼的百姓,听到郭靖此言,杨过心中一阵感动,朗声说道:“郭伯伯,小侄幼时顽劣,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成就?”

他二人自来万事心照,不说铭恩感德之言,此时对饮三杯,两位当世大侠倾吐肺腑,只觉人生而当此境,复有何求?

二人携手前行,黄蓉,小龙女等英雄也一一相随,但听得军民夹道欢呼,声若轰雷,一个个心中激动不已,连一向淡薄的君宝此时也是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襄阳城中亦是家家悬彩,户户腾欢。虽有父兄子弟在这一役中阵亡的,但终究是大军胜利,襄阳得保,悲戚之念也不免稍减了。

当晚郭府之中大排筵宴,庆贺胜利。众英雄便要请杨过坐首席,杨过却说甚么也不肯,推让良久,终于推黄药师为首席,其次是周伯通、郭靖、黄蓉,这才是杨过、小龙女、耶律齐等,君宝,明见等师兄弟自然另为一席。

席间,群雄纵谈日间战况,无不逸兴横飞,大叹:痛快痛快,人生有此一次,便不负今生了。酒过数巡,城中的官员、大将、士绅也纷纷过来,向郭靖、杨过等英雄敬酒,极口赞誉群侠功略丰伟,武艺过人。

席上众人多有敬酒,再加上大战一天,此时郭靖已是醉眼惺忪,他望了望身边风韵犹存的娇妻,抚须慷慨而叹道:“时光匆匆,一转眼,我们已镇守襄阳数十年,如今也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唉!这些年来,你跟着我为襄阳百姓殚精竭虑,没有享半天的福啊!”

听得此言,黄蓉顿时两眼朦胧,郭靖忽然朝东邪道:“岳父大人,待此间大事已了,我想和蓉儿,陪同岳父归隐桃花岛,颐养天年……”

他此时说话声音甚大,大厅众人都听得真而且真,顿时引起了一阵骚乱,毕竟襄阳城军民这些年已经习惯郭靖夫妇的保护,听得他们欲离去,顿时高呼:“郭大侠,你不能走啊!”

“郭大侠,不要抛弃我们啊!”

“郭大侠,你走了,若是蒙军再来,我们可怎么办啊!”

……

郭破虏也已经长大成人。

郭靖站起身,先敬了大家一杯酒,然后道:“各位,此次蒙古大败,可汗蒙哥也死于城下,可谓元气大伤,没有几十年的恢复,是不可能再来侵犯中原了。”

接着看了看意气风发的郭破虏和耶律齐,道:“我虽离开,然犬子已经长大成人,他将和齐儿继续守护襄阳。并且我郭靖在此承诺,以后若有用得到我夫妇的地方,定会快马赶来,万死不辞。”

闻的此言,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郭靖忽然声音高昂起来:“不过现在仍有一件大事未了。虽然襄阳之危已解,南方忽必烈的大军依然在岳州一带肆虐。今日宴后,希望大家好好休息,明日我们将迎来新的战斗,将这些鞑子统统赶回蒙古老家!”

众人本就热血腾腾,听得此言,顿时又是一阵呼喊:“誓将鞑子彻底赶出中原。”

---------

随后月余,忽必烈的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自从得知大汗蒙哥丧命,大军惨败襄阳的消息,手下将士气势低迷,毫无斗志,面对宋军疯狂的进攻,一溃千里。并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攻占的大理又发生了变动,一灯大师素有贤名,近日携孙子段兴智回归大理,联络往日旧部,一呼百应,一月之内,已收复大部分大理故地。

然而忽必烈此时最为忧心却不是这些,而是大汗之位。原来蒙古大汗之位并非父死子袭,系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将召开会议拥立。蒙哥既死,大汗之位空缺,定然有多人觊觎,忽必烈素有大志,怎会例外。于是他顾不得这边的战况,下令大军北归,欲争得大汗之位。

然而忽必烈走的颇不顺利,一路上除了有孟珙将军指挥宋军围追堵截,更有大江盟等绿林豪杰的偷袭刺杀。不足一月,原本的五六万人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可谓是损失惨重,忽必烈原本圆润的脸,也已经明显的消瘦下来。

这一日黄昏时刻,忽必烈大军来到了汉水河畔,度过汉水,前面都是平原开阔之地,那时,蒙古铁骑便无人能挡了。

此时正值汛期,河水淼淼,宽广无比,浩浩江面上一只舟船也没有。

望着这宽广的江水,忽必烈忽然有些眼晕。手下的万余名兵马多不习水性,可将如何渡河?

于是叫来先锋官来回话,那先锋官道:“启禀王爷,汉水上游本有一石桥,不过近日被人毁坏了。现在如要过河,唯有乘船渡河。末将已经派人将附近数十里搜遍,将村子里的渔民渔船都集中了起来,等候王爷吩咐!”

忽必烈闻言大喜,赏赐自然不在话下。命令众手下人好好休息一晚,明日渡河。

次日天明,众渔民被赶到河畔之上,望去黑压压一片,足有数百人。船只有大有小,大者能承载数十人,小者三五人不等。忽必烈一声令下,众人分批乘船过河,半个时辰不到,第一批的两三千人马已经安全登岸。忽必烈这才常常出了口气,同一众将领护卫登上几只大客船,随第二批人马渡河。

忽必烈正在思考着回到蒙古之后,将如何如何行事,忽然感觉船停了下来,顿时心中一紧,预感到不妙。

果然哨声长啸,。那些在蒙军看守之下,原本温顺柔弱渔民突然爆发起来,或直接纵深跳入汉水,或回身夺过看守蒙军的马鞭或马刀,将这些尚有些迷糊中的蒙古兵砍死,待蒙军反映过来,立即跳入水中,令那些蒙军唯有望水兴叹。

意识到有一次中了敌人的圈套,忽必烈顿时大惊失色。此时在他身旁的萨班开口道:“王爷洪福齐天,不必担心,有贫僧和侄儿在,自然保护你平安无事!”

忽必烈道:“那就有劳禅师了!”

第二十章 义郭靖 荆山绝谷释蒙主

四朵鲜花了!谢谢!

--------------

却说船行至水中央,划船的众渔民突然爆发,纷纷跳入汉水之中,一个个变成了水上魔王。正如平坦的草原是蒙古铁骑的天下,而汉水之中就是这些渔民的天下。但见小船一只一只被掀翻,不易掀翻的大船也被潜入水下的渔民凿开了洞,慢慢的沉了下去,船上蒙军多不识水性,面对浩浩江水,唯有哭喊声一片,一个个像下饺子似的跌入水中,在水中拼命挣扎不止。上千人同溺水中,便见不时的有人从水中挣扎着露出头来,呼喊救命,却又被旁边的其他人抱住,一同沉入水中;有的幸运的抱着船舷,没有落入水中,却又被游鱼般的渔民扯入了水中……

但说忽必烈的船只,其上的士兵将领自然不一般,都是通晓水性会划船的。待那些渔民突然跳水之后,会划船的士兵迅速接过了船桨,奋力往对岸划去。虽然也时时有人向船上进攻,奈何既有萨班这样的高手,又有通晓水技的士兵,终究不能成功。不多时,船只已然到得岸边,岸上的一批人马纷纷上前护驾,保护忽必烈下船。

望着水中挣扎哭号、对岸乱作一团的蒙军,想着后面宋军的追兵不久便至,后有追兵,前有大河拦路,对岸万余将士……,况且他们曾一路跟随忽必烈横扫四川、吐蕃、大理,今日便要永别,怎能不心痛。

忽必烈凄然落泪,道:“我愧对这些将士啊!回到草原,我又有何颜面面对他们的家中父母!”

周围众将领也是一阵默哀,无不潸然落泪。

片刻,萨班劝道:“大王节哀!此地非久留之地!”

忽必烈猛然醒悟,这次渔民事件仿佛事先安排好的,那么,宋军就定然还有后手了,想到这顿时又是一阵心寒。

果如其所料,还未等他吩咐手下小心戒备。但听得前面一阵锣鼓响起,接着便是呼喊声阵阵:

“别让鞑子跑了,”

“把他们扔到汉水里喂鱼去!”

“杀啊!”

喊声震天!

但见足有千百人望这边冲了过来,来军一个个却是衣衫不齐,明显不是正规的宋军,手中持有各式的钢刀、长矛和弓弩,向这边虎视眈眈而来。

一杆大旗迎风飘摆,上书三个隶字“大江盟”。旗下为首两人,正是大江盟盟主苏白石,其子苏星曜。

汉江中的安排自然也是大江盟的杰作了。

此时对于蒙军而言,唯有向前冲出重围,已经没有其它的退路了。于是忽必烈大喝一声,“冲!”

于是双方人马相遇,顿时是一场热血大战。蒙军虽有三四千人,然都是多日的疲惫之师,面对千余人名以逸待劳的大江盟人员,丝毫不占上风,况且这些大江盟众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功夫高强之辈。于是蒙军便如涨潮的海水,一次次在硬如礁石的防守下,碎成雪花退去,地上空留数十名尸首。

忽必烈一咬牙,只要下令让手下为数不多的几百名骑兵上前冲锋,此时也许只有骑兵才是突击的最佳手段!果然,在几百名铁骑的冲击下,迅速将对方的防线撕开了一道口子,于是众蒙军一拥而上,欲突围而去。

但见苏白石嘿嘿冷笑,率领儿子和几位舵主直取重兵保护下的忽必烈而去。他们父子并不使用兵器,只用双掌迎战,也不知道他们使用的什么手法,只对那些攻击过来的长矛短刀轻轻一拍,那些兵器却忽然改变方向,将它原来的主人杀死,真是诡异之极,令他们面前的蒙军都迟迟不敢动手了。

萨班叔侄眼见对方几位绝顶高手已慢慢逼近,而蒙古兵却丝毫没有办法抵挡,于是向忽必烈道:“大王,待贫僧头前开路!”

就见萨班叔侄一个起落,已然来到了苏白石父子二人身前,身形尚在空中,已双双出掌,将苏白石众人笼罩在内。

萨班叔侄使用的都是自身绝学,火焰掌和大手印。苏白石等人顿时便觉的身在泰山之下,又有烈火临身,脸色微变,想不到蒙军中居然有如此顶级的高手。

一边大喝:“后退!”一边将斗转星移运用到极致,努力将对方的掌力卸在一旁,但听得“碰碰碰碰”连续四掌相碰,苏白石被震出去丈远才被手下扶助,胸口一阵气闷,暗惊对方掌力竟如此之强。

八思巴也被震的倒飞出去丈远才重新站稳,然而萨班确是仍旧稳稳落在地上,然后继续出掌,掌未到,猛烈的掌风已将临近的大江盟盟众吹的站不稳脚步,再加上纵身回来的八思巴,叔侄二人瞬间便击退了大江盟群雄,打开一条通路,忽必烈也随后跟上,在二人和众将领护卫下惶惶而去。

苏白石望着渐渐远去的忽必烈和萨班叔侄,暗暗摇头道:“江湖中果然藏龙卧虎,是我太狂妄自大了。”

不说大江盟如何追杀肃清没有逃脱的蒙古兵,且说忽必烈身旁有萨班叔侄护驾,终于杀出重围,惶惶而逃,不便去路。

忽必烈等人一直跑出了数十里方才停下歇息片刻,清点人数,又失去了两千多人,只有千余人马跟随了,且都是盔歪甲斜,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狼狈之极。

不过能逃出重围,众蒙军此时也心安了不少。

抬头远望,前方几座翠山,但见荆条遍山,郁郁青青,果实累累。熟悉地形的将领欣喜道:“前方便是荆山了,过着此山,便是辽阔的平原,那时便是我们骑兵的天下了。”

的确蒙军的铁骑在这南方多山多水之地,确实是束手束脚,不能发挥其威力的十一。

忽必烈这才重重松了口气,总算是要最终脱离苦海了。休息片刻之后,他指着荆山道:“众将士,我们过了这座山,便等于回到了家乡!走!”众蒙古兵将士气一振,催马狂奔。

忽必烈等人刚刚进入一个山谷,忽然前方之人停了下来,有人来报,“前方山谷都被巨石山木所堵!”

忽必烈大惊,环视两旁,路狭山高,危机沉沉,立刻道:“有埋伏,退出山谷!”

此时却哪里还走的了,但听的身后一阵轰隆隆巨响,滚木垒石滚滚而下,瞬间断了他们的后路。同时,两边山上喊杀声阵阵,滚石,磊木,箭弩纷纷而下,蒙古兵将顿时死伤连连。亏得忽必烈身边有萨班叔侄保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